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植被变化归因的区域机器学习残差趋势法
1
作者 胡博洋 孙建国 +1 位作者 张倩 杨云睿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现有的残差趋势法采用逐像元建模策略,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构建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逐像元建模策略使每个模型都包含了局部空间内的人类活动信号干扰;另一方面,普通最小二乘法不利于模拟普遍存在的非线性特征。因此,该文提... 现有的残差趋势法采用逐像元建模策略,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构建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逐像元建模策略使每个模型都包含了局部空间内的人类活动信号干扰;另一方面,普通最小二乘法不利于模拟普遍存在的非线性特征。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区域建模策略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残差趋势法,并对比了用于表达空间异质性的2种环境变量:①地形、水文和土地利用等直接环境变量(direct-environmental variables,DEVs);②植被和气候时空序列组合的代理环境变量(proxy-environmental variables,PEVs)。首先,采用区域建模策略,分别引入DEVs和PEVs,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植被-气候关系模型;其次,根据残差趋势法的定义得到残差值;最后,评估气候和人为因素对植被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①相比以往的逐像元普通最小二乘残差趋势法,所提方法的优势不仅表现为机器学习能够模拟植被-气候关系的非线性特征,还表现为区域建模具备更强的抗人类信号干扰能力;②新方法中,使用PEVs明显优于使用DEVs,前者充分利用了原有建模数据,没有增加数据获取难度,也避免了引入额外的数据误差。该文提出的区域机器学习残差趋势法可以实现更有效的植被变化归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归因 区域建模 机器学习算法 残差趋势法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和SIF的云南植被变化及预测研究
2
作者 张琳 朱大明 +2 位作者 韩杨 姜昀呈 周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选取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云南省作为研究区,对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数据进行监测和预测,揭示两者在监测植被变化中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云南省植被驱动机制,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CA-Marko... 选取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云南省作为研究区,对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数据进行监测和预测,揭示两者在监测植被变化中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云南省植被驱动机制,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CA-Markov模型对云南省植被变化进行时空预测。结果表明:时间上,NDVI和SIF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在较高植被覆盖地区SIF存在饱和现象。SIF在地形复杂区域对植被的响应更为准确。NDVI和SIF均与气象因子呈正相关,NDVI对温度更敏感,SIF对相对湿度更敏感。时序预测上,2020—2025年NDVI和SIF呈下降趋势;空间预测上,NDVI高和SIF较高类型区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植被变化 驱动机制 时空预测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北工程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3
作者 夏凯 黄义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基于MODIS NDVI数据,通过趋势分析、Hurst指数、残差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01-2020年三北工程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三北工程区及其各建设区植被NDVI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分... 基于MODIS NDVI数据,通过趋势分析、Hurst指数、残差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01-2020年三北工程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三北工程区及其各建设区植被NDVI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分区年增长速率差异明显,黄土高原区>风沙区>东北华北平原区>西北荒漠区。三北工程区NDVI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2)研究区改善趋势明显,显著改善趋势面积占45.9%,其中黄土高原区的显著改善面积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建设区,未来变化以改善为主,但可持续性不强。3)三北工程区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均呈正相关关系,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以促进为主,各土地利用NDVI和残差均表现增加趋势,且趋势具有一致性。4)在植被改善地区和退化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均处于主导地位,人类活动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2.9%和59.06%,不同分区植被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明显,其中黄土高原区人类活动对植被改善和退化贡献率最大,分别为75.36%和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NDVI 趋势分析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植被覆盖变化驱动机制及生态脆弱性分析
4
作者 李康宁 林伊琳 +2 位作者 赵俊三 王健 葛峰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95,共13页
探究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变化、驱动机制及生态脆弱性对其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和地理探测器,探究植被覆盖时... 探究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变化、驱动机制及生态脆弱性对其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和地理探测器,探究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并运用“敏感恢复-压力”模型评价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三江源地区植被NDVI和kNDVI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改善区域主要在东北部和西部,分别占73.70%和79.79%,退化区域主要在中部和南部,分别占23.23%和18.18%。(2)降水量、海拔和气温是主导因素,因子间交互作用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降水量在573~675 mm、海拔在3447~3850 m范围内更适宜植被生长。(3)生态脆弱性程度从东南部向西北部呈递增趋势,空间差异显著,该地区生态脆弱性较高,NDVI和kNDVI代表的重度、极度脆弱性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35.38%和3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kNDVI 植被时空变化 生态脆弱性评价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2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5
作者 张永成 冯雨晴 +1 位作者 陈康 张晓晨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8-86,共9页
研究基于GIMMS NDVI数据集,结合气象、土壤等数据,运用有序聚类突变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近39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2—202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覆盖在波动... 研究基于GIMMS NDVI数据集,结合气象、土壤等数据,运用有序聚类突变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近39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2—202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覆盖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变化以基本稳定为主,改善区域面积高于退化区域面积,植被覆盖状况改善效果明显。流域内NDVI与降水、气温大部分呈正相关关系,且NDVI与降水的相关系数较大,表明NDVI的变化与降雨关系更密切。驱动力分析表明海拔是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覆盖的主导因子;土壤水分与海拔、降雨与海拔、土壤水分与土壤温度的交互作用是植被覆盖的主导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流域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覆盖变化 驱动因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NDVI的广东省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6
作者 陈鹏 马育军 +2 位作者 张梦雅 陈婉婷 江晓鹏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9-510,共12页
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植被资源丰富,研究其植被动态变化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2年的核标准化植被指数(k NDVI),探讨了广东省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SHAP方法探究了影响k NDVI变化的... 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植被资源丰富,研究其植被动态变化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2年的核标准化植被指数(k NDVI),探讨了广东省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SHAP方法探究了影响k NDVI变化的主导因子,并利用LSTM模型与Hurst指数预测了未来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广东省kNDVI整体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格局,粤北地区年平均kNDVI最高,反映了区域较高的植被覆盖率;珠三角地区年平均k NDVI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自然植被减少。2)研究时段内,广东省仅0.04%的区域植被状况保持稳定;约84.6%的区域植被状况改善,这可能得益于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与城市化积极效应的共同作用;15.4%的区域出现植被退化,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及粤东地区,这与当地频繁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扩张紧密相关。相较于自然因素(如气温和降水),人为因素(如GDP增长和人口增加)对广东省植被变化的影响更显著。3)未来,广东省植被呈现反持续性像元占比为66.6%,持续性像元占比为33.4%,表明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可能发生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 NDVI 植被时空变化 人类活动 未来趋势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遥感的人类活动强度对植被变化的影响
7
作者 汪浩敏 张园圆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6期89-93,共5页
为定量解析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作用机制,该文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为研究区,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耀州区植被覆盖呈现“西北... 为定量解析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作用机制,该文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为研究区,基于夜间灯光遥感影像、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耀州区植被覆盖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年间,耀州区植被覆盖程度由极低覆盖度、低覆盖度、中覆盖度向中高覆盖度及高覆盖度生态改善趋势明显;耀州区人类活动强度整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耀州区植被覆盖度与人类活动强度的高-低型集聚区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低-低型集聚区域逐渐缩小。研究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夜间灯光 人类活动强度 空间自相关 耀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保护区植被生长季节性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钱厚逸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1期057-060,共4页
本研究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以某国家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分析植被生长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季节性存在显著差异且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地形、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在不同时间尺... 本研究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以某国家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分析植被生长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季节性存在显著差异且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地形、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植被生长周期的启动、峰值和结束产生影响。研究分析了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季节性变化的调控机制并提供了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和气候变化响应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长季节性变化 气候因子 温度 降水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阈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峰 白娟 +6 位作者 冯晓明 周继涛 王筱雪 尧文洁 涂又 孙泽冲 马嘉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811-6827,共17页
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生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与生态价值,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确定生态系统服务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阈值是实现秦巴山区环境资源有效配置、管理政策科学制定以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在... 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生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与生态价值,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确定生态系统服务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阈值是实现秦巴山区环境资源有效配置、管理政策科学制定以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在分析秦巴山区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弹性分析对比不同植被类型和地形梯度下生态系统服务的异同进而分区计算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阈值。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服务整体提升且均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2)不同类型植被下,生态系统服务整体供应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草地和农田。不同地形变化下,除生境质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外,其他3项服务均出现了先提高后衰减的非线性趋势。(3)植被覆盖度对生态系统服务有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阈值后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植被覆盖影响阈值在林地、草地和农田区分别为0.85、0.80和0.78;且该阈值随地形因子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本研究结果可以转变秦巴山区单纯依靠扩大森林面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简单化生态保护模式,为构建分区管理、全面系统和动态平衡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体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植被覆盖变化 阈值 植被类型 地形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益敏 冯显杰 +3 位作者 李媛婷 杨雪 向倩英 计培琨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环境脆弱性保护与植被覆盖联系紧密。为此,该文采用2000—2022年MOD13Q1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利用最大值合成法(maximum value composite,M... 云南省物种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环境脆弱性保护与植被覆盖联系紧密。为此,该文采用2000—2022年MOD13Q1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利用最大值合成法(maximum value composite,MVC)、Theil-Sen中位数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动态监测植被的时空格局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植被对地形地貌、气候变化及土地覆被等影响因素的响应。研究表明:2000—2022年,云南省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年均NDVI值在0.74~0.90之间,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增加趋势的面积占91.17%,滇东北增长速率最快;植被覆盖在地域上存在差异,滇东南、滇西南的植被覆盖高于滇西北、滇中、滇东北;在海拔3900 m以下,云南省NDVI值比较稳定,3900 m以上随海拔升高而NDVI值呈减少趋势;坡度<3°时,NDVI值最低,随着坡度增加,NDVI值先增加后降低;平面坡向的NDVI值最低,除平面坡向外,其余坡向对植被生长影响较小;2000—2022年,滇中、滇东南、滇东北的植被覆盖与降水呈正相关,表明降水有利于植被生长;而滇西南、滇西北与降水呈负相关。全区及各区域的植被覆盖与气温呈正相关,表明气温有利于植被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加强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NDVI 植被变化 Theil-Sen趋势 MANN-KENDALL检验 相关性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卓忆 杨庆 +2 位作者 马柱国 陈亮 张立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874,共16页
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伴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近几十年该区域植被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然而,至今还缺乏对植被变化原因的足够认识。本文基于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伴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近几十年该区域植被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然而,至今还缺乏对植被变化原因的足够认识。本文基于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简称LAI)、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相关系数法及残差分析法研究了1982~2017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气温、降水及人类活动对LAI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发现:(1)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显著改善,仅局部地区有所退化,且植被改善在夏季最为明显;(2)在植被变化中,长期趋势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因子不同,前者受气候变暖影响,而后者则主要与降水的波动密切相关;(3)春、夏季气温和夏季降水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长的同季节影响显著,而在新疆北部和内蒙中部地区,植被对气候因子有季节尺度的滞后响应;(4)植被变化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不同地区植被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在植被改善地区,气候因子的贡献率约为59%,人类活动的贡献率约为41%;而植被退化地区,气候因子的贡献率约为-51%,人类活动贡献率约为-49%。总的来说,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已发生了显著变化,该变化是气温、降水和人类活动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植被变化 气温 降水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北山地生态系统植被及其碳储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一聪 陶贞 +4 位作者 梁誉正 欧先交 钟庆祥 吴迪 宋文婕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根据遥感影像和实测土壤(选择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等28个样地,采集112个土壤样品)有机碳含量数据,运用Sen氏趋势分析、Hurst指数、偏相关分析和InVEST模型等方法,探究粤东北山地生态系统植被及其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 根据遥感影像和实测土壤(选择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等28个样地,采集112个土壤样品)有机碳含量数据,运用Sen氏趋势分析、Hurst指数、偏相关分析和InVEST模型等方法,探究粤东北山地生态系统植被及其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较高,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范围为0.14~0.95,平均值为0.79。2000-2021年全域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存在差异,除梅州市区外,其他地区NDV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山地NDVI增加显著,且随海拔先上升后下降。研究区未来植被变化可能存在下降趋势(Hurst指数<0.5);2)2000-2020年研究区碳储量呈现减少趋势,共计减少1.33 Tg。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林地、草地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是研究区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碳储量 NDVI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山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林区植被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以仕望川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艾旭城 高鹏 +1 位作者 穆兴民 范馨逸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目的]研究林区植被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仕望川流域控制水文站大村站1959—2018年的径流量与输沙量数据以及流域内的降水数据,分析了其60年水文变化特征。结合198... [目的]研究林区植被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仕望川流域控制水文站大村站1959—2018年的径流量与输沙量数据以及流域内的降水数据,分析了其60年水文变化特征。结合1985—2018年的NDVI数据以及五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讨论了流域水沙变化的植被下垫面驱动效应。[结果]仕望川流域近60年来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p<0.01),突变年分别在1988年和1983年,而流域内土地利用情况和降水在60年间并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流域内生长季NDVI在2000年前变化不明显,但在2000年后有显著提升趋势。[结论]2000年以前,各种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实施是流域径流量与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后,流域内植被质量的提升使径流量与输沙量进一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望川流域 径流量 输沙量 NDVI 植被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1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思源 郝利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3-1384,共12页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走廊,揭示其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机制,有利于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基于MOD13A3、气候和经济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2001—2021年植被覆盖变化特征,探究气候与...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走廊,揭示其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机制,有利于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基于MOD13A3、气候和经济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2001—2021年植被覆盖变化特征,探究气候与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2001—2021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增加速率为0.35%·a^(-1),81.33%的地区植被覆盖呈增长趋势,关中平原与中原城市群植被发生退化。(2)时间尺度上,黄河流域NDVI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存在滞后性;空间尺度上,NDVI与降水和气温表现为正相关,NDVI对降水的响应集中在200mm等降水量线,对气温的响应分布在高原亚寒带、中温带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对NDVI的影响以正相关为主,其中NDVI与第一产业呈正相关,与第二产业呈负相关,面积占比分别为51.45%和7.47%。(3)黄河流域植被变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因子驱动面积占比55.25%,占据主导地位,表明经济发展等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生长和分布影响显著,超过了降水和气温变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气候 人类活动 植被覆盖变化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15
作者 王得梅 周冬梅 方书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4,共9页
【目的】植被是衡量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宁夏植被覆盖的大小以期为区域的生态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1~2021年MODIS-NDVI数据集、气象数据,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分析宁夏植被覆盖... 【目的】植被是衡量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宁夏植被覆盖的大小以期为区域的生态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1~2021年MODIS-NDVI数据集、气象数据,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分析宁夏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探讨植被时空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2001~2021年宁夏植被覆盖呈波动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0.001 4,夏季NDVI的变化速率为0.002 4,植被改善较明显。从空间上看,2001~2021年南部地区植被显著增加,占总面积的27.75%,在中部地区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占总面积的39.21%,而北部地区植被覆盖显著减少,面积占比较小。南部地区植被覆盖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北部地区植被覆盖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结论】2001~2021年间宁夏植被覆盖状况呈现逐步变好的趋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这与研究区域近20 a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植被归一化指数 植被变化 气候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植被变化及对径流的影响
16
作者 姬广兴 高慧珊 +7 位作者 高红凯 岳帅均 张进财 李青松 李根明 陈伟强 郭宇龙 张亚丽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520,共9页
基于汉江流域的气象水文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I_(NDV))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不同因素对汉江流域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然后采用修正后的Budyko方程和弹性系数法定量计算植被变化对... 基于汉江流域的气象水文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I_(NDV))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不同因素对汉江流域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然后采用修正后的Budyko方程和弹性系数法定量计算植被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82—2015年的年均I_(NDV)呈显著的波动增长趋势(p<0.01),且空间异质性较明显,植被增长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区域;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对I_(NDV)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贡献率分别为99.56%和0.44%,但其贡献率的时空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下垫面参数(ω)和I_(NDV)之间有较强相关性,表明流域产流能力对植被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气候因素引起的植被变化和人为因素引起的植被变化对径流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8.28%和0.12%,表明气候因素导致植被增长是致使汉江流域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高度重视植被生长导致流域水资源减少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径流变化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植被变化和产水服务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奕飞 白强 +2 位作者 孙虎 王宁 劳显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目的]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但其生态环境脆弱,研究黄河流域植被变化与产水服务之间的关系,为其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方法]基于NDVI数据和InVEST模型,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将植被变化与水源供给服务相结... [目的]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但其生态环境脆弱,研究黄河流域植被变化与产水服务之间的关系,为其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方法]基于NDVI数据和InVEST模型,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将植被变化与水源供给服务相结合,对2001—2020年黄河流域NDVI与产水服务的时序变化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NDVI与产水服务的趋势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1)黄河流域NDVI与产水深度均呈现增加趋势,增速分别为0.05/10,18.215 mm/10 a,NDVI以明显增长为主,产水深度则以不明显增长为主,此外,流域产水量也不断增长。(2)NDVI与产水深度联系紧密,二者在时间上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p<0.01),空间上表现出东北正相关-西南负相关的空间分化。(3)较高植被覆盖度下产水深度增加速率最高,不同植被覆盖度下NDVI与产水深度均以正相关为主,但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多,NDVI与产水深度的负相关比例不断增加,表明目前各类植被覆盖度下NDVI对产水的影响均是积极的,但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其对产水深度的消极影响也不断增加。[结论]黄河流域NDVI与产水服务近年来都呈现增长态势且密切相关,目前的植被恢复对产水依然表现出积极作用,但要注意过度植被恢复对植被生长产生消极影响,适度的植被恢复对黄河流域的产水服务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InVEST模型 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对土壤干湿状况的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云博 张翀 王玉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1-849,共9页
随着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以及渭河流域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植被生态系统面临许多挑战,研究区域内植被的时空变化以及对土壤干湿状况的响应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0年的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温度(LST)数据,对... 随着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以及渭河流域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植被生态系统面临许多挑战,研究区域内植被的时空变化以及对土壤干湿状况的响应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0年的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温度(LST)数据,对渭河流域的土壤干湿状况数据进行反演,通过线性回归、残差分析和贡献度分析了2001—2020年渭河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特征及土壤干湿状况的驱动与贡献。结果表明:(1)2001—2020年渭河流域生长季NDVI均值总体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平均趋势率为0.47×10^(-2)·a^(-1),植被呈恢复趋势,其中2012—2016年生长季NDVI均值受到人类活动的抑制作用呈现下降趋势。(2)土壤干湿状况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生长季NDVI的影响迥异,土壤干湿状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较弱与缓慢增长,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以促进植被恢复为主。(3)土壤干湿状况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生长季NDVI均值变化的贡献均主要集中于同向贡献,其中负向贡献只来源土壤干湿状况,占比19.77%,同向高贡献主要来源人类活动,说明渭河流域中人类活动是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4)渭河流域植被整体受到土壤干湿状况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主要集中于汾渭盆地农业生态区,属于人类活动的同向高贡献率分布区,说明目前人类活动是抑制植被覆盖增长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精确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土壤干湿状况 人类活动 植被覆盖 残差分析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两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因子与地形因子对其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光祖 田睿 周尧治 《高原农业》 2024年第3期276-289,共14页
为进一步研究相同气候格局在不同位置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并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位置在相同气候格局的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可能产生的响应奠定基础,为高山植被保护工作提供帮助,为全球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的研究提供数据... 为进一步研究相同气候格局在不同位置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并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位置在相同气候格局的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可能产生的响应奠定基础,为高山植被保护工作提供帮助,为全球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通过高程影像、气候数据、遥感影像解译等方法,获得帕隆藏布流域与察隅河流域1971-2020年的气候变化数据与1989-2020年连续完整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NDVI数据。通过分析两流域NDVI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气候变化对两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帕隆藏布流域与察隅河流域植被NDVI均呈整体上升趋势,且均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2019年达到最小值,帕隆藏布与察隅河流域植被NDVI呈现增长的位置均位于海拔较低且地形遮蔽的环境。两流域植被覆盖变化情况与降水量之间呈现出现显著的降水滞后性,同时两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受到风速尤其是冬春季风速极显著的负面影响。察隅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变化受年均温度及七月最低温的影响。帕隆藏布流域植被覆盖增长情况小于察隅河流域,并且帕隆藏布流域的植被覆盖变化对除降水外的气候因子的响应均小于察隅河流域。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气候条件背景下,两流域毗邻且之间由高大山脉阻隔的情况下,植被覆盖变化情况整体均为上升趋势,但较靠近海洋位置的察隅河流域内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明显,而由高大山体阻挡且较靠近青藏高原腹部的帕隆藏布流域植被覆盖变化情况除对降水的需求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均小于较靠近海洋位置的察隅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NDVI 植被覆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成渝地区城市扩展及建成区植被变化
20
作者 薛飞阳 王鑫 +2 位作者 青玲萱 苏子昕 杨存建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基于DMSP/OLS、NPP/VIRS夜间灯光数据和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研究成渝地区城市建成区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及植被变化特征,对城市布局的优化、区域生态系统的维护提供参考。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成渝地区城市建成区边界,从城市扩展... 基于DMSP/OLS、NPP/VIRS夜间灯光数据和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研究成渝地区城市建成区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及植被变化特征,对城市布局的优化、区域生态系统的维护提供参考。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成渝地区城市建成区边界,从城市扩展特征、速度等方面对城市发展进行分析;并以NDVI作为城市建成区植被状况的指标,从NDVI总和、均值、年际变化率、变化百分率和变异系数等方面对成渝地区2001—2020年建成区植被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得到的建成区精度较高,误差率在2%以内;城市扩展年均速度呈上升趋势,且在2015—2020年的城市扩展速度为(12.23 km^(2)·a^(−1));城市建成区NDVI总和随着建成区面积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1—2010年植被状况变好,而2010—2020年间植被开始退化;城市建成区植被状况普遍较背景区差;城市建成区植被稳定性较差,城市变异系数在19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NPP/VIRS 城市扩展 植被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