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建设期路域生态区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宝(鸡)天(水)高速公路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巨天珍 石垚 +2 位作者 安黎哲 徐世键 张宋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365-3374,共10页
分析了宝(鸡)天(水)高速公路建设地区植被生态环境特点,结合道路工程建设标段划分和小陇山各林场分布现状,对沿线路域生态系统进行了三级分区:其中一级路域生态区分别是麦积林场路域生态区、党川林场路域生态区、百花林场路域生态... 分析了宝(鸡)天(水)高速公路建设地区植被生态环境特点,结合道路工程建设标段划分和小陇山各林场分布现状,对沿线路域生态系统进行了三级分区:其中一级路域生态区分别是麦积林场路域生态区、党川林场路域生态区、百花林场路域生态区和东岔林场路域生态区。最后,选择花石山1#隧道路域生态带(段)作为本次研究的典型案例区,通过对该路域生态带(段)内的植物群落进行细致调查,并应用种群数量统计分析、扩展最近邻体分析和点格局分析3种方法,选择该路域生态带自然植被类型的地带性种群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非地带性种群华山松(Pinus armand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人工群落的建群种种群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进行了分布格局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路域生态区内各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尺度变异性,如地带性种群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在0~10m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10~20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大于20m尺度上表现为均匀分布,等。通过路域生态区内的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也对公路施工后的植物生态修复和绿地景观设计提供一定思路,为路域环境监测提供了生物因子方面的对比资料,最终为更合理的保护路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域生态区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种群数量统计分析 种群扩展最近邻体分析 种群格局分析 宝(鸡)天(水)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99
2
作者 兰国玉 雷瑞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共5页
对种群离散分布格局的理论拟合、聚集度指标等传统的测度技术、植物种群的点格局分析以及种群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评述。同时,评价了各种研究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 植物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研究方法 检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8
3
作者 于传宗 慕宗杰 特日格勒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年第5期40-42,共3页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对了解种群在群落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种间相互作用规律和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布模式、分析方法及研究方法作了综述,以期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法。
关键词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5
4
作者 姚慧芳 王超 卢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是对某个植物种群在空间尺度上分布的研究,也是对种群内部的所有个体在一定的空间水平范围内分布状况的探讨和研究。种群内部所包含的个体在空间分布中的格局有三种,分别是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有... 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是对某个植物种群在空间尺度上分布的研究,也是对种群内部的所有个体在一定的空间水平范围内分布状况的探讨和研究。种群内部所包含的个体在空间分布中的格局有三种,分别是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有关植物群体在具体空间内的分布状态的相关研究课题主要用点格局的探讨分析方法,植物类的种群在整个群落中的分布格局类型与空间尺度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点格局的研究分析方法主要是以单个种群内部空间分布的坐标轴上的点制成图为基本,通过相关的函数关系式来计算分析出所属的格局类型。检索有关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文献,通过分析研究,汇总了表格,总结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并且提出了相关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现状 空间分布格局 植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的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研究
5
作者 唐凤 李媛媛 +3 位作者 杨乃坤 周泉 刘海燕 邹天才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系山茶属下接受物种名称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的异名,是贵州省自然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稀有濒危。为探究贵州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关联性特征,该研究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用...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系山茶属下接受物种名称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的异名,是贵州省自然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稀有濒危。为探究贵州红山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关联性特征,该研究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种群各生长阶段植株分布特点及关联性进行了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红山茶种群各发育阶段植株在较小尺度下均为集群分布,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个体间聚集程度逐步降低,呈现出由集群分布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小尺度聚集、大尺度随机的基本特征。(2)小尺度下,植株相互庇佑提高种群存活率,种群各相邻年龄阶段植株均表现出正相关,其相关性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并走向负相关;中-大尺度下,中龄、成年植株抑制林下更新以保障其生长优势。物种发育原始、生境资源竞争压力大、种内自疏牵制性强及生境干扰等因素,是贵州红山茶种群因难于扩散而呈狭窄分布特征以及物种稀有濒危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善自然分布种群生境条件、疏林结构适当调整以及物种迁地保育和育苗回归栽培是保障贵州红山茶种群稳定繁衍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贵州红山茶植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创新利用提供了种质基础和科学依据,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和研究植物种群发育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红山茶 稀有濒危植物 种群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成对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壳斗科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柏爱琴 陈韬 +1 位作者 罗应华 李嘉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5,共11页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万大山、花坪、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设置9个100 m×100 m固定样地,将每个样地划分为25个20 m×20 m的样方,再将样方划分为16个5 m×5 m的小样方;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即径级结构代替树龄...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万大山、花坪、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设置9个100 m×100 m固定样地,将每个样地划分为25个20 m×20 m的样方,再将样方划分为16个5 m×5 m的小样方;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即径级结构代替树龄结构)的方法,用胸径(D_(BH))将壳斗科(Fagaceae)树种个体划分为小树(1.0 cm≤D_(BH)<5.0 cm)、中树(5.0 cm≤D_(BH)<20.0 cm)、大树(D_(BH)≥20.0 cm)3个径级阶段;选取样地中胸径D_(BH)≥1.0 cm的所有壳斗科个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每木检尺,记录树种名称,测定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等测树因子以及每棵树的位置坐标;以空间聚集程度为评价指标,以海拔、经度、纬度、年降水量、春季降水、夏季降水、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1月份均温、7月份均温为影响因素,采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法(Kruskal-Wallis test,K-W检验)、Ripley L函数结合完全随机模型(CSR)、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壳斗科不同径级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各因素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壳斗科小树、中树、整个类群的分布格局主要是聚集分布,而大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随径级的增加,壳斗科树种的聚集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小树、中树、整体、大树。②小树、中树、整个类群在10 m空间尺度上的聚集程度(L_(10)),与年降水、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1月份均温、7月份均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小树阶段的空间聚集程度更易受气温、降水的影响;大树的聚集程度(L_(10)),与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1月份均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壳斗科各径级树种的聚集程度,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海拔呈负相关。壳斗科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扩散限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同径级树种与同一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趋势一致,但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壳斗科植物 空间分布格局 扩散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乳源南方红豆杉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空间分布格局
7
作者 胡益 吴南飞 +3 位作者 李家湘 张蓓 王昊琼 曹明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研究植物群落生态学的基础,也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探究广东乳源南方红豆杉县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实地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发现该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 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研究植物群落生态学的基础,也是当前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探究广东乳源南方红豆杉县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实地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发现该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对该护区内保护植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得出该保护区内的保护植物种类均呈聚集分布和明显的海拔梯度格局;结合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特征对保护植被进行了区划,揭示其演变规律,为保护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保护区管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自然保护区 空间分布格局 植物种群 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山铜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顺卫 李婧涵 +4 位作者 杨小波 李东海 黄耀 杜春雁 商乃演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山铜材(Chunia bucklandioides)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研究山铜材的种群现状及分布格局对其种群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内的山铜材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径级结... 山铜材(Chunia bucklandioides)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研究山铜材的种群现状及分布格局对其种群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内的山铜材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将山铜材划分为4个龄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运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山铜材种群及其各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山铜材种群存在假性稳定增长的现象,只能在该生境中繁衍,很难扩大其种群规模;2)山铜材种群在小尺度下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大部分种群向均匀分布发展,少部分种群呈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趋势;3)不同龄级的个体皆在小尺度下为聚集分布,其中Ⅰ级和Ⅱ级个体聚集程度较大,随着尺度的增加,部分龄级存在均匀分布,最终皆演变为随机分布;4)不同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表明了山铜材主要靠Ⅲ级和Ⅳ级个体扩萌更新,其萌生个体对母树的依赖性强弱为Ⅱ级>Ⅰ级>Ⅲ级>Ⅳ级。因此,未来在山铜材种群的保护中,应以保护母树为主,适当间伐母树周边的萌生苗和清除倒伏枝条萌生苗附近的小型植物,将实生苗进行迁地保护,以此来扩大和保护山铜材野生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铜材 萌生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特有植物长柱红山茶种群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乃坤 邹天才 +2 位作者 刘海燕 汪建文 黄丽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10,共6页
为评估贵州特有植物长柱红山茶(Camellia mairei var.lapiden)的资源现状,采用样方法对其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柱红山茶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密度以中龄树>老年树>幼龄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 为评估贵州特有植物长柱红山茶(Camellia mairei var.lapiden)的资源现状,采用样方法对其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柱红山茶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密度以中龄树>老年树>幼龄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幼龄树和中龄树均呈显著集群分布,老年树接近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种群的3个发育阶段之空间关系不密切,均表现为负相关或不相关。长柱红山茶由于其繁殖生物学特性和受其群落之种内、种间竞争及生境异质性的影响而趋于濒危和灭绝。因此,建立长柱红山茶就地保护区和开展引种栽培,扩大其栽培种植范围以增加种群数量是保护长柱红山茶种质资源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柱红山茶 种群 年龄结构 格局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志祥 刘鹏 +4 位作者 刘春生 李成惠 张家银 廖进平 徐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4,共8页
为了揭示南方铁杉的种群特征,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地设置400 m2样方10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分析南方铁杉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负二项式分布参数、Cassie指标... 为了揭示南方铁杉的种群特征,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地设置400 m2样方10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分析南方铁杉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负二项式分布参数、Cassie指标6种聚集强度指数和Greig-Smith和Kershaw 2种格局规模分析方法确定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南方铁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成年个体数量相对较少;不同年龄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主要体现在:幼苗和幼树阶段都为集群分布,中树和大树向随机分布发展;不同区组大小的南方铁杉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但在不同样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南方铁杉种群的聚块规模大体为8 m2和32 m2;种群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裸露率、土壤有机质含量、郁闭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铁杉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强度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496
11
作者 张金屯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349,共6页
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关系,传统的样方取样及其格局分析方法,只能分析一种尺度下的格局。本文引入一种新的格局分析方法——点格局分析,其是以种群空间分布的坐标点图为基础,通过本文对美国密西根州克林顿... 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关系,传统的样方取样及其格局分析方法,只能分析一种尺度下的格局。本文引入一种新的格局分析方法——点格局分析,其是以种群空间分布的坐标点图为基础,通过本文对美国密西根州克林顿县栎林3个优势种格局分析,它有3个明显的优点:1)能够分析各种尺度下的种群格局和种间关系,结果清楚,直观;2)所描述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尤其是对群落结构的描述;3)它有利于定点观察,研究时间与种群格局的关系,本文分析的3个种集群特征明显,但随尺度的变化有不同的分布趋势,3个种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种间关联 栎林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孑遗植物屏南水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则焰 刘金福 +4 位作者 洪伟 王兆杰 陆继策 付达靓 何中声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运用4种典型聚集度指标和Iwao方程考察测定3块水松样地的种群空间格局类型,并分析其格局形成原因;对不同取样尺度下的格局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屏南水松种群空间分布大体呈聚集分布,且在25 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研究结果... 运用4种典型聚集度指标和Iwao方程考察测定3块水松样地的种群空间格局类型,并分析其格局形成原因;对不同取样尺度下的格局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屏南水松种群空间分布大体呈聚集分布,且在25 m2取样单元上聚集密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屏南水松天然林群落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度指标 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南燕 陈善栋 +3 位作者 李武峥 覃毅 唐业杰 蔡中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以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柿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和g_(12)(r)对种群不同发育时期的空间格局和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罗浮柿树种群在不同径级上的分布呈“单峰”型。幼树与中树在研究尺度内以聚集分布为... 以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柿优势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和g_(12)(r)对种群不同发育时期的空间格局和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罗浮柿树种群在不同径级上的分布呈“单峰”型。幼树与中树在研究尺度内以聚集分布为主,而幼苗和成树则显示随机分布的趋势。幼苗与幼树、中树、成树在一定小中尺度范围内呈正相关。幼树和中树在研究尺度主要以正向的促进关系为主,幼树、中树与成树则显示为不相关。罗浮柿种群内的更新苗木储备丰富,种群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罗浮柿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随种群密度和树木大小的改变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柿种群 龄级 空间分布格局 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连香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光华 张春梅 +2 位作者 操国兴 杨金亮 殷国兰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79-81,共3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了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和宝兴县两个地区天然连香树种群,研究了不同群落类型下天然连香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个地区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均呈集群分布,但集群程度有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连香树种群...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调查了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和宝兴县两个地区天然连香树种群,研究了不同群落类型下天然连香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个地区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均呈集群分布,但集群程度有差异;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连香树种群分布格局方面,幼树的聚集程度较高,从幼树到大树聚集程度有减弱的趋势,即有扩散的趋势,其中幼树到中树的扩散趋势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连香树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黄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何斌 张萍 +3 位作者 李青 陈群利 李仰征 李望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1-471,共11页
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黄杉种群的生存现状和更新机制,对贵州省威宁县黄杉自然保护区内天然分布的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杉种群的中龄级个体数较多,幼龄级和老龄级个体相对较少,... 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黄杉种群的生存现状和更新机制,对贵州省威宁县黄杉自然保护区内天然分布的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杉种群的中龄级个体数较多,幼龄级和老龄级个体相对较少,呈典型的“∩”型结构。种群结构动态指数V_(pi)(13.49%)和V′_(pi)(0.05%)均大于0,种群属于增长型,但增长幅度逐渐降低,对外界干扰敏感度较高。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II型,生命期望值单调下降,死亡率呈“V”型,有2个死亡高峰,第1个出现在I龄级,第2个出现在IX龄级。黄杉种群除部分样地(Q2和Q7)呈均匀分布外,大部分样地呈集群分布;随龄级的增加,空间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逐渐趋向于均匀分布。因此,黄杉种群濒危的主要因素是幼树个体无法及时补充种群,建议加强对幼苗的抚育和通过适度干扰,促进黄杉种群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杉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生境中濒危植物单性木兰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汪国海 潘扬 +2 位作者 覃国乐 谭卫宁 鲁长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87,共7页
[目的]以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的濒危植物单性木兰自然更新种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点格局对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利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对幼苗的密度与环境因子间... [目的]以分布在喀斯特生境中的濒危植物单性木兰自然更新种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点格局对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利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对幼苗的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结果](1)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种群结构呈倒"J"型,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大量小龄级幼苗的分布预示其种群更新状况良好;(2)单性木兰种群除在小尺度上有微弱的随机分布外,其余所有尺度上都呈聚集分布;(3)郁闭度、土壤湿度和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单性木兰种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研究区域中的单性木兰更新种群状态良好,高强度的空间聚集分布主要是种子生物学特性和喀斯特生境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性木兰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喀斯特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中甸刺玫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丽蛟 关文灵 李懿航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年第3期229-234,共6页
为了揭示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的种群特征,在香格里拉中甸刺玫分布区域设置10个样方,编制中甸刺玫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χ~2值、连接系数(AC)、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对中甸刺玫种群结构进行分析;采用Cassie指标(CA)、丛... 为了揭示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的种群特征,在香格里拉中甸刺玫分布区域设置10个样方,编制中甸刺玫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χ~2值、连接系数(AC)、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对中甸刺玫种群结构进行分析;采用Cassie指标(CA)、丛生指标(I)、负二项式分布参数(K)、聚块性指数(PAI)等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中甸刺玫种群属于衰退型,年幼树种较少,老年的个体所占比例较大,种群更新慢;(2)按照Deevey的分类,中甸刺玫的存活曲线属于III型;(3)进行χ~2检验,发现中甸刺玫群落中各物种间的独立性比较大;(4)中甸刺玫种群分布格局基本遵循聚集分布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甸刺玫 濒危植物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137
18
作者 李先琨 苏宗明 +4 位作者 向悟生 宁世江 唐润琴 欧祖兰 李瑞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46-2253,共8页
元宝山冷杉是广西特有、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数量不足 90 0株。在元宝山自然保护区设置5块样地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元宝山冷杉种群进行统计 ,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大小结构图和... 元宝山冷杉是广西特有、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数量不足 90 0株。在元宝山自然保护区设置5块样地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元宝山冷杉种群进行统计 ,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 ,并进行种群动态谱分析 ;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进行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 :元宝山冷杉种群幼苗个体比例大 ,小个体级死亡率较高。个体胸径超过 2 1 cm后 ,生命期望陡降。谱分析表明 ,种群的动态过程存在周期性。由于种内和种间竞争的影响及林窗效应 ,种群结构有波动性变化过程 ,元宝山冷杉种群当前仍为稳定型种群。元宝山冷杉种群呈现聚集分布 ,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有差异 :幼苗、幼树阶段为集群分布 ,中龄阶段向随机分布发展 ,大树呈均匀分布。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 ,同时受群落内小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元宝山冷杉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雷公山秃杉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77
19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3 位作者 杨满元 邹芳平 陈志阳 林仲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00-2105,共6页
在贵州雷公山秃杉分布区域选择6类典型样地,运用相邻格子法,对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与存活曲线,并应用均值(-X)、聚集度指数(I)、聚集指数(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指... 在贵州雷公山秃杉分布区域选择6类典型样地,运用相邻格子法,对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与存活曲线,并应用均值(-X)、聚集度指数(I)、聚集指数(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指数(K)等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为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秃杉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幼苗严重不足,成年阶段个体较为丰富,种群有衰退趋势;(2)秃杉种群的死亡率qx从Ⅰ龄级至Ⅶ龄级增大,其中在Ⅴ龄级与Ⅵ龄级有两次死亡高峰,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Ⅱ型;(3)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雷公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pley's K(d)函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边缘校正 被引量:60
20
作者 汤孟平 唐守正 +3 位作者 雷相东 张会儒 洪玲霞 冯益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33-1538,共6页
Ripley's K( d)函数是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最常用的方法 ,边缘校正是此方法的关键问题。传统的边缘校正包括 3种情形 :( i)圆完全包含在样地内 ;( ii)圆与样地的一条边相交 ;( iii)圆与样地的两条边相交 ,并有 2个或 3个交点。实际... Ripley's K( d)函数是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最常用的方法 ,边缘校正是此方法的关键问题。传统的边缘校正包括 3种情形 :( i)圆完全包含在样地内 ;( ii)圆与样地的一条边相交 ;( iii)圆与样地的两条边相交 ,并有 2个或 3个交点。实际上 ,还存在第 ( iv)种情形 ,即圆与样地两条边相交有 4个交点的情形。本文从数学上证明 ,传统边缘校正中 ,当边缘校正属于第 ( iv)种情形时 ,仍按第 ( iii)种情形进行校正 ,必然导致权重估计偏大 ,L( d)值偏高 ,从而影响结果分析。采用我国东北长白山天然云冷杉林样地资料验证了此结论。结果表明 ,天然云冷杉林中 ,3个优势种群林木分布格局特点是 :鱼鳞云杉和臭冷杉的分布格局曲线非常相近 ,而与椴木的差异较大。原因是鱼鳞云杉和臭冷杉具有相似的生态学特性。椴木在小尺度显著聚集 ,因为椴木常在林隙更新。相比较而言 ,建群种云冷杉分布的均匀程度要比椴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Ripley’s K(d)函数 边缘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