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湘达 吕成昱 +2 位作者 王亭 陈晓亮 胡有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脊柱结核 Ⅰ期病灶清除 椎体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高啸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估接受椎间融合和内固定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本院74例确诊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患者。通过手术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植... 目的评估接受椎间融合和内固定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本院74例确诊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患者。通过手术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脊柱影像学表现指标、功能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Cobb角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中线和后缘的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有效改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功能,减少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内固定 退行性脊柱侧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附子汤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疼痛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晨 方志良 方培峰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631-633,共3页
目的:分析桂枝附子汤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疼痛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在云霄县中医院2020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签的方式分作两... 目的:分析桂枝附子汤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疼痛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在云霄县中医院2020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签的方式分作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中联用桂枝附子汤,分析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疗效为97.78%(44/45),对照组为86.67%(39/45),观察组的总临床有效率更高,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比较上,观察组的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附子汤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能进一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强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附子汤 弓根螺钉内固定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4
作者 孙启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病症状严重程度[以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估]、神经功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量表评估]、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CASCS量表中主观症状、症状体征、工作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用于MCSM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能有效提高其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程度,缓解临床症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盘切除 次全切除内固定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的护理
5
作者 谢雪霞 吴彩玉 李艳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5期81-82,共2页
目的介绍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有效的护理。方法自1999~2004年通过对1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护理实践,经过了解患者对此技术知识缺乏,术前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术后适应性的训练,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肢体活动感觉的观察,各管... 目的介绍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有效的护理。方法自1999~2004年通过对1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护理实践,经过了解患者对此技术知识缺乏,术前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术后适应性的训练,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肢体活动感觉的观察,各管道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并发症,功能锻炼指导。结果18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kaneda内固定术后病人,12例治愈佩带腰围步行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认真细致做好前路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 护理技 病情观察 胸腰段 融合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附13例报告)
6
作者 包肖肖 潘强强 +3 位作者 苏锴 张振辉 梅伟 王庆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ASIA)。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神经症状加重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对症处理后痊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情况。13例患者术前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48.9±21.4)mm/h、(40.2±33.9)mg/L、(8.1±1.2)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14.2±2.9)mm/h、(2.8±1.2)mg/L、(2.2±0.7)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13例患者中,有神经损害症状的5例患者的ASIA分级由治疗前的D级恢复至E级,无神经损害症状的8例患者的ASIA分级未发生变化。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椎体感染指标得到控制、疼痛评分下降、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 经皮成形 后并发症 感染 病灶清除 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万小彬 徐启飞 赵广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微创组予以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3 d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评分)、疼痛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低,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与常规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降低,且微创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改善,且微创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总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80.85%)(P<0.05)。结论同传统PLIF相比,TILF治疗单节段LSS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引流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椎管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融合内固定 管狭窄症 硬膜囊面积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任志勇 姜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21年1月—2023年5月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5)单纯应...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21年1月—2023年5月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5)单纯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45)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伤椎恢复情况[伤椎弯曲角度(Cobb角)、伤椎矢状面指数(VSI)、伤椎前缘高度比(FVHR)、伤椎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预后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凸畸形、伤椎愈合延迟、内固定物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bb角、VSI、FVHR、伤椎压缩率、ODI评分、Barthe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SI、FVHR、Barthe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Cobb角、伤椎压缩率、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VSI、FVHR、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Cobb角、伤椎压缩率、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能够进一步减少相关并发症,减轻脊柱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预后改善,有利于伤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性脊柱 短节段内固定 弓根 并发症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 被引量:1
9
作者 利盛成 姬广林 +5 位作者 陈永铵 方祥仔 谢文伟 姚汉刚 廖德允 熊秉刚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5期343-344,共2页
目的 总结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对 1 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行前路减压植骨 ,并采用胸腰椎前路Kaneda器内固定。结果  1 3例获得 1 3~ 72个月随访 ,脊髓神经功能 4例获得 2级改... 目的 总结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对 1 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行前路减压植骨 ,并采用胸腰椎前路Kaneda器内固定。结果  1 3例获得 1 3~ 72个月随访 ,脊髓神经功能 4例获得 2级改善 ,8例获得 1级改善 ,1例完全截瘫无改善。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 ,重建脊柱 ,固定高度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 胸腰爆裂 截瘫 内固定 合并症 方法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姬凌飞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行椎管减压术治疗...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行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低于研究组的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体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骺板生长因子及矢状位影像学参数水平均优于常规组,舒适度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椎体功能、生活质量及影像学指标,降低炎症反应,提升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管减压 融合内固定 效果
原文传递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褚宏章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目的:探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64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传统椎管减压术治疗... 目的:探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64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传统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Cobb角与脊柱功能、炎性因子水平、不同时间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治疗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的Cobb角小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24、72小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较显著,不仅能明显改善脊柱侧弯症状,促进脊柱功能恢复,还能显著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融合内固定 脊柱功能 疼痛
原文传递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刘枫 王露露 +1 位作者 杨忠利 汪银魁 《大医生》 2024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CCF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ACD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和脊柱功能评分、生物力学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2~C7 Cobb'角和颈椎总活动度(ROM)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MCSM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盘切除融合 前路次全切除融合 多节段脊髓型颈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先银 莫新发 +5 位作者 何仲佳 朱文雄 周雪明 曾昕明 郭建恩 卓新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19例,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年,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对脊髓功...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19例,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年,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对脊髓功能评定标准,术前平均为10.15分±1.24分,术后平均为15.93分±1.27分,改善率为83.7%.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具有减压彻底、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疗效持久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次全切除 固定治疗 2003年6月 融合 功能评定标准 生理曲度 1999年 前路 临床疗效 随访时 疗效持久 平均 改善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附31例报告)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宏伟 马远征 +1 位作者 陈兴 鲍达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安全性及其价值。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1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10~4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本组中30例患...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安全性及其价值。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1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10~4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本组中30例患者均未出现椎旁脓肿或窦道形成等结核复发情况,内固定物无松动,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5个月;后凸畸形矫正度数为31.6°±7.5°,后期校正度数丢失2.7°±1.5°。本组中仅1例9个月后手术对侧出现腰大肌脓肿,经再次病灶清除手术后,随访11个月,无复发迹象。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脊柱即时稳定、促进植骨融合、校正后凸畸形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内固定 钛笼 内固定 结核 一期 前路病灶清除 钛笼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顺聪 梁德 杨志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6-507,共2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患者,均经后路行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椎弓根内固定术包括:USS11例,ISOLA 17例,Moss-Miami 1例,Tenor 8例... 目的评价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患者,均经后路行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椎弓根内固定术包括:USS11例,ISOLA 17例,Moss-Miami 1例,Tenor 8例;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的成功率、椎间高度维持、术前术后Os-westry伤残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年6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由术前34.4±17.2,术后恢复至7.6±3.4;全部病例均获得融合,融合率100%;椎间隙高度由术前(6.3±4.3)mm,达术后(10.6±4.1)mm,随访见椎间高度轻度丢失(8.7±4.6)mm,但患者未出现症状加重。ODI由术前(33.4±4.3)分改善至术后(5.9±3.4)分,VAS由术前(7.65±0.95)分改善至术后(0.58±0.30)分。并发症共5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发生率6.67%(2/37);3例患者术后出现单侧沿坐骨神经根性放射痛,发生率8.11%(3/37),术后2周症状消失。未出现植骨块向后方脱出进入椎管、假关节、再滑脱、内固定松脱或折断等并发症。结论经后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复位率、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充分减压是成功复位的关键和前提,椎间植骨融合率与良好的复位、植骨床处理、植骨的质和量、早期稳定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内固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5
16
作者 庄全魁 孟晓林 +3 位作者 王海涛 时和同 艾继超 芮清伟 《安徽医学》 2007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行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等抗结核治疗2~3w后,采用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随访:24... 目的 探讨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行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等抗结核治疗2~3w后,采用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随访:24~38个月,平均:2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间植骨3~6个月融合,平均4个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 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路AF内固定 前路病灶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俊杰 梁舒涵 +2 位作者 彭奇 林斌 饶耀剑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0期60-61,6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留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随访,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颈椎JOA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留症状作用明显,能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后残留症状 补阳还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10例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爱民 杜全印 +4 位作者 孙红振 郭庆山 尹良军 王子明 蒋耀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49-149,162,共2页
目的探讨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1999-03/2001-0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科行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患者10例。术后颈围固定时间... 目的探讨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1999-03/2001-0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科行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患者10例。术后颈围固定时间4~6个月,均随访12.9个月,并于术后立即和随访时拍摄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融合节段的高度、后凸成角及颈椎弧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显示颈椎高度术后较术前平均增加4.16mm,随访时平均丧失1.56mm;颈椎弧度平均增加15.8°,后凸成角平均增加1.3°;全部获骨性融合。结论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重建颈椎生理弧度,恢复减压后植骨的高度和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维持理想的颈椎高度能使皱折的黄韧带紧张,椎间孔扩大,缓解和防止颈髓和神经根受压,获得良好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次全切除 生理曲线 内固定 重建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多节段颈盘突出症 钢板内固定 意向处理分析 生理弧度 高度 内固定治疗 神经根受压 野战外科 方法选择 固定 融合 X射线片 融合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平欧 谭海涛 +4 位作者 蒙诗景 覃天金 陆俭军 江建中 杨克勤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1664-1666,共3页
关键词 前路病灶清除 内固定治疗 脊柱结核 结核病灶清除 脊柱不稳 后凸畸形 内固定方法 前路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晓春 谢恩 郝定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21期2597-2598,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477例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颈椎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477例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结论运用术前和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恢复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次全切除减压钛板内固定 围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