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植物间相互作用预测方法
1
作者 崔子文 王欢 +1 位作者 李函 韦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针对如何精准地根据先验知识预测植物间的抑制与促进相互作用问题,构建基于植物间相互作用的异质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相互作用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由表征学习器、作用识别器和类型分类器三大模块构成。表征学习器负责提取植... 针对如何精准地根据先验知识预测植物间的抑制与促进相互作用问题,构建基于植物间相互作用的异质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相互作用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由表征学习器、作用识别器和类型分类器三大模块构成。表征学习器负责提取植物间相互作用特征,作用识别器与表征学习器共同预测植物节点之间是否产生相互作用,并对类型分类器施加干扰,以最大程度地获得在不同类型相互作用间可迁移的特征。类型分类器旨在准确区分植物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以避免受到作用识别器的干扰。最后,基于三大模块之间的相互对抗关系来增强对植物间抑制与促进相互作用类型差异的鲁棒性,从而有效应对目标植物间相互作用的预测问题。该方法在伴生植物数据集上的AUC、精确率(precision)和准确率(accuracy)的表现相较于现有的SEAL、GATNE、HeGAN、PME、SVM和RF方法中的最优方法 SVM分别提高了7.74、1.61和8.62百分点,分别达到了92.00%、80.12%和86.21%。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降低目标类型差异的干扰,可以精准地预测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应用于优化农业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相互作用 鲁棒性 图神经网络 抑制与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吴莉莉 林景涛 +3 位作者 张远成 钟佩敏 唐劲松 王海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的方法建立SD大鼠D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SC-EVs组、MSC-EVs+MHY1485(mTOR激活剂)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以正常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柠檬酸钠溶液作为对照。以MSC-EVs和MHY1485分组处理后,检测大鼠血糖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发生损伤,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EVs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减轻,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SC-EVs组相比,MSC-EVs+MHY1485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加重,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SC-EVs可增强自噬,降低DN大鼠血糖、SCr、BUN和尿蛋白水平,减轻肾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S6K1/Beclin 1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 糖尿病肾病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植物抗性的鳞翅目幼虫elicitor-volicitin——及其在生化合成和生物间相互作用中的地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一宾 《世界农药》 CAS 2007年第6期22-27,共6页
由鳞翅目幼虫唾液中检出并确认的volicitin[N-(17-羟基亚麻基)-L-谷氨酰胺]系玉米和烟草的挥发成分,其源于昆虫的elicitor。有人认为,这些幼虫的天敌——寄生蜂就是通过此挥发成分寻得其寄主幼虫。幼虫缘何会存在不利于自身生存的vo... 由鳞翅目幼虫唾液中检出并确认的volicitin[N-(17-羟基亚麻基)-L-谷氨酰胺]系玉米和烟草的挥发成分,其源于昆虫的elicitor。有人认为,这些幼虫的天敌——寄生蜂就是通过此挥发成分寻得其寄主幼虫。幼虫缘何会存在不利于自身生存的volicitin呢?通过对斜纹夜蛾中肠组织的研究,发现其与幼虫对氮元素代谢效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幼虫 生物相互作用 生化合成 植物抗性 ELICITOR 诱导 L-谷氨酰胺 挥发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ANTA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鲁亚琳 肖鹤鸣 +1 位作者 贡雪东 居学海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54-1960,共7页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1H-3-硝基-5-氨基-1,2,4-三唑(1H-ANTA)二聚体势能面上5种优化构型和电子结构.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分子间最大结合能为70.63kJ/mol.二聚体的形成使电荷向三唑环转移.由氢键强...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1H-3-硝基-5-氨基-1,2,4-三唑(1H-ANTA)二聚体势能面上5种优化构型和电子结构.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分子间最大结合能为70.63kJ/mol.二聚体的形成使电荷向三唑环转移.由氢键强弱推断二聚体稳定性的顺序与结合能顺序相一致,氢键是二聚体的主要作用形式.对优化构型进行振动分析,并基于统计热力学求得200.0~800.0K温度范围内单体形成二聚体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发现在该温度范围所有二聚过程均能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5-氨基-1 2 4-三唑 分子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7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其裂解影响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东 徐哲 +3 位作者 燕翔 刘磊 王恒 王晶禹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的RI-B2PLYP-D3和PW6B95-D3方法得到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的四种气相团簇,以此模拟FOX-7分子在晶体结构中的存在状态。绘制了团簇形成过程中各分子相邻处的电子密度差图,从电子密度变化的角度解...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的RI-B2PLYP-D3和PW6B95-D3方法得到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的四种气相团簇,以此模拟FOX-7分子在晶体结构中的存在状态。绘制了团簇形成过程中各分子相邻处的电子密度差图,从电子密度变化的角度解释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形成及来源,研究了凝聚相FOX-7分子间相互作用对FOX-7裂解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FOX-7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源于电子偏移形成的部分分子间共享电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同时也使部分分子内的化学键被弱化,致使FOX-7的裂解通道发生改变。采用PW6B95-D3理论时,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各团簇中FOX-7的C—NO_2键裂解活化能比单分子状态时普遍降低。不同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角度不同,硝基异构反应的过程有所变化,与单分子FOX-7相比,团簇Ⅱ硝基异构通道的活化能下降了210.9 k J·mol^(-1),而团簇Ⅳ硝基异构通道的活化能升高了39.4 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FOX-7) 裂解 团簇 分子相互作用 电子密度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LAX-112与氟化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白林 胡银 +2 位作者 胡荣祖 宋纪蓉 马海霞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4,共6页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获得3,6-二氨基-1,2,4,5-四嗪-1,4-二氧化物(LAX-112)与氟化氢(HF)超分子体系势能面上3种全优化几何构型。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LAX-112与HF分子间的最大相互作用能为-34.41kJ/...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获得3,6-二氨基-1,2,4,5-四嗪-1,4-二氧化物(LAX-112)与氟化氢(HF)超分子体系势能面上3种全优化几何构型。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LAX-112与HF分子间的最大相互作用能为-34.41kJ/mol。超分子体系中的电子均由LAX-112向HF转移。用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揭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强氢键所贡献。对优化构型进行了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超分子体系中H-X(X=N和F)的伸缩振动频率均发生了大幅度红移。基于统计热力学求得200.0~800.0K温度范围从单体形成二聚体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发现二聚过程在较低温度或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3 6-二氨基-1 2 4 5-四嗪-1 4-二氧化物 氟化氢 分子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κB激酶相互作用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7
作者 王妍 赵邹宇 +1 位作者 于盼盼 杨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1-351,共11页
目的:探讨IκB激酶相互作用蛋白(IKBIP)在宫颈癌组织肿瘤细胞(TCCCT)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CC) HeLa和SiH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ENT2数据库和Kaplan-Meier (K-M) plot... 目的:探讨IκB激酶相互作用蛋白(IKBIP)在宫颈癌组织肿瘤细胞(TCCCT)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CC) HeLa和SiH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ENT2数据库和Kaplan-Meier (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CC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IKBIP mRNA表达水平差异以及其表达水平与C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软件中选取参考基因集为Hallmark,进行相关通路富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KBIP蛋白在TCCCT和正常宫颈组织上皮细胞(ECNCT)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IKBIP敲低的CC细胞(HeLa和SiHa细胞),实验分为sh-NC组和sh-IKBIP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评估各组细胞中IKBIP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及EdU阳性细胞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ENT2数据库分析,CC组织中IKBIP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1)。GSEA富集分析,上皮-间质转化(EMT)通路位于IKBIP高表达组的第1位。免疫组织化学法,TCCCT中IKBIP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ECNCT (50.5%vs 8.0%),且其过表达与FIGO分期(2018)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联(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LNM)和IKBIP高表达是影响CC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sh-NC组比较,sh-IKBIP组细胞IKBI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CK-8和EdU法,与sh-NC组比较,sh-IKBIP组细胞增殖活性和EdU阳性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与sh-NC组比较,sh-IKBIP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sh-NC组比较,sh-IKBIP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N-cadher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IKBIP蛋白在CC细胞中高表达,且与CC患者不良预后有密切关联。下调IKBIP蛋白表达可抑制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及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κB激酶相互作用蛋白 宫颈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水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管清梅 李芳 王芳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7-19,27,共4页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得到了脯氨酸-水二聚体势能面上的4种低能优化构型。利用MP2/6-311+G(d,p)方法计算脯氨酸-水二聚物平衡结构的偶极矩,原子电荷布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经BSSE校正后的相互作用能依次增强的顺序为Ⅳ<...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得到了脯氨酸-水二聚体势能面上的4种低能优化构型。利用MP2/6-311+G(d,p)方法计算脯氨酸-水二聚物平衡结构的偶极矩,原子电荷布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经BSSE校正后的相互作用能依次增强的顺序为Ⅳ<Ⅱ<Ⅰ<Ⅲ,最稳定结构Ⅲ的相互作用能为-33.7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水二聚体 分子相互作用 偶极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4-氨基吡啶/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
9
作者 刘学涌 周涛 +3 位作者 常昆 王蔺 郑敏侠 罗毅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73-2076,共4页
采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一维红外光谱难以直接反映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键的关联,而二维相关分析结果清晰表明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采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一维红外光谱难以直接反映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键的关联,而二维相关分析结果清晰表明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发现1298和1202cm-1归属于甲基丙烯酸的—OH伸缩振动峰与1531cm-14-氨基吡啶的C═N伸缩振动峰存在同步交叉正峰,3382和3212cm-1归属于4-氨基吡啶的氨基N—H伸缩振动峰与1705cm-1归属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伸缩振动峰存在同步交叉正峰。根据二维相关规则,4-氨基吡啶的C═N峰与甲基丙烯酸的-OH峰、4-氨基吡啶的氨基N—H峰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峰有很强协同作用。结果表明4-氨基吡啶的C═N与甲基丙烯酸的—OH存在静电作用,4-氨基吡啶的氨基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存在氢键作用。二维红外光谱是研究分子内、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红外光谱 分子相互作用 4-氨基吡啶 甲基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1-萘基)琥珀酰亚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
10
作者 袁伟 李贺先 +2 位作者 王颖 杨海龙 王国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0-634,共5页
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复杂的N-(1-萘基)琥珀酰亚胺进行理论计算时,提出了将溶液构建和随机构象搜索相结合的多分子相互作用体系构建方法,可以简单而准确地得到二聚体和三聚体结构,其中二聚体结构和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复杂的N-(1-萘基)琥珀酰亚胺进行理论计算时,提出了将溶液构建和随机构象搜索相结合的多分子相互作用体系构建方法,可以简单而准确地得到二聚体和三聚体结构,其中二聚体结构和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经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了在真空条件下二聚体结构的最低能量构象.对较大体系的三聚体结构采用高精度分子力学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分子构象的影响讨论了溶液结晶过程中N-(1-萘基)琥珀酰亚胺分子构象变化,为该化合物结晶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N-(1-萘基)-琥珀酰亚胺 超分子体系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C_(36)聚合物的C_(36)分子间的电-声相互作用
11
作者 陈媛梅 黄元河 刘若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6-200,共5页
在用半经验自洽场晶体轨道方法计算能带结构的基础上,并在平均场近似和形变势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四种一维线性 C36聚合物模型的 C36分子间电-声耦合常数及其对超导相变和金属-绝缘体相变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一维线性 C36聚合物的 C3... 在用半经验自洽场晶体轨道方法计算能带结构的基础上,并在平均场近似和形变势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四种一维线性 C36聚合物模型的 C36分子间电-声耦合常数及其对超导相变和金属-绝缘体相变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一维线性 C36聚合物的 C36分子间电-声耦合常数极小,对超导相变和金属-绝缘体相变的影响可以完全忽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碳36聚合物 富勒烯 分子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金属-绝缘体相变 量子化学计算 超导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芳 吴晓霞 张凤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6-29,共4页
文章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酸度和温度条件下,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荧光猝灭法讨论了不同pH条件下邻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猝灭类型,计算了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结合常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 文章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酸度和温度条件下,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荧光猝灭法讨论了不同pH条件下邻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猝灭类型,计算了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结合常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其主要结合作用力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间-硝基苯胺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符合静态猝灭机理,二者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硝基苯胺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的植物根部-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登博 付玉明 冯佳界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5-852,共8页
基于微流控技术研究空间环境下植物的根-菌互作,有利于揭示植物-微生物稳态对空间环境效应的响应与适应机制。介绍了微流控技术中关于根-菌互作的成像技术,重点阐述了微流控技术针对不同栽培基质的成像以及对根际化学环境的操控/采样功... 基于微流控技术研究空间环境下植物的根-菌互作,有利于揭示植物-微生物稳态对空间环境效应的响应与适应机制。介绍了微流控技术中关于根-菌互作的成像技术,重点阐述了微流控技术针对不同栽培基质的成像以及对根际化学环境的操控/采样功能的优势,分析了芯片技术针对不同根系形态需求的研究,并对微流控技术在空间环境根-菌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根部生理学 生命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皮静 周星月 +2 位作者 滕凯 田明慧 李石力 《植物医学》 2022年第3期11-17,共7页
陆生植物所经历的一系列最复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相互作用是发生在根与其周围土壤环境(即根际)之间的.在特定环境下,植物通过根系的不同部位释放到根际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的总和被称为根系分泌物,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 陆生植物所经历的一系列最复杂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相互作用是发生在根与其周围土壤环境(即根际)之间的.在特定环境下,植物通过根系的不同部位释放到根际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的总和被称为根系分泌物,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本文介绍了植物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渗出方式,以及其介导的植物-微生物的正负相互作用,为未来开发和利用根系分泌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菌根真菌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间相互作用及其林学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美丽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第6期77-78,共2页
全面介绍交互的植物的研究历史、概念和研究现状,在分析的基础上育苗失败,边行边,小老树,树种,森林试图,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存活率双普通林业问题,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给出了普通杨树与挥发物... 全面介绍交互的植物的研究历史、概念和研究现状,在分析的基础上育苗失败,边行边,小老树,树种,森林试图,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存活率双普通林业问题,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给出了普通杨树与挥发物相互抑制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相互作用 植物相互物质力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cogene:乳腺内皮细胞与纤连蛋白相互作用能促进其上皮-间充质转变
16
作者 李馨 《中国药理通讯》 2013年第2期5-5,共1页
在乳腺发育及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胞外基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而在乳腺癌组织中却高度表达,并与乳腺癌的恶性度和患者存活率有密切关系。上皮_间充质化(Epith... 在乳腺发育及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胞外基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而在乳腺癌组织中却高度表达,并与乳腺癌的恶性度和患者存活率有密切关系。上皮_间充质化(Epithelial—mesenehymaltransition,EMT)是肿瘤转移中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组织 上皮-充质 蛋白相互作用 内皮细胞 正常乳腺组织 乳腺发育 胞外基质 纤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旱环境灌木植物根–土相互作用及其护坡力学效应 被引量:75
17
作者 胡夏嵩 李国荣 +4 位作者 朱海丽 毛小青 陈桂琛 张兴玲 梁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3-620,共8页
通过在试验区将4种护坡灌木植物种植在PVC管内,分别对土体、4种灌木根–土复合体试样做直接剪切试验,对比非含根土体与4种灌木含根系土体抗剪强度指标,评价试验区生长时间为1 a灌木根系的护坡力学效应;通过对比4种灌木根–土复合体抗剪... 通过在试验区将4种护坡灌木植物种植在PVC管内,分别对土体、4种灌木根–土复合体试样做直接剪切试验,对比非含根土体与4种灌木含根系土体抗剪强度指标,评价试验区生长时间为1 a灌木根系的护坡力学效应;通过对比4种灌木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评价生长时间为1 a的4种灌木根–土复合体的护坡力学强度增强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4种灌木根–土复合体当其含根量、含水量一定时,抗剪强度随垂直压力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表明试验区灌木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力成正比,且符合库仑定律;(2)4种灌木根–土复合体的黏聚力显著大于素土的黏聚力,而内摩擦角?的变化不显著;(3)四翅滨藜、柠条锦鸡儿、霸王、白刺灌木根–土复合体的黏聚力与素土相比,其增长幅度分别是76.3%,62.7%,45.8%,22.0%。试验区灌木根–土复合体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反映出灌木根–土复合体受剪力作用开始段近似线性,接近剪破时呈圆滑曲线,达到剪破后近似为水平线,灌木根–土复合体剪应力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而呈显著增加趋势;剪应力的增大开始阶段基本呈线性,接近剪破时呈非线性。根据试验区4种灌木植物根–土复合体强度,它们的护坡贡献按由大至小分别是:四翅滨藜、柠条锦鸡儿、霸王、白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寒旱环境 灌木植物 -相互作用 -土复合体 力学效应 植物护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及其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敏 金振声 +1 位作者 张治军 党鸿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26,共6页
对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特性,产生的机理以及对多相催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讨论.
关键词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高温氢处理 金属成键 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A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RC框架抗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裕林 王海东 +1 位作者 陈曦 李建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93-1802,共10页
采用ATC-40推荐的土集中参数模型,将土-结构相互作用引入MPA分析中,并考虑重力荷载下的P-Δ效应,研究RC框架的抗震性能。利用SAP2000对一10层RC框架分别进行考虑SSI的MPA分析、Accel和Mode1侧向加载模式的Pushover分析以及非线性动力时... 采用ATC-40推荐的土集中参数模型,将土-结构相互作用引入MPA分析中,并考虑重力荷载下的P-Δ效应,研究RC框架的抗震性能。利用SAP2000对一10层RC框架分别进行考虑SSI的MPA分析、Accel和Mode1侧向加载模式的Pushover分析以及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进行不同场地类型下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多遇地震结果表明:考虑SSI的MPA分析最接近时程分析的结果,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角误差分别在10%和20%以内。罕遇地震结果表明:考虑SSI效应后,常规Pushover分析的误差较大,已不能满足精度要求;而考虑SSI的MPA在一定程度上能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若结构未倒塌,考虑SSI的MPA能较好地估计塑性铰的分布;若结构倒塌,考虑SSI的MPA得到的梁铰分布与时程分析较一致,然而低估了底层柱铰的塑性变形,但不影响对结构薄弱层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相互作用 模态PUSHOVER RC框架 楼层位移 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钼与其它元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鹏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78,共3页
从钼的缺乏和中毒对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必需微量元素钼在胁迫条件下,对植物的影响及钼在植物体中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为植物钼营养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 研究进展 钼胁迫 植物 元素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