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植被结构绿地冬夏季感知体验对人体生理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段艺凡 白骅 +2 位作者 李树华 杨乐 袁润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8,272,共9页
通过对比冬夏季对5种典型植被结构的绿地类型(草坪、乔木林、乔-灌-草、乔-草)和无植被广场(无植被)的感知体验,评估不同植被结构绿地的季节变化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乔木林的RMSSD数值显著上升,表明其对生理恢复有积... 通过对比冬夏季对5种典型植被结构的绿地类型(草坪、乔木林、乔-灌-草、乔-草)和无植被广场(无植被)的感知体验,评估不同植被结构绿地的季节变化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乔木林的RMSSD数值显著上升,表明其对生理恢复有积极作用(P<0.01)。夏季,即便是无植被的广场,也显示出恢复效益,RMSSD数值显著增加(P<0.05)。2)在冬季和夏季,草坪、乔木林和乔-灌-草植被结构以及无植被广场的R-R间期数值均上升,其中乔木林和无植被广场上升显著(P<0.05),表明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地类型均能即时缓解情绪和促进放松。3)无论冬夏,在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地中引起的pNN50数值上升更显著,尤其是在乔-灌-草中体验阶段比恢复阶段更有助于身心恢复(P<0.01)。此外,草坪、乔木林和乔-灌-草植被结构的绿地景观中HR数值持续下降,表明自然景观能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而无植被的广场的积极影响相对较小。基于以上结果,建议在城市绿地规划和设计中考虑季节变化、植被类型和感知体验阶段的重要性,并通过持续评估和监测来提升设计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结构 绿地类型 景观设计 健康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D参业公司林下参种植地的植被结构调查研究
2
作者 李琦 刘翔宇 +2 位作者 麻蕙琳 李翔国 金英花 《人参研究》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研究以吉林省D参业公司林下参种植地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不同参龄种植地的植被结构与林下参出苗区伴随种的分布,为本地区林下参种植地的林型选择和栽培管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本地... 本研究以吉林省D参业公司林下参种植地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不同参龄种植地的植被结构与林下参出苗区伴随种的分布,为本地区林下参种植地的林型选择和栽培管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林下参种植样地的海拔范围在581~618m,随着参龄的增加其种植地的海拔缓慢上升。通过植被结构的调查分析,样地植物种类有24科37属37种1亚种2变种,共40分类群。1~5年生和6~10年生参龄种植地的乔木层优势种为蒙古栎和水曲柳,其植被盖度均为70%,其中6~10年生林地草本层的植被盖度为80%,林种人参的长势较好。10年以上参龄种植乔木层的优势种为蒙古栎、水曲柳和黑桦,其植被盖度为60%。不同参龄的林地中,人参出苗区伴生种的种类与其频度有差异,本地区林下参出苗区内频度较高的植物种类有球穗扁莎、水曲柳、蒙古栎和胡枝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参 种植林型 植被结构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植被结构与鸟类多样性关系探究
3
作者 毕骄 聂林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048-0051,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口激增,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日益重要。鸟类作为 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物种,易于观测和量化。而城市公园绿地植被结构的不合理配置已经成为当前城市鸟类多样性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研究城市公园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口激增,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日益重要。鸟类作为 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物种,易于观测和量化。而城市公园绿地植被结构的不合理配置已经成为当前城市鸟类多样性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研究城市公园绿地植被结构与鸟类多样性关系,以期为今后以提高鸟类多样性为导向的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以及提高城市生境质量、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本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典型的城市公园为例,基于不同的植被结构对城市绿地进行分 类并选取了 5 类典型生境的 15 个样地,分别用样带测量法和样点法进行维管束植物调 查和鸟类调查,分析不同植被结构绿地间植被群落组成和鸟类群落特征的差异,探究生境结构特征及植被结构特征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显著影响因子,进一步得到回归方程,以预测城市绿地中鸟类的丰度和丰富度,最后提出以 丰富鸟类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植被结构 鸟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园林绿地植被结构与温湿度关系浅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周立晨 施文彧 +4 位作者 薛文杰 王天厚 葛振鸣 周慧 仲阳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02-1105,共4页
通过对上海市区园林绿地29个样方的植被结构与微环境及土壤湿度、温度的调查,结果表明,绿地具有明显的增湿降温作用,影响这一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绿地的乔木植物盖度。土壤湿度与草本植物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湿度、温度在一定区间内,... 通过对上海市区园林绿地29个样方的植被结构与微环境及土壤湿度、温度的调查,结果表明,绿地具有明显的增湿降温作用,影响这一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绿地的乔木植物盖度。土壤湿度与草本植物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湿度、温度在一定区间内,呈极显著正相关。复杂完善的植被结构对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地 植被结构 湿度 温度 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先验知识在植被结构遥感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阎广建 吴均 +2 位作者 王锦地 朱重光 李小文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绿色植被反射光谱的特点 ,指出植被反射光谱曲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作为先验知识应用到对植被结构的反演中 ,提出了在绿光、红光和近红外波段重新构造光谱参数 ,并利用波段差值和比值描述光谱先验知识进而反演树冠结构参数的方法。... 针对绿色植被反射光谱的特点 ,指出植被反射光谱曲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作为先验知识应用到对植被结构的反演中 ,提出了在绿光、红光和近红外波段重新构造光谱参数 ,并利用波段差值和比值描述光谱先验知识进而反演树冠结构参数的方法。经大量的模拟反演及统计分析表明 ,相对于各波段单独反演再对结构参数取平均的方法 ,该方法的抗噪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对实测反射率数据的反演发现 ,引入光谱先验知识后的结果更为接近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知识 反演 反射光谱 植被结构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红壤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结构动态和生物量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叶文培 李先琨 +4 位作者 吕仕洪 欧祖兰 盘邹 苏宗明 谢旭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0,共6页
利用时空替代原理,选取漓江流域红壤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草丛、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5个阶段作为演替序列,研究自然恢复过程中各演替阶段的植被结构动态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草丛→灌丛→针叶... 利用时空替代原理,选取漓江流域红壤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草丛、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5个阶段作为演替序列,研究自然恢复过程中各演替阶段的植被结构动态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草丛→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正向演替的进行,在未形成成熟而稳定的顶极群落之前,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植被生物量及生产力都呈增大趋势。退化群落通过自然恢复总是向着结构更复杂、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根据恢复过程中植被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一些人工促进植被恢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红壤区 生态恢复 植被结构动态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地区不同植被结构对沙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石莎 马风云 +2 位作者 刘立超 周宜君 冯金朝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37-141,145,共6页
 本文利用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结构的调查结果及与其对应的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植被结构对地表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流沙区土壤水分的变化是由浅层至深层逐渐增加,植被区土壤水分由上至下递减明显,并且人工植被区沙层水分随着植...  本文利用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结构的调查结果及与其对应的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植被结构对地表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流沙区土壤水分的变化是由浅层至深层逐渐增加,植被区土壤水分由上至下递减明显,并且人工植被区沙层水分随着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而线性减少.该地区草本植物对10cm—20cm层的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灌木主要影响20cm—40cm层的土壤含水量.其中雾冰藜和油蒿对地表水分影响较大.对雾冰藜、油蒿、花棒和小画眉草来说,其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坡头地区 植被结构 沙地 土壤水分 草本植物 含水量 植被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结构指标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孙佳佳 王志刚 +1 位作者 张平仓 潘晓颖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32,共6页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部分前人关于植被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效应、植被结构指标与评价、植被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研究成果。分析指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是由于林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正确评价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部分前人关于植被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效应、植被结构指标与评价、植被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研究成果。分析指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是由于林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正确评价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成为水土保持管理及学科发展的需要。旨在综合已有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促进今后相关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标 植被结构 水土保持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绿地植被结构与温湿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晶懋 刘晖 +1 位作者 梁闯 吴小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8-713,共6页
为了探究小尺度空间下植被结构与小气候之间的关系,选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内5处典型的校园绿地为研究样本,在夏季利用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离地1.5m高度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进行测定,为优化校园绿地的植物... 为了探究小尺度空间下植被结构与小气候之间的关系,选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内5处典型的校园绿地为研究样本,在夏季利用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离地1.5m高度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进行测定,为优化校园绿地的植物空间配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结构的降温增湿作用差别较大,平均降温0.2~2.3℃,平均增湿1.8%~6.5%,总体趋势表现为:人工乔木―自然演替地被>人工乔木―人工灌木―人工地被>人工灌木―人工地被>自然演替地被>人工地被,即绿量越大、乔木层郁闭度越高的复层结构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越显著.建议采用近自然式种植设计方式进行校园绿地建设,在提升绿量的同时,更侧重植被结构的优化,提升校园绿地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地 降温增湿效应 植被结构 植物种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植被结构因子的生态单元制图法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玲 高天 张硕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688-3699,共12页
以前所使用的生态单元制图模型中没有涉及植被时间和空间结构因子,然而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植被的时空结构对于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设计一个融入植被结构因子的改良城市生态单元制图模型,并且将其应用于瑞典赫尔辛堡市的绿色... 以前所使用的生态单元制图模型中没有涉及植被时间和空间结构因子,然而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植被的时空结构对于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设计一个融入植被结构因子的改良城市生态单元制图模型,并且将其应用于瑞典赫尔辛堡市的绿色空间个案研究中,以期能够获得有关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信息。这个改良的制图方法基于一个生态单元分类系统,此分类系统融入了4个植被结构因子,分别是:植被覆盖的连续性因子、优势乔木种的年龄因子、横向结构因子以及竖向结构因子。公共绿色空间信息的采集借助于全彩色航空照片的分析以及实地调查,生态单元图谱的绘制基于各个层级的生态单元分类重点。通过使用原生林地指示种或林地连续性指示种(AWIS)鉴定林地的连续性以及观测不同的植被结构下动物的分布情况得出,一些含有AWIS的生态单元是长连续性的林地,并且其含有较高的或潜在高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植被的横向和竖向结构以及树木的年龄结构影响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分布、丰富度和多样性。得出融入植被时空结构的生态单元制图法是一个重要的调查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图谱能够显示出各个生态单元含有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信息,基于此可以对今后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高提出相应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单元制图 植被结构 生物多样性 原生林地指示种 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2006年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汲玉河 周广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9-367,共9页
在人类干扰和气候波动的影响下,辽河三角洲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研究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对于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促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域包括了整个辽河三角洲。资料来源主要是1988年和2006年的TM(La... 在人类干扰和气候波动的影响下,辽河三角洲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研究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对于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促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域包括了整个辽河三角洲。资料来源主要是1988年和2006年的TM(Landsat Thematic Mapper)遥感图像。采用数字化、制作植被图和叠加分析等方法研究探讨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特点,以及植被的空间分布转移和面积变化。结果显示,以双台子河口为中心,4大植被类型(自然湿地植被、人工湿地植被、人工旱地植被和自然旱地植被)大体上构成半环状分布格局。从整体上看,从1988年至2006年,植被结构仍然保持半环状的空间格局。但是,主要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形成了比较大的斑块,而不是离散、破碎的。从植被类型间相互转化的情况看,几乎所有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和面积都有明显改变。在绝对面积上,水稻(Oryzasativa)田、玉米(Zeamays)地和滨海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是辽河三角洲3个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水稻田是面积增加最多的植被类型,增加977.1km2;而玉米地是面积减少最多的植被类型,减少622.2km2。在面积变化幅度上,水稻田、玉米地和滨海芦苇湿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3.2%、–16.1%、–23.2%。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草地,–77.9%;面积增加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盐化草甸,2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 景观破碎化 辽河三角洲 植被 植被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结构及其防止土壤侵蚀作用分析 被引量:56
12
作者 王晗生 刘国彬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2期62-68,共7页
本文综合引用水土保持林草植被的有关资料,对植被结构的研究意义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有资料表明:黄土区林草植被保持水土的临界盖度约为40%-60%,风蚀区植物固沙的临界盖度约为20%-50%;黄土区流域控制... 本文综合引用水土保持林草植被的有关资料,对植被结构的研究意义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有资料表明:黄土区林草植被保持水土的临界盖度约为40%-60%,风蚀区植物固沙的临界盖度约为20%-50%;黄土区流域控制土壤侵蚀效果最佳的林草覆被率约为48%。本文最后还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结构 盖度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开发影响下河岸带植被结构和生物量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国良 张琨 +2 位作者 徐海峰 王韶伟 王一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0-15,共6页
为了解水电开发不同阶段对河岸带植被的影响差异,在澜沧江中下游小湾电站、漫湾库区、漫湾坝下、大朝山库区、大朝山坝下、景洪电站河岸带设置6个样带进行植被结构指标和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中下游河岸带植被... 为了解水电开发不同阶段对河岸带植被的影响差异,在澜沧江中下游小湾电站、漫湾库区、漫湾坝下、大朝山库区、大朝山坝下、景洪电站河岸带设置6个样带进行植被结构指标和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中下游河岸带植被以乔木为主体,乔木层结构指标以已建库区和坝下样带较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结构指标以在建电站和坝下样带较高;已建库区、坝下和在建电站样带乔木层和群落生物量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距离河岸100,50 m和200 m处;乔木层生物量以库区样带最高,灌木层生物量以坝下样带最高,草本层生物量以在建电站样带最高;库区和坝下样带群落生物量大致相当,高于在建电站样带;漫湾库区及其坝下乔木层结构指标以及群落生物量相对变化幅度小于大朝山库区及其坝下样带,小湾样带小于景洪样带。研究区植被结构和生物量的分布格局反映了库区植被恢复程度的差异和电站施工影响强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影响 植被结构 生物量 河岸带 水电开发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与人工林下层植被结构的关联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小荣 曹艳云 +2 位作者 陆国导 曹纪文 刘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有效防控外来入侵植物,在广西陆川县人工林区进行植被嵌套样方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与植被结构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Mantel检验表明样方物种组成与样方植被结构的相关性(r=0.208,P=0.002)高于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r=0.084,P=0.051... 为有效防控外来入侵植物,在广西陆川县人工林区进行植被嵌套样方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与植被结构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Mantel检验表明样方物种组成与样方植被结构的相关性(r=0.208,P=0.002)高于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r=0.084,P=0.051)。MRPP分析表明,有入侵植物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alat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样方的植被结构与无这3种植物样方的有极显著不同(P<0.01),而有无薇甘菊(Mikaina micrantha)样方的植被结构相似。t检验表明林冠盖度(>3.0 m)与这4种植物入侵均无显著相关性(P>0.073)。通过增加垂直高度1.5 m以下的植被密度,可以减少阔叶丰花草、假臭草和胜红蓟的入侵,但对抑制薇甘菊入侵无效。因此,植被结构作为过滤器,可能主要作用于植物的种子产生时间、萌发周期和生长习性;以种子方式繁殖的入侵植物能否定植相对更依赖干扰、暴露的裸地;兼具无性和有性繁殖且能攀援和匍匐生长使得薇甘菊能够在不同植被结构的群落中相对随机地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植被结构 盖度 相异性 薇甘菊 嵌套样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植被结构对奶牛放牧强度的反应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德利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3-79,共7页
通过对黑麦草 -三叶草人工草地进行受控放牧实验 ,定量研究了草地植被结构对不同放牧强度 (放牧率 )条件下的反应特征变化 .结果表明 :(1 )黑麦草 -三叶草人工草地的禾草生物量季节动态 ,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基本上均呈明显的“双峰型”变... 通过对黑麦草 -三叶草人工草地进行受控放牧实验 ,定量研究了草地植被结构对不同放牧强度 (放牧率 )条件下的反应特征变化 .结果表明 :(1 )黑麦草 -三叶草人工草地的禾草生物量季节动态 ,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基本上均呈明显的“双峰型”变化 ,而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大 ,峰值逐渐降低 ;(2 )草群中禾草的留茬高度 (相同放牧时间 ) ,随放牧强度减小而升高 ,说明放牧强度的降低有利于草地植被的后期再生 ;(3)草地禾草的叶面积指数 (LAI)在放牧条件下呈“三峰型”变化 ,低放牧强度下 ,禾草的叶面积指数较大 ;(4 )放牧有利于草地禾草的分蘖 ,使草群植物密度提高 ,7至 8月份各小区的植物密度达到最高 .从草地植被结构的综合性参数———相对生长速率 (γRGR)与叶面积增量 (LAIincrement)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分析还表明 ,梯度放牧实验中存在一个最适放牧强度 (或放牧率 )范围 ,可由此提供确定草地最适放牧率的植被结构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结构 放牧强度 奶牛 草地 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城市森林植被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陆庆轩 何兴元 NING Zhu-hua 《中国城市林业》 2005年第4期15-17,共3页
1引言 城市森林植被结构包括林地布局、林地类型、植物种类组成、树木胸径结构等方面;植物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等内容.城市森林植被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水平影响到城市森林的功能和健康,影响到城市森林的可... 1引言 城市森林植被结构包括林地布局、林地类型、植物种类组成、树木胸径结构等方面;植物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等内容.城市森林植被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水平影响到城市森林的功能和健康,影响到城市森林的可持续管理[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市 城市森林建设 植被结构 林地布局 林地类型 植物种类 物种丰富度 多样性指数 物种均匀度指数 绿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夏季高寒草甸生物量和植被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1
17
作者 董全民 李青云 +2 位作者 马玉寿 李发吉 李有福 《青海草业》 2002年第2期8-10,49,共4页
讨论了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夏季草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轻牧组、中牧组及重牧组各放牧强度对草地优良牧草所占比例影响较大 ,其中 :禾本科牧草分别提高 2 0 .5 %、6.5 % ,减少1 3.5 % ;莎草科牧草分别提高 2 0 .3%、1 ... 讨论了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夏季草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轻牧组、中牧组及重牧组各放牧强度对草地优良牧草所占比例影响较大 ,其中 :禾本科牧草分别提高 2 0 .5 %、6.5 % ,减少1 3.5 % ;莎草科牧草分别提高 2 0 .3%、1 0 .4% ,减少 7.7% ;杂类草分别减少 2 0 .5 %、6.5 % ,提高 1 3.5 %。再从草地盖度看 ,优良牧草 (禾草 +莎草 )在轻牧组提高 1 .4% ,中牧和重牧组分别减少 2 .2 %和 6.4% ;杂类草盖度在轻牧和中牧组分别减少 2 1 .3%和 7.2 % ,而在重牧组则提高 3.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高寒草甸夏季草场 地上生物量组成 植被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结构对严寒地区城市居住区冬夏微气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金虹 吕环宇 林玉洁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0期12-15,共4页
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重要作用,且不同的植物配置、绿地形态以及植被结构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针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居住区绿地进行冬夏两季微气候现场实测,对... 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重要作用,且不同的植物配置、绿地形态以及植被结构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针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居住区绿地进行冬夏两季微气候现场实测,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微气候调节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植被结构影响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结构趋于复杂,植被对于冬季冷风的遮挡作用和夏季的降温增湿作用均随之增强。该研究为严寒地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居住区 植被结构 实测研究 严寒地区 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结构特征对MODIS光谱干旱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灵通 田庆久 王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2-986,共5页
基于MODIS光谱反射信息的干旱指数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利用PROSAIL模型和山东2010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植被叶面积指数和生理生长周期等结构特征对MODIS光谱干旱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ODIS近红外与短波红外三个波段的反射率... 基于MODIS光谱反射信息的干旱指数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利用PROSAIL模型和山东2010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植被叶面积指数和生理生长周期等结构特征对MODIS光谱干旱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ODIS近红外与短波红外三个波段的反射率随植被叶片含水量变化明显,由他们构建的五种MODIS光谱干旱指数能够监测植被叶片水分含量。然而,各干旱指数均受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在LAI较低时影响较为严重,随着LAI的增大,这一影响逐渐减弱;植被生理生长周期也会影响干旱指数的大小。因此,在使用MODIS光谱干旱指数进行区域干旱监测时,必须考虑植被结构特征,谨慎分析监测结果。研究结论将为干旱遥感监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结构特征 MODIS 光谱干旱指数 叶片含水量 PROSA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结构的影响及其在植被建设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炯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0-143,170,共5页
以黄河流域的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描述水土保持植被结构的指标与气候指标相联系,揭示了气候条件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乔木面积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方法。研究表明,年降水... 以黄河流域的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描述水土保持植被结构的指标与气候指标相联系,揭示了气候条件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乔木面积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方法。研究表明,年降水量是影响水土保持植被结构的最重要气候因素,乔木、灌木和草地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与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均大大优于0.01。乔木、灌木和草地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与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48,-0.47,逐渐减小,说明乔木、灌木和草类对降水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小。气温对水土保持植被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影响,乔木、灌木和草地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与年均温和≥10℃活动积温的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均大大优于0.01。同时,建立了乔木面积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Rt与年降水量Pm、年均气温Ta、年最大雨量与年雨量之比Pmax/Pm、年均大风日数Dw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该方程表明:年降水量越多,年均温越高,大风日数越少,年最大雨量与年雨量之比越低,则乔木面积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越高。回归方程还表明,降水对乔木面积与乔灌草总面积的比率贡献最大,年均温的贡献次之,大风日数的贡献率居第3,年最大雨量与年雨量之比的贡献率居第4。基于这一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植被结构 植被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