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与核心—边缘结构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启明 方和远 李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122,共10页
湾区作为城市群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众多资源集聚、经济活动活跃和对外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21世纪以来各个国家的主要发展对象。本文在改进引力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空间经济网络,提出了核心—边缘城市层级的识别方... 湾区作为城市群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众多资源集聚、经济活动活跃和对外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21世纪以来各个国家的主要发展对象。本文在改进引力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空间经济网络,提出了核心—边缘城市层级的识别方法,并结合湾区内城市综合经济质量、经济作用密度、经济影响度、经济敏感度和关键辐射路径,对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空间经济结构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整体远超北部湾,湾区与腹地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湾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远超腹地城市,而北部湾内部则是腹地城市经济发展占优势,湾区城市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经济网络存在较为合理、有序的核心—半边缘—外边缘层级空间结构,但是核心与外边缘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断层,缺少中间城市发挥起承转合的作用,而北部湾空间经济网络则呈现地理分布无序、城市层级界限不强的空间结构。未来,两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关系最为紧密的区域之一,存在以湛江为枢纽形成沿海城市带的潜力,两大湾区也将携手共进,承担起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交流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 北部湾 空间经济网络 引力模型 核心—边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核心—边缘结构多尺度演化机制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晶晶 苗长虹 叶信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7,共9页
随着郑汴一体化、郑洛工业走廊等中原城市群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现扩大趋势。运用核心—边缘结构多尺度演化分析框架和空间分析、泰尔指数、多层次回归模型等方法,从县、市和区尺度,研究了1999—2014年河南省经... 随着郑汴一体化、郑洛工业走廊等中原城市群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现扩大趋势。运用核心—边缘结构多尺度演化分析框架和空间分析、泰尔指数、多层次回归模型等方法,从县、市和区尺度,研究了1999—2014年河南省经济差异的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1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由多核心—边缘嵌套结构逐步演化为单核心—边缘结构。2区域经济差异程度与地理尺度密切相关,尺度越小经济差异越大;不同空间尺度上,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之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程度不同。3河南省经济差异对核心—边缘结构和时间较为敏感;分权化、市场化和区域发展战略是河南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乡差异的存在亦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核心—边缘结构 泰尔指数 多层次模型 河南省
原文传递
“核心-边缘”区域结构对旅游客流的影响——以肇庆景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廖继武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年第4期81-86,共6页
以肇庆某景区游客数据为基础资料,从"核心—边缘"视角分析了地处珠三角西北边缘的肇庆旅游客流,冀期探究边缘地旅游客流规律,助力边缘地旅游市场开发。研究结果表明:肇庆与广州等其它珠三角城市仍属于"核心—边缘"... 以肇庆某景区游客数据为基础资料,从"核心—边缘"视角分析了地处珠三角西北边缘的肇庆旅游客流,冀期探究边缘地旅游客流规律,助力边缘地旅游市场开发。研究结果表明:肇庆与广州等其它珠三角城市仍属于"核心—边缘"区域结构,该区域结构对肇庆旅游流分布、流量、流向产生直接影响;旅游流分布集中,空间上集中于广州一地,时间上集中于春秋两季;肇庆成为珠三角的旅游目的地,形成从广州等中心区指向肇庆的单向旅游流;珠三角区内旅游流量大而稳定,区外旅游流集中于春季,且流量变化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区域结构 旅游客流 肇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下“核心—边缘”结构的嬗变——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4
作者 张李明 韩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25期134-135,共2页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统计数据,探讨知识经济下"核心—边缘"结构所特有的形式及对其形成的机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在扩散效应、区域政策等机制的作用下和知识经济因素的影响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统计数据,探讨知识经济下"核心—边缘"结构所特有的形式及对其形成的机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在扩散效应、区域政策等机制的作用下和知识经济因素的影响下"核心—边缘"结构已发生了嬗变。主要表现为新经济下"核心—边缘"结构呈现出的新的形式:单核心结构、多核—核心边缘结构、空间一体化结构,在这三个阶段里核心体内容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核心—边缘结构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发达地区如何突破核心—边缘困境 被引量:6
5
作者 郑长德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5期15-22,共8页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那些边缘地区,有可能得到发展,走出核心-边缘困境吗?或者是一旦陷入边缘地区,就被锁定了呢?文章分析表明,对于处于边缘状态的落后地区,工业化是其走出核心-边缘困境的一个重要...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那些边缘地区,有可能得到发展,走出核心-边缘困境吗?或者是一旦陷入边缘地区,就被锁定了呢?文章分析表明,对于处于边缘状态的落后地区,工业化是其走出核心-边缘困境的一个重要选择,而提高收入支持的转移支付则可能使落后地区陷入锁定状态。同时,文章指出,由于循环累积因果效应的自我强化机制,核心—边缘结构会变得超稳定。要打破此种超稳定的结构状态,政府的政策干预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发达地区 核心—边缘结构 新经济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三区一群”战略的核心问题与发展关键
6
作者 李世杰 杨延哲 杨文新 《创新科技》 2019年第10期49-54,共6页
“三区一群”是落地河南省的诸多国家战略中的引领性和整体性战略,如何实现“三区”效应的最大化和与中原城市群发展格局的有效叠加是“三区一群”战略取得成功的核心与关键。本文从河南省所处的发展阶段入手,通过对“三区”的红利溢出... “三区一群”是落地河南省的诸多国家战略中的引领性和整体性战略,如何实现“三区”效应的最大化和与中原城市群发展格局的有效叠加是“三区一群”战略取得成功的核心与关键。本文从河南省所处的发展阶段入手,通过对“三区”的红利溢出和与中原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一群” 复合型核心—边缘结构 红利溢出 战略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空间视域下“一带一路”航空物流网络结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葛沙沙 姚红光 练柏仪 《物流科技》 2021年第12期86-92,共7页
文章构建了机场和国家视角下的“一带一路”航空物流网络(BRAAN&BRNAN)研究模型,借助ArcGIS、Ucinet等软件,从地理空间视域下对其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机场视角下的BRAAN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1218个机场可以根据中心... 文章构建了机场和国家视角下的“一带一路”航空物流网络(BRAAN&BRNAN)研究模型,借助ArcGIS、Ucinet等软件,从地理空间视域下对其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机场视角下的BRAAN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1218个机场可以根据中心性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机场具有与高度值节点相似的空间分布;(2)国家视角下的BRNAN的度值、聚类系数空间分布呈现负相关,中国、泰国、俄罗斯、阿联酋、土耳其对于带动“一带一路”航空物流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应进一步积极与更多沿线国家签订航空服务协议,提升专业化、个性化的航空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航空物流网络 统计特征 核心—边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化——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浩轩 《开发研究》 2021年第1期10-18,共9页
内陆区域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空间结构通常按照“核心—边缘”模式演化。通过对要素禀赋结构、规模经济和区域发展考察发现,作为全国首位度最高的成都市,尽管相较于周边市(州)展现出了更快的资本深化水平和更强的规模经济,但城市间要... 内陆区域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空间结构通常按照“核心—边缘”模式演化。通过对要素禀赋结构、规模经济和区域发展考察发现,作为全国首位度最高的成都市,尽管相较于周边市(州)展现出了更快的资本深化水平和更强的规模经济,但城市间要素禀赋结构趋于收敛,且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周边市(州)到成都市的距离与其城市劳动生产率呈现类似U形的“W”曲线关系,出现了以川南经济区为第二增长极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成都市展现的良性经济集聚驳斥了“一个省养一座城”的观点,带来的启示是内陆省域可通过经济制度改革获得改革红利,应改革以地区经济总量为指标的考核方式,鼓励非中心城市融入区域“核心—边缘”结构,在打造第二增长极时以市场潜力为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区域 核心—边缘结构 经济集聚 区域平衡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制造业企业网络视角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传阳 盛科荣 张杰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基于制造业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研究将加深对城市网络演化规律的理解。利用2020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网络数据和隶属联系模型构建城市网络,研究了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化特征,定量测度了核心—边缘结构... 基于制造业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研究将加深对城市网络演化规律的理解。利用2020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网络数据和隶属联系模型构建城市网络,研究了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化特征,定量测度了核心—边缘结构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解析了城市网络地位分异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2005—2020年,核心区块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加,主要由直辖市、经济特区以及东、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组成,这些城市通过互惠性的链接关系形成了凝聚子群,网络权力较为集中;边缘区块的城市则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相对稀疏,整体网络结构并不稳定,城市的发展受到了网络资本的约束。关键资源、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是影响中国城市网络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择优选择、网络邻近和路径依赖构成了中国城市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这将进一步增强核心城市的网络地位。在网络环境下,城市间的差距趋于扩大,城市网络地位的提升取决于城市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中国城市化政策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隶属联系模型 核心—边缘结构 演化特征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动力机制 路径依赖 流动空间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内生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若楠 崔兴华 闫中晓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8,共17页
数字经济时代,各种功能要素的空间流动能够重塑城市间的数字经济关联,是城市数字经济关联网络的新动力。研究基于“流空间”视角,从技术流、数据环境流和产业融合流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关联强度指标,以18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刻... 数字经济时代,各种功能要素的空间流动能够重塑城市间的数字经济关联,是城市数字经济关联网络的新动力。研究基于“流空间”视角,从技术流、数据环境流和产业融合流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关联强度指标,以18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刻画多维要素流动下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关联网络的时空格局演化、拓扑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揭示该网络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关联网络呈现出层级结构明显、空间非均衡和关联紧密的网络格局。进一步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关联网络“小世界”特征明显,社群间的数字经济关联开始超越“单一跨社群数字经济关联”向“多元跨社群数字经济关联”转变;网络兼具“层级扁平”与“跨圈层交互”的双重特征,相对稳定性与结构流动性并存;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正面临结构性调整,核心结构与边缘结构呈明显分化,极化效应凸显。此外,“能者居之”的吸引力和“强者恒强”的累积优势是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关联网络形成的内在双驱力。研究结果能够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城市体系多维网络关系,促进中国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网络 核心—边缘结构
原文传递
镁合金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秋皊 张雷 +3 位作者 徐福缘 何建佳 陈巍巍 刘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2,88,共7页
以ScienceDirect数据库收录的镁合金论文作为数据来源,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借助网络分析软件,分析我国台湾2001年至2010年期间镁合金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特征和结构。结果表明,2001年至2010年,镁合金国际合作网络密度波动上升,聚类效应波... 以ScienceDirect数据库收录的镁合金论文作为数据来源,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借助网络分析软件,分析我国台湾2001年至2010年期间镁合金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特征和结构。结果表明,2001年至2010年,镁合金国际合作网络密度波动上升,聚类效应波动放大,网络结构向核心—边缘结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科研合作 复杂网络 核心—边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爱民 孙久文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1期65-71,共7页
新经济地理学从聚集力和分散力的角度解释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沿用其分析框架,本文构建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2×3×3结构的NEG模型。从边缘区域的角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直接提升区域效用水平,从而成为... 新经济地理学从聚集力和分散力的角度解释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沿用其分析框架,本文构建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2×3×3结构的NEG模型。从边缘区域的角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直接提升区域效用水平,从而成为促使区域格局由聚集到分散的重要力量。分散均衡使稳定性均衡成为可能,决定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遵循"集中与分散并存,动态演进至全国均衡"的演进机制,并沿着类似"8"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路径,最终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了广阔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分散均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区域发展总体格局 核心—边缘结构 演变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水产品贸易格局特征演变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晨 许美佳 张国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3-60,共8页
选取2002—2016年全球水产品贸易数据,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全球水产品贸易加权有向网络,通过计算网络度、集聚系数、互惠指数、中间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探究全球水产品贸易格局特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全球水产品贸... 选取2002—2016年全球水产品贸易数据,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全球水产品贸易加权有向网络,通过计算网络度、集聚系数、互惠指数、中间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探究全球水产品贸易格局特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全球水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贸易网络呈现出均质化、小团体特征,以中国、美国、法国为代表国家的贸易控制力量开始趋于均衡,全球水产品贸易网络朝着秩序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贸易 复杂网络 幂率分布 核心—边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技术转移的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及其组织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兴华 高紫媛 +3 位作者 徐美海 傅钰 李建新 文玉钊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5,共10页
文章选取中国19个城市群作为研究单元,基于专利转移数据,通过刻画2010—2020年各城市群之间及内部的创新网络特征,揭示了中国城市群创新结构的演化过程并归纳其网络组织模式。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群间的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与密... 文章选取中国19个城市群作为研究单元,基于专利转移数据,通过刻画2010—2020年各城市群之间及内部的创新网络特征,揭示了中国城市群创新结构的演化过程并归纳其网络组织模式。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群间的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与密度、节点数量与联系强度不断提升,城市节点等级分化,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2)中国各城市群的地理开放度与区域协同度均得到持续提升,不同发育水平下的城市群创新网络虽得到快速拓展,但其空间组织结构存在显著差异;(3)创新网络组织具有空间尺度内的嵌套特征,城市群内部创新技术的循环累积和外部协同创新体系的逐步形成共同驱动着中国城市群创新网络组织模式的优化重组;(4)强化中心城市创新溢出效应、培育区域创新增长极、构建跨区域合作机制、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是完善中国城市群创新网络体系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转移 创新网络 节点等级 组织模式 核心—边缘结构 增长极 城市群
原文传递
核心—边缘视角下的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差异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佰发 苗长虹 +2 位作者 冉钊 张静 张航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5-1375,共21页
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其经济差异研究不能仅局限于上中下游,而应对多尺度下可能存在的不同差异进行分析,各省区省际边界县与非边界县之间的差异是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此,从核心—边缘理论出发,使用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经... 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其经济差异研究不能仅局限于上中下游,而应对多尺度下可能存在的不同差异进行分析,各省区省际边界县与非边界县之间的差异是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此,从核心—边缘理论出发,使用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空间自相关进行差异特征识别,进而构建经济发展差异指数刻画1992—2019年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的核心—边缘结构演变过程,利用回归模型探讨自然和区位条件、交通、产业结构、政府能力等对核心—边缘结构演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上中下游差异是黄河流域经济基本特征。但随尺度降低,省会与非省会、省际边界区与非边界区间的经济差异显现,核心—边缘结构凸出;②县域经济核心—边缘结构呈弱化趋势,下游山东省际边界县域与核心区发展相对均衡,河南、山西和宁夏核心—边缘结构比较稳定,而陕西、内蒙古、甘肃和青海4省省际边界县域与核心区发展失衡,呈核心—边缘极化结构;③自然和区位条件是核心—边缘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但交通、产业结构和政府能力的改善对缩小经济差距、延缓核心—边缘结构极化具有积极作用。加强交通基础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政府能力有助于缩小流域经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结构 省际边界县 经济发展差异指数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吴姗姗 王录仓 刘海洋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212,共11页
文章以黄河流域68个地级市(州、盟)为研究区域,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流(总量、汽车、火车、飞机)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分异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各节点城市的中心性在三种中心度下表现出明显差异,省会城市和典型旅游城市的中心... 文章以黄河流域68个地级市(州、盟)为研究区域,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流(总量、汽车、火车、飞机)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分异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各节点城市的中心性在三种中心度下表现出明显差异,省会城市和典型旅游城市的中心性明显高于一般城市;除飞机路径网络外,其余网络中各节点城市的中心性相对一致。②旅游流网络整体呈"大松散、小聚簇"结构特征,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旅游流子网,中下游地区子网众多,上游地区的子网相对稀疏,省际接壤区几乎没有成形的子网;核心—边缘特征明显,核心区对边缘区的"涓滴效应"有限。③网络结构洞水平在四种网络中差异显著,西安、郑州等核心城市表现出强大的桥梁纽带作用。④旅游流流量分配的不均衡性、流向的非对称性及其不同网络的连通性差异共同塑造了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讯迁徙 旅游流 网络结构 黄河流域 核心—边缘结构 交通网络 旅游线路
原文传递
企业流视角下成渝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涂建军 姚兰 +2 位作者 王静松 张爽 汪世豪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5,205,共14页
企业作为市场敏感度更高的经济主体,推动着要素资源在城市群地区流动,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群企业网络。文章以上市公司总部与分支机构的跨区域关联作为城市群流空间网络的表达参数,利用空间可视化、R语言、社会网络分析等手段,对2005—202... 企业作为市场敏感度更高的经济主体,推动着要素资源在城市群地区流动,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群企业网络。文章以上市公司总部与分支机构的跨区域关联作为城市群流空间网络的表达参数,利用空间可视化、R语言、社会网络分析等手段,对2005—2020年成渝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刻画,结果发现:(1)与重庆和成都的两个核心城市空间邻近性长期主导着成渝城市群企业流空间格局及其演变,但有效次核心城市仅出现在成都周边的德阳市,城际企业流的多向交叉关联驱动成渝地区中部“塌陷”现象逐步缓解,北部、南部的边缘化“窘境”有所改善;(2)2010年后,位于非中心城市的上市公司其分支机构倾向从重庆转向成都,致使成都的结构性网络权力强度“超车”重庆,且不断压缩重庆的经济腹地;(3)虽然各城市的企业中心性位次有所变动,但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对其他城市派生出的企业分支机构的获取及控制权力始终具有优势,成都企业的跨区域分布更为活跃;(4)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会根据资本逐利需要不断重构其企业流网络,驱动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由“单核主导”向“双核鼎立”、再向“多核均衡”演化,同时核心层与次核心层节点城市数量增多,边缘层节点城市数量减少,符合空间自组织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企业流网络 城市群空间结构 网络节点 核心—边缘结构 成渝城市群
原文传递
云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化与协同发展模式建构 被引量:42
18
作者 郑伯铭 刘安乐 +2 位作者 韩剑磊 明庆忠 张宣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以2011、2014、2017年为时间截面,构建修正系数,通过引用修正的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Ucinet软件分析云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云南省旅游经济联系度(量)逐年上升,"增长极(昆明)—最弱极... 以2011、2014、2017年为时间截面,构建修正系数,通过引用修正的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Ucinet软件分析云南省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云南省旅游经济联系度(量)逐年上升,"增长极(昆明)—最弱极(怒江)"特征明显;②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网络结构趋向成熟,但网络中心性存在差异,昆明—大理—丽江已发展成为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轴线;③网络中核心区不断扩大,核心区?核心区、核心区→边缘区、边缘区→核心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密度大幅提升,边缘区?边缘区增幅微小;④旅游经济联系凝聚子群空间自组织性呈"优化→劣化"的演变特征,但相互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密度稳步提升。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通过推进"三极六轴五片区"发展模式进一步实现云南省旅游经济空间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空间 网络结构 凝聚子群 核心—边缘结构 旅游发展轴线 跨境旅游合作
原文传递
武陵山片区湖南县域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化与空间发展模式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陶维荣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1-220,共10页
运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及GIS等方法,对2001、2009和2017年湖南武陵山片区34个县域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特征、演化过程及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7年,湖南武陵山片区各县域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从以... 运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及GIS等方法,对2001、2009和2017年湖南武陵山片区34个县域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特征、演化过程及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7年,湖南武陵山片区各县域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从以武陵源为核心的点状结构转向以"武陵源—永定""凤凰—吉首"为主的双轴结构,再到以"永定—武陵源—凤凰—吉首—新化"为核心的网络结构,且核心县域的控制力正逐步下降,两极分化现象有所缓和,区域朝着均衡方向发展,但同时区域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小团体凝聚特征突出,空间上经历了从"弱联系、弱凝聚"到"强联系凝聚,弱联系失衡"再到"强联系凝聚,弱联系稳定"的演变过程。未来可结合核心辐射模式、点—轴带动模式以及聚拢组团模式来进一步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结构 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 核心—边缘结构 湖南武陵山片区
原文传递
国家重点实验室知识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荣 曹贤忠 曾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20,178,共9页
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是经济地理学探讨的热点议题之一。文章从知识网络角度出发,以我国的253个依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的合著论文数据,构建国家重点实验... 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是经济地理学探讨的热点议题之一。文章从知识网络角度出发,以我国的253个依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的合著论文数据,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知识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外部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重力模型和负二项回归从主体之间合作关系、国家重点实验室本身属性及其所处城市属性三个方面,探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领域内和跨学科领域知识网络密度普遍较小,集中趋势并不明显,呈现出相对均衡的状况;(2)本地合作分布较为零散,合作次数基本与城市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保持一致,跨区域合作呈现明显的东密西疏的地理特征,整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3)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合作网络形成受国家重点实验室自身科研实力及实验室所处城市的教育水平、互联网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地理距离、属于同一依托单位均对知识网络形成有促进作用,是否属于同一管理部门仅对属于相同学科领域内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合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知识网络 空间结构 核心—边缘结构 地理距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