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国时期档案学人研究回顾与展望 |
黎飞
|
《档案与建设》
|
2024 |
0 |
|
2
|
论档案学人的专业责任 |
孙大东
|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3
|
论档案学人的学术自觉 |
曹玉
|
《山西档案》
|
2020 |
2
|
|
4
|
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学人学术年谱可视化实践与启示——以“吴宝康行迹图”为例 |
谢巍弘
|
《档案天地》
|
2021 |
5
|
|
5
|
档案学人微博的调研与分析 |
黄永勤
黄丽萍
王兰成
|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6
|
1949年后时代转换背景下民国档案学人的学术贡献 |
闫静
|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7
|
学科、学人、平台——沉默的螺旋视域下档案学话语体系建设之我见 |
刘红霞
|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8
|
民国时期档案学人的学术风格研究——以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作者群体为例 |
杨文
|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9
|
从研究对象到研究视角——由吴宝康研究看档案学人研究的路径转换 |
闫静
徐传信
|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0
|
中国档案学人研究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
马伏秋
|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1
|
学思践悟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推动新时代档案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 |
张卫东
高梦凡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2
|
试论档案学学术共同体的沿革及意义 |
张盼
|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3
|
论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本土化建构 |
张帆
陈烨
郭硕楠
|
《档案学通讯》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我国档案学研究批评与反思 |
吕颜冰
|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5
|
留学人员档案管理权威答疑 |
|
《神州学人》
|
2002 |
0 |
|
16
|
致敬:档案先生 |
刘旭光
张蕾
|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7
|
剖析档案学研究中的主体问题 |
段振波
胡晓鹏
郭曦
|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8
|
“丈”用千年,“文”澄误传:王金玉中国档案史思想研究——谨以此纪念王金玉老师逝世二十周年 |
李宗富
杨莹莹
|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9
|
出国留学人员存档指南 |
刘翠玲
|
《神州学人》
|
2004 |
0 |
|
20
|
文件连续体理论中国化研究 |
吕文婷
吴建华(指导)
|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