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0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金成春 鲍广全 徐宏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4-6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及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8个月日本颈椎矫形外科学会评分(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cage融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过性咽部不适、供骨区疼痛发生率均低于植骨融合组(P均<0.05)。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均升高(P均<0.05),而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较好,但cage植骨融合术手术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单一颈节段 颈前路减压 融合器 融合术 自体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文革 李仕臣 +4 位作者 秦国强 冯卫东 仇志韬 田世坤 杜保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610-1611,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不一。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固定是我院近年开展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单枚融合器 弓根螺钉 治疗方法 融合术 单侧 单节段 常见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后联合中药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学军 王先永 +3 位作者 张竹林 马建军 范朝铭 孙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25期2803-2805,共3页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后联合中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行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观察组术后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后联合中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行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观察组术后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为88%,对照组为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后联合中药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好,在保持腰椎生理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钉棒固定 融合器 融合术 中药 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谭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3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PLIF治疗20例,设为观察组,余22例行常规术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PLIF治疗20例,设为观察组,余22例行常规术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5.00%,对照组的有效率达81.82%,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ODI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早期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弓根螺钉 融合器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辅助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荟萃分析
5
作者 王思敏 郭天赐 +4 位作者 杨家麟 刘佳进 麻志廷 崔航 刘爱峰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骨刀辅助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骨刀辅助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有关超声骨刀辅助PLIF治疗LSS的临床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数据核对及质量评价,结局指标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①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4篇随机对照试验,8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涉及1069例患者,试验组559例,对照组510例;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器械组相比,超声骨刀组能显著改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D=-0.41,95%CI(-0.60,-0.23),P<0.00001]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MD=-1.50,95%CI(-2.31,-0.69),P=0.0003],降低术中出血量[MD=-60.05,95%CI(-72.51,-47.59),P<0.00001]和并发症发生率[RR=0.29,95%CI(0.16,0.52),P<0.0001],缩短椎板切除时间[MD=-1.51,95%CI(-2.48,-0.54),P=0.002]。结论超声骨刀辅助PLIF手术在降低VAS、ODI、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椎板切除时间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后路融合术 管狭窄症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清创椎间植骨融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闭合式灌洗引流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雷昌宇 韩尧政 +3 位作者 苏林涛 江剑峰 余秋宇 康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敷料封闭切口联合闭式灌洗引流术(closed continuous douche,CCD)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采...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敷料封闭切口联合闭式灌洗引流术(closed continuous douche,CCD)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采用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VSD敷料封闭切口+CCD治疗的18例腰椎原发性感染的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22~80岁(53.2±16.0岁)。采用mNGS测序联合病原学培养鉴定患者感染病原体,制定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通过检测术前3d~术后60d(间隔3d)的ESR和CRP,评估感染的控制状况;通过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腰椎JOA评分,计算BI、JOA评分与对应的改善率(改善率≥60%为显效),评估临床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Frankel分级评价脊髓损伤恢复;观察患者术后随访时的CT,记录植骨融合时间。结果:mNGS测序联合病原学培养结果阳性17例(17/18),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大肠埃希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布鲁氏杆菌均为1例,均采用了相应的序贯治疗。术后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18.0±8.2个月),CRP和ESR的平均水平于术后42d和45d分别恢复并持续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前BI为63.7±11.3分,术后3个月为89.8±7.0分,16例达到显效(88.9%);术前JOA评分14.2±3.4分,术后3个月25.7±3.1分,16例达到显效(88.9%)。术后3个月的随访时,2例Frankel C级患者恢复至E级,2例恢复至D级,其余14例Frankel 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术后植骨融合时间平均6.0±1.5个月。结论: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VSD封闭切口+CCD技术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可以充分清创、有效控制感染,植骨融合可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感染 旁脓肿 负压封闭引流 闭式灌洗引流 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付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5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TLIF)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医院治疗的8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TLIF组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组,各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TLIF)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医院治疗的8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TLIF组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组,各43例。比较两组手术与恢复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健康简明调查量表(SF-36)评分]、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结果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LIF组,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PLIF组,SF-36评分高于PLIF组(P<0.05);TLIF组术后Cor、ACTH表达水平低于PLIF组,GSH-Px表达水平高于PLIF组(P<0.05);TLIF组术后BALP、BGP及BMP-2表达水平均高于PLIF组(P<0.05)。结论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疼痛轻,患者术后恢复快、应激反应轻、生活质量高,骨代谢与腰椎功能恢复显著,但TLIF手术耗时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管狭窄症 融合内固定 融合术 疼痛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高啸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估接受椎间融合和内固定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本院74例确诊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患者。通过手术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植... 目的评估接受椎间融合和内固定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本院74例确诊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患者。通过手术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脊柱影像学表现指标、功能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Cobb角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中线和后缘的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有效改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功能,减少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勇奇 罗瑞 +8 位作者 汪少波 金勇 王健 吴宏梓 王顺 袁峰 赵建新 白宗彪 廖燚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Endo-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60例,根据手...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Endo-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ndo-LIF组30例和MIS-TLIF组30例。收集病人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椎体间融合率,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12个月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病人的临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病人年龄、性别、临床诊断、融合节段、随访时间等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病人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12个月,2组病人VAS评分(腰背部、腿部)、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Endo-LIF组腰背部VAS评分明显低于MIS-TLIF组;术后3个月,Endo-LIF组腿部VAS评分、ODI和JOA评分较MIS-TLIF组更低(P<0.05)。2组病人椎体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良好,且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下腰融合术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颈 颈前路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瑞士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TLIF治疗,对照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腰痛JOA评分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健侧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恢复腰椎功能,但其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侧神经损伤发生率的效果优于PL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滑脱症 老年 孔入路腰融合术 经后路腰融合术 功能 神经损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刘枫 王露露 +1 位作者 杨忠利 汪银魁 《大医生》 2024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CCF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ACD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和脊柱功能评分、生物力学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2~C7 Cobb'角和颈椎总活动度(ROM)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MCSM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盘切除融合术 颈前路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明阳 张大鹏 崔志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72-778,共7页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52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术后1周椎...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52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术后1周椎间植骨面积进行测量,依据测量结果中椎间植骨面积/平均终板面积进而得到植骨面积占比分为3组:椎间植骨面积不超过一侧椎弓根区域为A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56.0±11.5)岁;椎间植骨面积超过一侧椎弓根但未达到对侧椎弓根为B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2.0±14.0)岁;椎间植骨面积超过对侧椎弓根为C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9.5±12.8)岁。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记录每次随访时椎间融合Brantiga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3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与ODI,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VAS、ODI均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均有所恢复;末次随访时,B、C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量较少,两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3、6个月,C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术后12个月,B、C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3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术后6、12个月,B、C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后路腰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可显著改善患有腰椎退行性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随着植骨面积的占比增加,患者早期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评分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钟沃权 李卓夫 +5 位作者 李危石 刘杉杉 齐强 郭昭庆 孙垂国 郭新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据相同的融合及固定节段、初次手术时间(±1年)、性别、年龄(±2岁)在无融合器脱出及移位的患者中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对共匹配3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65.2±10.2岁。CR组初次手术平均固定节段数为1.8±0.8个,融合节段数为1.5±0.6个;发现CR距离初次手术时间为7个月(0.75~132个月);17例患者中单个节段CR 15例,两个节段CR 2例。在两组患者术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高度(disc height,DH)、屈伸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通过术前腰椎CT检查测量腰椎椎体CT值;通过腰椎MRI检查定义椎间盘形态;在术后即刻腰椎X线片上测量融合器位置(融合器后缘标记线到下位椎体后上缘的距离与下位椎体上终板前后径的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间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R组椎体CT值小于对照组(124.8±39.7 vs 147.7±38.2,P=0.011),术后即刻X线片上融合器位置较对照组更靠后(0.15±0.09 vs 0.31±0.07,P<0.001);两组间术前LL(40.8°±12.9°vs 42.4°±7.5°,P=0.717)、PT(19.6°±7.1°vs 17.1°±6.7°,P=0.356)、SS(27.7°±6.5°vs 31.0°±4.3°,P=0.144)、PI(44.3°±13.8°vs 44.7°±13.9°,P=0.926)、DH(10.1±2.4mm vs 8.8±1.4mm,P=0.066)、ROM(4.3°±2.8°vs 4.4°±2.2°,P=0.950)、梨形椎间盘比例(33.3%vs 21.4%,P=0.40)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椎体CT值低(骨质疏松)(OR=0.975,P=0.043)和融合器位置靠后(OR=28.393,P=0.003)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与融合器放置靠后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融合术 融合器脱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钟斌 邵高海 +1 位作者 李波 余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11期1004-1005,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6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对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椎间...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6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对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融合率100%,神经功能JOA评分显著改善,无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稳 单侧弓根螺钉 融合器 融合
原文传递
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张杰 刘煊文 +2 位作者 周强 陈丹 强喆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自体髂骨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椎间隙高度情况,比较2组术后植骨融合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均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评分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椎间隙高度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先增大后减小,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LIF手术中使用自体髂骨与PEEK椎间融合器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自体髂骨治疗前期的融合率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融合器 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解剖型纳米椎间融合器在腹腔镜下腰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程 彭文 +6 位作者 晏怡果 李学林 欧阳智华 贺更生 韩东 陈洋 王文军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52-256,共5页
探讨新型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在腹腔镜下腰椎前路L5/S1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初步临床疗效。在本院脊柱外科进行的21例腹腔镜下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应用该新型椎间融合器,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 探讨新型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在腹腔镜下腰椎前路L5/S1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初步临床疗效。在本院脊柱外科进行的21例腹腔镜下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应用该新型椎间融合器,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VAS评分及骨性融合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VAS评分在术后持续改善,椎间隙高度在术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6个月时均达到骨性融合。该研究验证了该新型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腹腔镜下腰椎前路L5/S1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融合器 腹腔镜 前路 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患者应用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磊 孙永青 +1 位作者 郝敬东 崔准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5期397-402,共6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公认椎体间融合术(P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但椎间融合器的应用尚存争议。目的:比较同一患者应用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行PLIF治疗不同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两... 背景:目前国内外公认椎体间融合术(P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但椎间融合器的应用尚存争议。目的:比较同一患者应用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行PLIF治疗不同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两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61例,两个病变节段分别应用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行腰椎后路PLIF。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估;Tailland指数、Boxa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Suk法进行椎间融合评估;测量比较各节段的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47个月,平均28.4个月。JOA评分治疗改善优良率为91.8%,术后JOA评分、ODI、VAS、Tailland指数、Boxa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且末次随访无丢失(P〉0.05)。应用自体骨植骨的融合时间为(8.8±3.4)个月,融合率为93.4%;应用椎间融合器的融合时间为(9.4±2.9)个月,融合率为95.1%,两种椎间融合方式的融合时间及融合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腰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但两种椎间融合方式术前和术后的腰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骨植骨椎间融合方式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前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与术后比较丢失明显(P〈0.05)。结论: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而椎间融合器在维持椎间高度方面表现优异,其联合前方自体骨植骨可以作为PLIF的理想椎间融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融合术 融合器 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DF联合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19
作者 杨健 毕衡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1701-1706,共6页
目的:评估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ACDF手术治疗的34例脊髓型颈椎... 目的:评估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ACDF手术治疗的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分别评估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以及融合节段的Cobb角,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吞咽困难)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4例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和融合节段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2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但症状在一周内缓解,最终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椎间骨性融合成功,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ACDF手术中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及融合节段的Cobb角,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s in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and to observ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34 patients with CSM who underwent ACDF using 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s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included. The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intervertebral height, cervical Cobb angle, and fusion segment Cobb angle were assesse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e.g., dysphagia) and bone graft fusion were also observed. Results: Postoperatively, the VAS scores for pai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ll 34 patients. The intervertebral height, cervical Cobb angle, and fusion segment Cobb angl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compared to preoperative values. Two patients experienced dysphagia, which resolved within one week and completely disappeared. All patients achieved successful intervertebral bony fusion, with a low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The use of 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s in ACDF demonstrate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improving intervertebral height, cervical Cobb angle, and fusion segment Cobb angle, with a low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融合器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骨长期力学适应性的椎间融合器数字化设计和验证
20
作者 何思渊 霍梦科 +1 位作者 赵志旭 张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36,共1页
目的低刚度的多孔结构减少了植入器械骨的应力屏蔽,同时孔洞内的骨长入也有助于提高骨整合效果。现有半经验性方法难以设计满足骨长期适应性的植入器械结构,为此研究和发展数字仿真方法预测术后植入器械上的骨组织再生和器械应力环境下... 目的低刚度的多孔结构减少了植入器械骨的应力屏蔽,同时孔洞内的骨长入也有助于提高骨整合效果。现有半经验性方法难以设计满足骨长期适应性的植入器械结构,为此研究和发展数字仿真方法预测术后植入器械上的骨组织再生和器械应力环境下的骨重塑,以及植入器械结构的数学优化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包含引导骨柱长入的多孔结构和调节应力环境多孔结构的椎间融合器。方法采用agent方法建立骨组织再生仿真模型,计算术后早期融合器骨沉积状态;发展椎骨载荷环境推测方法,以及椎间融合器力学环境下骨重塑仿真方法;通过建立骨组织生长和设计域变量的数学关联,兼顾疲劳应力约束,在初始骨沉积状态上采用移动渐近线方法求解融合器最优结构。结果骨组织再生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骨组织初始主要在融合器的顶部和底部聚集,为椎间融合器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初始的生物力学环境参考。以骨长期适应性为优化目标求解的椎间融合器结构能改善骨单元和设计域单元应力集中的现象,并有效促进了骨量的增加,且融合器的应力水平低于金属疲劳应力。结论数学方法求解获得的融合器结构在椎骨载荷下提高了骨柱内的骨量,同时融合器结构的应力水平低于疲劳应力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整合 长入 多孔结构 组织 应力约束 数学方法 疲劳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