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潘伟明 程彦 彭玉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8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与研究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44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显微镜手术组(对照组)22例和神经内镜... 目的:观察与研究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44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显微镜手术组(对照组)22例和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组(观察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切除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的面神经功能、疾病相关指标及手术性脑损伤相关指标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切除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面神经功能、疾病相关指标及手术性脑损伤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面神经功能、疾病相关指标及手术性脑损伤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镜手术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春国 高鹏 +3 位作者 王先祥 程宏伟 汪宇扬 王卫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CPA)表皮样囊肿的优势。方法 28例CPA表皮囊肿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术中采用神经内镜探查并切除残余肿瘤。结果手术全切21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者18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CPA)表皮样囊肿的优势。方法 28例CPA表皮囊肿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术中采用神经内镜探查并切除残余肿瘤。结果手术全切21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者18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者7例,其中以面神经功能障者6例,表现为不全性周围性面瘫;2例表现为听神经损害,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能提高CPA表皮样囊肿的全切率,同时降低手术操作对肿瘤周围组织的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表皮囊肿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技术在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冰 朴浩哲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2051-2053,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中神经内镜辅助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32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病例,分析手术技术特点和术中操作注意事项。结果神经内镜术中观察9例内容物术中全切,另外2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内容物残留。...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中神经内镜辅助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32例桥小脑角区胆脂瘤病例,分析手术技术特点和术中操作注意事项。结果神经内镜术中观察9例内容物术中全切,另外2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内容物残留。借助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后肿瘤内容物残余病人中18例得到全切。10例患者术后小脑症状缓解,5例患者三叉神经痛及颜面部麻木症状缓解,听力下降病例3例好转,2例病人术后有面瘫,2例病人术后发热考虑为无菌性脑炎发生,经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技术应用,在切除桥小脑角区胆脂瘤的过程中优势突出,其多角度的观察,利用自然缝隙间操作,可以全切肿瘤,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辅助 小脑 表皮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焦风 曾高 +1 位作者 梁冶矢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4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对手术结果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年收治的10例具有典型三叉神经痛症状的CPA区表皮样囊肿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对影像学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对手术结果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年收治的10例具有典型三叉神经痛症状的CPA区表皮样囊肿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对影像学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肿瘤全切(70%),3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患者疼痛均完全缓解,随访疼痛无复发。结论与血管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相比,继发于CPA区表皮样囊肿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较轻、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即使是大部切除肿瘤也极少复发,但尚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囊肿 小脑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并鳞癌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水顺 李榕 郭爱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2期714-714,共1页
关键词 小脑 表皮囊肿 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检查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杜红 张勇 张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检查技术。方法收集焦作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22例,男12例,女10例,行MR检查。结果FLAIR序列显示肿瘤实质内可见不规则点状、杂乱的线状或称为"乱麻状"的不规则等信号,肿瘤...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检查技术。方法收集焦作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22例,男12例,女10例,行MR检查。结果FLAIR序列显示肿瘤实质内可见不规则点状、杂乱的线状或称为"乱麻状"的不规则等信号,肿瘤边界显示不清。DWI序列显示肿瘤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楚。结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应用DWI和FLAIR序列有利于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表皮囊肿 磁共振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郁成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12期868-869,F0002,共3页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 R I表现并对其生长和蔓延方式分型。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11例,男6例,女5例,行M R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绝大多数表皮样囊肿呈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信号的均质性肿瘤,生长和蔓...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 R I表现并对其生长和蔓延方式分型。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11例,男6例,女5例,行M R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绝大多数表皮样囊肿呈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信号的均质性肿瘤,生长和蔓延方式多样。结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 R I表现具有特征性,并可根据M R I表现进行分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表皮囊肿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MRI征象分析
8
作者 刘三春 沈龙山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511-512,共2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典型及非典型MRI特征。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15例,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15例均为平扫后增强。结果 12例病灶表现典型,T1WI及T2WI均为高于脑脊液...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典型及非典型MRI特征。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15例,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15例均为平扫后增强。结果 12例病灶表现典型,T1WI及T2WI均为高于脑脊液、低于脑实质信号的均质性肿瘤,呈匍匐式生长。3例MRI征象不典型,呈类圆形,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其内见条状、斑片状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内见条状、斑片状低信号,FLAIR像信号稍低,其内见斑片状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未见显著强化。结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MRI表现存在部分征象不典型,充分认识不典型征象对于正确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囊肿 小脑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代科翔 刘志远 +2 位作者 章佳跃 王宇 赵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桥小脑角区(CPA)表皮样囊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改进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出院... 目的探讨影响桥小脑角区(CPA)表皮样囊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改进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出院后的随访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5例)和预后不良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是否为复发病例、肿瘤最大径、肿瘤是否越过中线、手术方式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中肿瘤最大径和手术方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性别、病程、术前是否有颅神经损害、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切除程度及是否放置引流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显微镜与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颅神经损害、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而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发热、术前症状是否缓解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除了降低年龄、病程、肿瘤体积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外,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是改善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预后的关键因素。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手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术中损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病变切除程度,缩短患者手术后住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肿物 表皮囊肿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手术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分型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向前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 R I表现并对其生长和蔓延方式进行分型诊断。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19例行M R I检查。结果:19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呈多种生长蔓延方式:脑池内塑型生长型、局限性生长型、鞍上蔓...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 R I表现并对其生长和蔓延方式进行分型诊断。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19例行M R I检查。结果:19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呈多种生长蔓延方式:脑池内塑型生长型、局限性生长型、鞍上蔓延型、鞍旁蔓延型、骑跨型。结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 R I分型诊断与临床症状间有密切的联系,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表皮囊肿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式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对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鲍虹 丁永生 +2 位作者 薛峰 周自明 袁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 探讨平衡式快速梯度回波 (B FFE)技术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影像特征。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常规T1、T2 WI以及B FFE图像。结果  7例患者肿瘤在T1WI为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 ,肿瘤信号类... 目的 探讨平衡式快速梯度回波 (B FFE)技术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影像特征。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常规T1、T2 WI以及B FFE图像。结果  7例患者肿瘤在T1WI为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 ,肿瘤信号类似于脑脊液信号 ;1例在T1、T2 WI均表现为几乎被忽略的细条样等信号 ;B FFE图像上 8例表皮样囊肿患者均表现为特征性的以等到略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改变 ,与桥小脑角池内表现为极高信号的脑积液形成鲜明对比。同时 8例患者均清晰地显示了被肿瘤包裹的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信号低于肿瘤信号 ,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 B FFE技术在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中具有很高价值。高效省时 ,图像信噪比高 ,对比良好 ,并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与三叉神经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表皮囊肿 小脑 患者 梯度回波 WI 三叉神经 显示 信号 图像
原文传递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侵犯毗邻神经血管的MRI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晓娟 张伟国 +2 位作者 王毅 陈金华 康厚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 探讨MRI不同序列对观察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侵犯毗邻神经血管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比较T1WI、T2WI、FLAIR、DWI、T1增强扫描、3D-FIESTA及3D-TOF-MRA序列对桥小脑角... 目的 探讨MRI不同序列对观察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侵犯毗邻神经血管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比较T1WI、T2WI、FLAIR、DWI、T1增强扫描、3D-FIESTA及3D-TOF-MRA序列对桥小脑角区正常侧神经血管、表皮样囊肿及其侵犯神经血管的显示情况,重点评价3D-FIESTA和3D-TOF-MRA两种序列的优势.结果 常规MRI序列对颅底神经血管显示不佳;3D-FIESTA显示神经血管均清晰;3D-TOF-MRA显示动脉清晰,但显示颅神经不及3D-FIESTA.8例表皮样囊肿在3D-FIESTA中均呈等信号,且界限清楚;在3D-TOF-MRA中均呈低信号,与邻近脑脊液界限不清.3D-FIESTA均清晰显示8例病变对三叉神经的包绕(显示率100%),其中4例三叉神经变细,2例折角变形;病变完全包绕面听神经3例,推压移位1例,紧密接触2例,未见接触2例.8例患者临床上均有三叉神经痛,其中4例为2、3支受累,其余4例为1、2、3支均受累,影像特征与临床表现符合;3例面听神经被包绕,其中1例临床表现有听力障碍.结论 3D-FIESTA能清晰显示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及其对邻近神经血管的侵犯情况,同时结合3D-TOF-MRA能够作出更为准确的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表皮囊肿 神经血管复合体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附7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霄 李锴 +4 位作者 郭亚洲 王常伟 刘禹 张晓阳 刘德中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6期682-687,共6页
目的探讨由桥小脑角(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由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平均年龄(51. 14±8. 66)岁,术前MRI提示均为CPA区占位,均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 目的探讨由桥小脑角(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由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平均年龄(51. 14±8. 66)岁,术前MRI提示均为CPA区占位,均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CPA区表皮样囊肿。患者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平均病程(26. 57±14. 63)个月,术后5例疼痛症状消失,2例术后3个月疼痛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至3年疼痛无复发。结论 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症状患者发病年龄较小、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数易于手术切除,疗效满意。早期筛查及尽早手术治疗是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小脑占位 表皮囊肿
原文传递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婷 孙慧斌 +1 位作者 任佳男 车树圣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M0002-M0002,639,共2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中年人群发病率为3%~5%。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病因常难以发现,多由小脑脑桥角及其邻近部...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中年人群发病率为3%~5%。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病因常难以发现,多由小脑脑桥角及其邻近部位的肿瘤、炎症、外伤以及三又神经分支部位的病变所引起。本文报道1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导致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以期为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表皮囊肿 三叉神经痛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学广 耿凤阳 +2 位作者 焦盈盈 张秀 李忠民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12期859-861,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 目的总结分析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28例,疼痛明显减轻6例,减轻3例。头晕症状6例均消失,听力改善3例。脑脊液切口漏3例,口周疱疹4例。1例于术后6个月症状明显加重口服药物效果不佳再次行手术治疗疼痛症状消失。结论枕下乙状窦后人路显微手术为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主要治疗方法,显微外科技术配合适当的手术技巧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表皮囊肿 小脑
原文传递
双侧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一例报道
16
作者 赵曙虹 马晓雪 +4 位作者 马文群 杨章超 袁越 孙亚男 王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5期122-124,共3页
表皮样囊肿属于颅内常见肿瘤,单侧发病多见,双侧发病少见,且双侧桥小脑角(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病例临床罕见。本文通过报道1例双侧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患者的诊疗经过,总结如下:对于年轻的面肌痉挛患者可考虑进行神经... 表皮样囊肿属于颅内常见肿瘤,单侧发病多见,双侧发病少见,且双侧桥小脑角(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病例临床罕见。本文通过报道1例双侧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患者的诊疗经过,总结如下:对于年轻的面肌痉挛患者可考虑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排除CPA区肿瘤病变的可能;双侧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患者可考虑行一侧手术切除双侧囊肿,但需要术者掌握娴熟精细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扎实的局部显微解剖基本功,术中还需甄别神经血管并最大程度地保护其功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囊肿 小脑 面肌痉挛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玉平 樊俊 +4 位作者 俞磊 李煜 邱明兴 胡正 漆松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人路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切除术的方法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囊肿。结果6例囊肿及其包膜全部切除。术前症状完... 目的探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人路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切除术的方法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囊肿。结果6例囊肿及其包膜全部切除。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术后出现轻微面瘫1例,2周后恢复;出现面瘫、听力下降1例,3个月后恢复。全部病人无需拆线,术后3—5d出院。6例病人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在合理使用手术器械和掌握手术技术前提下,全程内镜下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是一种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观察清楚、视野死角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囊肿 小脑 神经内镜 全程 入路 锁孔 枕下乙状窦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46例报告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春华 曾而明 +2 位作者 黄海波 王海滨 李东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30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4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41例患者症状消失,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通过...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4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41例患者症状消失,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通过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手术安全,可避免过度牵拉神经血管结构及扩大骨窗来切除突入邻近结构的肿瘤,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囊肿 小脑 神经内镜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短T_1、短T_2信号皮样囊肿一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巍 刘志兰 刘鹏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小脑 囊肿 T2信号 听力下降 走路不稳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玉泉 徐卫萍 +5 位作者 刘玉光 李新钢 朱树干 李刚 李冰 徐海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8-449,共2页
目的 为了提高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首发症状、发病年龄、病程、CT及MR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4~62岁(平均34.8岁);发病... 目的 为了提高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首发症状、发病年龄、病程、CT及MR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4~62岁(平均34.8岁);发病年龄4~59岁(平均30.3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平均3.95年);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三叉神经痛;CT表现为低密度而MR为长T1长T2信号,多无强化;肿瘤全切除54例(84.4%),包膜次全切除10例(15.6%);手术治疗效果良好56例(87.5%),死亡2例(3.1%);术后无菌性脑膜炎6例(9.4%)。结论 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等可疑患者行CT及MR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MR对于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及制定手术计划特别有用,术中结合应用脑室镜可提高全切率,肿瘤全切及次全切除效果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表皮囊肿 诊断 显微外科 手术治疗 首发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