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6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刘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94-097,共4页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0月-2024年10月收治的74例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保守治疗,B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0月-2024年10月收治的74例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保守治疗,B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后的NRS和ODI评分为(4.08±0.96)、(19.62±3.25)分,均低于A组的(6.24±1.15)、(32.53±3.71)分;ADL评分为(82.24±5.49)分,高于A组的(61.52±6.31)分;治疗有效率(91.89%)高于A组(75.68%),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有助于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与保守治疗在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刘江 刘鹏 +1 位作者 解腾 孙周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8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保守治疗在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2月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收治的9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资...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保守治疗在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2月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收治的9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保守组(42例)及手术组(49例)。保守组采取保守治疗,手术组采取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90 d,治疗后6个月疼痛程度、功能障碍、后凸角、骨密度。结果:治疗后7 d、90 d、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降低,保守组VAS评分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90 d、6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降低,手术组ODI评分均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90 d、6个月,手术组后凸角低于治疗前及保守组,保守组治疗后90 d后凸角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治疗后6个月后凸角高于治疗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90 d、6个月,两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6个月,两组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手术组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高于治疗后9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及保守治疗均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提升骨密度,其中PVP在改善功能及后凸角方面的疗效更好,保守治疗在减轻疼痛方面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 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志坤 李再学 +2 位作者 张贤森 冯庆裕 谢文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极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52例极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其中行PVP 25例(PVP组),保守治疗27例(保守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极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52例极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其中行PVP 25例(PVP组),保守治疗27例(保守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后凸角、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活动能力。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治疗前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6 d和随访期间PVP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VAS评分、ODI、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而且明显优于保守组(P<0.01)。PVP组5例无症状骨水泥渗漏,4例其他节段骨折,保守组7例其他节段骨折(P>0.05)。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极重度压缩性骨折与保守治疗比较能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 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常刚 邱思强 +1 位作者 左金良 韩建龙 《医学综述》 2025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侧手术组和双侧手术组,...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侧手术组和双侧手术组,各30例。单侧手术组采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侧手术组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椎体再骨折的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侧手术组Cobb角低于单侧手术组[(10.3±4.0)°比(13.8±5.3)°](P<0.01),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单侧手术组[(20.6±1.3)mm比(19.9±1.3)mm](P<0.05)。术后6、12个月,双侧手术组患者再发骨折率均明显低于单侧手术组[0比30.0%(9/30)、3.3%(1/30)比43.3%(13/30)](P<0.01)。结论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其中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恢复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及避免椎体再骨折方面优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温志刚 路帅 +2 位作者 柴仪 孙晓飞 马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049-052,共4页
探究针刀疗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 探究针刀疗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刀疗法。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来客观衡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差异;同时,利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来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JOA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PF、RP、BP、GH、VT、SF、RE、MH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刀技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残余痛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技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残余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辨证论治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6
作者 陈道振 陈坤峰 徐继胜 《河南中医》 2025年第4期595-600,共6页
目的:观察分期辨证论治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椎体高度、角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VCF... 目的:观察分期辨证论治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椎体高度、角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4例。手术组给予PVP及常规治疗,联合组在手术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分期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atio,AVHR)、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AVHR水平较高于本组手术前、Cobb角小于本组手术前,且手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低于手术前,且联合组低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手术组的1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辨证论治联合PVP治疗VCF,可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促进椎体高度和脊柱力线恢复,缓解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分期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张滔 李兰 +3 位作者 李旭雪 李东明 吴海燕 陶一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术后随访一年。比较三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统计三组术后骨折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三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a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低,且完全骨髓水肿组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较无骨髓水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三组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高,Cobb角度较术前小,且完全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无骨髓水肿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三组骨折再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VCF患者MRI显示其骨髓水肿程度与其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改善效果成正相关(P<0.05)。结论OVCF患者骨髓水肿程度越严重,其PKP治疗效果相对越好,越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分布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修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库提鲁克·守克尔 +2 位作者 阿里木江·玉素甫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15-2022,共8页
背景:虽然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提供有... 背景:虽然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术后椎体再次骨折。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193例患者,根据术后骨水泥分布分为Ⅰ组(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9)、Ⅱ组(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n=80)和Ⅲ组(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4)。对比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后凸角、损伤椎体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记录所有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1)Ⅲ组患者术后1年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Ⅰ组和Ⅱ组损伤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总椎体骨折发生率高于Ⅲ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3)3组患者其余指标,包括骨水泥渗漏、腰痛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凸角、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4)提示与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和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组相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长期预后,而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能够明显降低损伤椎体及总椎体骨折发生率,医生术中应充分掌握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从而有助于减少未来再发生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 骨水泥 骨水泥弥散 再次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徐润洲 李健 潘文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25年第7期33-36,50,共5页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8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8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椎体功能、椎体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1、6个月,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Os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两组Cobb角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较对照组的82.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还能改善椎体情况,利于其椎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老年患者 经皮成形术 疗效 疼痛程度 功能
原文传递
甘南州舟曲县2021—2023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控措施探讨
11
作者 李泽亮 吴强 +3 位作者 杨树义 桑安民 鲁应全 曹富江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7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甘南州舟曲县2021—2023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收集整理甘南州舟曲县2021—2023年所有诊断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共265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21—2023年甘南州舟曲县... 目的分析甘南州舟曲县2021—2023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收集整理甘南州舟曲县2021—2023年所有诊断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共265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21—2023年甘南州舟曲县锥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流行病学概况,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防控工作提供参考。结果2021—2023年度,甘南州舟曲县共有265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其中男性126例,占比47.6%,女性139例,占比52.4%,男女比例为0.91∶1;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及以上,占73.6%;骨折部位以胸腰椎为主,占76.4%。结论甘南州舟曲县2021—2023年度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病率较高,且女性占比高。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同时胸腰椎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部位。针对椎体压缩性骨折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能为该地区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流行病学特征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桂凯红 程中华 +1 位作者 黄林 阮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PVP治疗的96例OVCF患者作为O...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与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PVP治疗的96例OVCF患者作为OVCF组,根据术后随访2年期间是否再次发生骨折,将OVCF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和无再发骨折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2例为对照组。检测OVCF患者术前、健康志愿者体检当日血清IGF-1、IGFBP-3水平以及腰椎(L_(2~4))骨密度(BMD);分析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F-1、IGFBP-3、BMD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OVCF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发骨折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高于再发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VCF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424、0.34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BMD均是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GF-1、IGFBP-3、BMD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AUC分别为0.837(95%CI:0.748~0.905)、0.713(95%CI:0.612~0.801)、0.711(95%CI:0.610~0.799)和0.921(95%CI:0.848~0.966),3项联合预测的AUC大于IGF-1、IGFBP-3、BMD单独预测(Z=2.603、4.097、4.078,P<0.05)。结论血清IGF-1、IGFBP-3和BMD联合对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对改善OVCF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鹿强骨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临床研究
13
作者 宋莎丽 荣红亮 孟利锋 《新中医》 2025年第5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龟鹿强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及碳酸钙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L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在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OVCF行PKP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观察龟鹿强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及碳酸钙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LVCF)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在安阳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OVCF行PKP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龟鹿强骨汤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骨钙素(BGP)、骨密度(BMD)、骨保护素(OPG)、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对照组77.78%(35/45)(P<0.05)。2组OPG、BGP、BM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OPG、BGP、B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龟鹿强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及碳酸钙D3片治疗OLVCF行PKP术后能改善骨质疏松,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与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龟鹿强骨汤 骨保护素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14
作者 刘思定 王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骨质疏松症引起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特别是常见的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有再次骨折的危险。研究再骨折影响因素对于改善预防策略和治疗至关重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在双... 目的骨质疏松症引起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特别是常见的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有再次骨折的危险。研究再骨折影响因素对于改善预防策略和治疗至关重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在双峰县人民医院接受PVP术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409例患者的相关信息,将其分为再骨折组和非再骨折组。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后手术时间、初始骨折椎体数、手术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是否骨水泥渗漏、总蛋白数、球蛋白数、预后营养指数(PNI)、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CT值、体重、是否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影响的因素纳入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术后手术时间、球蛋白、白蛋白数、淋巴细胞绝对值、纤维蛋白原、PNI、白蛋白/纤维蛋白原、CT值、手术穿刺方式、是否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与再骨折发生有显著关联(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穿刺方式(单侧穿刺)(OR=2.181,95%CI:1.249⁃3.809)、PNI(OR=0.876,95%CI:0.821⁃0.934)、CT值(HU)(OR=0.961,95%CI:0.948⁃0.974)、球蛋白(OR=1.078,95%CI:1.013⁃1.147),没有规律抗骨质疏松(OR=1.816,95%CI:1.029⁃3.206)与再骨折发生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5)。结论手术穿刺方式、PNI、CT值、球蛋白数、是否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评估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再骨折的风险,为临床干预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PVP术 骨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15
作者 张玉鹏 王政 朱洪欣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150例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PVP组、PKP组,各75例。PVP组应用PVP治疗,...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150例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PVP组、PKP组,各75例。PVP组应用PVP治疗,PKP组应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胸椎情况、疼痛程度、功能状态、预后不良情况。结果:PVP组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短于PKP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PKP组(P<0.001);术后3个月,两组Cobb角减小,伤椎前缘椎体高度升高,PVP组Cobb角大于PKP组,伤椎前缘椎体高度小于PKP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降低(P<0.001);术后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降低,PVP组高于PKP组(P<0.001);PVP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PKP组(P=0.042)。结论:PVP、PKP均可用于治疗老年胸椎压缩性骨折,促进胸椎功能恢复,缓解疼痛。PKP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消耗量较高,但是能提高腰椎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胸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经皮成形术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和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16
作者 韩琳 司花慧 +2 位作者 郑秀清 王景英 赵燕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 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PVP治疗,观察组接受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天、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通过PKP治疗效果更显著,疼痛减轻的时间更快速,椎体功能以及高度恢复的效果更满意,且术后并发症更少,是可行且安全的疗法,比PVP更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P PKP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老年患者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罐辅助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蒋晓春 高鹤菲 徐奋 《全科护理》 2025年第3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究火龙罐辅助治疗对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2023年4月选取收治于医院的80例OVCF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术后均接... 目的:探究火龙罐辅助治疗对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2023年4月选取收治于医院的80例OVCF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佐以火龙罐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和日常生活能力、椎体关节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得分和伤椎状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研究组的VAS评分、ODI评分较对照组低,Barthel指数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对照组高,组别间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治疗不同时间段测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ODI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的组别与时间点交互分别为(F_(交互)=14.071,P_(交互)<0.001;F_(交互)=31.444,P_(交互)<0.001;F_(交互)=33.112,P_(交互)<0.001;F_(交互)=47.827,P_(交互)<0.001)。结论:火龙罐辅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病人能提高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伤椎关节功能,有利于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治疗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术后 疼痛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18
作者 尹珍光 艾纯华 +2 位作者 裴冰冰 张斌 马腾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37-040,共4页
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 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大,需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使其疼痛程度得到较大程度的减轻,同时也可以预防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此外,在患者围术期,还需要加强相关护理措施的应用,并做好健康宣教,由此来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并预防二次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皮质强化差异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生物力学的影响
19
作者 方伟 黄兴桦 +1 位作者 屈波 杨红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30-4438,共9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骨皮质强化区域对脊柱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二维层面。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三维层面内骨皮质强...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骨皮质强化区域对脊柱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但以往研究大多局限于二维层面。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骨水泥在椎体三维层面内骨皮质强化差异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及终板生物力学分布的影响,以评估其效果。方法:建立T12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有限元模型,从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对骨水泥有无皮质强化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研究不同体位变化下,骨皮质强化对T12椎体松质骨、皮质骨、T11/T12椎间盘、T12/L1椎间盘、T11下终板、L1上终板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在垂直压缩力作用下,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有或无骨水泥皮质强化在不同体位变化下除伤椎皮质骨以外结构应力变化均不明显;(2)伤椎皮质骨Von Mises应力值在人体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时差异显著,同一平面内骨皮质完全强化组较无骨皮质强化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明显变小,随着骨皮质强化越广泛Von Mises应力值整体呈下降趋势;(3)提示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时,横断面内骨水泥应尽量广泛对称水平分布于椎体骨皮质边缘,矢状面内骨水泥应广泛纵向分布且靠近上下终板及前后壁,冠状面内骨水泥应广泛分布于中线两侧同时对称接触上下终板及侧壁,可有效避免伤椎再骨折风险且不增加邻椎骨折、残留盘源性疼痛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 骨皮质强化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邻近间盘 终板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20
作者 邱媛媛 邢超 +2 位作者 袁倩倩 张开贤 张旭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转移癌致VCF患者,其中77例共105节椎体接受MWA联合PVP(A组)、35例共68节椎体接受单纯PVP(B组)。记录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对比...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转移癌致VCF患者,其中77例共105节椎体接受MWA联合PVP(A组)、35例共68节椎体接受单纯PVP(B组)。记录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对比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每日吗啡消耗量(DMC)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局部肿瘤复发率。结果MWA及PVP技术成功率均为100%。A组12例(12/77,15.58%)、B组19例(19/35,54.29%)见骨水泥渗漏,A组低于B组(P<0.001);未见其他并发症。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DMC和ODI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01);A组治疗后3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P均<0.01),A组治疗后6个月DMC及ODI均低于B组(P均<0.01),其余各时间点组间疼痛VAS评分、DMC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A组[17.14%(18/105)]病变局部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32.35%(2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 PVP联合MWA治疗转移癌致VCF可减少并发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且短期局部控制肿瘤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肿瘤转移 成形术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