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2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对脂多糖诱导的MHCC97H细胞黏附、迁移、侵袭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与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关系
1
作者 齐少霞 杨栋宝 +2 位作者 靳涛 王建华 兰基山 《安徽医药》 2025年第2期263-267,I0002,共6页
目的探究丙泊酚与脂多糖(LPS)刺激下MHCC97H细胞功能、炎症水平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关联。方法该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体外培养人MHCC97H细胞系,分为对照组(等量的溶剂),LPS组(1 mg/L LPS),实验组(LPS+6.2... 目的探究丙泊酚与脂多糖(LPS)刺激下MHCC97H细胞功能、炎症水平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关联。方法该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体外培养人MHCC97H细胞系,分为对照组(等量的溶剂),LPS组(1 mg/L LPS),实验组(LPS+6.25组、LPS+12.5组、LPS+25组,LPS组基础上分别加入6.25、12.5和25μmol/L丙泊酚),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和细胞活力筛选出丙泊酚的最适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25组和LPS+25+抑制剂组(LPS+25组基础上联合10μmol/L BAY 11-7082),干预24 h。细胞黏附实验测定黏附细胞数;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上皮间质转化(EMT)及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根据细胞活力和炎症因子IL-6表达选择LPS+25组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黏附数、迁移数、侵袭数、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连蛋白(FN)、IκB激酶α(IKKα)和p-NF-κB p65蛋白水平分别为(152.00±9.01)个、(84.01±10.44)个、(65.67±3.06)个、0.46±0.02、0.47±0.03、0.99±0.02、1.03±0.02、0.95±0.05上调,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0.42±0.02下调(P<0.05);与LPS组相比,LPS+25组显著扭转了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与LPS+25组相比,LPS+25+抑制剂组加入NF-κB通路抑制剂后,上述指标变化扭转得更为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对LPS刺激下MHCC97H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及EMT进程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NF-κB通路活性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MHCC97H 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黏附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蛋白前体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彭乔治 徐昉 林时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肺损伤组(CLP组)、颗粒蛋白前体治疗组(CLP+PGRN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e...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肺损伤组(CLP组)、颗粒蛋白前体治疗组(CLP+PGRN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构建小鼠脓毒症ALI模型,CLP+PGRN组在CLP处理半小时后使用PGRN腹腔注射。24 h后麻醉并处死小鼠,取小鼠肺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损伤;TUNEL法检测肺部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总p65和磷酸化p65表达水平;RT-qPCR检测NF-κB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和Control组相比,CLP组和CLP+PGRN组肺损伤加重,促炎细胞因子升高,肺组织中细胞凋亡增加,NF-κB、p65和p-p65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CLP组相比,CLP+PGRN组肺组织损伤和凋亡减轻,促炎细胞因子降低,抑炎细胞因子升高,NF-κB、p65和p-p65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PGRN可以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p65表达和p65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颗粒蛋白前体 组织转录因子-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健 宁亭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尼可地尔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AMI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尼可地尔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AMI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抗凝调脂治疗,联合组接受抗凝调脂及尼可地尔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心肌损伤相关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TLR4/NF-κB信号通路,治疗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较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两组血清心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内皮素-1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TLR4、NF-κB mRNA,TLR4蛋白、NF-κB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联合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较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一氧化氮、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联合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左心室重塑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比较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在A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可提高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经皮冠脉介入术 TOLL样受体4 转录因子-ΚB 血管内皮功能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途径改善小鼠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
4
作者 杨涛 熊浪鏖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538-543,共6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通过抑制核因子-kB(NF-κB)信号途径减轻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选择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血必净预处理组,每组3个复孔。HPME...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通过抑制核因子-kB(NF-κB)信号途径减轻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选择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血必净预处理组,每组3个复孔。HPMEC先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g/L进行预处理24h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给与等体积生理盐水,随后以1mg/L的脂多糖(LPS)刺激6h复制细胞炎症损伤模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HPMEC中NF-κB、磷酸化NF-B(p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HPMEC中NF-κB人核情况及TNF-α、IL-6与IL-1β表达强度。②体内实验:选择SPF级雄性C57BL/6小鼠30只,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注射液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LPS的方法复制ALI模型,制模后血必净注射液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3mL/kg,每日2次,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经尾静脉输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3d。采用Westermb lotting检测各组肺组织中pNF-κB、NF-κB、TNF-α、IL-6、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在细胞炎症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预处理组NF-κB入核水平下降,伴随着TNF-α、IL-6与IL-1β表达强度的下调[TNF-α表达强度(荧光强度):1.56±0.60比2.32±0.07,IL-6表达强度(荧光强度):1.45±0.08比2.13±0.12,IL-1β表达强度(荧光强度):1.61±0.11比3.06±0.07,均P<0.05],同时,Westernblotting实验表明,细胞pNF-κB/NF-κB蛋白表达比值下调(1.93±0.13比2.94±0.19,P<0.05),TNF-α、IL-6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NF-α蛋白表达(TNF-α/GAPDH):2.80±0.80比6.94±0.52,IL-6蛋白表达(IL-6/GAPDH):2.39±0.50比4.42±0.21,IL-1β蛋白表达(IL-1β/GAPDH):2.54±0.10比5.53±0.24,均P<0.05]。在ALI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注射液组小鼠肺组织炎症损伤明显改善,肺组织炎症细胞数量减少,肺泡壁和间隔厚度下降,pNF-κB/NF-κB、TNF-α、IL-6、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NF-κB/NF-κB蛋白表达:1.41±0.06比2.01±0.22,TNF-α蛋白表达(TNF-α/GAPDH):3.67±0.05比4.70±0.24,IL-6蛋白表达(IL-6/GAPDH):0.96±0.29比2.89±0.20,IL-1β蛋白表达(IL-1β/GAPDH):1.42±0.06比3.08±0.32,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ALI小鼠和HPMEC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转录因子-ΚB 急性肺损伤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酸调控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核转录因子-κB通路对哮喘小鼠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
5
作者 彭显 邹敏 杨宇斌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调控白细胞介素(IL)-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哮喘小鼠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来制备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积雪草酸低剂量组(54 ...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调控白细胞介素(IL)-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哮喘小鼠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来制备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积雪草酸低剂量组(54 mg/kg)、积雪草酸高剂量组(108 mg/kg)、积雪草酸高剂量(108 mg/kg)+Colivelin(IL-6/STAT3/NF-κB激活剂,2 mg/kg)组,每组各10只。另选10只小鼠在致敏和激发阶段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用积雪草酸和Colivelin分组处理各组小鼠后检测其肺组织病理形态,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外周血Treg/Th17,BALF和血清中Treg、Th17细胞分泌因子水平,肺组织IL-6/STAT3/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发生明显病理损伤,外周血Treg细胞占比和Treg/Th17,BALF和血清IL-10、IL-35水平降低(P<0.05)。肺部炎症评分,BALF中白细胞计数与嗜酸粒细胞计数,外周血Th17细胞占比,BALF和血清IL-17、IL-6水平,肺组织IL-6蛋白表达与p-STAT3/STAT3、p-NF-κB p65/NF-κB p65升高(P<0.05)。低、高剂量积雪草酸可逆转哮喘模型小鼠上述病理变化,且高剂量积雪草酸作用更强。Colivelin可减弱积雪草酸对哮喘模型小鼠上述病理变化的作用。结论:积雪草酸可通过减弱IL-6表达与STAT3、NF-κB的磷酸化,抑制哮喘小鼠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产生,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及肺组织损伤,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酸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转录因子-κB 哮喘 Treg/Th17 免疫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针手法针刺督脉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倪文杰 赵立新 +3 位作者 段淑琴 贾希瑞 李新华 赵婷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研究大针手法针刺督脉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针手法针刺督脉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00g^25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癫... 目的研究大针手法针刺督脉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针手法针刺督脉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健康Wistar大鼠,体重200g^25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癫痫模型组(B组)、大针手法组(C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癫痫模型组和大针手法组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3mmol/kg)和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30mg/kg,分3次注射),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氯化锂和匹鲁卡品。空白对照组和癫痫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大针手法组用1寸不锈钢针,针刺大鼠督脉穴:风府、大椎、陶道、无名、身柱,每日1次,每次20min,中间行针一次,平补平泻法,治疗14d。运用HE染色法观察3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测3组大鼠海马神经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的表达。结果癫痫模型组和大针手法组大鼠均诱导出癫痫持续状态,两组各死亡1只。HE染色显示,癫痫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大针手法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病理改变明显改善,空白对照组大鼠神经细胞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3组大鼠海马神经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的表达依次为(13.95±6.99)个、(28.75±8.80)个、(19.25±8.60)个,癫痫模型组、大针手法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针手法组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针针刺督脉可能是通过抑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NF-κB的表达,从而减少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大针手法 督脉 海马 核转录因子-κ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核转录因子-κB的siRNA和甲氨蝶呤纳米脂质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骨破坏的影响
7
作者 段卫峰 张景伟 +1 位作者 卢岩岩 杜志军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siRNA和甲氨蝶呤(MTX)复合纳米脂质体对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38只。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TX组、... 目的:探讨靶向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siRNA和甲氨蝶呤(MTX)复合纳米脂质体对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38只。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TX组、MTX复合纳米脂质体组(si-MTX组),每组10只。测量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质量、脏器指数、足趾肿胀度、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滑膜组织中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X和复合纳米脂质体均可显著降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足跖肿胀度,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调节滑膜组织中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且si-MTX组作用更强(P<0.05)。结论:复合纳米脂质体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阻断了NF-κB通路,减少促炎因子释放,抑制骨吸收,保护关节软骨,且靶向性、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SIRNA 转录因子-ΚB 甲氨蝶呤 纳米 脂质体 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关巴布剂穴位贴敷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核转录因子-κ 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叶天申 邹贤斐 +3 位作者 金可可 朱小春 林向阳 陈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组合穴位贴敷类风关巴布剂对牛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核转录因子-κβ(NF-κβ)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背部5处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观察以雷公藤为主的中药类风关巴布剂不同组合穴位贴敷对模型... 目的比较不同组合穴位贴敷类风关巴布剂对牛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核转录因子-κβ(NF-κβ)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背部5处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观察以雷公藤为主的中药类风关巴布剂不同组合穴位贴敷对模型大鼠免疫组化指标NF-κβ计分,以及滑膜细胞上清液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类风关巴布剂治疗后,各穴位贴敷组大鼠的NF-κβ计分较模型组降低,其中系统组(远近配穴)最接近正常组;各组滑膜浸液中IL-1β、TNF-α浓度降低。结论类风关巴布剂穴位贴敷能够降低CIA大鼠滑膜细胞的NF-κβ的蛋白表达,并降低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抑制正反馈效应;远近配穴可能通过标本兼治,多靶点起效,使其整体疗效优于单纯远道取穴或局部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关巴布剂 大鼠 核转录因子-κ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家族蛋白及HPV E6/E7 mRNA与早期宫颈癌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晓娟 周高英 王羽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家族蛋白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水平与早期宫颈癌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妇产科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6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宫颈癌组;另收集医...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家族蛋白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水平与早期宫颈癌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妇产科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16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宫颈癌组;另收集医院同期收治的101例非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非宫颈癌组,根据病理结果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n=31)、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n=26)、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n=44)。比较宫颈癌组与非宫颈癌组及非宫颈癌3个亚组间宫颈组织中c-Rel、p65、p50核表达及HPV E6/E7 mRNA表达情况,分析c-Rel、p65、p50核表达及HPV E6/E7 mRNA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患者中的差异性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Rel、p65、p50及HPV E6/E7 mRNA表达与宫颈癌术后无复发生存的关系,Cox法分析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组c-Rel、p65、p50及HPV E6/E7 mR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HSIL组c-Rel、p50及HPV E6/E7 mR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SIL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c-Rel表达与脉管浸润程度有关,p65表达与FIGO分期、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50表达与间质浸润有关,HPV E6/E7mRNA表达与肿瘤直径、宫旁浸润及间质浸润有关(P<0.05)。随访36(12~75)个月期间,163例宫颈癌患者复发率为19.63%(32/163),Kaplan-Meier结果显示,c-Rel、p50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0.820、3.181,P=0.367、0.075),p65、HPV E6/E7 mRNA阴性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优于阳性患者(LogRankχ^(2)=10.597、4.474,P=0.001、0.03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IIa期、淋巴结转移、p65阳性、HPV E6/E7 mRNA阳性可增加宫颈癌术后复发风险(HR=1.617、1.506、3.180、1.460,P<0.05)。结论 转录因子NF-κB家族核表达、HPV E6/E7 mRNA表达在宫颈病变进展过程中存在差异,其表达水平与早期宫颈癌多种病理特征有关,且p65、HPV E6/E7 mRNA可影响宫颈癌术后复发,可作为评估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可靠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复发 转录因子-ΚB 人乳头瘤病毒E6/E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抑瘤颗粒对乳腺癌核转录因子-kB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健雄 连平 +1 位作者 李玉田 沈世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的:研究扶正抑瘤颗粒(FYK)对乳腺癌肿瘤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常规化疗,治疗组同时口服FYK,1个月后取肿瘤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F-κB的表... 目的:研究扶正抑瘤颗粒(FYK)对乳腺癌肿瘤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常规化疗,治疗组同时口服FYK,1个月后取肿瘤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及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的比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NF-κB的表达明显提高(P<0.01);G_(0/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S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增殖指数(PI)明显下降(P<0.01)。结论:FYK可提高乳腺癌组织NF-κB表达水平;能升高G_(0/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及PI值,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扶正抑瘤颗粒 化学治疗 转录因子-ΚB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活性表达及抗菌药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卢中秋 梁欢 +5 位作者 李萌芳 邱俏檬 杨光田 周铁丽 洪广亮 吴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VV)脓毒症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以及抗菌药物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制作大鼠VV脓毒症模型(VV组)和VV脓毒症药物干预模型(AA组),使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NF...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VV)脓毒症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以及抗菌药物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制作大鼠VV脓毒症模型(VV组)和VV脓毒症药物干预模型(AA组),使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较低,VV组染菌2h的肝组织NF-κB活性即达到高峰,较NC组明显增高(P<0.05),后肝组织NF-κB活性逐渐减少,但VV组染菌6、9、12、16h肝组织NF-κB活性仍明显高于NC组(P<0.05)。AA组染菌后9、12h肝组织NF-κB活性仍显著高于NC组(P<0.05),后逐渐减低,染菌16h、36h、2周的肝组织NF-κB活性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时间点的VV组相比,AA组染菌9、12、16h的肝组织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创伤弧菌脓毒症早期肝组织NF-κB活性即达高峰,及早使用头孢哌酮钠和乳酸左氧氟沙星可明显减低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脓毒症 转录因子-ΚB 抗菌药物 凝胶电泳迁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与气道重塑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管频 于化鹏 +3 位作者 李伟 吴智勇 吴洁 陈世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3-314,共2页
目的观察COPD患者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及与气道重塑的相关性。方法标本取自40例因肺部孤立性结节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组织,按术前肺功能分为非COPD组(A组,20例)及COPD组(B组,20例)。所取肺组织HE... 目的观察COPD患者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及与气道重塑的相关性。方法标本取自40例因肺部孤立性结节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组织,按术前肺功能分为非COPD组(A组,20例)及COPD组(B组,20例)。所取肺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半定量图像分析法测量小气道管壁和平滑肌层厚度。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TGF-β1的表达。结果 1B组NF-κB、TGF-β1表达均高于A组(均P<0.05),且NF-κB与TGF-β1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2肺组织中NF-κB、TGF-β1的表达与单位长度的管壁面积(WAt/Pi,μm2/μm)及单位长度的平滑肌层面积(WAsm/Pi,μm2/μm)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3 FEV1/FVC、FEV1%预计值分别与NF-κB、TGF-β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肺组织中NF-κB、TGF-β1的表达增加,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使其发挥的生物学效应增强,从而促进气道重塑,进一步影响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气道重塑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七提取物对H_2O_2损伤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和NO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林蓉 刘俊田 +2 位作者 贺浪冲 甘伟杰 杨广德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26-828,共3页
目的 观察红毛七的提取物(HMQ-4)对H2O2损伤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 用H2O2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观察HMQ-4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NO... 目的 观察红毛七的提取物(HMQ-4)对H2O2损伤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 用H2O2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观察HMQ-4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NOs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结果H2O2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损伤作用,HMQ-4在一定剂量内减少细胞的死亡;HMQ-4还可促进H2AO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内NO,NOS释放的增加和抑制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的加强。结论 HMQ-4对H2O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NO,NOS释放和转录因子-κ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内皮细胞 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脾汤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彧 牛建昭 +3 位作者 吕青 赵宗江 杨美娟 王继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4-297,311,共5页
目的 探讨温脾汤药物血清对大鼠原代培养系膜细胞核转录因子NF 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表达的影响 ,提供其肾保护作用机理的实验依据。 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研究温脾汤药物血清对LPS刺激引起的NF κB活化的影... 目的 探讨温脾汤药物血清对大鼠原代培养系膜细胞核转录因子NF 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表达的影响 ,提供其肾保护作用机理的实验依据。 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研究温脾汤药物血清对LPS刺激引起的NF κB活化的影响 ;应用Westernblot方法研究温脾汤药物血清对LPS刺激引起的IκBα降解的影响。 结果 LPS刺激 10h后 ,NF κB的活性达到最高峰 ,且最高荧光强度位于细胞核内 ;大剂量药物血清明显抑制NF κB的活性增强 ;IκBα在LPS刺激后迅速降解 ,又在 1~ 2h内迅速恢复近正常水平 ;大剂量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IκBα的降解。 结论 温脾汤通过抑制LPS诱导的IκBα降解 ,使NF κB与IκBα结合成复合物而减少解离 ,阻止了系膜细胞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脾汤 药物血清 体外培养 大鼠 系膜细胞 转录因子-κB活化 肾保护 肾小球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在热休克预处理抑制过氧化氢所致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涂自智 肖卫民 +2 位作者 刘梅冬 尢家騄 肖献忠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预处理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1mmol/L的过氧化氢(H2O2)作用于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用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及福林酚法检测心肌细胞中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目的探讨热休克预处理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心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1mmol/L的过氧化氢(H2O2)作用于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用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及福林酚法检测心肌细胞中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αB晶状体蛋白、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物(IκB)含量;免疫组化检测NFκB及HSP70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1与H2O2(1mmol/L,3h)损伤组比,热休克预处理组(43℃1h,恢复6h)的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加(P均<0.01);2心肌细胞经热休克预处理(43℃1h)后3h,HSP70、αB晶状体蛋白、IκBα的表达均增加,6~12h达高峰,并可维持至24h;3与正常心肌细胞比较,H2O2(1mmol/L)处理的心肌细胞中IκBα的含量明显下降,而热休克预处理则可抑制H2O2所致的这种变化;4H2O2(1mmol/L,30min)可使心肌细胞胞质中的NF-κB及HSP70向胞核移位,若先经热休克预处理(43℃1h,恢复6h)则可使这种移位显著减少。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可抑制H2O2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HSP70、αB晶状体蛋白及IκBα的表达,从而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ΚB 热休克 预处理 过氧化氢 心肌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肺纤维化大鼠核转录因子-κB及胶原蛋白Ⅲ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袁晓梅 孙浩杰 +4 位作者 苗润红 张志强 赵欣 郭悦鹏 李金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碱干预肺纤维化(PF)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胶原蛋白Ⅲ的变化,探讨苦参碱的抗PF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苦参碱组、中苦参碱组和低苦参碱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共... 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碱干预肺纤维化(PF)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胶原蛋白Ⅲ的变化,探讨苦参碱的抗PF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苦参碱组、中苦参碱组和低苦参碱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共30 d;模型组和高、中、低苦参碱组均每日腹腔注射博莱霉素7.5 mg.kg-1,10 d后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g.kg-1,高、中、低苦参碱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苦参碱100 mg.kg-1、80 mg.kg-1、50 mg.kg-1,共20 d。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NF-κB及胶原蛋白Ⅲ在肺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高、中、低苦参碱组肺组织呈纤维化表现,模型组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中苦参碱组与模型组相比纤维化程度减轻(P<0.05);低苦参碱组与模型组相比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苦参碱组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少(P<0.01);低苦参碱组NF-κB、胶原蛋白Ⅲ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苦参碱组组间两两比较,NF-κB、胶原蛋白Ⅲ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减少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减轻大鼠PF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肺纤维化 转录因子-ΚB Ⅲ型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早期心功能、氧化应激及血清核转录因子-κB、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国玉 李梦媛 +1 位作者 崔川 耿学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144-3147,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早期心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核转录因子(NF)-κB、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早期心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核转录因子(NF)-κB、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AMI模型组(AMI组)、抗坏血酸组(AA组)和APS组各15例。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及给药1、3、7、14 d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给药14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自由基清除率并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血清NF-κB、Chemerin水平。结果与AMI组比较,APS能明显抑制AMI模型大鼠心电图ST段的升高;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心脏结构方面,与SO组比较,AMI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明显变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升高(P=0.000);给药2 w后,与AMI组比较,APS组IVSD、LVPWD明显增加,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降低(均P<0.05);心功能方面,与SO组比较,AMI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下降(P<0.05);给药2 w后,APS组LVEF、LVFS明显增加(P<0.05)。APS和AA均能提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且APS对自由基的清除率稍高于AA;与SO组比较,AMI组大鼠心肌MDA水平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P<0.05);与AMI组相比,AA组和APS组心肌MDA水平下降,SOD和GSH-PX活性增强(P<0.05)。AMI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与SO组比较显著增加(P=0.000),APS组与AMI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0);AMI组大鼠血清NF-κB及Chemerin水平显著升高,与SO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00);连续给药2 w后,APS组血清NF-κB、Chemerin水平显著降低,与AMI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0)。结论 ARS能有效改善AMI模型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NF-κB及Chemerin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急性心肌梗死 氧化应激 脂肪因子 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培 丛林 +4 位作者 袁静 方慧琴 陈薇 李琴 杨琴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状态,研究NF-κB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炎症反应发生发展以及终末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NF-κB在GDM的炎症反应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孕妇(W组)和GDM孕妇(G组)各30例,... 目的: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状态,研究NF-κB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炎症反应发生发展以及终末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NF-κB在GDM的炎症反应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孕妇(W组)和GDM孕妇(G组)各30例,检测血清中脂多糖(LPS)的量。将每个样本各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进行未处理、加入LPS(1μg/ml)刺激、加入NF-κB抑制剂毗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50 mmol/L)干预、加入PDTC预处理1小时后再给予LPS刺激,并分别标记为W(G)、W(G)+L、W(G)+P、W(G)+LP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NF-κB蛋白的活化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GDM孕妇组与正常孕妇组比较,血清中LPS的量明显增加(P<0.05)。2两组组内的比较:加入LPS刺激后,W(G)+L组、W(G)+LP组中细胞内NF-κB蛋白活化量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W(G)组(P<0.05);使用PDTC后,W(G)+LP组中细胞内NF-κB蛋白活化量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W(G)+L组(P<0.05)。3GDM组各处理组中NF-κB蛋白活化量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10的水平均较正常孕妇组中相同处理组明显升高(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示:两组细胞中NF-κB的活化量与终末炎症因子TNF-α、IL-1、IL-10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NF-κB作为细胞内多条传导通路的汇合点,介导信号向胞核内转导,通过调控终末炎症因子水平,参与了GDM炎症反应的发生,并可能在其中起着类似"开关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终末炎症因子 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19
作者 薛育政 刘宗良 +4 位作者 黄中伟 黄介飞 沈雁波 肖明兵 陆静贤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6-177,I0002,共3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近年来研究认为,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内皮素等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近年来研究认为,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内皮素等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内的炎症介质上调,参与了SAP的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是导致SAP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已证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细胞内调控多种炎症介质转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参与了SAP炎症介质作用的调控。NF-κB通常以由NF-κB/Rel家族组成的同源或异源复合物形式存在,其中最常见的为p65/p50异二聚体,也是其活性的主要形式。’。因此,本实验拟通过研究NF-κBp65在SAP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F-κB在SAP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重症 转录因子-ΚB 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脑内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琳 李跃华 +4 位作者 季晓辉 李菁 阙玲俐 李玉华 张颖冬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青藤碱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否与核因子 κB的活性有关。方法 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为免疫异常模型 ,观察青藤碱对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的改变 ,检测了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 κB的活性及血浆中皮质醇、泌乳素水平的改变... 目的 研究青藤碱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否与核因子 κB的活性有关。方法 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为免疫异常模型 ,观察青藤碱对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的改变 ,检测了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 κB的活性及血浆中皮质醇、泌乳素水平的改变。结果 青藤碱可降低EAE大鼠临床评分 ,改善病理变化 ,抑制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 κB活性 ,增加血浆中皮质醇水平 ,降低血浆泌乳素水平。结论 青藤碱的免疫抑制作用与抑制脑组织核因子 κB活性有关 ,其对核因子 κB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增加皮质醇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转录因子-ΚB 皮质醇 泌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