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活寄生汤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对VAS及椎体恢复高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宏伟 赵立军 +1 位作者 武志刚 赵仲伟 《四川中医》 2017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辅助治疗的作用,观察其在缓解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方面的效果,以及其对椎体恢复高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总结分析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三年内我院共300例符合要求的骨质疏...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辅助治疗的作用,观察其在缓解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方面的效果,以及其对椎体恢复高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总结分析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三年内我院共300例符合要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依据患者资料将其分为3组:A组(108例)应用PKP技术后结合独活寄生汤,B组(99例)应用PKP技术,C组(93例)应用独活寄生汤;三组的疗程均为一个月(30天),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VAS进行评分并行X线检查对椎体高度恢复进行评估,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整理分析相关资料,得出三组患者较治疗前都有明显好转;三组术后治疗一周后A、B组的VAS等级比C组等级低;治疗一月后A组比B组减轻疼痛的作用更好,而C组的治疗效果不如A、B组;治疗三个月后通过比较得出A组是三组中疼痛缓解效果最好的;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A组效果最好,其椎体高度的恢复以椎体前部和中部明显;A组治疗一周后其血清血清BGP、ALP、PINP水平较治疗前效果显著,且最终效果优于B、C组。结论:独活寄生汤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效果维持时间较长;单独行PKP手术可以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疼痛,但并不能持久保证效果,有时患者疼痛会加重,因此独活寄生汤作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AS和椎体高度恢复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法,在减轻并长期维持患者疼痛方面是很有效果的且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成形术 独活寄生汤 VAS 椎体恢复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后恢复高度对邻近椎体的影响:一项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商鹏 崔伦旭 +3 位作者 马奔原 侯光辉 宋万振 刘艳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741-5746,共6页
背景:椎体压缩骨折是当前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的:旨在利用CT图像,建立不同恢复高度的椎体强化后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恢... 背景:椎体压缩骨折是当前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的:旨在利用CT图像,建立不同恢复高度的椎体强化后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恢复高度下邻近椎体的应力情况,并进一步探讨椎体强化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建立并验证了胸腰椎(T_(11)-L3)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4种不同恢复高度(100%,80%,60%,40%)的L1术后有限元模型,其中骨水泥容量随着恢复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模型如下:Model 1为正常恢复高度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8.3 mL;Model 2为L1前部高度切除20%,后凸角变为10.41°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6.9 mL;Model 3为L1前部高度切除40%,后凸角变为20.17°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4.7 mL;Model 4为L1前部高度切除60%,后凸角变为28.85°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3.6 mL。对术后模型进行评估时,施加了7Nm的力矩和500N的轴向力,记录并分析L2上终板和T12下终板的峰值应力,以及L2和T12松质骨的峰值应力。结果与结论:①L2上终板、T12下终板、L2松质骨、T12松质骨各工况的最高峰值应力都出现在Model 1和Model 4,特别是T12下终板(除后伸工况外),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工况都在Model 4达到了最高峰值应力,应力分别为50.3,33.1,44.9,34.3,31.9 MPa;②根据邻近椎体终板和松质骨的峰值应力,排除Model 1和Model 4两个模型后,大部分工况的最小峰值应力都是出现在Model 2模型上,且Model 2模型出现最小峰值应力的情况占据了66.6%,尤其是在L2的上终板和松质骨(除后伸工况外),最小峰值应力都是出现在了Mode 2上;③因此将恢复高度控制在原高度的100%和40%左右是比较危险的恢复高度,对邻近椎体的影响较大;将恢复高度控制在原高度的80%左右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恢复高度在原高度的80%左右,邻近椎体所承受的应力较小,从而减小了患者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强化 椎体恢复高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任虎 申勇 +5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杨大龙 徐佳欣 刘法敬 赵金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节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节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外伤史、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折类型、骨密度、手术入路途径、骨水泥剂量及有无侧凸畸形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应用双变量回归分析及t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各因素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相互关系。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为(39±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程、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类型、骨密度及有无腰椎侧凸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剂量及手术途径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22、-0.283、0.131。结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主要因素,观察患者的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高度恢复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毅 海涌 +3 位作者 苏庆军 杨晋才 康南 孟祥龙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4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CVF),影响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间应用经皮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CVF),影响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间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资料32例,对比术前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像学变化,计算伤椎高度的平均恢复率,将恢复率高于和低于平均值的病例分为两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骨密度,术前伤椎高度,术前局部Cobb角以及骨水泥注入量等相关因素;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引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结果术后全部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伤椎高度的平均恢复率为48.91±0.7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骨密度和术前伤椎高度三个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伤椎高度和骨密度是影响伤椎高度恢复的主要因素,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64和-0.377。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有效的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平均高度恢复率为48.91±0.78%;伤椎恢复高度的程度与患者术前伤椎高度和骨密度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预测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程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成形术 高度恢复 相关因素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伟桂 王晓刚 +4 位作者 邓卓超 袁逊 曾细平 金伟勋 林秀金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6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后利用螺旋推进器连续高压注射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压缩骨折椎体的高度恢复效果。方法本组选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9例74椎,过伸体位复位后,应用螺旋推进器产生的高压向伤椎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行经皮椎体... 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后利用螺旋推进器连续高压注射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压缩骨折椎体的高度恢复效果。方法本组选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9例74椎,过伸体位复位后,应用螺旋推进器产生的高压向伤椎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检查结果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手术成功,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得到了有效恢复,术前和术后椎体后凸角度经统计学处理,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无骨水泥压迫脊髓、神经根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榷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过伸体位复位后,采用螺旋推进器连续高压注射PMMA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与过伸体位复位互补,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安全可行,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位复位 螺旋推入器 成形术 连续高压注射 高度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徐金艳 肖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11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本院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手术前后椎体...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本院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像学变化,并计算椎体高度恢复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调查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平均为(40.58±5.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陈旧性骨折、骨水泥注入量≤4 mL、骨密度T>-2.5、术前伤椎高度≤70%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高度恢复不佳,可能受骨水泥注入量、骨折类型、骨密度、术前伤椎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高度恢复 术前伤高度 骨密度 陈旧性骨折 骨水泥注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对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7
作者 周兆城 曾华 +2 位作者 张源林 吴骏 王美林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29期4170-4172,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不同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对其矢状面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0年3月接收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分成正常、一般...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不同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对其矢状面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0年3月接收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分成正常、一般、较差3级,对各级患者矢状面参数情况进行测量。结果经矢状面参数测定,在PI、SS、PT、LL上恢复正常<恢复一般<恢复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评价情况,在满意度上恢复正常>恢复一般>恢复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不同的椎体高度恢复会影响术后矢状面参数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高度恢复 矢状面参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纪春波 胡学彬 +1 位作者 童凯 章其祝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101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实施PVP,对照组实施保...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101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实施PVP,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椎体情况、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椎体压缩率降低,观察组椎体压缩率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恢复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均升高,观察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PVP能够有效地恢复椎体高度,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生活质量 老年胸腰骨折 压缩率 高度恢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修复效果与骨水泥注入量及弥散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吴海波 禹志军 白曼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473-2477,共5页
背景:研究显示,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程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但关于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程度与椎体恢复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后效果... 背景:研究显示,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程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但关于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程度与椎体恢复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后效果与骨水泥注入量及弥散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10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42例,女60例,年龄52-76岁,均进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根据骨水泥注入量分为观察1组(注入量>4 mL,n=57)和对照1组(注入量≤4 mL,n=45),根据骨水泥弥散程度分为观察2组(填充率>15%,n=61)和对照2组(填充率≤15%,n=41),观察手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并分析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与椎体恢复高度相关性。试验经三亚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观察1组、对照1组术后3d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并且观察1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1组(P <0.05);观察2组、对照2组术后3 d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并且观察2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P <0.05);②观察1组、对照1组术后3d的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1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1组(P<0.05);观察2组、对照2组术后3d的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并且观察2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P <0.05);③观察1组、对照1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2组、对照2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椎体恢复高度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均呈正相关性(P<0.05);⑤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程度可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活动能力,纠正椎体后凹畸形,较好恢复椎体高度,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与椎体恢复高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成形 骨水泥注入量 弥散程度 相关性 椎体恢复高度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8
10
作者 房根强 赵正历 +6 位作者 靳宪辉 张庆胜 崔胜杰 魏巍 闫广辉 武佳奇 赵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75-3480,共6页
背景:有研究证实,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进行椎体成形治疗,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骨病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 背景:有研究证实,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进行椎体成形治疗,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骨病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00例,其中男82例,女118例,年龄60-82岁,随机分2组:试验组(n=100)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治疗,对照组(n=100)采用低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年,利用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利用影像学检查评估伤椎椎体高度恢复与Cobb角矫正情况。试验已获得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5-2-003(卫)。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7%,P=0);②治疗后3个月、1年,两组的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F-36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后3个月、1年,两组的伤椎椎体高度与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伤椎椎体高度与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高黏度骨水泥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使用高黏度骨水泥的骨水泥渗漏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度骨水泥 低黏度骨水泥 形成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高度恢复 Cobb角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政 姜磊 +1 位作者 桑飞 刘青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6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56例,男3...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60~81(69.36±7.89)岁,实施PVP;常规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61~83(69.89±7.93)岁,实施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术后研究组椎体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0、5.46,均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骨水泥注射量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9、16.25,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3.57%(2/56)比14.29%(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PVP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提高椎体压缩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压缩率 高度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永杰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6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于该院行PVP后随访10个月期间再骨折的4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再骨折组,另收集同期PVP后随访10...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于该院行PVP后随访10个月期间再骨折的4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再骨折组,另收集同期PVP后随访10个月未再骨折的4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未再骨折组。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PVP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病史、椎体骨折数目、侧凸畸形、骨水泥注入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骨折组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高度恢复率、长期使用激素率及骨密度水平与未再骨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高、长期使用激素、骨密度低均为影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PVP后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发生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高、长期使用激素、骨密度低均为影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PVP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穿刺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高度恢复 骨密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明广 梁文琪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0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月行PVP手术的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观察PVP疗效的对象,观察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及椎体高度恢复率的变化。结果 18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月行PVP手术的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观察PVP疗效的对象,观察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及椎体高度恢复率的变化。结果 18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部位术后前壁、中间椎体压缩率较术前明显降低,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高于后壁(P<0.05),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VAS评分 压缩率 高度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和可注射人工骨材料植入修复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渊 任荣 +2 位作者 李泽青 胡一博 李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11-1516,共6页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国内外学者对其临床远期效果有所争议。在此技术中常用的填充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椎体成...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国内外学者对其临床远期效果有所争议。在此技术中常用的填充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椎体成形能力,但生物相容性尚不明确;可注射人工骨是一种新型椎体填充材料,可诱导骨形成,但是远期疗效也有待考证。目的:试验设计对比OSTEOPAL?Plus PMMA和Gene X?可注射人工骨植入修复治疗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随访观察术后24个月的效果。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将纳入来自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的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患者378例,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修复,PMMA组采用OSTEOPAL?Plus PMMA骨水泥材料填充修复;人工骨组采用GeneX?可注射人工骨新型椎体材料填充修复,每组189例,术后1周及3,6,12,24个月随访。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24个月以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率评估受损胸椎的修复效果;研究的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周,3,6,12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1周,3,6,12,24个月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前,术后1周,3,6,12,24个月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椎体前缘压缩比率,胸椎CT检测形态,术后1周,3,6,12,24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讨论:试验数据可否证明,和OSTEOPAL?Plus PMMA骨水泥和GeneX?可注射人工骨植入修复治疗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近期、2年随访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试验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单位: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审批时间:2017年11月,审批号:2017-11)。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设计时间为2017年12月,试验于2018年7月至开始进行患者招募及数据收集,2020年9月进行结果指标分析,2020年10月试验完成。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告,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800015411),注册方案版本号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骨水泥渗漏 前缘压缩比率 高度恢复 生物相容性材料 临床试验 组织工程 骨质疏松 生物相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3
15
作者 顾宇彤 姜晓幸 +5 位作者 董健 张键 费琴明 姚振均 阎作勤 张峰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5期408-411,407,共5页
背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增加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明显降低术后内固定失败、伤椎椎体高度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传统开放手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止点,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目的:评估经伤... 背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增加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明显降低术后内固定失败、伤椎椎体高度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传统开放手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止点,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目的:评估经伤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微小切口非空心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行经伤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20例单节段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41~60岁,平均(50.3±5.5)岁,伤椎位于T11~L2,均属A3型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个3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腰背痛VA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及术后各时间点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矫正率。结果:手术时间为80~110 min,平均(90±9)min;出血量为40~95 ml,平均(68±17)ml;住院时间5~8 d,平均(6.7±1.2)d。2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29个月,平均(26±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5±1.1)分明显下降至术后即刻(1.9±0.6)分(P〈0.001)及2年随访时(0.4±0.5)分(P〈0.001);椎体高度压缩率由术前(49.3±7.4)%显著下降至术后即刻(5.2±1.6)%(P〈0.001)及2年随访时(7.0±1.5)%(P〈0.001);后凸角由术前22.0°±1.9°下降至术后即刻3.1°±1.8°(P〈0.001)及2年随访时6.1°±1.4°(P〈0.001)。术后随访过程中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矫正率无明显减小。无一例出现螺钉松动、断钉及断棒。结论:经伤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并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爆裂性骨折 经伤弓根钉内固定 微创脊柱外科 后凸矫正率 高度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程帅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行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2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椎体再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59例...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行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2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椎体再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59例)和未再发骨折组(19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骨密度值、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及椎体高度恢复率.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各因素与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再发骨折组、未再发骨折组患者的年龄[(75.9±4.6)、(69.9±5.0)岁]、BMI[(23.5±0.6)、(25.4±0.7)kg/m2]、骨密度[(-3.67±0.68)、(-2.75±0.98)]、骨水泥渗漏率(22.0%、5.1%)及椎体高度恢复率[(24.1±2.9)%、(14.9±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0.047、0.046、0.026、0.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与术后再发骨折无关(P值分别为0.140、0.137),与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及椎体高度恢复率相关(P值分别为0.018、0.000、0.000).结论 骨密度低、发生骨水泥渗漏及伤锥高度过多恢复是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再发骨折 骨密度 骨水泥渗漏 高度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