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兴市不同森林恢复与发展模式水源涵养功能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罗佳 田育新 +5 位作者 周小玲 邓鹰鸿 曾掌权 陈建华 何先进 韩云娟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16-24,2,共9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长期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整体系统地研究了资兴市为恢复雪灾受损森林资源构建的不同森林经营模式水源涵养功能,旨在定量分析不同森林恢复与发展模式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 采用野外调查与长期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整体系统地研究了资兴市为恢复雪灾受损森林资源构建的不同森林经营模式水源涵养功能,旨在定量分析不同森林恢复与发展模式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各林分不同雨强条件下林冠层截留量各不相同,差异明显,最大的是M8,达54.8 mm,最小的是M6,仅48.59 mm;各林分灌草层持水量存在差异,M6(3.168 mm)最大;枯落物层持水量差异明显,M8(31.838 mm)最大,M6(23.13 mm)最小;林地土壤贮水能力M8与M6、M7之间差异显著,M6与M7之间差异不大。各林分水源涵养总能力大小为M8(1 123.624 mm)>CK8(1 068.543 mm)>M7(1 047.623 mm)>CK7(1 039.983 mm)>M6(1 001.815 mm)>CK6(965.779mm),以M8水源涵养能力最大,达到1 123.624 mm,约占年降雨量的84%,各模式林分引用了适生树种,具有完整的林冠层、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形成了多功能复层混交林,改变了林分对降雨的再分配,水源涵养总能力较强。各模式水源涵养能力略强于对照,但由于项目执行时间不长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功能 不同森林恢复与发展模式 资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森林恢复与发展项目经营模式设计 被引量:11
2
作者 廖科 管远保 +3 位作者 胡道连 陶冀 冯湘兰 刘建聪 《湖南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恢复雪灾受损森林资源,提高湖南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灾害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在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与发展项目支持下,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为目标、以多功能森林经营为指导思想、以近自然经营技术为实现途径,考虑林分现状和适地适树... 为恢复雪灾受损森林资源,提高湖南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灾害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在世界银行贷款湖南森林恢复与发展项目支持下,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为目标、以多功能森林经营为指导思想、以近自然经营技术为实现途径,考虑林分现状和适地适树原则,提出了以造林恢复经营、补植和天然更新等为手段相结合的8种森林经营模式,以增加树种多样性、改善林分结构,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应。旨在为保障湖南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绿色湖南建设,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增加森林碳汇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恢复与发展 生态功能 抗逆性 森林经营模式 世界银行贷款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