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强化训练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冯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究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强化训练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探究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强化训练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分别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强化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胸腰椎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re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强化训练,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手术 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强化训练 康复治疗 胸腰椎功能
原文传递
妊娠期盆底肌训练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威 郭淑惠 +3 位作者 卢艳 李荣华 马雪莲 王新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3期2538-254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训练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唐山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5例。观察组妊娠期盆底肌训练从孕16周训练至分... 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训练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唐山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5例。观察组妊娠期盆底肌训练从孕16周训练至分娩前,于产后7 d继续锻炼至42 d,产后第2天开始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照组无盆底肌训练,仅在产后做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8周的盆底表面肌电(前静息阶段平均值与变异性、Ⅰ类肌纤维平均值与变异性、Ⅱ类肌纤维最大值、上升时间与恢复时间、后静息阶段平均值与变异性)、盆底肌收缩力量、盆底超声[子宫颈外口移动度(CD)、肛提肌裂孔直径差值(LHD-d)、肛提肌裂孔横径差值(LHLR-d)、直肠壶腹移动度(RAD)、膀胱颈移动度(BND)]、肛门功能(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静息压、直肠排便压)、盆腔器官脱垂(POP)、排尿功能[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及尿失禁(UI)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第一至第三产程耗时及总产程耗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前静息阶段平均值、Ⅰ类肌纤维平均值、Ⅱ类肌纤维最大值、后静息阶段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前静息阶段、Ⅰ类肌纤维、后静息阶段的变异性均小于对照组,Ⅱ类肌纤维上升时间和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量Ⅱ级、Ⅲ级率为0、18.10%,低于对照组(20.00%、34.29%),观察组Ⅴ级以及Ⅳ~Ⅴ级率分别为43.81%、81.90%,高于对照组(18.10%、4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静息压、直肠排便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未发生POP,观察组POP、UI总发生率分别为0、19.05%,均低于对照组(4.76%、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盆底肌训练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可缩短产程,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提高盆底肌肌力,减少尿失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盆底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盆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步行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董奎 秦宗娟 +2 位作者 卢春夏 覃香妹 陈月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46-0049,共4页
研究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步行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所设定的研究时间内收治。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训练组)和治疗组(核心肌群训练组)... 研究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步行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120例脑卒中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所设定的研究时间内收治。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训练组)和治疗组(核心肌群训练组)。每组各包含60例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维持原有药物治疗剂量不变。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而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平衡评定(包括睁眼、闭眼、静态、动态条件)、步态分析(包括步态、步长、步频等指标)以及6m步行测试等方法,在治疗后的第4、8、12周观察并记录疗效。结果 经过4、8、12周治疗,治疗组平衡、步态功能评分、6m步行测试、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自然分娩初产妇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黄鹏九 苏莎莎 邵桂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70-0173,共4页
探讨自然分娩初产妇盆底康复护理中应用早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自然分娩的297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常规护理147例为对照组,早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150例为观察... 探讨自然分娩初产妇盆底康复护理中应用早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自然分娩的297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常规护理147例为对照组,早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15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效果。结果 产后3个月及产后6个月,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及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尿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 通过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盆底康复实施早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不仅改善其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核心稳定性训练 自然分娩 初产妇 盆底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电刺激对高龄产妇盆底肌力、尿控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杨 李晓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9-94,共6页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电刺激对高龄产妇盆底肌力、尿控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高龄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产妇产后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电刺激对高龄产妇盆底肌力、尿控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高龄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产妇产后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干预,B组产妇产后进行电刺激干预,C组产妇产后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电刺激干预。比较3组盆底肌力、尿控情况、尿失禁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C组高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时间均高或长于A、B组(P <0.05)。C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A、B组(P <0.05)。C组治疗前后ICI-Q-SF评分的差值高于A、B组(P <0.05)。C组治疗前后性欲、阴道润滑、性高潮、性满意度评分的差值均高于A、B组(P <0.05)。结论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电刺激对高龄产妇进行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改善尿控情况,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核心 稳定性训练 电刺激 高龄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秦宗娟 莫小樱 +2 位作者 覃香妹 陈月静 董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态分析、运动耐力、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睁、闭眼状态时运动长度均短于对照组,运动椭圆面积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长长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步宽、步行周期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182.62±3.43)m,长于对照组的(141.83±3.41)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评分为(23.32±2.45)分,高于对照组的(19.65±2.0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可提高其平衡功能及运动耐力,进而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平衡功能 运动耐力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疗效
7
作者 肖钺 唐丽军 周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龙罐治疗组(n=30)、核心肌群稳定性... 目的:探究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龙罐治疗组(n=30)、核心肌群稳定性组(n=30)和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组(n=30)。观察三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火龙罐组和核心肌群稳定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火龙罐组和核心肌群稳定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ODI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组ODI评分显著低于火龙罐组和核心肌群稳定性组,而ADL评分显著高于火龙罐组和核心肌群稳定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火龙罐组70.00%和核心肌群稳定性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罐联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VAS评分和ODI,提高JOA评分,改善LDH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 核心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活质量 疼痛评分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应用于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陈蓉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应用于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萍乡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67例接受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传统组...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应用于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萍乡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67例接受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传统组(33例)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训练组(34例)接受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2组盆底功能、尿动力学变化和盆底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训练组盆底功能(Ⅰ型肌纤维电压及肌纤维疲劳度、Ⅱ型肌纤维电压及肌纤维疲劳度)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训练组最大尿道闭合压、腹压漏尿点压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训练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实施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和膀胱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盆底康复 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联合Bobath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孟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07-0110,共4页
分析脑卒中患者使用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Bobath训练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随机抽取60例脑卒中患者,其住院时间为2022.8-2023.4,分为对照组(常规训练)和试验组(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Bobath训练),各30例。对比两组训练效果。结果 训... 分析脑卒中患者使用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Bobath训练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随机抽取60例脑卒中患者,其住院时间为2022.8-2023.4,分为对照组(常规训练)和试验组(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Bobath训练),各30例。对比两组训练效果。结果 训练后,试验组平衡功能评分明显提高;试验组步行能力评分明显较高;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较为良好,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使用核心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Bobath训练可发挥出理想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康复训练 Bobath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强化联合悬吊训练在高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付铭 李宝鹏 闫晓东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目的讨论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强化联合悬吊训练在高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康复治疗中作用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核心组和悬吊组,每组55例。悬吊组运用悬吊训练(SET)疗法每日训练45min,持续训练30d;核心组在悬... 目的讨论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强化联合悬吊训练在高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康复治疗中作用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核心组和悬吊组,每组55例。悬吊组运用悬吊训练(SET)疗法每日训练45min,持续训练30d;核心组在悬吊组训练量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训练,核心训练每日持续30min,持续训练30d。康复治疗30d后,均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国际骨关节炎评分标准Lequesne-Mery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评分、膝关节功能量表(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范围(ROM)的变化。结果通过对比发现,两组训练后核心组的临床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悬吊组80.00%(P<0.05);核心组Lequesne-Mery评分(4.12±1.21)分明显低于悬吊组(7.41±1.14)分(P<0.05),核心组HSS总分(68.61±5.91)分明显高于悬吊组(53.24±4.14)分(P<0.05);训练后两组ROM范围的比较中,核心组最大主动屈曲角度aFL(108.6±15.2)°、最大主动屈曲角度aEX(4.1±0.6)°、最大被动屈曲角度pEX(3.5±1.0)°明显高于悬吊组aFL(100.9±14.6)°、aEX(3.9±0.1)°、pEX(2.3±0.5)°(P<0.05),最大被动伸展角度pF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核心区肌群稳定性强化联合悬吊训练在高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康复治疗中作用明显,患者肢体能力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 悬吊训练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区肌群稳定性训练改善非特异性腰痛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洋 吴文英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6期3213-3217,共5页
腰痛是人体腰部的疼痛感,可以放射至背部、臀部、腿部甚至足踝,影响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非特异性腰痛(NLBP)是最常见的腰痛类型,尚无明确的组织病理学改变。NLBP的发生与脊柱周围表层及深层肌群力量和耐力减弱、腰椎灵活性和稳定性降... 腰痛是人体腰部的疼痛感,可以放射至背部、臀部、腿部甚至足踝,影响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非特异性腰痛(NLBP)是最常见的腰痛类型,尚无明确的组织病理学改变。NLBP的发生与脊柱周围表层及深层肌群力量和耐力减弱、腰椎灵活性和稳定性降低导致腰椎力学失衡、脊柱变形,引起肌肉痉挛、软组织粘连、局部水肿等相关。核心区肌群稳定性训练侧重于改善核心区肌肉的耐力、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等,可提升肌肉的适能性、保持躯干稳定性,从而减轻NL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核心 稳定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管注射配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温优良 李智 +1 位作者 邓卫兵 梁兴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132-2135,共4页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配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LDH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骶管注射组(A组)、运动治疗组(B组)及核心肌群稳定...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配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LDH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骶管注射组(A组)、运动治疗组(B组)及核心肌群稳定性治疗组(C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骶管注射治疗,即通过骶管注射由0.9%氯化钠无菌水溶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及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等组成的混合液体20ml,1次/周,共计3次。B组及C组在骶管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各自的间歇性运动训练,30 min/次,2次/d,连续3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改良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改良腰痛评分法(M-JOA)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M-JOA评分、VAS间无差异(P>0.05);治疗3周后,B组、C组M-JOA评分、VAS低于A组,而M-JOA评分改善率高于A组(P<0.05);C组M-JOA评分改善率高于B组,VAS低于B组(P<0.05)。结论骶管注射治疗后,配合腰背肌或腹肌的相关运动训练均是治疗老年LDH的有效疗法,但骶管注射疗法配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的疗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老年人 骶管注射治疗 核心稳定性训练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核心肌群形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文艳 何文杰 +5 位作者 王佳冰 马玉虎 张红晓 朱艳芳 张明 徐丁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9期46-51,56,共7页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核心肌群形态、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因痉挛型脑瘫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门诊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和训练组(22例)。2组患者...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核心肌群形态、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因痉挛型脑瘫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门诊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和训练组(22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记录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得分,超声检查肌骨,观察腹直肌、腹外斜肌和竖脊肌厚度及多裂肌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组内比较,治疗3个月时,常规组仅右侧竖脊肌厚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训练组腹直肌厚度、腹外斜肌厚度、竖脊肌厚度和多裂肌水平面面积,以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训练组腹直肌厚度、腹外斜肌厚度、竖脊肌厚度和多裂肌水平面面积,在治疗3、6个月时,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组比较,常规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治疗6个月时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较常规训练,更有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患者的核心稳定性,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核心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行走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振兴 李烽 郭华云 《现代医院》 2016年第11期1584-1585,1588,共3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行走平衡能力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保持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每天进行2次常规训...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行走平衡能力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保持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每天进行2次常规训练,每次30 min;观察组每日进行1次常规训练和1次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每种训练持续30 min),90 d为一疗程。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以及足迹分析法进行综合评定患儿行走能力。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平衡能力及行走能力均优于治疗前(P<0.001)。结论常规训练及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都能够有效地提升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但是联合使用两种训练方法能够让疗效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平衡能力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强化训练配合奥塔戈运动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海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核心肌群强化训练配合奥塔戈运动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5月于泗水县中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核心肌群强化训练配合奥塔戈运动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5月于泗水县中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进行奥塔戈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核心肌群强化训练配合奥塔戈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74±0.62)分,低于对照组的(3.80±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中关节功能、关节活动能力、疼痛程度、关节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强化训练配合奥塔戈运动治疗可有效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核心强化训练 奥塔戈运动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核心肌群强化训练联合放松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效果比较分析
16
作者 宋欢歌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髋关节置换(HR)术后核心肌群强化训练联合放松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2-1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行HR术治疗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进行核心肌群强化训练联合放松训练51例(观察组)... 目的比较分析髋关节置换(HR)术后核心肌群强化训练联合放松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2-1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行HR术治疗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进行核心肌群强化训练联合放松训练51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51例(对照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CHS)评分、髋关节功能量表(HHS)评分,以及峰力矩(PT)、总做功(TW)、平均功率值(AP)患侧屈髋生物力学指标和步幅、步速。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CHS评分、HHS评分,PT、TW、AP水平,步幅和步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HR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实施核心肌群强化训练联合放松训练,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和患侧屈髋生物力学指标,提升其步幅和步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放松训练 核心强化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振兴 李烽 郭华云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19期2800-2801,共2页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中选取1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中选取1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患儿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比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患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广辉 郭得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是指患者机体除神经根性疼痛和外脊柱特异性疾病以外原因不明且病程超过12周,主要表现为臀横纹以上、肋缘以下以及患者两侧腋中线之间的不适和疼痛,期间可伴大腿牵涉痛[1]...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是指患者机体除神经根性疼痛和外脊柱特异性疾病以外原因不明且病程超过12周,主要表现为臀横纹以上、肋缘以下以及患者两侧腋中线之间的不适和疼痛,期间可伴大腿牵涉痛[1]。目前其病因不明,推测可能与核心肌肉失衡、椎间盘退变、骨盆倾斜以及病毒感染有关。临床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治疗存在费用高和复发率高的弊端,因此临床多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物理、推拿和康复训练等[2]。常规悬吊技术和普拉提运动是现在临床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但其周期较长。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是一种用来治疗慢性腰痛的新技术,其既保留了传统肌力训练,并且还兼顾了腰椎抗干扰性、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因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CNLBP患者的康复治疗,观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普拉提 悬吊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护理与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19
作者 魏惠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5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与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2,协同护理与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比两组血压水平(平均动脉...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与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2,协同护理与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比两组血压水平(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运动功能(体力活动能力、肌力、耐力)。结果观察组体力活动能力、肌力、耐力评分分别为(90.87±5.01)(91.52±3.01)(86.35±2.65)分,对照组分别为(88.13±3.26)(89.02±4.11)(82.35±3.11)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109.55±5.54)(89.56±2.12)(119.65±2.54)mmHg,对照组分别为(113.56±5.68)(92.36±4.61)(123.15±2.31)mmHg,观察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与核心肌群强化训练能有效改善下肢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 核心 强化训练 高血压 下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褥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凤玲 常存杰 常娟 《循证护理》 2023年第9期1664-1668,共5页
目的:探讨产褥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PFD)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1年12月选取156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行凯格尔训练,观察组行产褥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比较... 目的:探讨产褥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PFD)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1年12月选取156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行凯格尔训练,观察组行产褥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肌电压、宫颈活动度及盆底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前静息、后静息、Ⅰ类肌、Ⅱ类肌盆底肌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宫颈活动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褥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有效促进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 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 核心 稳定性训练 盆底 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