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梵汉对勘看汉译佛经语言翻译的省略技巧 |
龙国富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2
|
从梵汉对勘和同经异译再谈汉译佛典中的“叉手”与“合掌” |
李晶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4
|
|
3
|
基于梵汉对勘的东汉译经中“V(O)已”结构研究 |
孟奕辰
方一新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4
|
从梵汉对勘看中古译经中“形+X”结构的特殊用法及其形成 |
范晓露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5
|
《無量壽經》的念佛方法——梵漢對勘的解讀 |
黄國清
|
《佛教文化研究》
|
2016 |
0 |
|
6
|
《大正藏》本《佛所行贊》校勘札記——基於梵漢對勘材料 |
邱冰
|
《文献语言学》
|
2019 |
0 |
|
7
|
唐代求法高僧义净律典译本中的省略与省译 |
陈明
|
《文史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从梵文文法看敦煌文献同素逆序词形成的原因 |
敏春芳
杜冰心
|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9
|
竺法护翻译佛经的原典是否梵经 |
康振栋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0
|
汉译佛经对梵语从格的翻译——以《无量寿经》和《维摩诘经》为例 |
李博寒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1
|
再释“在所” |
于方圆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玄奘译经的语言学考察——以《阿毗达磨俱舍论》梵汉对勘为例 |
王继红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3
|
玄奘译经四言文体的构成方法——以《阿毗达磨俱舍论》梵汉对勘为例 |
王继红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4
|
汉译佛经中增译的话题转移标记——以《妙法莲华经》的梵汉对勘为基础 |
姜南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5
|
从《金刚经》梵汉对勘看玄奘的翻译语法观念 |
王继红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6
|
从梵汉对勘看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的形成 |
王继红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7
|
汉译佛典中的一类特殊句式:并列成分后置 |
胡敕瑞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8
|
异质语言特殊用法与语言接触——以汉译佛经中全称量化词“敢”之来源为例 |
龙国富
范晓露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9
|
也说“白衣” |
吴娟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20
|
汉译佛经音节衬字辩说 |
姜南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