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结合因子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巍 秘营昌 +7 位作者 刘兵城 周春林 林冬 王慧君 刘旭萍 李庆华 卞寿庚 王建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7-524,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核结合因子(CBF)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影响其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30例CBF AML[其中AML伴t(8;21)87例、AML伴inv(16)/t(16;16)4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 目的探讨影响核结合因子(CBF)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影响其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30例CBF AML[其中AML伴t(8;21)87例、AML伴inv(16)/t(16;16)4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影响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130例CBF AML患者总完全缓解率96.1%,其中1疗程总完全缓解率77.2%。中位生存期(OS)51.64(0.26~132.5)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未达1.18~96.62个月。3年OS率50%,5年OS率41%;3年RFS率59%,5年RFS率54%。年龄、染色体核型与OS有关,其中年龄≥45岁患者、染色体核型伴9q-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在巩固治疗过程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巩固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好,生存期长。OS、RFS对比分析显示:AML伴inv(16)/t(16;16)的OS较AML伴t(8,21)明显延长(P=0.046),但AML伴t(8,21)的RFS较AML伴inv(16)/t(16;16)明显延长(P=0.038)。结论年龄、染色体核型及巩固治疗的方案是影响CBFAML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在巩固治疗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Ara-C可以延长CBF AML患者的OS、RFS。AML伴inv(16)/t(16;16)患者较AML伴t(8,21)患者总体生存期长、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核结合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核结合因子α_1基因及成骨细胞生成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金小岚 袁成良 +2 位作者 侯建红 栗群英 黄迎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1期1626-1628,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条件培养体系中,17β-雌二醇(E2)对其核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生成的作用。方法取自1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生长培养基中传代后,用1,25(OH)2D3和地...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条件培养体系中,17β-雌二醇(E2)对其核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生成的作用。方法取自1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生长培养基中传代后,用1,25(OH)2D3和地塞米松(DEX)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不同浓度E2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结合因子α1mRNA表达的影响,以α-磷酸奈酚为底物,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VanGieson染色法显示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E2能明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Cbfα1mRNA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E2浓度为0,1×10-10,1×10-8和1×10-6mmol/L时,Cbfα1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3.4%±1.8%,21.8%±2.0%,15.8%±1.5%(t=6.3,P<0.01)和5.8%±0.8%(t=17.8,P<0.01)。Northernblot结果显示Cbfα1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4.22±0.11,2.51±0.12(t=21,P<0.01),1.88±0.10(t=31,P<0.01)和1.17±0.09(t=41,P<0.01)。ALP活性随E2浓度增加而降低,在上述E2浓度时,ALP活性分别为(42.6±2.5)U/g,(17.9±2.0)U/g(t=15,P<0.01),(10.8±1.5)U/g(t=21,P<0.01)和(3.6±0.7)U/g(t=29,P<0.01)。细胞Ⅰ型胶原的含量随E2浓度增加而降低。结论E2能明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Cbfα1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骨髓基质细胞 核结合因子α1 成骨细胞生成 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结合因子a1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白宇 张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21-824,共4页
Cbfa1是骨发育过程中调节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和成熟的重要转录因子。Cbfa1的表达水平异常与骨骼系统疾病有关。体内体外实验证实多种通路(如Wnt/LRP5/-catenin,BMP/Smads,1,25-(OH)2-vitaminD3/VDR/VDRE途径)和调节蛋白(Msx2,... Cbfa1是骨发育过程中调节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和成熟的重要转录因子。Cbfa1的表达水平异常与骨骼系统疾病有关。体内体外实验证实多种通路(如Wnt/LRP5/-catenin,BMP/Smads,1,25-(OH)2-vitaminD3/VDR/VDRE途径)和调节蛋白(Msx2,Dlx5,Twists)在Cbfa1基因表达、活性和随后的骨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些发现对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和治疗骨质疏松以及其他伴有骨量改变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疾病有可能用控制Cbfa1表达来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结合因子a1 成骨细胞 分化 信号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骨髓基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成良 金小岚 +2 位作者 龚群 侯建红 黄迎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 (MSCs)在向成骨细胞(OB)分化的条件培养体系中 ,17β 雌二醇 (E2 )对其核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factorα1,Cbfα1)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E2对OB生成的作用及绝经后高转换骨代谢的可能机制 .方法 :取自 3mo龄雌...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 (MSCs)在向成骨细胞(OB)分化的条件培养体系中 ,17β 雌二醇 (E2 )对其核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factorα1,Cbfα1)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E2对OB生成的作用及绝经后高转换骨代谢的可能机制 .方法 :取自 3mo龄雌性SD大鼠MSCs在生长培养基中传代后 ,用1,2 5 (OH) 2 D3 和地塞米松 (DEX)诱导MSCs向OB分化 .应用半定量RT PCR技术 ,观察不同浓度E2 对MSCs分化过程中Cbfα1mRNA表达的影响 ;以α 磷酸奈酚为底物 ,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的活性 ;VanGieson染色法显示Ⅰ型胶原的含量 .结果 :E2 能明显抑制MSCs分化过程中Cbfα1mR NA的表达 ,从 (2 3.4± 1.8) %降至 (15 .8± 1.5 ) %和 (5 .8± 0 .8) % (P <0 .0 5 ) ;细胞ALP活性随E2 浓度增加而降低 ,从(70 6± 37)nkat·g-1(protein)降至 (6 3± 5 )nkat·g-1(P <0 .0 5 ) .E2 降低细胞Ⅰ型胶原的合成 ,用VanGieson染色细胞 ,随着E2 浓度的增加 ,胞质染色由鲜红、淡红到黄色 .结论 :E2能明显抑制MSCs分化过程中Cbfα1mRNA的表达 ,减少OB的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骨髓 基质细胞 核结合因子α1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结合因子1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玉莲 孙元明 李雨民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1-563,共3页
核结合因子 1(Cbfa1)是成骨细胞分化的一个特异性转录因子 ,在骨骼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内体外实验表明Cbfa1的表达受多种因素影响 ,同时它又对成骨细胞数个基因的表达起着调节作用 。
关键词 核结合因子1 表达 调控 成骨细胞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对纯钛表面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形成和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王学金 郝晓宁 +2 位作者 刘巍 彭巍 许颖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8-590,598,共4页
目的观察应力对纯钛表面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Cbfα1)形成及表达的影响,揭示应力对支抗种植体周骨反应的调控机制。方法用大小为2.205N的间断离心力刺激接种于纯钛表面的成骨细胞,刺激频率为每培养4h加力15min,分别于4、8、12h后收集... 目的观察应力对纯钛表面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Cbfα1)形成及表达的影响,揭示应力对支抗种植体周骨反应的调控机制。方法用大小为2.205N的间断离心力刺激接种于纯钛表面的成骨细胞,刺激频率为每培养4h加力15min,分别于4、8、12h后收集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bfα1的形成,提取总RNA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bfα1mRNA的表达。结果纯钛表面加力组和不加力组MG-63成骨细胞的细胞核内均有Cbfα1荧光染色,且加力组Cbfα1蛋白荧光强度较不加力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钛表面加力组和不加力组MG-63成骨细胞Cbfα1mRNA表达均为阳性,且加力组Cbfα1mRNA表达较不加力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骨细胞受力后Cbfα1基因形成和表达增强,提示间歇性的牵引应力可以促进纯钛表面成骨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成骨细胞 核结合因子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结合因子促进骨髓间质细胞MBA-1凋亡
7
作者 刘敏 周后德 +2 位作者 何玉玲 谢辉 廖二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核结合因子(core b ind ing factor alpha 1,Cbfa1)的2种亚型Cbfa1/P56和Cbfa1/P57对骨髓间质细胞MBA-1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MBA-1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带有Cbfa1/P56或Cbfa1/P57全长cDNA的质粒瞬时转染到骨髓间质细胞MB... 目的:研究核结合因子(core b ind ing factor alpha 1,Cbfa1)的2种亚型Cbfa1/P56和Cbfa1/P57对骨髓间质细胞MBA-1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MBA-1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带有Cbfa1/P56或Cbfa1/P57全长cDNA的质粒瞬时转染到骨髓间质细胞MBA-1,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并抽提蛋白进行Cbfa1及相关凋亡蛋白Bax,Bc l-2,cytochrom e-C,caspase-3,caspase-9和TNF-α的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查发现,转染Cbfa1/P56或Cbfa1/P57质粒后,MBA-1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W estern b lot显示,Cbfa1/P56或Cbfa1/P57能增加Bax蛋白表达和Bax/Bc l-2比值,并增加cytochrom e-C,caspase-3,caspase-9,TNF-α蛋白的表达。结论:Cbfa1/P56和Cbfa1/P57能诱导骨髓间质细胞MBA-1凋亡。Cbfa1促进MBA-1凋亡的机制包括线粒体途径和膜受体途径2种,凋亡相关蛋白Bax,Bc l-2,cytochrom e-C,caspase-9和caspase-3组成的信号级联反应构成了Cbfa1促进MBA-1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TNF-α也参加了该凋亡的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结合因子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基因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翟木绪 杨荣 +2 位作者 陈慧 隋国良 彭依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9期9830-9833,共4页
目的:研究发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促进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其表型的发生,在骨骼发育以及骨量维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观察重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基因表... 目的:研究发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促进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其表型的发生,在骨骼发育以及骨量维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观察重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日照市人民医院完成。①实验材料:外科手术取正常成人髂骨松质骨,患者对试验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成骨细胞,用不同浓度0,50,100,200,1000μg/L的重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0μg/L作为空白对照组)干预48h后,抽提细胞总RNA和总蛋白。③实验评估: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浓度重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50,100,200,1000μg/L重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干预后均可显著上调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的表达,并呈明显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重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剂量依赖性上调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基因的表达,核结合因子α1可能参与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成骨细胞 核结合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结合因子a1在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中的作用
9
作者 曲强 郭伟 +1 位作者 陈翠珠 张柳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5年第3期274-277,共4页
核结合因子a1(corebindingfactora1,Cbfa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与多种成骨细胞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相结合调控其表达,Cbfa1在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及成骨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矿化成骨过程起重要作用... 核结合因子a1(corebindingfactora1,Cbfa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与多种成骨细胞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相结合调控其表达,Cbfa1在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及成骨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矿化成骨过程起重要作用。抑制或增强Cbfa1的表达均将引起相应表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结合因子a1 转录因子 成骨细胞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结合因子-κB及bcl-2/bax在PQ中毒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晔 曲艳 龙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NF-κβ、bcl-2/bax基因在百草枯中毒鼠所致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30只)、百草枯中毒组(PQ组50只).PQ组一次性灌胃PQ 25 mg/kg染毒,C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在中毒后6 h、12 h、1 ... 目的探讨NF-κβ、bcl-2/bax基因在百草枯中毒鼠所致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30只)、百草枯中毒组(PQ组50只).PQ组一次性灌胃PQ 25 mg/kg染毒,C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在中毒后6 h、12 h、1 d、3 d、5 d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bcl-2和bax m RNA的表达.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PMN的NF-κβp65表达.结果 C组肺组织结构完整,无炎症细胞渗出.PQ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且随时间推移肺损伤加重.PQ组bcl-2m RNA的表达于6 h后最强,至3 d仅有少量表;bax m RNA的表达于1 d达高峰,第5天仍有少量表达;bcl-2/bax比例为促凋亡的bax基因占优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越来越明显;与相应点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组染毒1d时NF-κβp65即有明显表达,3d时表达最强,5d后明显减弱,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组NF-κβp65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1);NF-κβp65与bax表达呈负相关(r=-0.77,P<0.01).结论 NF-κβ、bcl-2/bax介导的肺细胞炎症反应可能是PQ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急性肺损伤 核结合因子-κβ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促凋亡基因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刺激MC3T3细胞核结合因子表达(英文)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立萍 李然 +3 位作者 任艳玲 王智民 宋囡 何文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探讨左归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含或不含p38 MAPK特异性阻滞剂(SB203580)的孵育液预处理细胞60min,加入左归丸含药血清孵育48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方法测定p38活性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采... 目的:探讨左归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含或不含p38 MAPK特异性阻滞剂(SB203580)的孵育液预处理细胞60min,加入左归丸含药血清孵育48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方法测定p38活性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Runx2和Col I mRNA表达水平。结果:左归丸含药血清能够显著增加细胞活力和磷酸化p38蛋白表达水平,诱导Runx2和Col I表达(P<0.01)。SB203580抑制了左归丸含药血清诱导的细胞活力和p38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下调了左归丸含药血清诱导的Runx2和Col I表达(P<0.01)。结论:左归丸含药血清可能部分通过活化p38 MAPK信号通路,上调Runx2表达,刺激Col表达,促进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成骨细胞 活力 核结合因子 Ⅰ型胶原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核结合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邓廉夫 冯伟 +1 位作者 张玥 朱雅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92-595,共4页
目的 探讨诱导条件下成纤维细胞表达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子 -核结合因子 (Cbfa1)的可能性及成纤维细胞表达成骨表型的发生机理。 方法 分离、纯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使其生长在分别含一定浓度肿坏死因子 (TNF) α、骨诱导蛋白 (BMP)... 目的 探讨诱导条件下成纤维细胞表达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子 -核结合因子 (Cbfa1)的可能性及成纤维细胞表达成骨表型的发生机理。 方法 分离、纯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使其生长在分别含一定浓度肿坏死因子 (TNF) α、骨诱导蛋白 (BMP) 2、TNF α加BMP 2的条件培养液中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分别检测Cbfa1、骨钙素、H ras、BMPⅠ型受体 (BMPR ⅠA)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及Ras、BMPR ⅠA蛋白形成状况。 结果 TNF α可诱导成纤维细胞由表达Ⅰ、Ⅲ型胶原表型向表达Ⅰ型胶原转化 ;促进成纤维细胞Ras的形成 ,在TNF α作用 1、3h和 1周后 ,可使成纤维细胞H ras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升高 39 5 %、7 4%和 43 2 % ;TNF α作用 1h后的成纤维细胞可产生BMPR ⅠA。联合应用TNF α与BMP 2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Cbfa1、骨钙素mRNA。 结论 TNF α与BMP 2联合应用 ,可刺激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成骨细胞 核结合因子
原文传递
核结合因子a1基因修饰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德常 邓廉夫 +10 位作者 杨庆铭 谭延斌 吕学敏 张伟 冯伟 何亚峰 梁静 朱雅萍 齐进 周琦 王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探讨核结合因子 al(Cbfal)基因修饰的兔皮肤成纤维细胞与煅烧骨构建的移植材料对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RSF),应用pSG5-cbfal 及 pSG5质粒分别转染 RSF,获得 pSG5-Cbfal/RSF 及 pSG5/RSF... 目的探讨核结合因子 al(Cbfal)基因修饰的兔皮肤成纤维细胞与煅烧骨构建的移植材料对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RSF),应用pSG5-cbfal 及 pSG5质粒分别转染 RSF,获得 pSG5-Cbfal/RSF 及 pSG5/RSF,培养生长48 h 后,分别接种于长2 cm、直径4 mm 的圆柱状牛煅烧骨(TBC)上,制成 pSG5-Cbfal/RSF/TBC 及 pSG5/RSF/TBC复合物材料。制备兔桡骨中部长2 cm 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后,植入 pSG5-Cbfal/RSF/TBC 材料作为实验组(Ⅰ组),以 pSGS/RSF/TBC 材料植入组(Ⅱ组)、单纯 TBC 材料植入组(Ⅲ组)和无植入材料的自然修复组(Ⅳ组)作为对照,每组6只(12个桡骨)动物。分别于术后第4周及第12周摄 X 线片检查并最终获取骨折处标本,对植骨处进行三点抗折弯测试、脱钙骨组织切片的 HE 染色和 Masson染色及新生骨小梁图像计量分析。结果Ⅰ组标本骨质生长活跃,有大量新生骨小梁,生物力学性能良好,骨缺损处已完成早期愈合及修复;Ⅱ组、Ⅲ组及Ⅳ组无明显新生骨形成,未显示骨修复现象。结论 Cbfa1 基因修饰的兔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与煅烧骨复合植入兔体内后,能完成对大段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转染 核结合因子a1基因 骨缺损 骨修复
原文传递
鹿茸再生干细胞体外培养及核结合因子a1的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红梅 杨福合 +4 位作者 邢秀梅 刘琳玲 赵海平 褚文辉 李春义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6-78,共3页
为了建立鹿茸再生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进一步了解鹿茸再生、骨化等生理过程,本试验采用酶消化和组织块培养相结合的手段,成功进行了鹿茸再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传代扩增,对其生长曲线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核结合因子a1(cbfa1)基因... 为了建立鹿茸再生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进一步了解鹿茸再生、骨化等生理过程,本试验采用酶消化和组织块培养相结合的手段,成功进行了鹿茸再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传代扩增,对其生长曲线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核结合因子a1(cbfa1)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的分析,结果表明用酶消化和组织块培养法能够很好地获得鹿茸再生干细胞;鹿茸再生干细胞表达Cbfa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再生 细胞体外培养 核结合因子 干细胞 组织块培养法 免疫细胞化学 酶消化 CBFA1 细胞表达 体外分离 生理过程 生长曲线 培养方法 基因 分析 试验 扩增 结果 骨化
原文传递
核结合因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凤美 主鸿鹄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85-191,共7页
核心结合因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BF-AML)包括伴有t(8;21)(q22;q22)AML与伴有inv(16)(p13q22)/t(16;16)(p13;q22)AML2种类型。CBF-AML患者对大剂量化疗敏感,预后良好。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CBF-AML的预后具有异质... 核心结合因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BF-AML)包括伴有t(8;21)(q22;q22)AML与伴有inv(16)(p13q22)/t(16;16)(p13;q22)AML2种类型。CBF-AML患者对大剂量化疗敏感,预后良好。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CBF-AML的预后具有异质性,对其进行危险度分层治疗为目前国际趋势。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仍为CBF-AML的首选治疗方案,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为治疗高危、复发患者的重要手段,靶向药物的出现亦为CBF-AML的治疗提供了新希望。为了指导临床CBF-AML的治疗,笔者拟就CBF-AML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结合因子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易位 遗传 染色体倒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中药骨康调控成骨细胞核内结合因子α1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可伟 邱俊林 +2 位作者 潘旭枫 梁秀珍 陈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3期5929-5935,共7页
背景:中药骨康在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明确,但其具体作用途径尚不清晰。目的:假设中药骨康通过调节核内结合因子 a1 水平,控制其下游基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表达,起到调控成骨细胞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新生 24 h 内... 背景:中药骨康在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明确,但其具体作用途径尚不清晰。目的:假设中药骨康通过调节核内结合因子 a1 水平,控制其下游基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表达,起到调控成骨细胞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新生 24 h 内的 SD 乳鼠用于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成年 SD 雌性大鼠用于制备药物血清,随机分为正常血清组和中药骨康组。2 组大鼠按体表面积的方法给予中药骨康方的提取药物和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 1周。最后一次用药后 2 h 行心脏采血,分离血清。原代培养并传至第 3 代经碱性磷酸酶鉴定取得的大鼠成骨细胞,消化计数铺板并分为 2 组,以上述血清处理 72 h,MTT 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率,ELISA 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分泌量并以相应吸光度值进行纠正,运用 RT-PCR 检测 2 组成骨细胞核内结合因子α1 及其下游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 mRNA 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中药骨康组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和核内结合因子 a1 mRN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蛋白和 mRNA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清组(P < 0.01)。实验结果证实,中药骨康可通过影响核内结合因子 a1 表达,调控其下游基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蛋白表达和分泌,进而发挥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构建 骨质疏松 中药骨康 结合因子 a1 因子 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蛋白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中药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基因表达与k基因结合核因子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玫 陈瑗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0-12,共3页
氧化应激基因表达与k基因结合核因子周玫,陈瑗(第一军医大学自由基医学研究室,广州510515)关键词k基团结合核因子,氧化应激,基因表达调控氧化应激在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与衰老过程有关。细胞对氧化... 氧化应激基因表达与k基因结合核因子周玫,陈瑗(第一军医大学自由基医学研究室,广州510515)关键词k基团结合核因子,氧化应激,基因表达调控氧化应激在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与衰老过程有关。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特点是很快地诱导很多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基因 结合因子 氧化应激 基因表达 调控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κ基因结合核因子、白细胞介素-24以及Mimecan基因与临床子宫内膜癌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栗军香 王晓华 +4 位作者 郑丽娟 宁俊丽 贾丽霞 王文霞 李红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2177-2179,共3页
目的探讨κ基因结合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24(IL-24)以及Mimecan基因与临床子宫内膜癌的关联性。方法将子宫内膜癌患者115例依照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不同分为子宫内膜癌Ⅰ期组(30例)、子宫内膜癌Ⅱ期组(32例)、子宫内膜癌Ⅲ期组(28例... 目的探讨κ基因结合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24(IL-24)以及Mimecan基因与临床子宫内膜癌的关联性。方法将子宫内膜癌患者115例依照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不同分为子宫内膜癌Ⅰ期组(30例)、子宫内膜癌Ⅱ期组(32例)、子宫内膜癌Ⅲ期组(28例)以及子宫内膜癌Ⅳ期组(25例),另外选取健康女性30例为健康组进行对比研究,5组分别测定血清中NF-κB、IL-24以及Mimecan基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以及Ⅳ期组患者血清中NF-κB、IL-24以及Mimecan基因含量较健康组均有明显的升高(P均<0.05);子宫内膜癌4组间两两比较,NF-κB、IL-24以及Mimecan基因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均<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κ基因结合核因子、IL-24以及Mimecan基因含量与病情严重度存在正相关(r=0.81,r=0.70,r=0.74,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NF-κB水平与Mimecan基因水平存在正相关(r=0.77,P均<0.05),NF-κB水平与IL-24水平也存在正相关(r=0.79,P<0.05)。结论 NF-κB、IL-24以及Mimecan基因三者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临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以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κ基因结合因子 白细胞介素-24 Mimeca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晓云 王琳 +3 位作者 曾和松 周宁 卜军 袁永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辛伐他汀降脂效应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低脂对照组、高脂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辛伐他汀降脂效应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低脂对照组、高脂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喂养12周。实验结束时,分别用酶标法、电泳移动迁移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学方法观察三组兔的血脂水平、主动脉组织中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3的表达及血管内膜厚度。结果实验结束时,低脂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3的表达及血管内膜厚度均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血脂水平与低脂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3的表达及血管内膜厚度均明显低于低脂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抑制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减弱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3的表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辛伐他汀抑制因子κB-DNA结合活性 电泳移动迁移技术 辛伐他汀 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基质结合因子SAFB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姜宏波 李绘娟 +2 位作者 于业辉 李晓东 包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4-56,共3页
SAFB(scaffold attachment factor B)是一种核基质结合因子,属于一个核蛋白家族,目前共发现3个家族成员,首先发现的是SAFB1,第二个是SAFB2,第三个是SLTM。SAFB结构上有一些重要的功能域,包括N端DNA结合域(SAF-Box),中部含有RRM(RNA reco... SAFB(scaffold attachment factor B)是一种核基质结合因子,属于一个核蛋白家族,目前共发现3个家族成员,首先发现的是SAFB1,第二个是SAFB2,第三个是SLTM。SAFB结构上有一些重要的功能域,包括N端DNA结合域(SAF-Box),中部含有RRM(RNA recognition motif),C端富含Glu/Arg和Gly。这些高度保守的区域反映了SAFB在转录和细胞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SAFB参与了包括转录调节、RNA剪接、细胞增殖和凋亡、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物学进程。文章主要对SAFB蛋白家族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论述,以期为SAFB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中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结合因子 SAFB1 SAFB2 结构 生物学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