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国际新分类简介 被引量:28
1
作者 郭淑娟 刘倩 丁一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2018年欧洲牙周病联合会(EFP)与美国牙周病学会(AAP)组织召开了牙周病和植体周病新分类国际研讨会,经会议讨论后形成了一致的共识性报告,本文将对该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牙周健康 牙周 牙周炎 牙龈退缩 植体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冠桥修复体特征对植体周病发病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敏 赵芮 +6 位作者 黄瑾 吉兆华 方明 董岩 陈莉 牛丽娜 陈吉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97-1204,共8页
目的探讨种植冠桥修复体不同特征对植体周病发病的影响,为临床制订植体周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行种植冠桥修复的患者,建立前瞻性队列,通过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收集患者... 目的探讨种植冠桥修复体不同特征对植体周病发病的影响,为临床制订植体周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行种植冠桥修复的患者,建立前瞻性队列,通过调查问卷和临床检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以及修复体的固位方式、邻接触情况、咬合情况等种植体和修复体相关因素及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并进行定期随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因素对植体周病发病风险的影响,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植体周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214例患者,351枚植体,随访(11.0±3.5)个月。最终43.0%(92/214)的患者和37.3%(131/351)的种植体发生植体周病,植体周黏膜炎和植体周炎的患者水平发病率分别为41.1%(88/214)和4.2%(9/214),种植体水平发病率分别为34.2%(120/351)和3.1%(11/351)。在种植体和修复体相关因素中,单因素分析显示,修复体的固位方式、邻接状况、咬合情况与植体周病的发病有关联(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螺丝固位(风险比=2.38,95%CI:1.42~3.99)、修复体邻接丧失(风险比=2.36,95%CI:1.31~4.27)为植体周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种植冠桥修复体的固位方式与邻接状况对植体周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牙冠(假体) 牙周疾 队列研究 植体周病
原文传递
2018年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国际新分类简介 被引量:138
3
作者 孟焕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8,共6页
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国际分类研讨会于2017年11月9至11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1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对1999年的牙周病分类进行修订,提出牙周炎的新分类框架,并参照牙周病分类的方案首次制定了植体周病和状况的分类。与会专家还提出了... 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国际分类研讨会于2017年11月9至11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1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对1999年的牙周病分类进行修订,提出牙周炎的新分类框架,并参照牙周病分类的方案首次制定了植体周病和状况的分类。与会专家还提出了病例定义(case definitions),提供了诊断标准以便于临床医师使用。2017年研讨会达成的4篇共识报告和相关领域的19篇综述于2018年6月正式发表在美国牙周学会主办的牙周病学杂志(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和欧洲牙周联盟主办的临床牙周病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特刊上。本文简介了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及状况的新分类,并针对1999年分类的主要变化进行重点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疾 植体周病 国际分类
原文传递
慢性牙周炎患者植体周龈沟液pH值及临床指标随负载时间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查贤芳 徐燕 +3 位作者 吕代雨 刘珂珂 邹晨阳 陆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5期13-16,51,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植体周龈沟液pH值和临床指标随负载时间的变化,旨在为植体周状态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加简单、快捷的临床指标,并为植体周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受种植修复的77例(共401个位...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植体周龈沟液pH值和临床指标随负载时间的变化,旨在为植体周状态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加简单、快捷的临床指标,并为植体周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受种植修复的77例(共401个位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口内种植体负载时间将其分为六组。比较六组植体周龈沟液pH值、植体周探诊深度(PPD)、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及植体周状态,并分析植体周黏膜炎发生率与种植体负载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植体周龈沟液pH值在种植体负载1年内无明显变化,种植体负载3、7年的植体周pH值呈碱性化趋势,趋近于7.0。PPD范围在(3.00±1.28)mm至(4.46±1.51)mm,PPD与植体周炎症程度呈正相关趋势。随着种植体负载时间的延长,mPLI呈上升趋势,由负载1个月的(0.00±0.00)增至负载7年的(0.85±0.34)(P<0.0001)。mBI在种植体负载初期即6个月内及负载3~5年范围内有两次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植体周黏膜炎发生率与种植体负载时间呈明显正相关(r=0.865,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植体周复查时可通过植体用龈沟液pH值、PPD、mPLI和mBI诊断植体周状态;种植体负载3、5、7年是植体周黏膜炎发生率的上升期,积极控制菌斑、定期进行维护治疗可减少植体周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植体周龈沟液 PH值 植体周病 一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垂直厚度对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众 孟焕新 +2 位作者 韩劼 张立 释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2-338,共7页
目的:观察牙周炎病史患者种植后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探讨软组织垂直厚度对植体周组织健康及植体周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根据种植术中测量的植入位点软组织垂直厚度,将66名患者的66颗植体分为正常组(normal,软组织垂直厚度≤4.5 mm)及过厚... 目的:观察牙周炎病史患者种植后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探讨软组织垂直厚度对植体周组织健康及植体周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根据种植术中测量的植入位点软组织垂直厚度,将66名患者的66颗植体分为正常组(normal,软组织垂直厚度≤4.5 mm)及过厚组(thick,软组织垂直厚度>4.5 mm)两组。随访至少2年后进行复查,记录植体留存情况,植体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及植体周病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植体留存率为100%。复查时过厚组植体的植体周探诊深度最大值(max PDi)、植体周探诊深度平均值(mean PDi)、植体周出血指数最大值(max BIi)、植体周出血指数平均值(mean BIi)、植体近中边缘骨吸收量平均值、植体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平均值、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平均值、植体周菌斑指数平均值(mean PLIi)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此外,正常组复查时植体周炎发病率2.3%,过厚组复查时植体周炎发病率34.8%,两组植体周炎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对植体周软硬组织健康存在显著影响;过厚的软组织垂直厚度与植体周探诊深度及植体周边缘骨吸收量增多有关,最终可能增加植体周病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种植体 软组织垂直厚度 植体边缘骨吸收 植体周病 植体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上下后牙种植修复后应用游离龈移植术改善软组织条件利于健康维护(附1例2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丽曼 杨刚 胡文杰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594-599,共6页
随着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缺失牙修复首要考虑的方案。种植修复后常因软组织轮廓欠佳、角化组织不足而导致患者出现食物嵌塞、清洁难度大等问题,长期的菌斑堆积成为最终导致植体周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反之,充足的角化组... 随着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缺失牙修复首要考虑的方案。种植修复后常因软组织轮廓欠佳、角化组织不足而导致患者出现食物嵌塞、清洁难度大等问题,长期的菌斑堆积成为最终导致植体周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反之,充足的角化组织有利于患者口腔卫生的维护,消除清洁时的不适感。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 graft,FGG)可增加角化组织宽度和改善植体周软组织轮廓且临床效果稳定,但在种植修复后进行此手术面临诸多难题。文章展示了1例种植修复治疗后实施游离龈移植术来改善种植修复效果的诊疗过程,为临床医生处置此类病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组织 游离龈移植 牙种植 食物嵌塞 植体周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