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岸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仲启铖 杜钦 +1 位作者 张超 王开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135-6145,共11页
崇明岛位于长江河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滨岸植物配置模式对防止侵蚀、坍塌等具有不同的作用。以崇明岛南岸4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模式(PSM)、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崇明岛位于长江河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滨岸植物配置模式对防止侵蚀、坍塌等具有不同的作用。以崇明岛南岸4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模式(PSM)、池杉(Taxodium ascendens)-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TAPSM)、杂交柳(Salix matsudana×alba)-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SPSM)及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TDPSM)为对象,对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在低、中、高3个潮位根系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4种模式中0-40cm土层内平均总根长最大的为SPSM模式,其值为137.0cm/cm2,平均总根长最小的为TAPSM模式(91.4cm/cm2);在3种乔木增配模式中,草本植物根长占总根长比例达94.6%-98.1%。(2)除SPSM模式外,其他3种植物配置模式根长密度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这3种模式根长密度最大的土层皆为0-10cm土层,分别为各自最底层根长密度的15.1倍(PSM)、4.9倍(TDPSM)和2.0倍(TAPSM);SPSM模式在10-20cm土层根长密度最大。(3)在所有4种模式中,直径Φ<0.1mm的微细根对总根长密度的贡献均为最大,比例从74.7%到81.7%,其次为直径0.1mm≤Φ<1mm的细根,直径Φ≥5mm的大根极少。(4)秩和检验显示,4种模式在低、中、高3个潮位根长密度的差异并不一致。根系能够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研究4种模式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崇明岛滨岸植物配置,建设抗蚀护滩植被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岛 滨岸植物配置模式 根系空间分布 根长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风沙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夏静芳 王玉杰 +2 位作者 殷丽强 范军波 刘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4期60-65,共6页
榆林市风沙区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可有效降低风沙危害、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根据该区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以小叶杨、沙柳、沙棘、柠条、爬地柏等乔灌木为主,提出4种... 榆林市风沙区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可有效降低风沙危害、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根据该区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以小叶杨、沙柳、沙棘、柠条、爬地柏等乔灌木为主,提出4种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1)对于平缓沙丘及丘间低地,采用迎风坡前方下部种植灌木或每隔1个沙丘进行乔灌混交的种植模式;2)对盖沙土梁峁坡及沟坡,采用在沟坡配置灌木纯林,梁峁坡为乔灌混交的模式;3)沟谷地川滩地地势平坦,坡度较小,以农田防护林带建设为主;4)盐碱土河滩地主要选择耐盐渍的树种和草种,与河水主流方向成30°~45°交角栽植林带,采取行间混交或带状混交。这些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可为同类地区的水土保持植被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物配置模式 榆林市风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云台山糙叶树群落调查及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佳平 丁彦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3,共6页
在进行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时,可以借鉴天然植物群落。江苏云台山糙叶树群落季相景观优美,通过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分析其物种重要性和多样性、季相和空间结构、糙叶树龄级结构;提炼出2类植物配置模式,可用于构建秋色叶或春夏花植物群落景... 在进行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时,可以借鉴天然植物群落。江苏云台山糙叶树群落季相景观优美,通过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分析其物种重要性和多样性、季相和空间结构、糙叶树龄级结构;提炼出2类植物配置模式,可用于构建秋色叶或春夏花植物群落景观;并整理出一套模拟天然群落构建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的方法。该研究适用于苏北、皖北等地区的天然植物群落景观的模拟设计,可为园林植物造景注入新鲜元素,彰显地域特色,并为该方向研究提供方法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江苏云台山 糙叶树群落 植物群落景观 模拟设计 植物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玲俐 熊忠臣 +3 位作者 周太久 唐文秀 梁惠凌 邓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76-2580,共5页
通过对桂林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珍稀濒危植物配置的特点,探讨适合当地植物园气候环境及功能要求的植物配置模式,从而充分发挥珍稀濒危植物的景观和生态价值。
关键词 植物配置模式 珍稀濒危植物 植物群落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沿海石矿区植物配置模式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武星 陈东华 +3 位作者 倪志荣 谭芳林 曾国强 朱炜 《防护林科技》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闽南沿海石材开采区不同植物配置模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厚荚相思与马尾松单行混交,林下套种葛藤;巨尾桉与马尾松单行混交,林下套种葛藤;以及芒果纯林,林下套种类芦3种模式造林土壤侵蚀量小,与未造林地相比,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了65.... 闽南沿海石材开采区不同植物配置模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厚荚相思与马尾松单行混交,林下套种葛藤;巨尾桉与马尾松单行混交,林下套种葛藤;以及芒果纯林,林下套种类芦3种模式造林土壤侵蚀量小,与未造林地相比,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了65.57%、59.02%和55.74%,而且这3种模式地上部分持水能力和土壤渗水能力较大;而夹竹桃纯林和马尾松纯林2种模式造林土壤侵蚀量较大,与未造林地相比,仅分别减少37.70%和49.18%,且这2种模式地上持水能力和土壤渗水能力较小。石矿区采用针阔树种混交,林下套种草本或藤本植物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材开采区 植物配置模式 混交林 套种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甜 梁冰 +2 位作者 车凤鸣 周广柱 赵惠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75-79,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大连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模式,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大连市5个公园样地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设置的30个样方内进行了植物组成、生长型、群落密度、乔灌比和覆盖度等的调查。结果表明:(1)配置模式所占比例分... 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大连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模式,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大连市5个公园样地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设置的30个样方内进行了植物组成、生长型、群落密度、乔灌比和覆盖度等的调查。结果表明:(1)配置模式所占比例分别为乔灌草型70%,乔灌型10%和乔草型20%,主要采用乔灌草型;(2)乔木覆盖度是62.94%,灌木覆盖度是6.95%,草本覆盖度是66.51%。总体覆盖度较高,中层结构简单;(3)乔木层的平均密度为每300m214株,灌木层的平均密度为每300m217株,灌木层密度略大于乔木层;(4)应用最多的乔木有水杉和银杏等7种;应用的主要灌木有冬青和小叶黄杨等8种;应用的地被植物有花叶玉簪和矮牵牛等12种;草坪草都是早熟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公园绿地 植物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立体绿化中植物配置模式与培育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龚玉子 《湖南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74-76,共3页
以城市立体绿化的理论、意义与作用为指导 ,筛选了湖南省潜在价值大且用途广泛的立体绿化植物种类 ,提出了城市立体绿化的植物配置模式的技术要领以及培育技术措施。
关键词 城市 立体绿化 植物配置模式 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的角度对城市植物配置模式的再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洪 沈周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植物配置模式 城市绿化 生态效益 移栽成活率 植物资源 城市环境 生态保护 乔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围垦盐土地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根系分布及对根域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志保 王辉 +3 位作者 梁晶 于守超 江洪 仲启铖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79-2586,共8页
【目的】探明滨海新围垦盐土地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细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根域表层土壤(0~10 cm)电导率(EC)、pH和水分(SM)的影响。【方法】运用根钻连续取样法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上海滨海新围垦盐土地3种植物配置模式:乔木(T... 【目的】探明滨海新围垦盐土地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细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根域表层土壤(0~10 cm)电导率(EC)、pH和水分(SM)的影响。【方法】运用根钻连续取样法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上海滨海新围垦盐土地3种植物配置模式:乔木(TSM)、灌丛(SSM)和乔灌模式(TSSM)的细根分布特征及裸地(CK)4种类型下的土壤电导率(EC)、pH和水分(SM)的水平分布格局。【结果】TSM、SSM、TSSM 3种植物配置模式下的细根生物量(FRD)和根长密度(FRLD)的水平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高变异系数,且在总量上差异显著(P<0.05),其中TSSM模式的FRD和FRLD值最大(54.71 g/m^(2)和5451.66 m/m^(3)),TSM模式次之(20.62 g/m^(2)和2204.06 m/m^(3)),SSM模式最小(14.29 g/m^(2)和1717.83 m/m^(3))。3种配置模式下的土壤EC、pH和水分的水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CK的空间异质性最高。种植植物后,由于植物地上冠幅荫蔽作用导致的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减少、植物地下根系间的竞争机制以及降雨的淋溶作用,促使根系改变TSM、SSM和TSSM群落内土壤EC、pH和SM的分布格局,并使其分布更具均质性;在总量上,与CK相比,TSSM、TSM和SSM 3种模式的土壤盐度(EC)显著降低(降幅90.48%、90.32%和91.12%),pH明显下将(降幅1.03%、0.69%和1.72%),土壤水分(SM)显著增加(增幅41.52%、45.16%和46.44%)。【结论】3种植物配置模式中的FRB和FRLD与土壤EC和SM呈显著正相关。种植植物后显著降低土壤EC、pH,增加土壤SM含量,并改变其空间分布格局。其中TSSM模式具有最大的FRB和FRLD,降低土壤EC和pH、增加土壤SM的能力最强,在选用植物配置模式时,宜优先考虑TSSM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分布 土壤特性 植物配置模式 新围垦盐土地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小清河典型风貌段植物配置模式与景观功能效果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慕德宇 王治华 +2 位作者 张睿 房乐瑶 李楠 《园林》 2022年第9期125-131,共7页
2019年济南小清河重新进行改造,其是具有排洪灌溉、水路运输、康养休闲等功能的重要城市河道。针对其改造后的6个典型风貌段植物配置及其景观效果,采用样方详查法采集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每类植物配置模式中的横向和竖向结构特... 2019年济南小清河重新进行改造,其是具有排洪灌溉、水路运输、康养休闲等功能的重要城市河道。针对其改造后的6个典型风貌段植物配置及其景观效果,采用样方详查法采集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每类植物配置模式中的横向和竖向结构特色。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了16种植物配置模式及其景观效果。结果表明:AHP准则层的影响因子中,功能属性为主要因素,安全性、景观持续性等是指数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两种方法均筛选出景观效果最佳的和最差的植物配置模式,分别为M1、M2、M11、M13和M3、M8、M9。与AHP相比,聚类分析法客观性评价占主导,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为城区河道植物配置模式及其景观效果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 聚类分析 植物配置模式 综合评价 济南小清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人工边坡减流减沙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昝玉亭 奚同行 +4 位作者 吴治玲 张华明 龚长春 熊峰 李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2,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模式(混草、花草、灌草、乔草)及配置比例对生产建设项目人工边坡水土流失的影响,为人工边坡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记录2019年1—12月自然降雨,研究4种植物模式的产流产沙特点,揭示4种植...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模式(混草、花草、灌草、乔草)及配置比例对生产建设项目人工边坡水土流失的影响,为人工边坡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记录2019年1—12月自然降雨,研究4种植物模式的产流产沙特点,揭示4种植物模式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1)观测期内总降雨量为1 052.73 mm,总降雨历时为845.1 h,7月降雨量最大,2月降雨历时最长,降雨集中在1—7月,以中雨、大雨、暴雨为主。(2)每场降雨产流差异大,产流月季差异大,集中在2—4月及7月,多发生在中雨、大雨和暴雨情况。(3)每场降雨及月、季降雨之间产沙差异大,3月产沙最大,产沙集中在2—4月及7月,多发生中雨、大雨和暴雨。(4)以花草模式为对照,每场降雨条件下灌草模式的减流率最大,乔草模式的减沙率最大,月降雨累计条件下,混草模式减流率最大,乔草模式减沙率最大,不同降雨等级累积和全年累积条件下,乔草模式的减流减沙率最大。[结论]植被恢复初期,受植被覆盖度差异影响,乔草模式、混草模式的减流减沙率较大,具有较好的固土保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配置模式 人工边坡 减流减沙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屋顶绿化3种植物配置模式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峰 吴永华 +2 位作者 张瑜 张建旗 黄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24-128,共5页
为研究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以兰州市御景东方住宅小区活动中心三楼绿化屋顶为研究对象,以无绿化植物的裸露屋顶为对照,进行乔-灌、灌-草和地被3种植物配置模式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乔-灌和... 为研究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以兰州市御景东方住宅小区活动中心三楼绿化屋顶为研究对象,以无绿化植物的裸露屋顶为对照,进行乔-灌、灌-草和地被3种植物配置模式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乔-灌和灌-草配置模式均有极显著的降温效果,平均降低温度为乔-灌(10.36℃)>灌-草(6.27℃)>地被(3.92℃),乔-灌和地被两种配置模式增湿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而灌-草配置模式能显著提高环境的相对湿度,增湿幅度灌-草(3.15%)>乔-灌(2.81%)>地被(2.80%),乔-灌和地被配置模式有显著地增加空气负氧离子的效果。空气负氧离子分子浓度为:乔-灌(63.42个/cm^3)>灌-草(52.13个/cm^3)>地被(37.59个/cm^3)>对照(33.98个/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绿化 气温 空气相对湿度 空气负氧离子 植物配置模式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约度与美景度评价的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海燕 刘旭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第3期115-117,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将关注点逐渐转移到生活条件以及环境质量等方面,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因此,构建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模式,已成为塑造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的迫切需求。以节约度与美景度对应评价理论为研究基础,探讨城市绿...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将关注点逐渐转移到生活条件以及环境质量等方面,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因此,构建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模式,已成为塑造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的迫切需求。以节约度与美景度对应评价理论为研究基础,探讨城市绿地植物配置的科学设计与方法,更好地建设与保护城市环境,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植物配置模式 植物群落 节约度 美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区复合式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卫强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第17期189-189,共1页
针对当前居住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单一配置模式问题,分析了复合式公园绿地植物设计目标,阐述了复合式公园绿地植物层次构成,并相应地提出了满足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复合式公园绿地植物配置设计模式。
关键词 居住区绿地 复合式 植物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与植物配置模式探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昕懿 米美霞 +1 位作者 郭佩 郭晋平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以山西省晋城市主要道路绿带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等级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绿化断面形式、分车带和行道树带绿化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分析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并评估其合理性。结果表明,晋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形式以一板二带和三板... 以山西省晋城市主要道路绿带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等级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绿化断面形式、分车带和行道树带绿化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分析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并评估其合理性。结果表明,晋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形式以一板二带和三板四带的形式为主,植物应用共计26科35属45种,占晋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31.3%,尚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乔木与灌木种植比例不均衡,配置模式简单。藉此,提出合理规划道路,适当增加绿化带宽度,丰富植物种类,增加乡土树种的选择与运用,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绿化 植物配置模式 道路绿化断面形式 植物种类 行道树 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模式分析
16
作者 孔令伟 辛宝英 +1 位作者 王辉忠 刘晓东 《现代园艺》 2014年第3期80-81,共2页
总结牡丹江市区主次干道绿化的植物应用特点,提出了适合牡丹江市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旨在探索和总结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方向和相关理论体系,促进城市道路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牡丹江 道路绿化 植物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曦 高美娟 许陶昀 《浙江建筑》 2022年第5期21-25,共5页
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对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深入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今对杭州主城区12个居住小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包括园林植物种类、植物运用频率、布局形式、植物造景、... 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对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深入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今对杭州主城区12个居住小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包括园林植物种类、植物运用频率、布局形式、植物造景、植物生态群落及居民对植物景观的观感效果等方面的种植设计现状。根据现状的植物景观特色差异,总结出居住区入口绿地、中心景观绿地、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因素,为居住区植物配置研究提供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配置模式 居住区 优良树种 景观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排矸场植物配置模式评价——以神华宁煤集团羊场湾煤矿排矸场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郜超 张继平 +6 位作者 石长春 顾清敏 董强 贾艳梅 付广军 李军保 马存平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36-41,共6页
以神华宁煤集团羊场湾煤矿排矸场为例,对4种排矸场植被恢复措施和20种植物配置模式进行了试验,采用TOPSIS法进行评价,选择出4种优化植物配置模式,为干旱区排矸场平台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排矸场 植被恢复 植物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煤公司羊场湾煤矿排矸场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继平 郜超 +5 位作者 石长春 马存平 付广军 董强 李军保 顾清敏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63-67,71,共6页
为给宁夏毛乌素沙地宁煤公司羊场湾煤矿及环境相近地区排矸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以羊场湾煤矿排矸场为对象,对不同植物配置模式进行下垫面粗糙度,植物栽植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状况,5、10、15、20、25 cm深土层土壤温度,0... 为给宁夏毛乌素沙地宁煤公司羊场湾煤矿及环境相近地区排矸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以羊场湾煤矿排矸场为对象,对不同植物配置模式进行下垫面粗糙度,植物栽植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状况,5、10、15、20、25 cm深土层土壤温度,0~10、10~30 cm土层土壤化学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每个配置模式乔灌木植物保存率均在87%以上,保存率平均值达93%;夏季7月份14种植被配置模式的平均5、10、15、20、25 cm深土层土壤温度分别比对照降低2.84、1.38、1.66、1.44、0.66℃;紫穗槐+柠条+柽柳+草木樨模式生态效果最好,沙拐枣+柠条、紫穗槐+草木樨+苜蓿+冰草模式次之,这三种模式可在毛乌素沙地宁煤公司羊场湾煤矿及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矸场 植被恢复 植物配置模式 生态效益 羊场湾煤矿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农园景观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20
作者 段玲玲 《花卉》 2015年第13期43-45,共3页
都市农园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形式在秉承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模式的基础之上,因其植物选择以农作物为主,而具有农作物种植特色的独特的配置形式。将传统植物配置模式相和农作物种植形式相结合,研究出适宜都市农园景观的植物配置形式。规则式... 都市农园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形式在秉承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模式的基础之上,因其植物选择以农作物为主,而具有农作物种植特色的独特的配置形式。将传统植物配置模式相和农作物种植形式相结合,研究出适宜都市农园景观的植物配置形式。规则式模式有花坛式、田块式、条带式、垂直式、立体式、孤植、列植。自然式模式有花境式、群落式、依附式,以及丛植、群植、林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园 景观设计 农作物 植物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