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骨刀行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在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申雄成 蔡小军 董革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1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在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88例,按照入院日期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在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88例,按照入院日期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超声骨刀辅助下)。比较2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管内肿瘤改良Mccormick评分(MMS),手术前后腰椎功能、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ODI、M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ODI、MM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腰椎功能表(JOA)、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在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ODI、MMS评分,手术时间更短,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良性肿瘤 超声刀 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 微型重建钛内固定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重建在胸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何震宇 张功恒 +3 位作者 张亮 甘心荣 汪逃芳 唐本雨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重建在胸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治疗40例胸腰椎椎管内肿瘤患者,并根据术中处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行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重建治疗,20例)与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重建在胸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治疗40例胸腰椎椎管内肿瘤患者,并根据术中处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行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重建治疗,20例)与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术治疗,2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记录观察组患者复合体回植重建后骨愈合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术后1年JOA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JOA评分、ODI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复合体回植重建后完全愈合。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采用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重建,有利于胸腰椎椎管内肿瘤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且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管内肿瘤 韧带复合重建 螺钉固定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回植术治疗胸椎管内良性肿瘤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5 位作者 崔巍 周鹏 李程 效伟 胡冰涛 李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回植术治疗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38例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回植术治疗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38例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21~72岁,平均47.1岁。病程6~57个月,平均32.6个月。病理检查示神经鞘瘤24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4例、脂肪瘤2例、皮样囊肿2例。病变位于单节段18例,双节段15例,3节段5例;肿物长度0.7~6.5 cm,肿瘤与脊髓、马尾及神经根存在界限。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2.2±2.3)分,胸椎Cobb角为(11.7±2.7)°。采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一侧棘上、棘间韧带连续性,将PLC向侧方掀起显露,显微镜下摘除肿瘤后将带蒂PLC原位回植,双侧微型重建钛板固定。术后行X线片、CT及MRI检查,观察脊柱稳定性、椎管成形及肿瘤切除情况,采用JOA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手术时间为56~142 min,平均77.1 min;术中出血量为110~370 mL,平均217.2 mL。所有患者肿瘤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3例出现脑脊液漏,无脊髓损伤、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28个月,平均27.2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未见脊柱侧后凸畸形及失稳征象;CT复查椎板无移位及继发椎管容积减小,椎板均骨性愈合;MRI示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时,胸椎Cobb角为(12.3±4.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3,P=0.456);JOA评分为(23.7±3.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60,P=0.000);其中优14例、良18例、中6例,优良率84.2%。结论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操作安全,患者可早期活动,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 韧带复合 管成形术 超声骨刀
原文传递
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汤立新 宋应超 +4 位作者 李振武 付鹏军 王丽娜 蒋洪涛 顾夙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手术要点,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经棘突椎板截骨将椎管后部结构整块取下,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后部结构原位回植固定,完成椎管成形.随访病例126例,男85例,女41例,年龄16~78岁,平均4...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手术要点,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经棘突椎板截骨将椎管后部结构整块取下,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后部结构原位回植固定,完成椎管成形.随访病例126例,男85例,女41例,年龄16~78岁,平均47岁.其中椎间盘突出症23例,椎管狭窄及合并椎间盘突出42例,椎管内占位性疾患32例,胸、腰椎骨折29例;患病节段位于胸段13例,胸腰段25例,腰段88例;单节段59例,2个节段42例,3个节段25例;未做内固定的105例,附加内固定的21例.结果所有病例的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均未加重,无感染,术后7~10 d摄X线片观察,棘突椎板均恢复原位连续性,截骨区无1例发生移位.随访1~3年,复查截骨回置区情况,摄X线片复查,回植的组织均无移位,全部骨性愈合.本组126例中,优82例,良33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91.3%.结论该术式能够充分显露椎管,保留椎管的解剖结构,术后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瘢痕粘连压迫硬膜及神经根,是一种接近于解剖性重建的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 原位 管成形术 节段 手术中 复合 胸腰 X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肿瘤切除后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分节段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晓滨 李德康 +4 位作者 吴珂 杨安强 邓世强 张孙富 陈俊臣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77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切除后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分节段固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8月,32例椎管肿瘤中18例行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并以钛网分节段固定。影像学研究通过术后复查X线片、CT等进行。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切除后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分节段固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8月,32例椎管肿瘤中18例行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并以钛网分节段固定。影像学研究通过术后复查X线片、CT等进行。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6个月。16例患者均在术后1周内腰围保护下床活动,1例颈髓腹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1例圆锥畸胎瘤患者术后1个月可扶拐下地行走,其余患者出院时或痊愈或还有轻微局部疼痛或感觉障碍。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影像学均未见脊柱失稳现象,植骨融合良好。结论此术式在切除椎管肿瘤时暴露充分,术后可重建椎管固定可靠,不限制脊柱活动度,减少术后脊柱不稳及加速退变等并发症,为摘除椎管内肿瘤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肿瘤 复合 分节段固定 脊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罗选荣 陆显祯 +2 位作者 苏松 袁川 杨云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肿瘤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共1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卸下椎板,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住回植,予钛条钛钉固定,恢复椎管正常解剖...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肿瘤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共1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卸下椎板,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住回植,予钛条钛钉固定,恢复椎管正常解剖结构。结果所有病例未出现因铣刀卸下椎板,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固定而导致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18个月,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畸形愈合及椎管狭窄症。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钛条钛钉固定的方法简便、实用,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肿瘤 复合 原位 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科系统在椎管内肿瘤术中椎板棘突复合体切除及回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阎涛 苏亦兵 +5 位作者 史良 乔京元 王汉斌 姚玉强 王科大 刘龙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678-1680,共3页
本研究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我院对207例椎管内肿瘤采用超声骨科系统(OT8SNL,超声加长切骨刀,0.8mm)整块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切除肿瘤后再原位回植、以钛连接片、钛钉固定并重建脊柱后柱结构,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复合 管内肿瘤 原位 肿瘤术 超声 系统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金永 熊庆广 +2 位作者 陈关林 李雄 刘富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9~60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交...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9~60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7例。按AO分型,A2型3例,A3型17例,B2型3例,C1型3例,C2型5例。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比较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Cobb角、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回植后的融合情况。结果 31均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8个月。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Cobb角及伤椎高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术后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6例,D级10例,E级12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并维持椎体稳定,重建脊柱后柱结构,降低了术后椎管内瘢痕黏连和脊柱失稳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何震宇 张功恒 +3 位作者 张亮 甘心荣 汪逃芳 唐本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65-68,72,共5页
目的探究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行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各15例。A组采用传统全椎板... 目的探究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行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各15例。A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钛板内固定术,C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术后脊柱活动度。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性愈合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及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JOA评分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脊柱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腰椎冠状面侧屈、矢状面屈伸,胸椎冠状面侧屈、水平面旋转度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联合螺钉固定在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应用中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利于促进患者胸腰椎功能的恢复,且不影响术后脊柱活动度,对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 复合 螺钉固定 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星 万趸 +4 位作者 梅国龙 石华刚 邓轩赓 顾韬 熊小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行T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5例)和对照组(术中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3例)。比较两组术...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行T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5例)和对照组(术中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3例)。比较两组术后24个月椎间融合情况、术后各时间点腰椎JOA评分、末次随访时邻椎退变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47(40.2±5.3)个月。术后24个月椎间融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JOA总分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照组为24.53%,观察组为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邻椎退变发生率对照组为15.09%,观察组为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不影响椎间融合率,且对于中后期腰骶部术后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复合 间孔腰骨融合术 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优势与问题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杰 茹江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8-1234,共7页
背景:棘突韧带复合体对维持脊柱稳定性及保护椎管后方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术需将后方组织完全切除,术后常导致出血多、脑脊液漏、感染、椎体滑脱、顽固性腰腿痛、僵硬等并发症。随着对传统术式的不断改进和改良,越... 背景:棘突韧带复合体对维持脊柱稳定性及保护椎管后方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术需将后方组织完全切除,术后常导致出血多、脑脊液漏、感染、椎体滑脱、顽固性腰腿痛、僵硬等并发症。随着对传统术式的不断改进和改良,越来越多的学者青睐于在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改良术式。目的:总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不同术式的特点及相关手术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知网数据库中从1983年1月至2018年6月关于在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Laminectomy,Spinous process ligament complex,lumbar expandeddecompression",中文检索词"腰椎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排除与研究内容无关和内容重复的文章,保留32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随着对传统腰椎后路术式的不断改进,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术式逐渐受到推崇;(2)目前其术式主要包括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术及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回植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术3大类,每一大类又衍生出几种特殊术式,每种术式均具有其自身特点与相关手术问题;(3)对不同的患者,应严格把握其手术指征,选择最适合的术式进行手术治疗,对改善其疗效及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减压术 外科 管狭窄 组织工程 韧带复合 扩大减压术 间劈开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张剑 刘艺 吕游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6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管减压成形术的患者,其中33例行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即重建组,30例行椎管单开门式减压成形术,即传统组。比较... 目的探讨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6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管减压成形术的患者,其中33例行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即重建组,30例行椎管单开门式减压成形术,即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与1年的颈椎活动度、过屈位曲度、中立位曲度与过伸位曲度,颈部VAS疼痛、神经功能JOA评分,同时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轴性症状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的颈椎过屈位曲度、神经功能JOA评分、颈部VAS疼痛评分、过伸位曲度等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疼痛VAS评分、过屈位曲度、中立位曲度与活动度和过伸拉曲度方面、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重建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能够很好的让神经症状趋于良好,同时维持其运动能力,可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并减少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成形术 肌肉韧带复合 轴性症状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自体骨回植治疗腰椎滑脱
13
作者 袁龙华 杜桂夏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10期2761-2761,共1页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自体骨(自体椎板骨粒,棘突骨块植骨)TFC椎间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28例。结果: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个月,无高度丢失及复位丢失。结论:椎弓根内固定TFC椎...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自体骨(自体椎板骨粒,棘突骨块植骨)TFC椎间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28例。结果: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个月,无高度丢失及复位丢失。结论:椎弓根内固定TFC椎间融合可矫正椎体滑移,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达到即刻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采用自体椎板,棘突植骨减少了并发症,节省了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间TFC融合器 弓根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金国良 梁文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3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5-03采用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技术治疗的6例椎管内肿瘤。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6~200 min,平均150.6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 目的探讨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5-03采用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技术治疗的6例椎管内肿瘤。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6~200 min,平均150.6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360 ml。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3.1个月。后方韧带复合体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6.8个月。术后X线片、CT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显示椎管骨瓣复位良好,固定确切,无骨质缺损;MRI扫描显示椎管通畅,脊髓无受压情况,钛连接片及配套螺钉无伪影。结论采用保留棘突、椎板和后方韧带复合体,建立椎管骨瓣的方式打开椎管,完成椎管内病灶切除后将椎管骨瓣原位复位成形并固定,能较好地重建椎管的完整和脊柱的稳定性,并防止因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的瘢痕粘连对脊髓的影响,可避免后期医源性脊柱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肿瘤切除术 后方韧带复合 技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宇飞 马炜 +4 位作者 彭页 张振宇 厉晓杰 朱澍 杜俊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1~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椎管扩大组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与传统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7年12月1~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椎管扩大组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减压融合组采用传统的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视觉疼痛指数(VAS)腰痛/腿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连续行走距离、手术满意度等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随访6~12月,平均(8.53±2.53)月。椎管扩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优于减压融合组。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腰痛VAS、下肢痛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而两组患者的连续行走距离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时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椎管扩大组在腰痛VAS、ODI评分和连续行走距离方面显著优于减压融合组。末次随访时,患者自我非常满意度椎管扩大组优于减压融合组(86.67%vs 60.00%)。减压融合组平均椎间融合时间为(7.26±1.32)个月,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椎管扩大组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径较术前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相邻节段退变或病椎间隙变窄。[结论]对于1~2节段无腰椎失稳的腰椎管狭窄症,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比传统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在术后早期缓解腰痛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韧带复合 管成形 切除减压术
原文传递
椎板原位回植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16
作者 范亚一 杨君 +3 位作者 陈志龙 徐洪海 刘军 段大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7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椎板原位回植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6-12采用椎板原位回植椎间融合术治疗的1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结果19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 目的探讨椎板原位回植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6-12采用椎板原位回植椎间融合术治疗的1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结果19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平均24.8(15~36)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19例,良64例,可9例,优良率95.31%。随访期间共出现17例硬膜外纤维化,31例邻近节段退变。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板原位回植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出症 硬膜外纤维化 相邻节段退变 脊柱后方韧带复合
原文传递
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梅荣成 杨述华 +2 位作者 陈智良 丁援建 许建湘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7期400-402,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 90°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后 ,翻转 90°回植重建椎管后壁的方法... 目的 :介绍一种椎板减压后椎板棘突复合体翻转 90°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评价其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3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后 ,翻转 90°回植重建椎管后壁的方法进行治疗 ,分别于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 5年进行下腰痛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术后 3个月复查CT示 :椎管成形术后 ,椎管扩大显著 ,大部分椎板棘突复合体已与周围骨质完全融合固定 (88% )。术后 1年时下腰痛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 5年评分与术后 1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减少硬脊膜疤痕粘连的机会 ,椎管扩大明显 ,长期疗效肯定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扩大成形术 外科治疗 管狭窄症 减压术 复合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5例
18
作者 敖传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1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JOA评分标准判定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脊髓损伤体征均有改善,脊髓... 目的:探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1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JOA评分标准判定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脊髓损伤体征均有改善,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45%,平均改善指数41,没有出现轴性症状、颈椎不稳、再关门等并发症。结论: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式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术 后纵韧带骨化 韧带复合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联用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毕锐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与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个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 目的:探讨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与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个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与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联用椎板切除减压术与神经根减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侧屈位、后伸位与前屈位的应力及其腰椎的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结果:接受治疗后,在500N的载荷下,观察组患者腰椎侧屈位、后伸位与前屈位的应力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 <0.05。接受治疗后,在500N的载荷下,观察组患者腰椎的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联用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与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腰椎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潜行减压术 复合截骨原位管成形术 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