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侧前方减压椎体次全切除脊柱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截瘫(附25例报告)
1
作者 刘建华 陈华 +1 位作者 鲁常胜 唐炜东 《青海医药杂志》 1995年第6期9-10,共2页
本文报导了25例胸腰椎结核并截瘫病人用椎管侧、前方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并行脊柱后路固定手术的初步临床体会。指出此类病人的治疗应本着①病灶的彻底清除;②椎管的完全、彻底减压,恢复病椎椎管的最大容积;③植骨块的稳定、可靠、... 本文报导了25例胸腰椎结核并截瘫病人用椎管侧、前方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并行脊柱后路固定手术的初步临床体会。指出此类病人的治疗应本着①病灶的彻底清除;②椎管的完全、彻底减压,恢复病椎椎管的最大容积;③植骨块的稳定、可靠、并有健康骨床,以利于植骨早期融合、防止塌陷、防止脊柱畸形纠正的丢失;④后路固定,减小脊柱各方向剪力,使脊柱稳定性得以保证,创造了植骨块稳定环境等,同时强调局部、全身治疗兼顾,是获得良好疗效与否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截瘫 椎管侧前方减压 脊椎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方式探讨
2
作者 陈富强 黄淦堂 +1 位作者 沈珊安 李克庸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7期706-707,共2页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32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结果疗效皆满意,认为保留棘突的全椎板切除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严重的腰椎侧管狭窄或伴有腰椎不稳病人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椎管侧隐窝狭窄 腰椎 外科手术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u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3
作者 盛文辉 黄波 +1 位作者 刘瑧 王智良 《新疆医学》 2006年第1期53-54,共2页
1999年~2003年我院采用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AO脊柱通用系统(universal spines system,Uss),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内固定治疗 脊柱通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42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成泉 旦明清 +5 位作者 任乾 陈建华 阮文辉 周新立 张志中 李般若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2期156-156,共1页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并发症 脊髓损伤 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 椎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侧前方减压脊柱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广辉 段继礼 郭坤营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后入路半椎板切除椎管侧前方减压 ,Dick经椎弓根内固定 ,同时行后外侧值骨。结果 :2 8例随访 ,X线复查示骨折椎体复位率达 90 % ,椎体前缘压缩平均恢复高度 0 .8cm。 1例 1钉折断 ...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后入路半椎板切除椎管侧前方减压 ,Dick经椎弓根内固定 ,同时行后外侧值骨。结果 :2 8例随访 ,X线复查示骨折椎体复位率达 90 % ,椎体前缘压缩平均恢复高度 0 .8cm。 1例 1钉折断 ,余固定牢固。神经恢复好转率 89% (2 5 /2 8)。结论 :认为该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创伤小 ,手术操作简便 ,术后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椎管侧前方减压 脊柱融合治疗 脊髓损伤 椎弓根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腰椎管侧隐窝狭窄31例报道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建中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55-56,共2页
腰椎退行性改变是引起腰椎管狭窄症较常见的原因,其特点是站立和行走时引起腰痛和下肢痛,腰部过伸时这种症状加重。随着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是中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椎管侧隐窝狭窄 手术治疗 腰椎退行性改变 社会老龄化 检查手段 中老年人 下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术式探讨
7
作者 罗列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7期702-703,共2页
45例下腰椎侧隐窝狭窄,根据不同病理特点分别采用开窗式、半椎板和全椎板切除等方法,摘除椎间盘突出髓核、增厚的黄韧带、关节突和椎体后缘骨赘,扩大狭窄侧隐窝,使神经根充分减压,经1~16年随访,结果,优良率为97.3%。
关键词 椎管侧隐窝狭窄 腰椎 外科手术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陈旧性胸椎腰椎骨折并截瘫(附15例分析)
8
作者 伍业宁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72-73,共2页
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陈旧性胸椎腰椎骨折并截瘫(附15例分析)*晋江市中医院骨科伍业宁*本文资料来源于作者原单位湖南省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我院自1987~1995年共收治陈旧性T4~L1间骨折并截瘫或不全截瘫15例,均证实... 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陈旧性胸椎腰椎骨折并截瘫(附15例分析)*晋江市中医院骨科伍业宁*本文资料来源于作者原单位湖南省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我院自1987~1995年共收治陈旧性T4~L1间骨折并截瘫或不全截瘫15例,均证实脊髓前方有骨性或椎间盘组织压迫,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胸椎 腰椎 截瘫 椎管侧前方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椎板切除联合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5例
9
作者 朱小虎 罗建光 陈石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76-177,共2页
目的 评价半椎板切除联合椎管侧前方减压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2 5例根据CT扫描和术前检查结果切除椎管卡压和神经症状较重的一侧骨折上位脊椎椎板下部 1/2和骨折脊椎椎板上 2 /3的半椎板及部分关节... 目的 评价半椎板切除联合椎管侧前方减压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2 5例根据CT扫描和术前检查结果切除椎管卡压和神经症状较重的一侧骨折上位脊椎椎板下部 1/2和骨折脊椎椎板上 2 /3的半椎板及部分关节突 ,椎体后缘压迫骨块通过潜挖锤平或取出致压物解除脊髓前方压迫。结果 经平均 1年 7个月随访 ,患者脊柱均恢复正常序列 ,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至 92 .6 %( 85 .8%~ 96 .0 %) ,Cobb角降至平均 2 。( 0 。 ~ 6 。) ,脱位全部纠正 ;神经功能恢复 :术前A级 1例 ,恢复至B级 ;B级 2例 ,恢复至C级 1例 ,D级 1例 ;C级 2例 ,恢复至D级 1例 ;D级 13例 ,恢复至E级 11例。结论 保留骨折椎的一侧椎板下部、棘突及对侧椎板的完整性 ,通过较小的创伤 ,一次性清理椎管前后致压物 ,可在确保椎管减压同时尽最大可能保留脊柱的稳定结构 ,保持三柱结构连续性 ,棘突及一侧半椎板的保留还可提供更大的植骨床 ,使植骨融合后的脊柱更为稳定 ,手术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切除 椎管侧前方减压 治疗 胸腰椎爆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侧前方减压椎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10
作者 周袁平 《交通医学》 2003年第6期689-690,共2页
关键词 椎管侧前方减压 椎体内固定 手术治疗 胸腰段 脊柱骨折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钉内固定加选择性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11
作者 李红良 陈永胜 +1 位作者 廉文凯 杨富海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年第6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AF钉内固定 选择性椎管侧前方减压 治疗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术中与术后管理模式在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刘绍侠 何茵 +2 位作者 刘颖 马芳 唐家广 《中国医刊》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术中与术后管理模式在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L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ULBD治疗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术中与术后管理模式在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L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ULBD治疗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RAS理念下的术中与术后管理模式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程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术后12、24 h,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下的术中与术后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ULBD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入路双椎管减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理平 王黎明 +3 位作者 曹泽 宋锦程 陈国兆 沙卫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8期732-736,共5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下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张家港市...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下行单侧椎板切除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UBE-ULBD治疗6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中央椎管狭窄组(C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5~82岁,平均(71.83±5.61)岁;术前腰椎管狭窄程度Schizas分级:B级14例,C级11例,D级5例。双侧侧隐窝狭窄组(L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52~87岁,平均(70.92±9.27)岁;术前Schizas分级:A级5例,B级21例,C级12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疗效,依据Macnab标准评估优良率。术后硬脊膜囊改善率=(术后硬脊膜囊横截面积-术前硬脊膜囊横截面积)/术前硬脊膜囊横截面积×100%。结果C组患者随访10~18个月,平均(13.27±1.60)个月;L组患者随访10~18个月,平均(12.75±2.70)个月。手术时间C组为(105.72±10.54)min,L组为(108.16±13.04)min;术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C组为(9.32±6.71)g/L,L组为(10.17±7.18)g/L;术后引流量C组为(32.27±5.81)mL,L组为(35.62±3.19)mL;术后下地时间C组为(1.24±0.27)d,L组为(1.36±0.54)d;术后住院时间C组为(4.18±1.17)d,L组为(4.38±1.40)d。所有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和ODI均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优良率C组为93.33%(28/30),L组为92.10%(35/38);硬脊膜囊改善率C组为(101.36±30.10)%,L组为(86.24±45.81)%。术后C组患者的病变节段均恢复至Schizas A级;L组有2例由术前Schizas C级恢复至术后Schizas B级,其余均恢复至Schizas A级。两组各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囊撕裂。L组有1例术后出现椎管内血肿,行二次手术清除。结论UBE下行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充分减压,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双通道 椎管减压 内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浩 杨广杰 +1 位作者 周炳康 窦继元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31-435,共5页
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LBD)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2021年11月31日在该院行UBE下椎管减压的25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且随访1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 目的 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LBD)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2021年11月31日在该院行UBE下椎管减压的25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且随访1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及1年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1年ODI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平均手术时间为(110.67±13.73)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52±0.83)d;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良率92%。术后平均入路侧小关节保留率为(83.2±9.1)%,对侧为(93.9±5.2)%。最后随访时,所有患者动力位片均未发现腰椎不稳。术后出现1例硬膜撕裂,术中未修补撕裂硬膜,给予补液等非手术治疗,术后无脑脊液漏发生。结论 UBE下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技术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技术,对于软组织及关节突关节破坏小,可以避免脊柱融合,同时保持了腰椎的稳定性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双通道内镜 微创手术 入路双椎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道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牛洪彦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通道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 目的:观察大通道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下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通道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E、DA、5-HT、S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通道METRx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ODI评分和VAS评分,其效果优于椎间孔镜下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大通道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入路双椎管减压术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椎管狭窄的疗效
16
作者 马新强 岳海振 蔡军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8期158-161,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MIS-TLIF组(n=48)与PLIF组(n=32)。MIS-TLIF组采用MIS-TLIF治疗,PLIF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腰椎冠状面侧凸Cobb角和矢状面腰前凸(lumbar lordosis,LL)]、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侧凸Cobb角均小于治疗前,LL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侧凸Cobb角、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两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MIS-TLIF组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MIS-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与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椎管狭窄均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侧凸Cobb角、LL,但MIS-TLIF更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7
作者 管礼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4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4年4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棘...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2024年4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炎性因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炎性因子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存在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减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引起的炎症反应较为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入路双椎管减压术 并发症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外伤性截瘫(附17例报告)
18
作者 谢金兔 吕铁民 +1 位作者 胡大鹏 江让 《中华创伤杂志》 CAS 1986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本文报道17例早、晚期截瘫患者,施行椎管侧、前方减压术,获满意效果。
关键词 椎管侧前方减压手术 外伤性截瘫 骶棘肌 脊髓横径 血流量
原文传递
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特点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岩 张雪松 +3 位作者 张永刚 刘郑生 肖嵩华 刘保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LSS)患者神经根性压迫的原因及其与侧凸形式的关系。方法选取1999年7月~2002年12月本院骨科治疗的27例DLSS患者,术前进行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通过神经根性特定体表分部确定受压神经根序列和侧别。全...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LSS)患者神经根性压迫的原因及其与侧凸形式的关系。方法选取1999年7月~2002年12月本院骨科治疗的27例DLSS患者,术前进行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通过神经根性特定体表分部确定受压神经根序列和侧别。全部患者进行X线平片、核磁共振检查和腰椎管造影,并确定神经根受压位置。结果27例患者中6例存在L3神经根性症状,13例存在L4神经根性症状,15例存在L5神经根性症状,9例存在S1神经根性症状。L3、L4神经根多在侧凸凹侧的神经根孔或神经根孔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和狭窄,L5、S1神经根则较多在侧凸凸侧的侧隐窝位置存在压迫。结论DLSS患者神经根性损害出现在侧凸凹、凸两侧,出现的几率相近;神经根性损害的分布均接近于骶正中平分线,此结果可能与侧凸的非正常应力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 腰椎凸性椎管狭窄 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开放减压与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手术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伟涛 张富运 +2 位作者 崔树 李顺国 郭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4期505-50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减压术式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双侧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放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比... 目的比较不同减压术式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双侧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放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d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101.4±36.2)min、(167.3±64.8)ml、(96.5±77.4)ml、(188.12±15.26)U,L,对照组分别为(136.1±46.5)min、(385.3±166.7)ml、(312.9±137.9)ml、(251.23±17.86)U/L,观察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2±0.4)d、(5.5±3.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3.3)d、(7.7±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康第懊.具有轮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开放减压 开窗潜行减压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