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罗鹏明 张国华 +1 位作者 王新虎 左春光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5期550-551,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3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 VAS 评分、ODI、Cobb 角、椎体塌陷率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3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 VAS 评分、ODI、Cobb 角、椎体塌陷率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ODI、Cobb角、椎体塌陷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可用于治疗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2
作者 李振肃 曹玮 +1 位作者 宫金涛 秦晓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31±5.49)ml少于对照组的(66.89±7.21)ml,手术时间(82.43±6.21)min、住院时间(8.06±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75±8.97)min、(10.59±1.88)d(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63±2.38)°、(13.31±1.69)mm,术后分别为(10.36±1.39)°、(20.37±2.72)mm;观察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71±2.20)°、(13.65±1.31)mm,术后分别为(10.21±1.30)°、(20.45±2.76)mm。术前、术后,两组组间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别为(5.31±1.02)、(32.49±2.57)分,术后分别为(2.95±0.63)、(15.59±1.42)分;观察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5.40±0.97)、(32.63±2.21)分,术后分别为(2.24±0.38)、(15.67±1.35)分。术前,两组VAS、OD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其术后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微创经皮弓根系统固定 后凸Cobb角 体前缘高度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国兵 陈雄 +6 位作者 李秋举 郭文荣 李平生 王怀云 洪志群 徐建平 陈祥 《颈腰痛杂志》 2011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在2005-01-2009-02期间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了经椎弓根固定,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内固定组)...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在2005-01-2009-02期间对18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了经椎弓根固定,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内固定组)。并随机抽取18例同期单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及髓核摘除的此类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内固定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根据术后改善率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内固定组为73.27%±14.75%,非内固定组为47.33%±11.86%。两组数据经t检验(t=5.815,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较传统方法有一定优越性,可保持椎间隙高度,腰痛缓解率高,且较少发生并发症,但内固定组费用较高,患者负担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 管狭窄症 椎弓根钉固定系统 间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4
作者 朱耀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失血总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工作中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并降低其VAS评分,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性骨折 后路切开弓根系统固定 经皮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 单节段
原文传递
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谢红喜 杨同堂 徐敏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3期152-155,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陇西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研究组(n... 目的:比较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陇西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术后骨盆骨折复位效果、骨盆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骨盆骨折复位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4.36%(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9周,研究组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Tile C2~C3型骨盆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骨盆骨折复位总有效率和骨盆功能,以及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弓根系统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盆骨折 骨盆功能 骨折复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矫治脊柱后凸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吉兴 金大地 +3 位作者 陈建庭 江建明 瞿东滨 陈祥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矫治脊柱后凸中的应用及截骨方法的选择。方法 :本组 2 5例全部采用单节段截骨。椎板、小关节截骨 8例 ;三柱楔形截骨 17例。全部采用短节段的椎弓根内固定装置 ,其中RF 12例 ,CD 3例 ,STB 10例。结果 :本...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矫治脊柱后凸中的应用及截骨方法的选择。方法 :本组 2 5例全部采用单节段截骨。椎板、小关节截骨 8例 ;三柱楔形截骨 17例。全部采用短节段的椎弓根内固定装置 ,其中RF 12例 ,CD 3例 ,STB 10例。结果 :本组 2 1例得到 3、6、12个月的随访 ,其腰背痛消失或大部分缓解 ,截骨部位获得骨性愈合 ,后凸角度由手术前平均 70° ,矫正到平均 33° ,矫正角度丢失平均 2 .5° ,矫正率为 5 2 .9%。内固定装置无松脱和断裂。结论 :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治脊柱后凸牢固可靠 ,对于年龄小、无腹腔血管钙化、后凸 <6 0°可选用椎板、小关节截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固定系统 脊柱后凸 手术方法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小军 王文礼 刘海波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术后卧床2~3周后,在支具保护下可下地活动,3~4个月后去支具活动,... 目的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术后卧床2~3周后,在支具保护下可下地活动,3~4个月后去支具活动,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随访30个月。结果术后3d及至随访结束时,伤椎前、后缘与正常的高度比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与随访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及随访结束时Cobb后凸角的矫正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可在骨折早期起支撑及固定作用,脊柱的长期稳定有赖于椎体自身的生物力学稳定的建立;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植骨选择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达到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系统固定 自体骨移植 胸腰爆裂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玉民 王献印 张欲燃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7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及后外侧融合治疗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16例,Ⅲ度...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及后外侧融合治疗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16例,Ⅲ度滑脱2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经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及后外侧融合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6~24个月随访,其中27例患者植骨处发生骨性融合(融合率达96%),25例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优良率89.3%。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减压 弓根系统复位及固定 间及后外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系统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桂华 陈锦标 +1 位作者 蔡宏华 吴家文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31-332,共2页
目的观察探讨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系统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的手术情况、症状及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的对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系统手术的30例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的术后恢... 目的观察探讨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系统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的手术情况、症状及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的对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系统手术的30例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对腰背、上下肢功能障碍评分(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以探讨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系统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月所有患者均可下地行走,术后3月CT复查发现29例患者腰椎峡部融合良好,1例患者因未遵医嘱带腰围而融合不良,融合率96.7%;患者1年后CT复查未发现脊柱出现退变,腰椎可正常活动。术前与术后1年相比ODI及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系统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具有治疗时间短,治疗有效率高,腰椎间盘退变低的优点,是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板钩内固定系统 青少年 峡部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小菊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9期3748-3749,共2页
总结27例椎弓根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合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体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指导早期功能锻炼、进行出院指导。本组27例患者治疗转归:术后随访3~12月,均... 总结27例椎弓根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合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体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指导早期功能锻炼、进行出院指导。本组27例患者治疗转归:术后随访3~12月,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10~12个月再次住院行内固定取出术2例,术后痊愈出院。达到了重新行走,生活及工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系统固定 胸腰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建金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进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为提升胸腰椎骨折手术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目的进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为提升胸腰椎骨折手术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CT图像观察椎体"空壳现象"发生情况,将出现"空壳现象"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调查性别、年龄、合并骨质疏松等,通过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4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出发生椎体"空壳现象"现象72例,发生率58.06%;两组合并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类型、椎体复位程度、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慢性疾病等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压缩程度≥50%、合并骨质疏松症、年龄≥60岁,均是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率较高,椎体压缩程度≥50%、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症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 胸腰骨折 体“空壳现象”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宇 潘滔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04-305,共2页
目前临床常用的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存在的问题有应力遮挡效应、应力集中、构件稳定性、对骨融合的影响等。该文对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办法,为临床设计合理的内固定器械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弓根 固定 弓根固定系统 应力遮挡效应 固定器械 临床常用 应力集中 临床设计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峡部植骨修补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综合护理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晓霞 罗杰多 +3 位作者 罗雨桥 黎全猛 容达程 黎桥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 观察评价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腰椎峡部裂患者21例,均经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观察评价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腰椎峡部裂患者21例,均经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并观察治疗及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76~131 min,平均(94.8±4.3)min;术中出血量68~195 ml,平均(122.85±11.74)ml;双侧峡部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7.29±1.85)个月。患者腰痛VAS评分内固定后明显低于内固定前[(1.28±0.87)分比(5.57±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2 5,P=0.000 0);ODI指数评分内固定后峡部愈合为显著低于内固定前[(10.46±3.18)%比(64.98±1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2 7,P=0.000 0);腰椎功能Mac Nab评价结果:优18例(85.71%),良3例(14.29%)。PDM患者的QOL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其中非常满意18例(84.51%),基本满意3例(14.29%)。结论 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治疗腰椎峡部裂,峡部骨性愈合良好,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 峡部植骨修补 弓根系统固定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0期50-52,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观察组...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观察组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略低于观察组的15.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利于Cobb角与脊柱功能恢复,而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弓根系统固定 脊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洪安 张银刚 《中医正骨》 2017年第6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9~72岁,中位数63岁。13例累及单节椎...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9~72岁,中位数63岁。13例累及单节椎体,2例累及2节椎体,1例累及3节椎体。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和脊柱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E级11例、D级2例、C级3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用椎板咬骨钳咬除病椎及其上下各两椎的全部椎板和黄韧带彻底减压,通过病椎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病椎椎体,于病椎上下各两椎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以钉棒系统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动力位X线片评估脊柱稳定性,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功能,随访观察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0~180 min,中位数140 min。术中出血800~1500 mL,中位数1200 mL。骨水泥注射量,胸椎25~36 mL,中位数29 mL;腰椎31~38 mL,中位数35 mL。1例1椎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患者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 d,8例患者疼痛即消失,8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1±0.7)分下降至(1.2±0.4)分。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另外1个椎体溶骨性转移灶,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9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其余14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椎体病变区骨水泥填充良好,未发生新的骨折及肿瘤转移,动力位X线片上未见脊柱不稳;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E级13例、D级1例。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控制局部肿瘤生长、恢复或保留神经功能、维持和重建脊柱稳定性,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转移 板切除术 体成形术 弓根系统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金属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5年同一科室36例随访 被引量:4
16
作者 莫楚鸿 谭建基 唐灿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429-2432,共4页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主要有单纯减压、前路椎体间融合、后路椎体间融合、前后路联合360°融合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目的:评价GSSII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滑脱患者38例,采...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主要有单纯减压、前路椎体间融合、后路椎体间融合、前后路联合360°融合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目的:评价GSSII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滑脱患者38例,采用标准置钉技术先在滑椎两侧的椎弓根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滑椎下位椎体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C臂机透视确认螺钉位置正确,然后咬除滑脱椎体的棘突、椎板,切除椎间盘,准备植骨床,安装连接棒,行滑椎复位。将椎板切除后的碎骨及所取髂骨植入椎间隙。调整GSS系统,扭紧连接螺钉,放置引流,关闭切口。术后8周及随访时观察手术前后脊柱放射线影像的改变,材料置入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术后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X射线观察38例患者中36例腰椎滑脱较术前改善,其中28例完全复位,10例术后仍存在I度滑脱;术后8周X射线观察可见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器械固定可靠,未见钉、棒松脱现象,无脊柱再滑脱,脊柱稳定性良好。随访36例患者中,未出现钉、棒松脱,植骨融合好,术前的症状均得到改善,疗效评价优33例、良3例。结果证明,GSS系统钛棒可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操作简单、提拉复位力及螺钉抗拔出力强,是较好的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棒内固定系统 钛金属 滑脱 植骨 硬组织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尚福亮 陈华 +1 位作者 李斌 李广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3期75-76,共2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4钉内固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4钉内固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自主活动时间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3/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脊柱弓根系统固定 胸腰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烨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2期154-156,共3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组给予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组给予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8.77±12.43)min,术中输血量为(25.44±6.83)ml,术后引流量为(80.42±2.33)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和固定复位不良情况出现。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但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引流量少,患者手术满意度更高,更加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 切开弓根系统固定 胸腰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建华 周小勇 +1 位作者 汤伟 丘继觉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18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严重腰椎滑脱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使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相结合治疗,B组单独使用椎弓...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严重腰椎滑脱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使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相结合治疗,B组单独使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C组单独使用椎间融合器治疗。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A组JOA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C两组,随访中B、C两组的复位率、椎间隙与椎间孔高度明显低于A组,滑脱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腰椎滑脱患者使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肯定,两种方法相结合比单独应用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固定系统 间融合 严重腰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金属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永集 《当代医学》 2012年第4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钛金属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8年10月~2011年3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病人100例,采用钛金属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 目的观察钛金属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8年10月~2011年3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病人100例,采用钛金属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功能。在X线片上观察患者椎间隙高度及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5h,平均(4±0.5)h,术中硬脊膜损伤5例,3例术中硬膜修补,2例应用明胶海绵及生物蛋白胶封堵硬脊膜。术后轻度脑脊液漏,引流一周左右拔管。3例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现象,一周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浅表皮缘坏死,无感染迹象。2例伤口感染,2例椎间隙感染,经灌洗引流1例取出内固定,1例未取延期愈合。术后经X线观察100例患者中,其中90例完全复位,10例残留Ⅰ度滑脱。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6~24个月患者96例;按JOA评分,优78例,良7例,中6例,差4例,优良率89.5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用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X线测量椎间高度。结论钛金属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金属后路弓根棒内固定系统 间植骨 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