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2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丁狼 《河南中医》 2024年第9期1441-1445,共5页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这些药物具有养血、补肾、活血通络、平肝定眩、滋阴潜阳等功效。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为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加快椎-...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这些药物具有养血、补肾、活血通络、平肝定眩、滋阴潜阳等功效。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为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目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指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缺乏远期随访,亦存在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统一规范疗效判定标准,加大定量研究,延长随访时间,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付文华 瞿千千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究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86例VBI性眩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口服盐... 目的:探究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86例VBI性眩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口服盐酸倍他司汀并加用强力定眩片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倍他司汀治疗相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加用强力定眩片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利于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降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 眩晕症 强力定眩片 倍他司汀 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方显明 黄红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10期602-603,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祛瘀法 益气活 滋补肝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牟新军 赵曼丽 王法德 《吉林中医药》 2003年第9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怀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从中医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影像学与中医眩晕证类相关性研究,动物模型的研究等三个方面,论述近年来中医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实验研究进展,并对现存的问题予以分析。
关键词 中医药 基底动脉不足 眩晕 实验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西汀联合阿加曲班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眩晕程度的影响
6
作者 刘世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对患者眩晕程度、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 目的分析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对患者眩晕程度、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效果,炎性因子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眩晕程度[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左椎动脉血流速度(39.15±5.26)cm/s、右椎动脉血流速度(39.13±4.89)cm/s、基底动脉血流速度(38.91±4.07)cm/s均高于对照组的(32.02±5.36)、(31.88±4.04)、(31.39±5.1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L-6(9.44±4.37)ng/L、CRP(4.18±1.29)mg/L、ET-1(70.12±9.3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2.67±5.43)ng/L、(6.47±1.58)mg/L、(75.27±11.75)ng/L,而CGRP(57.49±6.05)ng/L高于对照组的(45.48±5.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DHI评分(28.12±3.06)分低于对照组的(34.72±3.66)分,ESCV评分(28.17±3.56)分高于对照组的(20.31±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减轻眩晕症状,有利于降低炎性反应、提升治疗效果与椎动脉血流速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阿加曲班 基底动脉不足 管内皮损伤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症的效果
7
作者 刘云 刘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眩晕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VBI所致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 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眩晕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VBI所致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主症、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VBI所致眩晕症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动脉血流速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基底动脉不足 中医证候积分 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贴压联合个体化健康管理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万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81-084,共4页
评价耳穴贴压联合个体化健康管理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中的应用。方法 本文纳入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76例,调查各类数据,符合入组指征,并开展病例-对照分析。依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对照组(38)以个体化健... 评价耳穴贴压联合个体化健康管理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中的应用。方法 本文纳入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76例,调查各类数据,符合入组指征,并开展病例-对照分析。依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对照组(38)以个体化健康管理;观察组(38)以耳穴贴压联合个体化健康管理。评价每位患者眩晕控制、血流情况及管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干预1周和干预2周的眩晕控制情况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1周和干预2周的眩晕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情况优于干预后(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满意率占比100.00%,对照组中满意率占比86.84%。两组管理满意率对比(P<0.05)。结论 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耳穴贴压联合个体化健康管理对于眩晕发作起到一定控制作用,促使脑血流速度加快,提高管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个体化健康管理 -基底动脉不足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氯吡格雷结合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黄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研究国产氯吡格雷结合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时间(2023.1~2023.12),研究对象人数:30例,平均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n=15)接受国产... 研究国产氯吡格雷结合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时间(2023.1~2023.12),研究对象人数:30例,平均分为两个小组,观察组(n=15)接受国产氯吡格雷结合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对照组(n=15)接受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起效情况、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30天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或者脑梗死患者数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概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0~2h、2~6h的起效概率分别为46.66%、40%,高于对照组13.33%、6.66%,6~12h、大于12h的起效概率为6.66%、6.66%,低于对照组40%、40%,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血浆比黏度、还原高切、还原低切指数均低于对照组,30天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或者脑梗死患者概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6%(P<0.05)。结论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国产氯吡格雷结合倍他司汀、金纳多注射液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了起效时间,改善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了患者的眩晕情况,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氯吡格雷 倍他司汀 金纳多注射液 基底动脉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董平 秦憧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92-94,105,共4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水平、血浆黏度、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VBIV患者可提高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DHI评分和血浆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盐酸氟桂利嗪片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症 浆黏度 流动力学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宝新 冯梅 +4 位作者 马春艳 沈鸿婷 卢明 贾妮 施晓耕 《湖北中医杂志》 2008年第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眩晕 基底动脉不足 临床路径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樊建平 《河北中医》 2010年第6期940-941,共2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疗效,兹将椎一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疗效,兹将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动脉不足 中医疗法 辨证论治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中医药治疗近况及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明 黄培新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 不足 医药疗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娟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21期111-113,共3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VBI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献显示常用的基础方包括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中药制剂包括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VBI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献显示常用的基础方包括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中药制剂包括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而且中医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在VBI性眩晕的治疗中亦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针灸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力 顾锡镇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0期512-512,513,共2页
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中医药对VBI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归纳总结几种常用基础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等,及常用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 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中医药对VBI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归纳总结几种常用基础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等,及常用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及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方法治疗VBI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崔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91-292,共2页
从临床治疗总结分析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近况,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无副作用。
关键词 眩晕 基底动脉不足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迈 程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的分布及相关性特点,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的调查,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症状、舌相、脉象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并运用描述...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中医体质与证候的分布及相关性特点,为其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的调查,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症状、舌相、脉象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其主要症状、舌象、脉象、证素及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①60例VBIV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为:痰湿质者>阴虚质者>血瘀质者>气虚质者>阳虚质者。②60例VBIV患者中有眩晕症状者55例(91.6%),眩晕为主要症状,其次为盗汗(40%)、发热(30%)、呕吐(30%)、心悸(32%)、头疼(28%)、健忘(26%)、多梦(24%)等。③通过对症状、舌脉分析得到的VBIV中医证候主要为肝肾阴虚证、痰浊中阻证、瘀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风痰上扰证等。④主要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痰湿质者易出现痰浊中阻证(P<0.05)、风痰上扰证(P<0.05);阴虚质者易出现肝肾阴虚证(P<0.05);血瘀质者易出现瘀血阻窍证(P<0.05);气虚质者易出现气血亏虚证(P<0.05)等。结论:该研究初步明确了VBIV患者的体质类型与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为未来从中医体质与证候方面研究VBIV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中医体质 中医证候分析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中医药治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振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病机分类研究,综述不同病机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研究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医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明燕 赵应兰 +1 位作者 杨爱芝 王靖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4期459-460,共2页
本文主要讲述了对中医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方法。急性期限制头颈部活动,减轻头颈刺激,局部加强保暖;治疗期间向患者介绍治疗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康复期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健康方式,加... 本文主要讲述了对中医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方法。急性期限制头颈部活动,减轻头颈刺激,局部加强保暖;治疗期间向患者介绍治疗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康复期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健康方式,加强颈肩部的锻炼,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 中医疗法 颈牵引 推拿整复手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