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贩卖、运输毒品案件证据的特点及审查判断
1
作者
胡志磊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31-35,共5页
证据在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认识贩卖、运输毒品案件及证据特点,如何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成为办理毒品案件的重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意见,以求教于同行。 一、贩卖、运输毒品案件证据的特点 (一)犯罪手...
证据在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认识贩卖、运输毒品案件及证据特点,如何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成为办理毒品案件的重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意见,以求教于同行。 一、贩卖、运输毒品案件证据的特点 (一)犯罪手段狡猾、行为诡密、证据种类狭窄单薄 毒品犯罪乎段狡猾、行为诡密,具有隐蔽性。在贩、运毒品这类案件中,明显缺少被害人陈述和现场勘查笔录,就是证人证言也往往不可能以局外人的身份对案件的主要事实给予证明。由于行为隐密,被外界感如的程度低、范围小,一般说知道案件主要事实的往往也就是案件的参予者而成为同案犯。对于物证和鉴定结论,证明的对象只是查获的毒品,鉴定只就查获的毒品属何类性质进行说明,解决的只是专门性问题,而不能就案件的其它事实给予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判断
案件
证据
被害人陈述
证人证言
案件主要事实
犯罪手段
鉴定结论
类性质
现场勘查
犯罪
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刑诉中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葛明洋
《嘉应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53-56,共4页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这一学术问题一直不乏讨论的空间,经过学者多年讨论已经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划分标准。从其三个组成要素出发,探讨该标准所存在的逻辑和适用问题,提供更多的分析角度与探讨空间;从该证据分类所针对的对象出发,探讨其...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这一学术问题一直不乏讨论的空间,经过学者多年讨论已经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划分标准。从其三个组成要素出发,探讨该标准所存在的逻辑和适用问题,提供更多的分析角度与探讨空间;从该证据分类所针对的对象出发,探讨其若是查证属实之前的证据,则有违探讨证据分类问题的初衷,若是查证属实之后的证据,则在适用时就和该分类标准本身大相径庭。对于此证据分类或应另辟蹊径,寻求更好的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独
直接
案件主要事实
分类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直接证据的几个问题的研讨
3
作者
张春宝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1989年第3期15-18,共4页
刑事证据的分类方法,可以区分为法律上的分类和诉讼理论上的分类。后者的分类它不但有助于学术上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地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但是,无论是诉讼理论界或者司法实践部门,对间接证据的理论研究和...
刑事证据的分类方法,可以区分为法律上的分类和诉讼理论上的分类。后者的分类它不但有助于学术上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地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但是,无论是诉讼理论界或者司法实践部门,对间接证据的理论研究和运用,予以较多的重视,而对直接证据的研究,较少注意。本文试以直接证据的几个问题加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件主要事实
审查判断
司法实践部门
间接证据
证据的分类
证据
事实
犯罪
事实
诉讼理论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系统论原理在刑事证据理论中的运用
4
作者
陈浩铨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1990年第6期48-51,共4页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4页。)我国刑事证据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门部门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系统,同样需要不断从现代科学与技术发...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4页。)我国刑事证据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门部门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系统,同样需要不断从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成果中汲取养料,通过精选、咀嚼与消化,不断丰富与发展研究的内容,以保持自己的活力。因此,探讨系统论的原理在刑事证据理论中的运用,不仅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也是我们法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马克思主义法学
证据锁链
法学研究者
自然科学领域
论原理
间接证据
刑事诉讼法
案件主要事实
改变自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讯
5
作者
无
《人民调解》
2024年第5期58-61,共4页
宁夏修订出台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管理办法2024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财政厅联合修订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经费保障制度。《办法》规定,人民调...
宁夏修订出台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管理办法2024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财政厅联合修订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经费保障制度。《办法》规定,人民调解案件办理应符合5项基本要求,即:案件的受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自治区人民调解条例》等要求;调解员依法履行职责,完成了办理案件所必需的受理、调查取证、调解、回访等工作;案件主要事实清楚,调解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员
调解程序
人民调解法
案件主要事实
案件
办理
《办法》
调查取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中间接证据的作用和特性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道
《法学研究》
1982年第2期20-25,共6页
办理案件,认定事实,只能凭借证据。为要准确、及时地占有和运用证据,就得深入、全面地研究证据,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证据,建立科学的证据理论和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如果不用科学的证据理论和科学的认识方法来武装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
办理案件,认定事实,只能凭借证据。为要准确、及时地占有和运用证据,就得深入、全面地研究证据,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证据,建立科学的证据理论和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如果不用科学的证据理论和科学的认识方法来武装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的头脑,单凭狭隘的经验或者想当然地来对待证据,可以肯定地说,那是不可能做到正确地依靠证据来查明案件事实真象的。应该如何去认识和研究刑事证据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
证明力
证据力
证据法
案件主要事实
刑事诉讼
原文传递
试论直接证据的概念及运用
7
作者
金天相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1-65,共5页
一什么是直接证据?有四种意见: (一) '直接证据就是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二) '凡是能够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称为直接证据。' (三) 直接证据即'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
一什么是直接证据?有四种意见: (一) '直接证据就是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二) '凡是能够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称为直接证据。' (三) 直接证据即'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四) '直接证据就是能直接指出所调查事实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件主要事实
被告人供述
证人证言
证明对象
刑诉法
审查判断
被害人陈述
证明力
证明范围
司法人员
原文传递
关于刑事证据理论中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孙国祥
《学员之家(法律版)》
1986年第2期38-41,共4页
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公、检、法三机关处理一切刑事案件,从立案、侦查、批捕、起诉至审判,都离不开证据。一个案件如果没有证据,案件事实就无法证明。因此,学好证据理论,熟悉各种证据的特点,掌握证据审查、运用原则,对...
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公、检、法三机关处理一切刑事案件,从立案、侦查、批捕、起诉至审判,都离不开证据。一个案件如果没有证据,案件事实就无法证明。因此,学好证据理论,熟悉各种证据的特点,掌握证据审查、运用原则,对于指导实践中具体运用证据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
刑事
案件
案件主要事实
证人证言
控诉证据
举证责任
被告人供述
证明对象
犯罪
事实
自诉
案件
原文传递
直接证据何以存在——对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分类标准的理解
9
作者
陈盛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374-390,共17页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区分限于同“案件主要事实”(证明对象)存在证明关系的证据。在此基础上,证明方法的直接与否决定了证据为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证明方法是指以实质内容为依托的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关联方式。它独立于裁判者对...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区分限于同“案件主要事实”(证明对象)存在证明关系的证据。在此基础上,证明方法的直接与否决定了证据为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证明方法是指以实质内容为依托的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关联方式。它独立于裁判者对案件主要事实的确定,也独立于裁判者对已获得证明之案件事实的法律评判,更独立于证据真实性的判定。简单地以证明方法的直接与否来区分两类证据,而不考虑证明对象的确定性,无法承栽学界关于两类证据分类的功能预设。直接证据是以案件主要事实为指明对象的证据。在将案件主要事实界定为“作为整体的构成要件事实”的基础上,直接证据的作用范围限于概括性的、客观层面的构成要件事实,即犯罪主体是谁以及犯罪事实是否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证明方法
案件主要事实
原文传递
或然性推理与犯罪的确定
10
作者
周伟芬
《政法学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9-62,共4页
在刑事案件中,确定一名嫌疑对象犯罪,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据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之分.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如耳闻目睹邢事案件事实发生的证人所作的证言,坦白、自首的案犯所作的有罪供述等.直接证据...
在刑事案件中,确定一名嫌疑对象犯罪,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据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之分.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如耳闻目睹邢事案件事实发生的证人所作的证言,坦白、自首的案犯所作的有罪供述等.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有着直接的证明作用,只要查明直接证据本身真实可靠,就可以弄清刑事案件的事实真相,确定犯罪人.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犯罪现象十分复杂,直接证据难以发现和获得,因此,司法工作人员在确定嫌疑对象犯罪时,除了依靠直接证据以外,大量更地要依靠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与案件主要事实有间接联系的材料.间接证据只能估证与案件有关的个别情节或片段,而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因此,依靠间接证据来确定嫌疑对象犯罪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推理判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然性推理
间接证据
案件主要事实
嫌疑对象
刑事
案件
司法工作人员
作案者
犯罪现象
司法实践
犯罪
事实
原文传递
谈谈“一对一”贿赂行为的认定
11
作者
朱其马
《中国监察》
1994年第9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行贿人
间接证据
受贿
案件
证人证言
言词证据
违纪
案件
监察机关
检查人
间接联系
案件主要事实
原文传递
被间接证据戳穿的“零口供”
12
作者
陈侃
《检察风云》
2019年第3期64-66,共3页
证据,是证明犯罪事实的唯一手段。一般来说,刑事案件是已经发生且不可能重现的客观事实。因此,对于司法办案人员来说,查明案情、证实犯罪的唯一途径就是全面、充分地收集与案情有关的证据。同时对这些证据加以运用,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
证据,是证明犯罪事实的唯一手段。一般来说,刑事案件是已经发生且不可能重现的客观事实。因此,对于司法办案人员来说,查明案情、证实犯罪的唯一途径就是全面、充分地收集与案情有关的证据。同时对这些证据加以运用,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和判断,从而证明案件所有细节,比如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等。如果离开证据,想要查明案情、证实犯罪,也就无从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证据
被告人
零口供
犯罪嫌疑人
案件主要事实
被害人
检察官
原文传递
黑吃黑:勒索比特币幕后
13
作者
蓝晓宇
《检察风云》
2019年第6期40-42,共3页
曝光企业的违规经营行为,引导市场公平竞争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当事人别有用心,本着趁机捞一把的心理,以抓住涉案企业的把柄为由意图黑吃黑,最终也将2018年10月12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公布一起向国内知名企业敲诈勒索比...
曝光企业的违规经营行为,引导市场公平竞争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当事人别有用心,本着趁机捞一把的心理,以抓住涉案企业的把柄为由意图黑吃黑,最终也将2018年10月12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公布一起向国内知名企业敲诈勒索比特币的刑事案件。始作俑者杜兵因此锒铛入狱,获刑13年,而被害企业违规经营的家丑亦被捅了个底朝天.一方遮丑,一方得利,本以为'双赢'的私了最终成了'双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特币
辩护人
上诉人
敲诈勒索罪
中级人民法院
案件主要事实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中证据的分类问题和间接证据问题
被引量:
1
14
作者
郝双禄
《法学研究》
1957年第1期45-47,共3页
一自从"政法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二期刊出我的"关于刑事证据的几个问题"一文之后,先后有四篇文章在本刊登出。就刑事证据分类问题及间接证据问题发表了意见。并对我文中的若干错误提出批评。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对刑...
一自从"政法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二期刊出我的"关于刑事证据的几个问题"一文之后,先后有四篇文章在本刊登出。就刑事证据分类问题及间接证据问题发表了意见。并对我文中的若干错误提出批评。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对刑事诉讼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证据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
案件主要事实
刑事
陈光中
因果关系
被害人
法院判决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贩卖、运输毒品案件证据的特点及审查判断
1
作者
胡志磊
机构
昆明市人民检察院
出处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31-35,共5页
文摘
证据在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认识贩卖、运输毒品案件及证据特点,如何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成为办理毒品案件的重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意见,以求教于同行。 一、贩卖、运输毒品案件证据的特点 (一)犯罪手段狡猾、行为诡密、证据种类狭窄单薄 毒品犯罪乎段狡猾、行为诡密,具有隐蔽性。在贩、运毒品这类案件中,明显缺少被害人陈述和现场勘查笔录,就是证人证言也往往不可能以局外人的身份对案件的主要事实给予证明。由于行为隐密,被外界感如的程度低、范围小,一般说知道案件主要事实的往往也就是案件的参予者而成为同案犯。对于物证和鉴定结论,证明的对象只是查获的毒品,鉴定只就查获的毒品属何类性质进行说明,解决的只是专门性问题,而不能就案件的其它事实给予证明。
关键词
审查判断
案件
证据
被害人陈述
证人证言
案件主要事实
犯罪手段
鉴定结论
类性质
现场勘查
犯罪
事实
分类号
D63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诉中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葛明洋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出处
《嘉应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53-56,共4页
文摘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这一学术问题一直不乏讨论的空间,经过学者多年讨论已经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划分标准。从其三个组成要素出发,探讨该标准所存在的逻辑和适用问题,提供更多的分析角度与探讨空间;从该证据分类所针对的对象出发,探讨其若是查证属实之前的证据,则有违探讨证据分类问题的初衷,若是查证属实之后的证据,则在适用时就和该分类标准本身大相径庭。对于此证据分类或应另辟蹊径,寻求更好的分类方法。
关键词
单独
直接
案件主要事实
分类对象
Keywords
single
direct
main fact of case
the object of classification
分类号
D91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直接证据的几个问题的研讨
3
作者
张春宝
机构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1989年第3期15-18,共4页
文摘
刑事证据的分类方法,可以区分为法律上的分类和诉讼理论上的分类。后者的分类它不但有助于学术上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地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但是,无论是诉讼理论界或者司法实践部门,对间接证据的理论研究和运用,予以较多的重视,而对直接证据的研究,较少注意。本文试以直接证据的几个问题加以研究探讨。
关键词
案件主要事实
审查判断
司法实践部门
间接证据
证据的分类
证据
事实
犯罪
事实
诉讼理论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活动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系统论原理在刑事证据理论中的运用
4
作者
陈浩铨
机构
上海司法研究所
出处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1990年第6期48-51,共4页
文摘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4页。)我国刑事证据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门部门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系统,同样需要不断从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成果中汲取养料,通过精选、咀嚼与消化,不断丰富与发展研究的内容,以保持自己的活力。因此,探讨系统论的原理在刑事证据理论中的运用,不仅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也是我们法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刑事证据
马克思主义法学
证据锁链
法学研究者
自然科学领域
论原理
间接证据
刑事诉讼法
案件主要事实
改变自己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讯
5
作者
无
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
山西省司法厅
江苏省司法厅
浙江省司法厅
安徽省司法厅
上海市司法局
江西省吉安市司法局
江苏省宿迁市司法局
安徽省淮南市司法局
贵州省铜仁市司法局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司法局
山西省太原市司法局
甘肃省玉门市司法局
山东省济宁市司法局
出处
《人民调解》
2024年第5期58-61,共4页
文摘
宁夏修订出台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管理办法2024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财政厅联合修订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经费保障制度。《办法》规定,人民调解案件办理应符合5项基本要求,即:案件的受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自治区人民调解条例》等要求;调解员依法履行职责,完成了办理案件所必需的受理、调查取证、调解、回访等工作;案件主要事实清楚,调解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
关键词
人民调解员
调解程序
人民调解法
案件主要事实
案件
办理
《办法》
调查取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刑事诉讼中间接证据的作用和特性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道
出处
《法学研究》
1982年第2期20-25,共6页
文摘
办理案件,认定事实,只能凭借证据。为要准确、及时地占有和运用证据,就得深入、全面地研究证据,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证据,建立科学的证据理论和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如果不用科学的证据理论和科学的认识方法来武装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的头脑,单凭狭隘的经验或者想当然地来对待证据,可以肯定地说,那是不可能做到正确地依靠证据来查明案件事实真象的。应该如何去认识和研究刑事证据呢?
关键词
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
证明力
证据力
证据法
案件主要事实
刑事诉讼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直接证据的概念及运用
7
作者
金天相
机构
郑州大学法律系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1-65,共5页
文摘
一什么是直接证据?有四种意见: (一) '直接证据就是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二) '凡是能够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称为直接证据。' (三) 直接证据即'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四) '直接证据就是能直接指出所调查事实的证据。'
关键词
案件主要事实
被告人供述
证人证言
证明对象
刑诉法
审查判断
被害人陈述
证明力
证明范围
司法人员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刑事证据理论中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孙国祥
出处
《学员之家(法律版)》
1986年第2期38-41,共4页
文摘
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公、检、法三机关处理一切刑事案件,从立案、侦查、批捕、起诉至审判,都离不开证据。一个案件如果没有证据,案件事实就无法证明。因此,学好证据理论,熟悉各种证据的特点,掌握证据审查、运用原则,对于指导实践中具体运用证据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刑事证据
刑事
案件
案件主要事实
证人证言
控诉证据
举证责任
被告人供述
证明对象
犯罪
事实
自诉
案件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直接证据何以存在——对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分类标准的理解
9
作者
陈盛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
出处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374-390,共17页
文摘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区分限于同“案件主要事实”(证明对象)存在证明关系的证据。在此基础上,证明方法的直接与否决定了证据为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证明方法是指以实质内容为依托的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关联方式。它独立于裁判者对案件主要事实的确定,也独立于裁判者对已获得证明之案件事实的法律评判,更独立于证据真实性的判定。简单地以证明方法的直接与否来区分两类证据,而不考虑证明对象的确定性,无法承栽学界关于两类证据分类的功能预设。直接证据是以案件主要事实为指明对象的证据。在将案件主要事实界定为“作为整体的构成要件事实”的基础上,直接证据的作用范围限于概括性的、客观层面的构成要件事实,即犯罪主体是谁以及犯罪事实是否发生。
关键词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证明方法
案件主要事实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或然性推理与犯罪的确定
10
作者
周伟芬
出处
《政法学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9-62,共4页
文摘
在刑事案件中,确定一名嫌疑对象犯罪,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据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之分.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如耳闻目睹邢事案件事实发生的证人所作的证言,坦白、自首的案犯所作的有罪供述等.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有着直接的证明作用,只要查明直接证据本身真实可靠,就可以弄清刑事案件的事实真相,确定犯罪人.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犯罪现象十分复杂,直接证据难以发现和获得,因此,司法工作人员在确定嫌疑对象犯罪时,除了依靠直接证据以外,大量更地要依靠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与案件主要事实有间接联系的材料.间接证据只能估证与案件有关的个别情节或片段,而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因此,依靠间接证据来确定嫌疑对象犯罪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推理判断过程.
关键词
或然性推理
间接证据
案件主要事实
嫌疑对象
刑事
案件
司法工作人员
作案者
犯罪现象
司法实践
犯罪
事实
分类号
D90-051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谈谈“一对一”贿赂行为的认定
11
作者
朱其马
机构
江苏省泗阳县纪委
出处
《中国监察》
1994年第9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行贿人
间接证据
受贿
案件
证人证言
言词证据
违纪
案件
监察机关
检查人
间接联系
案件主要事实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被间接证据戳穿的“零口供”
12
作者
陈侃
机构
不详
出处
《检察风云》
2019年第3期64-66,共3页
文摘
证据,是证明犯罪事实的唯一手段。一般来说,刑事案件是已经发生且不可能重现的客观事实。因此,对于司法办案人员来说,查明案情、证实犯罪的唯一途径就是全面、充分地收集与案情有关的证据。同时对这些证据加以运用,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和判断,从而证明案件所有细节,比如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等。如果离开证据,想要查明案情、证实犯罪,也就无从谈起。
关键词
间接证据
被告人
零口供
犯罪嫌疑人
案件主要事实
被害人
检察官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黑吃黑:勒索比特币幕后
13
作者
蓝晓宇
机构
不详
出处
《检察风云》
2019年第6期40-42,共3页
文摘
曝光企业的违规经营行为,引导市场公平竞争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当事人别有用心,本着趁机捞一把的心理,以抓住涉案企业的把柄为由意图黑吃黑,最终也将2018年10月12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公布一起向国内知名企业敲诈勒索比特币的刑事案件。始作俑者杜兵因此锒铛入狱,获刑13年,而被害企业违规经营的家丑亦被捅了个底朝天.一方遮丑,一方得利,本以为'双赢'的私了最终成了'双输'。
关键词
比特币
辩护人
上诉人
敲诈勒索罪
中级人民法院
案件主要事实
分类号
D920.5 [政治法律—法学]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刑事诉讼中证据的分类问题和间接证据问题
被引量:
1
14
作者
郝双禄
出处
《法学研究》
1957年第1期45-47,共3页
文摘
一自从"政法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二期刊出我的"关于刑事证据的几个问题"一文之后,先后有四篇文章在本刊登出。就刑事证据分类问题及间接证据问题发表了意见。并对我文中的若干错误提出批评。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对刑事诉讼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证据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被告人
案件主要事实
刑事
陈光中
因果关系
被害人
法院判决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贩卖、运输毒品案件证据的特点及审查判断
胡志磊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刑诉中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探讨
葛明洋
《嘉应学院学报》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于直接证据的几个问题的研讨
张春宝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系统论原理在刑事证据理论中的运用
陈浩铨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简讯
无
《人民调解》
2024
0
原文传递
6
刑事诉讼中间接证据的作用和特性
黄道
《法学研究》
1982
1
原文传递
7
试论直接证据的概念及运用
金天相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原文传递
8
关于刑事证据理论中的几个问题
孙国祥
《学员之家(法律版)》
1986
0
原文传递
9
直接证据何以存在——对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分类标准的理解
陈盛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7
0
原文传递
10
或然性推理与犯罪的确定
周伟芬
《政法学刊》
北大核心
1994
0
原文传递
11
谈谈“一对一”贿赂行为的认定
朱其马
《中国监察》
1994
0
原文传递
12
被间接证据戳穿的“零口供”
陈侃
《检察风云》
2019
0
原文传递
13
黑吃黑:勒索比特币幕后
蓝晓宇
《检察风云》
2019
0
原文传递
14
刑事诉讼中证据的分类问题和间接证据问题
郝双禄
《法学研究》
195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