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系生物量和形态特征对长期施氮的响应
1
作者 王硕 张进如 +5 位作者 姚晓东 杜英杰 高红 陈铭 王小红 陈光水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在环境变化中的生存策略,预测植物根系在长期氮沉降背景下的响应模式,在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设置对照和施氮[80 kg N/(hm2·a)]2个处理,研究长期氮添加对根系生物量、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组织密度等的影响。结... 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在环境变化中的生存策略,预测植物根系在长期氮沉降背景下的响应模式,在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设置对照和施氮[80 kg N/(hm2·a)]2个处理,研究长期氮添加对根系生物量、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组织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的氮添加没有对根系生物量及其根系生物量消减系数β产生显著影响(P>0.05),即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即在不同土层积累的生物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对照和氮处理下的不同径级的根系生物量密度随土层变化的趋势相同,但是土层和径级的交互作用会对根系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长期氮添加显著增加0~1 mm的细根比根长;但是长期的氮添加显著降低了组织密度且不受径级的影响;而氮添加对根系比表面积无显著影响,这种变化是在群落水平上的一种整体的变化趋势。在群落水平上,长期的氮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系生物量及垂直分布无显著影响,这正与土壤总碳氮磷的含量随土层变化一致。但11a的氮添加会增加比根长而降低组织密度,一些物种的根系资源获取策略会变为快速获取型策略。因此,长期的氮沉降背景下根系会通过增加比根长,降低组织密度来响应养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根系生物量 根系消减系数 根系形态特征 养分获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水稻根系分泌特性与解剖结构及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李浩晶 张丹珂 +2 位作者 李海润 曹静 徐国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以郑稻C42和徐稻3号为供试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0、120、240、360 kg/hm^(2)(以N0、N120、N240、N360表示),测定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根系伤流液中部分有机酸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激素含... 以郑稻C42和徐稻3号为供试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0、120、240、360 kg/hm^(2)(以N0、N120、N240、N360表示),测定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根系伤流液中部分有机酸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激素含量以及根系解剖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以及根系伤流液中酒石酸、乙酸(除徐稻3号幼穗分化始期)、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N240处各指标达到最高值,而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草酸含量、柠檬酸含量及中柱直径与不定根直径之比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N240处达到最低值;徐稻3号的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在N240处达到最高值;郑稻C42的活细胞比例在N240处达到最高值,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在N360处达到最高值,N240与N360差异不显著;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酒石酸、乙酸、琥珀酸含量及活细胞比例与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气组织面积、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与外观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草酸、中柱直径和不定根直径的比值与外观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徐稻3号和郑稻C42在施氮量为240 kg/hm^(2)条件下稻米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及营养品质均得到了改善,徐稻3号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了7.7%、18.4%、45.9%,郑稻C42的分别增加了14.6%、14.7%、36.0%,徐稻3号、郑稻C42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减少14.2%、20.0%,碱消值分别减少11.2%、11.6%,胶稠度分别增加了10.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根系分泌 根系解剖结构 根系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系类型组合的护坡植物根系生态位特征
3
作者 耿莞 陈济丁 +4 位作者 孔亚平 陶双成 赵倩 李金波 宋桂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3-1924,共12页
根系生态位特征是护坡植物选择的重要依据,而具有不同根系生态位特征的植物组合,直接影响坡面土体的固持和植被恢复效果。选取了4种根系类型的常用护坡植物,分别为垂直轴根型灌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水平轴根型灌木胡枝子(Le... 根系生态位特征是护坡植物选择的重要依据,而具有不同根系生态位特征的植物组合,直接影响坡面土体的固持和植被恢复效果。选取了4种根系类型的常用护坡植物,分别为垂直轴根型灌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水平轴根型灌木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根蘖型草本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丛生型草本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依据根系类型进行了9种组合,采用湿法客土喷播对模拟边坡进行修复治理,研究不同植物组合的根系生态位特征,以明确不同类型根系之间错综复杂的位置关系及生态功能,为边坡修复植物选择及加固坡面稳定提供一定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根系结构类型组合在土层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在0—10 cm土层中,高羊茅组合的根长及根干重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为86.9%和90.83%;而紫穗槐+苜蓿组合则在5 cm以下的土层中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为63.73%和76.52%。(2)不同组合根系生态位指数均随径级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均呈现反J型。高羊茅组合和胡枝子组合根系生态位指数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余组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高羊茅组合垂直空间生态位变化最大,其变幅为0.21—3.51。在10 cm以下土层中,除紫穗槐+苜蓿组合外的其余组合生态位指数均显著下降表现为表层聚集生态位型。(3)生态位指数最高的组合是紫穗槐+胡枝子,为1。紫穗槐+胡枝子+高羊茅组合的细根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度及地下种间竞争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分别为0.089、0.036和0.438,种间竞争强度最大。综合不同根系类型植物组合的根系生态位特征,表现较好的根系类型组合为垂直轴根型+水平轴根型的紫穗槐+胡枝子组合、垂直轴根型+水平轴根型+丛生型的紫穗槐+胡枝子+高羊茅组合、根蘖型苜蓿组合和垂直轴根型+根蘖型的紫穗槐+苜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边坡 根系类型组合 根系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棕壤典型草地不同根系结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季节变化特征
4
作者 杨程高歌 雷少华 +5 位作者 耿韧 周岩 金秋 赵广举 卢慧中 孙国昌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探究黄棕壤草地不同根系结构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季节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借助配对T检验分析须根系(狗尾草)、直根系(青蒿)和裸地对照3类样地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季节变化差异,... [目的]探究黄棕壤草地不同根系结构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季节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借助配对T检验分析须根系(狗尾草)、直根系(青蒿)和裸地对照3类样地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季节变化差异,借助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季节变化的因素,并使用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拟合方程。[结果]狗尾草样地和青蒿样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季节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均与裸地样地差异性显著(p<0.05),但二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狗尾草样地和青蒿样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受根系密度影响显著(p<0.05),此外,青蒿样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紧实度存在显著相关性。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可以用根系密度和土壤紧实度很好地拟合(R^(2)=0.730,NSE=0.730)。[结论]两种草地的根系结构均可以提升黄棕壤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并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季节变化特征。但不同根系结构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季节变化 植物根系 根系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钙土田菜用架芸豆根系的建成
5
作者 宋晋辉 韩云杰 +3 位作者 张继宗 王志辉 张立峰 李会彬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4,共17页
水土资源匮乏背景下的农田精准水肥管理,需要以作物根系时空建成规律为基础。本研究结合分层挖掘与扫描成像分析技术,对两种栗钙土田菜用架芸豆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系生物量、长度、表面积、体积和直径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栗... 水土资源匮乏背景下的农田精准水肥管理,需要以作物根系时空建成规律为基础。本研究结合分层挖掘与扫描成像分析技术,对两种栗钙土田菜用架芸豆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系生物量、长度、表面积、体积和直径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栗钙土田菜用架芸豆根系生物量的建成规律一致,大致分为缓慢增长、线性增长和缓慢下降3个时期,线性增长期为初花期~结荚盛期,此阶段轻壤质栗钙土田芸豆根系鲜重与干重的日增长速率分别为2.46与0.24 g·2株^(-1),沙壤质栗钙土田分别为1.79与0.20 g·2株^(-1);芸豆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与根系鲜干重间呈正相关增长。从垂直分布上看,沙壤质栗钙土田芸豆根系分布较浅,82.68%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30 cm土层内;轻壤质栗钙土田芸豆在结荚初期之后86.24%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60 cm土层。从侧向分布上看,轻壤质栗钙土田芸豆全生育期内77%以上的根系分布在植株两侧30 cm范围内,而沙壤质栗钙土田该范围内根系占比随生育期推移呈下降趋势,至结荚末期降至66%以上。根系的等值线图表明,轻壤质栗钙土田芸豆根系的总体分布呈“瘦长型”,沙壤质栗钙土田呈“扁宽型”。本研究为坝上地区菜用架芸豆依根创新水肥高效利用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挖掘 滴灌 菜用架芸豆 根系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间作畦沟分灌作物根系生长特征研究
6
作者 苗庆丰 温雅琴 +2 位作者 倪东宁 史海滨 李瑞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0,50,共5页
为探究小麦玉米间作与畦沟分灌灌水模式下作物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间作常规畦灌模式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沟灌玉米前期不灌溉,经历了水分亏缺的锻炼,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下扎深度明... 为探究小麦玉米间作与畦沟分灌灌水模式下作物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间作常规畦灌模式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沟灌玉米前期不灌溉,经历了水分亏缺的锻炼,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下扎深度明显大于畦灌玉米;常规畦灌小麦表层0~60 cm垂向根干质量密度要显著大于畦沟分灌,根系更为发达。同时期沟灌玉米根系量要显著大于畦灌玉米,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0~25 cm处平均值大22.76%和16.13%;常规畦灌小麦水平方向根干质量明显高于畦沟分灌小麦,且沟灌玉米灌水后随生育期延长,差异性减弱。受沟灌边行玉米的根系生长影响,常规畦灌小麦产量较畦沟分灌高9.92%;受根系生长补偿效应的刺激作用影响,沟灌玉米产量较常规畦灌高1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畦沟分灌 根系生长特征 产量 小麦 玉米 灌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类型下花榈木根系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及其功能预测
7
作者 周洁尘 肖亚琴 +6 位作者 段翔 朱天才 吴小丽 彭皎 王昌 刘康 钟红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目的】探究花榈木不同根系分区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以及与林分类型的相关性,挖掘影响花榈木相关的功能基因。【方法】以樟树林和国外松林下套种的花榈木非根系土壤、根系土壤和根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探究花榈木不同根系分区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以及与林分类型的相关性,挖掘影响花榈木相关的功能基因。【方法】以樟树林和国外松林下套种的花榈木非根系土壤、根系土壤和根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花榈木根系细菌隶属于29个门、72个纲、171个目、303个科、625个属、1118个种和2570个OTU。2个林分中花榈木根系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差异较小,丰富度具有显著差异。3个根系分区中,花榈木根内分区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最低,与其他2个根系分区具有极显著差异。在门分类水平上,根系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组成。在属分类水平上,各样品的根系细菌群落的优势菌群的组成及相对丰度具有较大差异,主要以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主。花榈木不同根系分区的细菌群落结构上具有极显著差异,根内与其他2个分区的根系细菌群落之间存在明显分离,在群落结构具有极显著影响。Tax4Fun功能预测显示花榈木根系细菌包含大量关于膜运输、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翻译、复制和修复、能量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等基因信息,其中功能基因丰度较大的为碳水化合物代谢、膜运输和氨基酸代谢。【结论】花榈木不同根系分区的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均具有显著差异,并且林分影响根系细菌群落的组成,本研究可为后期深入研究花榈木功能基因挖掘、病害防治以及提高花榈木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根系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种与混播对不同株型玉米根系竞争区域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张书萍 赵海岩 +1 位作者 刘晶 肖万欣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2种播种方式:一是清种平展型玉米农大108(SP1)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SP2),另一是两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按1∶1混播(MP),副区为根系竞争的2个不同区域,即0~20 cm土层的根系重叠区(CD)和非重叠区...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区为2种播种方式:一是清种平展型玉米农大108(SP1)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SP2),另一是两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按1∶1混播(MP),副区为根系竞争的2个不同区域,即0~20 cm土层的根系重叠区(CD)和非重叠区(CK)。在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条件下,通过动态测定土壤温湿度、全氮含量、温室气体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MP处理下土壤温度总体上较SP2处理高2.9%、土壤湿度较SP2处理低3.1%;CK区域土壤湿度较CD区域高18.3%。与其他播种方式相比,SP2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比MP处理显著提高8.5%。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下N_(2)O和CO_(2)排放量顺序依次均表现是SP2处理>SP1处理>MP处理,且CD区域下的N_(2)O和CO_(2)排放量较CK区域分别减少7.3%和5.9%。SP2处理粒重、收获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下产量与其他处理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上,在密植条件下,与清种平展型品种和两个不同株型品种混播相比,清种紧凑型玉米品种可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该处理根系竞争区域附近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根系重叠区与非重叠区土壤湿度差较大,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春玉米 株型 增密种植 根系重叠区 温室气体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9
作者 闫晓花 曹甜 张国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31-38,共8页
为探明水分胁迫对黄瓜根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基于盆栽试验,选用黄瓜品种‘新春四号’作为供试材料,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胁迫(T1)、中度胁迫(T2)、重度胁迫(T3)4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对黄瓜根系建成、... 为探明水分胁迫对黄瓜根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基于盆栽试验,选用黄瓜品种‘新春四号’作为供试材料,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胁迫(T1)、中度胁迫(T2)、重度胁迫(T3)4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对黄瓜根系建成、抗氧化酶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正常供水,T1处理下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并未降低,而T2和T3处理则对黄瓜生长发育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且T1处理使得黄瓜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平均直径和根尖数分别提高了4.8%、7.1%、6.8%和2.4%。从根系生理活动来看,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呈现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升高的趋势,但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呈现下降趋势。综上,在轻度水分胁迫下(T1),黄瓜幼苗根系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可溶性蛋白浓度等来提高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根系 水分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丙二醛 脯氨酸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萎病菌侵染对裸仁美洲南瓜根系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强翠 赵志杰 +5 位作者 管鹏伟 杨明月 王娟 张树武 刘佳 徐秉良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1,共8页
为了探明枯萎病菌侵染对裸仁美洲南瓜不同抗感品种根系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根系扫描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枯萎病菌侵染对裸仁美洲南瓜不同抗感品种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枯萎病菌侵染后,裸仁... 为了探明枯萎病菌侵染对裸仁美洲南瓜不同抗感品种根系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根系扫描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枯萎病菌侵染对裸仁美洲南瓜不同抗感品种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枯萎病菌侵染后,裸仁美洲南瓜不同抗感品种根系生长指标和根系活力整体呈下降趋势,而木质素含量呈增加趋势,但是抗病品种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活力和木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接菌第5天,抗病品种处理组根系木质素含量是感病品种的1.35倍;接菌7 d和9 d时,抗病品种处理组根尖数和分枝数分别是感病品种的1.28倍和1.24倍。接菌第9天时抗感品种根系活力达到峰值,抗病品种是感病品种的1.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仁美洲南瓜 枯萎病菌 根系形态 根系活力 木质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柏木和马尾松人工林根系分泌物碳输入的季节差异
11
作者 彭修涛 刘榕 肖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根系分泌物在维持植物生长和调节土壤碳⁃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对根系分泌物碳输入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长季,忽视了对全年根系分泌物碳输入的整体评估。为填补这一知识空白,以川中丘陵区柏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为研... 根系分泌物在维持植物生长和调节土壤碳⁃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对根系分泌物碳输入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长季,忽视了对全年根系分泌物碳输入的整体评估。为填补这一知识空白,以川中丘陵区柏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1年的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和10月(秋季)进行了根系分泌物的野外原位收集,并同步收集和分析了气候数据和根系特征。结果表明:1)柏木和马尾松根系分泌速率呈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夏季最高、冬季最低;2)细根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呈现与根系分泌速率一致的变化模式;3)根系分泌速率和根系特征(细根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均与温度和降水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根系分泌物速率与根系活力之间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系分泌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并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下根系活性变异的强烈影响。因此,充分了解根系分泌物的季节差异有助于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根系分泌物输入通量,还能丰富森林根系分泌物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调控因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人工林 根系分泌物 根系特征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对作物根系构型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2
作者 钱智勇 王东博 +3 位作者 王东 黄国亮 杨振杰 张毅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5,共9页
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对作物根系生长与构型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依次从地下滴灌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类型,影响地下滴灌性能的主要因素,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对不同作物根系构型的影响与重塑等方面进行系统文献研究。... 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对作物根系生长与构型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依次从地下滴灌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类型,影响地下滴灌性能的主要因素,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分布对不同作物根系构型的影响与重塑等方面进行系统文献研究。随着新型地下滴灌技术的不断涌现,节水潜力的挖掘不断提升。因此,地下滴灌技术创新以及探究环境、作业、材质等多因素耦合影响机制,是提升地下滴灌技术应用与推广程度的重要课题。地下滴灌的灌水器可通过灵活布设,使得土壤水分更精准分布在作物根区周围。因此,以地下滴灌土壤水分为关键因子,开展作物根系构型的重塑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应进一步关注的方向。提出以作物根系构型为出发点,探究新型空间多点源地下滴灌技术重塑根系构型的研究思路;并针对云南土壤与气候特点,提出新型根区微灌技术——空间多点源地下滴灌,利用根区不同方位滴头靶点重塑根系构型提升作物环境抗性,为解决云南高原山地季节性干旱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技术 土壤水分分布 根系构型 根系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固土试验研究进展
13
作者 明雨洁 姚秋亦 高新南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1期74-78,85,共6页
植物根系固土技术在防治土体滑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植物根系与土壤相互作用机理,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利用VOSviewer软件对2000—2023年植物根系固土领域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植物根系固土试验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根土复合体... 植物根系固土技术在防治土体滑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植物根系与土壤相互作用机理,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利用VOSviewer软件对2000—2023年植物根系固土领域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植物根系固土试验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根土复合体剪切试验、单根抗拉试验、根系构型试验和原位拉拔试验,分类归纳4种试验方法的适用性及应用情况。详细梳理各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根系参数、土壤性质和环境条件对固土效果的影响。未来研究需优化试验方法,更准确地模拟实际条件中根土复合体的受力,以提高试验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固土 文献计量 根系构型 抗剪强度 单根抗拉试验 原位拉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及其近缘种质斑茅和割手密不同生长角度根系分布及宿根性分析
14
作者 匡自有 刀静梅 +6 位作者 杨绍林 艾静 王禹童 张仲富 李如丹 邓军 赵勇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61,共14页
为探究甘蔗不同生长角度根系分布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筛选出强宿根甘蔗根系的标志性指标。本研究以宿根性有差异的3个甘蔗品种云蔗08-1609(A)、云蔗05-51(B)、粤糖93-159(C)及强宿根性甘蔗近缘种质斑茅(D)、割手密(E)为材料,大田常规种... 为探究甘蔗不同生长角度根系分布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筛选出强宿根甘蔗根系的标志性指标。本研究以宿根性有差异的3个甘蔗品种云蔗08-1609(A)、云蔗05-51(B)、粤糖93-159(C)及强宿根性甘蔗近缘种质斑茅(D)、割手密(E)为材料,大田常规种植,连续测定一新一宿的根系形态。结果表明:强宿根性甘蔗品种新植伸长期根生物量和数量持续增加,在与竖直方向夹角0°~30°范围内最高,其次是30°~45°;宿根蔗的根生物量和数量较新植蔗明显增加,品种A和B根生物量和数量分布在30°~45°范围内最高,品种C则在45°~65°范围内最高。强宿根性近缘种斑茅、割手密根生物量不论新植还是宿根均远高于甘蔗品种,而根数量则是割手密最多,斑茅根数量与甘蔗品种接近,二者新植在0°~30°范围内根生物量最大;斑茅宿根在3个角度的根数量分布相近,割手密宿根则在30°~45°和45°~65°范围内分布相近。品种A在0°~30°范围内新植伸长后期根数量占比最高(46.43%),其次是在30°~45°范围内宿根伸长后期(42.74%)。割手密和斑茅根数量占比在0°~30°范围内新植伸长期最高,其次是45°~65°宿根伸长期。与宿根能力相关排名前5的指标分别是新植与竖直方向呈0°~30°夹角范围内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长、根鲜质量以及总根数量。在研究甘蔗宿根能力时可参考新植材料与竖直方向夹角0°~30°范围内的根系指标,该角度根鲜质量可作为初步筛选宿根性的关键指标。另外,若无横走茎则可通过宿根与新植的平均单条根鲜质量比值进行宿根性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性 生长角度 根鲜质量 根系生物量 根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riDEM软件的小麦根系建模与试验验证
15
作者 赵瑾汶 于建群 +4 位作者 孙凯 孙永昌 王扬 梁留锁 于亚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为设计和优化小麦收获后的旋耕灭茬机械关键工作部件,应用离散元法对小麦根系进行建模和分析,需对其接触力学参数进行标定。该研究以成熟期小麦为对象,建立小麦根系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小麦根系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 为设计和优化小麦收获后的旋耕灭茬机械关键工作部件,应用离散元法对小麦根系进行建模和分析,需对其接触力学参数进行标定。该研究以成熟期小麦为对象,建立小麦根系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小麦根系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主研发的软件AgriDEM,建立了小麦单条根和整株根系的离散元模型。然后,通过单条根的拉伸试验和仿真,确定了不同含水率(6%、15%和27%)下单条根的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并对平行粘接模型的各项粘接参数进行标定和优化。通过土壤堆积角试验和仿真,确定了土壤仿真使用的“黏颗粒”接触力学模型各项参数。最后,进行了单条根埋入土壤中的拉拔试验以及实际根系在土壤中的拉拔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仿真和试验中单条根和实际根系受到的平均最大拉拔力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由此证明了所建立的单条根和整株根系模型及参数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收获后耕整地过程的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AgriDEM软件 小麦根系 根土复合体 拉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根系抵御镉胁迫的抗氧化酶及亚细胞镉分布的响应规律
16
作者 田筱 涂德辉 +4 位作者 周鹏 刘立波 李伟 肖玖军 邢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5,共9页
为探究镉(Cd)胁迫下不同辣椒品种根部抗氧化响应及Cd的固持分布情况,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分析不同Cd浓度(0、0.5、2.0mg/L)胁迫下辣椒生长发育与不同胁迫时间(0.5、1、3、7d)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亚细胞、细胞壁多糖... 为探究镉(Cd)胁迫下不同辣椒品种根部抗氧化响应及Cd的固持分布情况,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分析不同Cd浓度(0、0.5、2.0mg/L)胁迫下辣椒生长发育与不同胁迫时间(0.5、1、3、7d)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亚细胞、细胞壁多糖组分中Cd含量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CK相比,用2.0mg/LCd处理7d后,辣研101的根长、茎粗、株高、根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33.49%、15.43%、19.88%、46.72%,辣研201植株的相应指标也呈减少趋势。随着Cd浓度与胁迫时间的增加,辣椒根系积累的Cd含量呈增加趋势,Cd处理下辣椒根系积累的Cd含量是地上部积累的Cd含量的16.77倍以上。在不同胁迫时间下,Cd处理辣椒根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较CK有所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根系亚细胞Cd含量分布表现为细胞壁>可溶部分>细胞器,2个辣椒品种细胞壁的Cd相对占比达57.09%以上。细胞壁多糖组分中的Cd含量分布表现为果胶>半纤维素1>半纤维素2,2个辣椒品种根系细胞壁中果胶组分的Cd相对占比达57%以上,说明辣椒根系中细胞壁及其果胶组分是固持Cd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 辣椒 根系 亚细胞 细胞壁 果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混凝土不同磷石膏掺量对狗牙根根系特性及抗拔力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杨嘉槊 吴彬 +2 位作者 康柔嘉 许亚坤 许文年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为研究植被混凝土磷石膏含量对基材理化性质、植物根系性征及整株抗拔力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磷石膏掺量(0%、3%、4.5%、6%、9%)以及不同生长期(90、120、150d)条件下,基材相关理化指标的测定、狗牙根根系监测和原位整株拉拔试验.结果表明... 为研究植被混凝土磷石膏含量对基材理化性质、植物根系性征及整株抗拔力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磷石膏掺量(0%、3%、4.5%、6%、9%)以及不同生长期(90、120、150d)条件下,基材相关理化指标的测定、狗牙根根系监测和原位整株拉拔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对基材容重、pH值和土壤磷含量具有显著影响;狗牙根根系网状结构显著增强了抗拔力,整株抗拔力随根系性状的改善而增大,3%掺量下抗拔力120d时高出0%掺量30.25%;适量磷石膏掺入显著促进了根系生长,3%掺量下根系总根长、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增加显著,此种情况下狗牙根根系固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磷石膏 根系形态 抗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形态异位预构建强化湿地移栽植物的耐淹和固土特性研究
18
作者 尹晓彤 郭盾 +4 位作者 史维娟 黎斌 杨垒 蓝君 任勇翔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2-441,共10页
淹水胁迫阻碍植物正常生长是制约现有湿地修复技术的突出瓶颈。根系形态的变化是植物应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策略,为论证根系形态异位预构建-移栽这一修复路线的可行性,通过比较3种根域限制强度(5、10、40 cm)育成的香蒲(Typha orientalis... 淹水胁迫阻碍植物正常生长是制约现有湿地修复技术的突出瓶颈。根系形态的变化是植物应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策略,为论证根系形态异位预构建-移栽这一修复路线的可行性,通过比较3种根域限制强度(5、10、40 cm)育成的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在3个淹水深度(0、20、40 cm)下的生长状态和土壤抗侵蚀能力,明确了根系形态异位预构建对提高植物淹水耐受性和根土复合体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在3种根域限制强度下,10 cm垂向空间限制培育的香蒲具有最佳的根系形态,其根冠比、根孔隙度和根体积较未垂向空间限制培育的香蒲提高了31.9%、18.6%、51.14%。移栽后,在淹水深度40 cm的最不利条件下,其光能捕获能力、光电子转移效率和根系泌氧能力较无垂向空间培育的香蒲分别提高了12.8%、12.6%和17.0%,增强了香蒲的氧气产量和氧气传输能力,缓解了淹水导致植物根部缺氧问题,还增大了香蒲移栽后的抗氧化能力,提高了香蒲对淹水环境的适应性。通过对不同根系形态的香蒲移栽后的根土复合体根质量密度和抗剪切能力的测定,发现10 cm垂向限制培育后再移栽的香蒲根质量密度是无垂向限制培育后再移栽香蒲的2.36倍,同时,相较于未经垂向空间限制培育后再移栽的香蒲,垂向空间限制培育后再移栽香蒲的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切能力、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有所提升,增强了其土壤抗侵蚀能力。根系形态异位预构建-移栽这一组合种植方式可为湿地植被修复提供一条更加快速、稳定、高效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蒲 淹水 异位培育 生理响应 根土复合体 根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条状施肥下成龄密植库尔勒香梨根系和土壤性状的空间关系
19
作者 邓永辉 兖攀 +7 位作者 安世杰 陈奇凌 郑强卿 马凌 王振东 王国栋 刘静 王欣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7,共12页
【目的】探明长期条状施肥下密植成龄库尔勒香梨根系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为密植梨园科学高效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剖面挖掘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11年生梨园行间距树干50~200 cm距离、10~110 cm深剖面根系的形态和... 【目的】探明长期条状施肥下密植成龄库尔勒香梨根系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为密植梨园科学高效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剖面挖掘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11年生梨园行间距树干50~200 cm距离、10~110 cm深剖面根系的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果】梨根长和根表面积均以吸收根为主,占比分别为92.57%、62.62%;根体积以输导根为主,占比52.98%。在施肥沟附近,根长、根表面积的占比最高,分别为32.32%、27.06%;在深度10~90 cm、水平距离140 cm以内的区域,平均根长密度为0.62 mm·cm^(-3),占整个采样区域根长的75.56%,表明该区域是梨根系密集分布区。长期条状施肥导致不同养分的富集区存在差异,有机质和速效磷在施肥沟处聚集,表现层性分布的特征,且在深层土壤含量极少,其中10~3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分别是90~110 cm深层土壤的2.62倍、16.28倍;碱解氮和速效钾由施肥沟向近主干方向分布且其含量显著高于行间方向,50~80 cm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是140~170 cm处土壤的1.35倍、1.21倍;碱解氮和速效钾在深层土壤积累,90~110 cm深度碱解氮含量是10~30 cm土层的2.28倍。10~50 cm深度土壤,施肥沟与行间土壤的部分物理性质存在显著差异。与施肥沟处相比,行间距主干150 cm长期受机械碾压处的土壤容重显著增加而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显著下降。吸收根的根长密度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期条状施肥下,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差异性分布以及施肥沟和机械压实处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是成龄密植库尔勒香梨根系延伸生长的不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密植 树龄 根系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条状施肥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硝铵比对牛至实生苗根系生长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20
作者 张莉 马国珠 +4 位作者 王婧 张艳玲 李雅 赵莹 陈林雨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39,共6页
目的探明牛至氮素吸收特征及其与根系形态的关系。方法以牛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培养试验,在总氮浓度为1.6 mmol·L^(-1)条件下,分析了5种不同硝铵比[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摩尔比例分别为100∶0、75∶25... 目的探明牛至氮素吸收特征及其与根系形态的关系。方法以牛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培养试验,在总氮浓度为1.6 mmol·L^(-1)条件下,分析了5种不同硝铵比[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摩尔比例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0∶100]对牛至实生苗根系生长参数、整株生物量以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硝铵比100∶0处理牛至总根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硝铵比25∶75处理牛至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4.94%~56.28%、4.70%~116.57%和23.81%~333.33%;硝铵比为50∶50、25∶75和0∶100处理牛至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三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硝铵比为25:75牛至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9.14%~78.25%,混合氮源(硝铵比为75∶25、50∶50和25∶75)处理钾含量均显著低于全硝态氮(硝铵比为100∶0)处理,显著高于全铵态氮(硝铵比为0∶100)处理;硝铵比25∶75处理生物量最高,其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比其他处理显著提高20.36%~145.12%、42.66%~293.20%和35.00%~93.76%。结论供氮浓度相同时,硝铵比25∶75更能促进牛至幼苗根系生长和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 氮素配比 根系 养分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