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桉树枝瘿姬小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OBP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谢金婷 李俊珏 +4 位作者 周乐明 刘雅 宾贵辉 杨振德 周静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1,共10页
为明确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的嗅觉感受机制,本研究利用克隆技术从桉树枝瘿姬小蜂中成功克隆7个LinvOBPs基因:LinvOBP2、LinvOBP5、LinvOBP7、LinvOBP9、LinvOBP11、LinvOBP18、LinvOBP23。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7个基因序... 为明确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的嗅觉感受机制,本研究利用克隆技术从桉树枝瘿姬小蜂中成功克隆7个LinvOBPs基因:LinvOBP2、LinvOBP5、LinvOBP7、LinvOBP9、LinvOBP11、LinvOBP18、LinvOBP23。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7个基因序列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征;构建进化树分析桉树枝瘿姬小蜂OBPs及其它昆虫OBPs的进化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在不同挥发物处理下OBPs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7个LinvOBPs基因长度约400 bp,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序列N端具有信号肽切割位点,在二级结构预测中均含有大量的α-螺旋结构,有利于疏水结合腔的形成,能够促进其与气味分子的结合。桉树枝瘿姬小蜂的LinvOBPs与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的CcOBPs聚在同一分支,亲缘性很高,推测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不同LinvOBPs对于不同挥发物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特定挥发物对LinvOBPs表达的调控作用,尤其是对伞花烃、桉叶油醇、右旋萜二烯能够上调多个LinvOBPs的表达量。7个LinvOBPs基因均在识别寄主桉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LinvOBPs对对伞花烃、桉叶油醇、右旋萜二烯的识别有利于揭示桉树枝瘿姬小蜂特异性识别寄主桉树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气味结合蛋白 植物挥发物 基因克隆 寄主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特异性COI引物(SS-COI)的桉树枝瘿姬小蜂A、B隐种快速鉴定技术
2
作者 王瀚棠 彭欣 杨振德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8-1005,共8页
隐种A和隐种B是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两种重要的全球入侵隐种,对多国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型微小,且无法从形态上区分隐种类型,给该害虫的防治造成困难。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 隐种A和隐种B是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两种重要的全球入侵隐种,对多国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桉树枝瘿姬小蜂体型微小,且无法从形态上区分隐种类型,给该害虫的防治造成困难。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tDNA COI)基因序列的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 COI,SS-COI)PCR方法,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基于隐种A、B的COI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SS-COI引物各1对(AF/AR和BF/BR)。使用这两对引物扩增同一桉树枝瘿姬小蜂样品DNA,即可有效进行隐种鉴定,同时两对引物也能互相验证鉴定结果。引物鉴定灵敏性检测结果显示,AF/AR与BF/BR均具有较高的鉴定灵敏性,其对DNA的有效鉴定浓度阈值分别为11.42 pg/μL和28.32 pg/μL。本研究开发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A、B的快速鉴定方法解决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地区隐种鉴别的难题,极大缩短鉴定时间、降低鉴定费用,为进一步探究桉树枝瘿姬小蜂隐种A、B的生物学差异以及它们对不同抗性品种桉树的适应能力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隐种鉴定 种特异性COI引物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现1种重要的林业外来入侵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膜翅目:姬小蜂科) 被引量:51
3
作者 吴耀军 蒋学建 +4 位作者 李德伟 罗基同 周国福 常明山 杨忠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1-163,182,F0003,共5页
Leptocybe invasa Fisher et LaSalle,an invasive gall-making wasp on trees of Eucalyptus spp.,was newly found in Guangxi,China.In this paper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ere described.The pest formed galls on the twigs... Leptocybe invasa Fisher et LaSalle,an invasive gall-making wasp on trees of Eucalyptus spp.,was newly found in Guangxi,China.In this paper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ere described.The pest formed galls on the twigs,midribs and leaf petioles of the host trees.Those caused deformation of twigs and leaves.It severely weakened and eventually stunted the growth of host tree.Currently the infestation rate in the Eucalyptus stands reached up to 100%,therefore,the pest would potentially threaten Eucalyptus plantations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外来入侵害虫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海南省 被引量:51
4
作者 唐超 王小君 +2 位作者 万方浩 任顺祥 彭正强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7-971,F0004,共6页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专一危害桉属植物。近几年在地中海、非洲、中东和东南亚陆续发生,2007年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该虫,2008年7月发现其在海南发生。通过调查,目前在海南省分布...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专一危害桉属植物。近几年在地中海、非洲、中东和东南亚陆续发生,2007年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该虫,2008年7月发现其在海南发生。通过调查,目前在海南省分布在以三亚市、东方市和儋州市为中心的2个圆弧形区域,中心点危害较为严重,植株生长严重受阻。文章介绍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鉴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在海南的发现及扩散过程和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入侵生物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武海卫 贾薪玉 +2 位作者 黄焕华 黄咏槐 范军祥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文通过室内网室接虫,以感虫株率、株平均虫瘿数、单株最多虫瘿数和感虫速度4个指标,评价了5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的抗性。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16d、22d和25d后,DH201-2、GL9和邓恩桉分别出现... 本文通过室内网室接虫,以感虫株率、株平均虫瘿数、单株最多虫瘿数和感虫速度4个指标,评价了5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的抗性。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16d、22d和25d后,DH201-2、GL9和邓恩桉分别出现明显的虫瘿,DH32-29和JG1在接种后的40d内均未出现感虫症状。经方差分析表明,供试的5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有显著差异,其抗性序列由大到小为:DH32-29=JG1>邓恩桉>GL9>DH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抗性 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品系及颜色的选择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华峰 陈顺立 +3 位作者 康文通 汤行昊 欧文胜 方晓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4-909,共6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雌成虫对不同桉树品种(系)气味及颜色的行为趋性,并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该虫对各桉树品个(系)产卵选择情况。结果表明:①桉树枝瘿姬小蜂对13个桉树品种(系)挥发性气味的趋性存在明显的差...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雌成虫对不同桉树品种(系)气味及颜色的行为趋性,并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该虫对各桉树品个(系)产卵选择情况。结果表明:①桉树枝瘿姬小蜂对13个桉树品种(系)挥发性气味的趋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对10个品种(系)有不同程度的正趋性,尤其是对尾赤桉Eucalyptus urophylla×E.camaldulensis DH201-2的趋性最强,而对韦赤桉E.wetarensis×E.camaldulensis GL3和大花序桉E.cloeziana则表现出负趋性或不选择性;②不同色卡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引诱效果差异明显,其中纯白色(RAL9010)和信号黄(RAL1003)引诱效果较好,选择系数分别为0.29和0.28;③不同桉树品种(系)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刻痕数明显不同,每叶平均产卵刻痕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尾赤桉DH201-2,巨桉E.grandis QG3,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 DH32-29,尾叶桉E.urophylla U6,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 GL9,尾巨桉DH32-26,邓恩桉E.dunnii,尾巨桉DH32-28,尾细桉E.urophylla×E.tereticornis M1,柳桉E.saligna,巨桉JG1。其中尾赤桉DH201-2上的产卵刻痕数明显大于其他品种(系),而韦赤桉GL3和大花序桉2个品种上没有发现产卵刻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桉树枝瘿姬小蜂 寄主选择 挥发性有机物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桉树品系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华峰 康文通 +2 位作者 陈顺立 汤行昊 林秀琴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5-349,共5页
为了揭示桉树枝瘿姬小蜂与不同桉树品系受害后的应激反应,及与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指标的关系,以期提出有效防治技术措施。2011年5月,在福建省漳州市,对5块样地内5个不同桉树品系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测定了不同品系... 为了揭示桉树枝瘿姬小蜂与不同桉树品系受害后的应激反应,及与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指标的关系,以期提出有效防治技术措施。2011年5月,在福建省漳州市,对5块样地内5个不同桉树品系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测定了不同品系叶柄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DH32-29和巨桉QG5为抗虫品系;巨桉QG8、巨桉QG3和巨圆桉DH201-2为高感品系;抗虫品系与高感品系相比,抗虫品系叶柄的营养物质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高感品系,多糖含量明显低于高感品系,黄酮、单宁、总酚等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明显高于高感品系。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叶柄中多糖含量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单宁含量对桉树抗虫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品系 营养物质 次生代谢物质 抗虫性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对桉树缩合单宁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吴耀军 常明山 +4 位作者 李德伟 罗基同 秦元丽 黄华艳 叶建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评估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对桉树缩合单宁含量的影响,对8个桉树主要栽培无性系幼树单株单梢低虫口接种桉树枝瘿姬小蜂,诱导桉树生化反应,测定了接种前后桉树叶片、叶柄、嫩茎缩合单宁的含量。结果表明:桉树叶片缩合单宁含量明显高于... 为了评估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对桉树缩合单宁含量的影响,对8个桉树主要栽培无性系幼树单株单梢低虫口接种桉树枝瘿姬小蜂,诱导桉树生化反应,测定了接种前后桉树叶片、叶柄、嫩茎缩合单宁的含量。结果表明:桉树叶片缩合单宁含量明显高于叶柄和嫩茎(p<0.01);接种前,感虫无性系与抗虫无性系叶片缩合单宁含量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比较接种前后,叶片缩合单宁含量大幅度升高(p<0.01),叶柄和嫩茎含量变化均不显著;接种后,感虫无性系与抗虫无性系叶片缩合单宁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缩合单宁 桉树枝瘿姬小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个桉树品系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防御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伟 徐建民 +3 位作者 李光友 韩超 吴世军 陆钊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28,共5页
选取对桉树枝瘿姬小蜂不同抗性的24个桉树品系,对其遭受危害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受害前,桉树叶片内SOD活性、POD活性和PPO活性均表现为高抗品系>中抗品系>... 选取对桉树枝瘿姬小蜂不同抗性的24个桉树品系,对其遭受危害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受害前,桉树叶片内SOD活性、POD活性和PPO活性均表现为高抗品系>中抗品系>高感品系;在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叶片内SOD活性和PPO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升高增量排名前三的品系是:柠檬桉、粗皮桉和Et12;活性下降排名前三的是Et09、DH32-29和KX12;POD活性表现为持续升高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升高增量排名前三的是A107、T121和DH42-6;方差分析表明:桉树叶片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在不同抗性品系间差异显著,表现为高抗品系>中抗品系>高感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品系 桉树枝瘿姬小蜂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耀军 李德伟 +2 位作者 常明山 黄华艳 陈尚文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0,共4页
通过林间和室内试验观察,对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虫在广西1 a发生5~6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虫瘿内越冬,2月下旬成虫羽化出孔,主要出孔时间为8:00—14:00,占全天的87%以上。... 通过林间和室内试验观察,对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虫在广西1 a发生5~6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虫瘿内越冬,2月下旬成虫羽化出孔,主要出孔时间为8:00—14:00,占全天的87%以上。每雌平均怀卵量173粒,自然状态下平均产卵量为139粒。分析了害虫发生与桉树树种及无性系以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桉树枝瘿姬小蜂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杂交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变异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晓琼 刘亚珍 +5 位作者 梁水清 温远光 周晓果 朱宏光 熊涛 郭文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157-6166,共10页
植物种间杂交是一种普遍自然现象,杂交往往造成植物表型及生理变异,从而改变杂种抗虫性。与亲本种相比,杂种抗虫性可能增强或减弱,也有可能处于与亲本相似水平。初生、次生代谢物的质变与量变是引起杂种抗虫性变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 植物种间杂交是一种普遍自然现象,杂交往往造成植物表型及生理变异,从而改变杂种抗虫性。与亲本种相比,杂种抗虫性可能增强或减弱,也有可能处于与亲本相似水平。初生、次生代谢物的质变与量变是引起杂种抗虫性变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桉树杂交育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桉树杂交种间抗虫性表现参差不齐,因此,桉树是研究杂交种抗虫性变异机制的理想材料。以2个桉树杂交种巨细桉DH201-2、巨尾桉G9及桉树重要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为研究对象,比较了2个杂交种与其纯亲本种[(巨桉×细叶桉),(巨桉×尾叶桉)]间的抗虫性差异;同时,综合比较了品系间叶片性状(叶片厚度、含水率、比叶面积)、初生化合物(C、N、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次生化合物(总酚、单宁)差异,以研究桉树杂交种抗虫性变异的理化机制。结果表明:DH201-2感染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虫瘿数目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而G9上虫瘿数目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DH201-2与G9的叶片厚度与巨桉相近,而显著薄于另一亲本种。DH201-2叶片含水率显著高于细叶桉、与巨桉相近;G9叶片含水率则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相似的是,DH201-2和G9的比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初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亲本种,N含量则仅高于细叶桉;而G9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虽高于其双亲本种,可溶性糖含量则无显著差异,N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次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总酚和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而G9则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因此,与其亲本种相比,DH201-2感虫性增加,而G9抗虫性增加;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发育相关的营养指标(如含水率、可溶性糖、N含量)及次生防御物质(如总酚、缩合单宁)在桉树杂交种组织内的含量差异影响了桉树杂交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在全球推行桉树杂交育种且桉树害虫数量逐年增加的大背景下,应加强对桉树杂交种抗虫性机制研究,为选育高抗品系及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桉树 桉树枝瘿姬小蜂 抗虫性 初生化合物 次生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桉树品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咏槐 张宁南 +3 位作者 何普林 黄少彬 黄焕华 陈瑞屏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6-322,共7页
本研究选择了在我国主要桉树种植区内种植面积大或具有推广潜力的12个优良桉树品系,在广东肇庆、阳江和湛江3个样地进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试验,结果表明M1(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雷9(E.urophylla×E.tereticor... 本研究选择了在我国主要桉树种植区内种植面积大或具有推广潜力的12个优良桉树品系,在广东肇庆、阳江和湛江3个样地进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试验,结果表明M1(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雷9(E.urophylla×E.tereticornis)为高抗品系,DH3229(E.urophylla×E.grandis)、DH3228(E.urophylla×E.grandis)、DH3226(E.urophylla×E.grandis)、LH1(E.urophylla×E.tereticornis)、金光21(E.jinguang No.21)、广3(E.wetarensis×E.marginata)和广林9(E.grandis×E.urophylla)等7个品系为抗虫品系,邓恩桉(E.dunnii)和雷11(E.urophylla×E.tereticornis)为感虫品系,Eg5(E.grandis)为高感品系。不同品系的感染虫瘿数量差异显著,Eg5的丛枝状等级较其它品系高,其它11个品系间的丛枝状等级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品系 状等级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解剖特征与寄主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耀军 常明山 +3 位作者 盛双 邹东霞 蒋学建 黄华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576-7585,共10页
采用人工接蜂、桉树组织石蜡切片和生化组分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桉树受桉树枝瘿姬小蜂诱导后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DH201-2叶柄角质层厚度和油囊数量均较GL-UG9的厚、多,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角质层厚度=0.00001<0.01,P油... 采用人工接蜂、桉树组织石蜡切片和生化组分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桉树受桉树枝瘿姬小蜂诱导后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DH201-2叶柄角质层厚度和油囊数量均较GL-UG9的厚、多,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角质层厚度=0.00001<0.01,P油囊数量=0.00209<0.01),但是GL-UG9叶柄表皮细胞厚度和维管束数量均较DH201-2厚、多,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0.015215<0.05)和极显著水平(P=0.002375<0.01),DH201-2茎皮层薄壁细胞厚度、油囊直径、维管束数量较GL-UG9厚、多,差异分别为显著(P皮层薄壁细胞厚度=0.04071<0.05)、极显著(P油囊直径=000016<0.05)、极显著(P维管束数量=0.00000<0.01)。而GL-UG9茎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厚度均较DH201-2厚,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角质层厚度=0.00167,P表皮细胞厚度=0.00000<0.01);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为组织瘿,由内到外可以分为:营养组织层、薄/厚壁组织层、维管束层、皮层、表皮等结构;接种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后,桉树叶片可溶性总糖、游离氨基酸、叶绿素含量均升高,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但是蛋白质、pH值、类黄酮、总酚的变化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吲哚乙酸氧化酶、过氧化物、过氧化氢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显示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诱导了桉树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实验结果为抗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无性系的选育技术体系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桉树枝瘿姬小蜂 解剖特征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汤行昊 张华峰 +3 位作者 张思禄 吴寿德 陈顺立 林秀琴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7,共5页
应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在桉树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差异性因素... 应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在桉树林间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的差异性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同时,应用Iwao M*-M回归模型中的2个参数α、β的值,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t2(1.474 0/x+0.105 4)/D2和序贯抽样模型Tn=nm0±(n[1.474 0m0+0.105]4m02)~(1/2),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列出了序贯抽样分析表,旨在为揭示该虫的生态学特性和种群消长趋势,提高虫情调查及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空间格局 抽样技术 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对桉树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伟 徐建民 +3 位作者 李光友 韩超 吴世军 陆钊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1-528,共8页
为探讨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危害后桉树(Eucalyptu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对24个桉树品系受危害前后的次生物质单宁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品系遭受枝瘿姬小蜂危害后,... 为探讨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危害后桉树(Eucalyptus sp.)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对24个桉树品系受危害前后的次生物质单宁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品系遭受枝瘿姬小蜂危害后,叶片内的类黄酮含量明显上升,高感品系的类黄酮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抗性类型的品系。受虫害前高抗品系桉树叶片中的单宁含量明显高于高感品系,但进入小蜂危害期,叶片单宁含量出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次生物质的动态变化在不同抗性品系间差异显著,表明桉树叶片的单宁和类黄酮含量与抗枝瘿姬小蜂有显著关系,可作为检测桉树对枝瘿姬小蜂抗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桉树枝瘿姬小蜂 类黄酮 单宁 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叶挥发物变化及桉树枝瘿姬小蜂趋性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耀军 常明山 +3 位作者 黎贵倾 张照远 盛双 梁忠云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4,共7页
采用GC-MS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桉树DH32-28、DH201-2、GL-UG9无性系健康树叶和经桉树枝瘿姬小蜂诱导桉叶挥发物的变化,及其对枝瘿姬小蜂成虫的诱集作用。结果表明,诱导的和健康的桉叶挥发物提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H32-28、DH201-2、GL-UG... 采用GC-MS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桉树DH32-28、DH201-2、GL-UG9无性系健康树叶和经桉树枝瘿姬小蜂诱导桉叶挥发物的变化,及其对枝瘿姬小蜂成虫的诱集作用。结果表明,诱导的和健康的桉叶挥发物提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H32-28、DH201-2、GL-UG9无性系,同一无性系诱导的桉叶提取率较健康的低;经诱导的桉叶挥发物萜类和醇类物质种类较健康桉叶的多,绿叶类、醛和酮类、芳香类化合物也较多;在四臂嗅觉仪的终选区,健康的DH201-2和GL-UG9桉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而健康的DH32-28桉叶未表现出明显的诱集作用,经诱导的DH201-2、GL-UG9和DH32-28桉叶挥发物则表现出明显的诱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叶挥发物 桉树枝瘿姬小蜂 诱导 四臂嗅觉仪 诱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及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挥发物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华峰 陈顺立 +3 位作者 康文通 汤行昊 方晓敏 欧文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5,共6页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了4种处理下桉树释放的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时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桉树植株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诱导后,桉树...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了4种处理下桉树释放的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时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桉树植株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诱导后,桉树挥发物的种类与健康植株相比较有显著的增加,且相对含量有明显变化。虫害与机械损伤处理诱导释放出的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但与喷施茉莉酸甲酯处理的相比较,有10种挥发物是相同的,且相对含量基本相近。不同诱导处理后,大部分萜烯类化合物在诱导后1-3 d大量释放,5-7 d后释放量逐渐减少。由此可见,不同诱导方式对桉树释放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萜烯类化合物的时序变化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危害 机械损伤 茉莉酸甲酯 诱导挥发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适合度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华峰 肖华 +3 位作者 陈顺立 康文通 汤行昊 张思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6-961,969,共7页
在林间调查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品种(系)危害情况,以及不同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适合度和生长发育、繁殖力影响。结果表明:(1)福建省桉树主栽品种(系)大部分都可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并可在尾赤桉DH201-2、巨桉QG3... 在林间调查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品种(系)危害情况,以及不同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适合度和生长发育、繁殖力影响。结果表明:(1)福建省桉树主栽品种(系)大部分都可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并可在尾赤桉DH201-2、巨桉QG3、邓恩桉、尾叶桉U6、巨尾桉GL9、大叶桉和窿缘桉等7种桉树品种(系)上形成虫瘿,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其生活史。(2)研究发现不同桉树品种(系)受害程度和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适合程度是不同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寄主的选择频次率、产卵量和幼虫数量均有差异。(3)以不同桉树品种(系)为食的桉树枝瘿姬小蜂,除雌性比差别不大外,其余如出蜂数、雌成虫体质量、怀卵量、寿命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指标都有极显著的差异。(4)对寄主进行适合度分析,并用聚类分析法将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寄主划分为适宜寄主、较适宜寄主、较不适宜寄主、不适宜寄主4类。在适宜寄主上寄生取食,每雌怀卵量都达70粒以上,存在种群暴发的生物学潜能。在生产上可使用寄主适合度指标做为抗虫品种(系)筛选的综合性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品种(系) 寄主适合度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华燕 姚婕敏 许再福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5-287,共3页
本文用图文简要记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的形态特征。这是该虫雄蜂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小蜂 桉树枝瘿姬小蜂 雄虫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枝瘿姬小蜂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元生 金志芳 涂小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09,共4页
为寻求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有效药剂,有针对性地选取了7种常用药剂和3种混配剂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10组药剂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幼虫和蛹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除毒死蜱外,其他药剂处理后虫瘿数(药后30 d)和羽化... 为寻求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有效药剂,有针对性地选取了7种常用药剂和3种混配剂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的10组药剂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幼虫和蛹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除毒死蜱外,其他药剂处理后虫瘿数(药后30 d)和羽化孔数(药后40 d)均与清水对照差异显著。依据虫瘿减退率和羽化孔减退率指标,16%虫线清乳油是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理想药剂,药后30 d的虫瘿减退率和药后40 d的羽化孔减退率分别为83.37%和83.57%,其如果能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混配使用,防治效果会更显著,说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混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 桉树 药剂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