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发生植入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高山 潘文旭 +4 位作者 高智春 尹纯 胡美玲 王颖 晋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149-2158,共10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发生植入后综合征(post-implantation syndrome,PIS)的危险因素以及PIS与短期预后的关联。...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发生植入后综合征(post-implantation syndrome,PIS)的危险因素以及PIS与短期预后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筛选2013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我科接受TEVAR治疗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PIS分为两组,探索影响PIS的独立相关因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全因死亡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30天生存情况,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PIS与TEVAR术后30天全因死亡的关联。结果研究纳入373名TBAD患者,年龄(57.9±12.1)岁,其中男性289例(77.5%)。TEVAR术后发生PIS 106例(28.4%)。PIS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2个、手术时长≥2 h和植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覆膜材料支架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PI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植入支架数≥2个(OR=1.886,95%CI:1.049~3.389,P=0.034)、手术时长≥2 h(OR=1.938,95%CI:1.147~3.275,P=0.013)和植入PET覆膜材料支架(OR=2.131,95%CI:1.263~3.597,P=0.005)是TEVAR术后发生PIS的独立危险因素。TEVAR术后30天内共发生死亡15例(4.0%),其中PIS组10例(9.4%),非PIS组5例(1.9%)。Kaplan-Meier曲线显示PIS组术后30天的生存曲线显著低于非PIS组(Log-rank P=0.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胱抑素C(OR=1.486,95%CI:1.053~2.097,P=0.024)和PIS(OR=5.628,95%CI:1.836~17.248,P=0.002)是TBAD患者TEAVR术后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植入支架数≥2、手术时长≥2 h和植入PET覆膜材料支架与TEVAR术后发生PIS密切相关;而胱抑素C和术后发生PIS是TEVAR术后30天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植入后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修复术后植入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杨霞 李明亮 +2 位作者 朱锡梦 朱德旺 程可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动脉瘤是继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二大主动脉疾病,血管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治疗其的一线方法。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而言,腔内修复术的最大优势在于侵入性较小,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早期死亡率。随着技术的成熟及普及,临床医... 动脉瘤是继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二大主动脉疾病,血管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治疗其的一线方法。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而言,腔内修复术的最大优势在于侵入性较小,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早期死亡率。随着技术的成熟及普及,临床医生逐渐重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较于动脉瘤而言,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血流速度更快、病情更紧急、炎症反应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几乎在所有接受TEVAR后的患者都观察到以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WBC)升高为特征的术后炎症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当血管内修复术后早期出现发热,应尽早识别、准确鉴别发热的原因,做出正确的临床干预,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术后康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植入后综合征(PIS)的影响因素、临床常用的炎症指标及目前的治疗进展和预后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植入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植入物后综合征13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房涛 王豪夫 +3 位作者 王曰伟 李君 赵宗刚 戚森 《齐鲁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EVAR术后与植入物后综合征(PIS)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行EVAR腹主动脉瘤病人50例,术后第1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观察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EVAR术后与植入物后综合征(PIS)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行EVAR腹主动脉瘤病人50例,术后第1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观察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50例病人中,术后13例(26%)发生PIS。术后PIS组病人体温、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水平与非PI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905~6.828,P<0.05)。结论 PIS为腹主动脉瘤病人EVAR术后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系统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植入后综合征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