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沙流频繁吹袭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水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哈林 李瑾 +3 位作者 周瑞莲 云建英 曲浩 潘成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9-156,共8页
为了解风沙流频繁吹袭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水分代谢的影响,2013年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研究了0(对照),6,9,12,15和18 m/s等6个风速处理风沙流(风沙流强度相应为1.00,28.30,63.28,111.82和172.93 g/cm·min)4次吹袭下3龄樟子松幼苗光合速... 为了解风沙流频繁吹袭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水分代谢的影响,2013年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研究了0(对照),6,9,12,15和18 m/s等6个风速处理风沙流(风沙流强度相应为1.00,28.30,63.28,111.82和172.93 g/cm·min)4次吹袭下3龄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频繁的风沙流吹袭,可以改变樟子松幼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规律,但对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影响较小;2)随着风沙流强度的增加,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面温度和日均光合速率、日均水分利用效率趋于下降,18 m/s处理和对照相比分别下降4.6%,1.8%,52.6%和56.3%;日均蒸腾速率、日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趋于增加,18 m/s处理和对照相比分别增加31.6%,75.0%和30.9%;3)随着风沙流强度的增加,其日最大光合速率和日最大水分利用效率趋于下降,日最大胞间CO2浓度趋于增加,15 m/s以下风沙流吹袭其日最大蒸腾速率降低,15 m/s以上风沙流吹袭其日最大蒸腾速率显著增加;4)在风沙流吹袭下,樟子松光合能力的降低主要源于叶片含水量和叶片温度的下降以及叶片的机械损伤,而蒸腾速率的增加主要源于气孔导度的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幼苗 风沙流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水量处理下樟子松幼苗叶片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雪华 蒋德明 +1 位作者 骆永明 李荣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20,共4页
研究了在不同水分处理下樟子松幼苗的若干生理生态过程和抗旱机制。结果表明 ,樟子松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温度及其他水分指标均随施水量的不同呈现较规律的变化 ;4 0 9 2和 189 2mm施水量对樟子... 研究了在不同水分处理下樟子松幼苗的若干生理生态过程和抗旱机制。结果表明 ,樟子松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温度及其他水分指标均随施水量的不同呈现较规律的变化 ;4 0 9 2和 189 2mm施水量对樟子松幼苗各项指标的影响呈显著差异 ,而 4 0 9 2和 32 1 2mm之间与 32 1 2和 189 2mm之间均无差异 ;樟子松幼苗抗旱机制以抗脱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幼苗 生理生态 水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对强风沙流吹袭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哈林 李瑾 +3 位作者 周瑞莲 云建英 曲浩 潘成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6-552,共7页
为了解樟子松幼苗对不同时间强风沙流吹袭的生理生态响应,2013年春季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研究了8级大风风沙流(风速18m·s-1,风沙流强度173g·cm-1·min-1)吹袭10、20和30min下樟子松幼苗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 为了解樟子松幼苗对不同时间强风沙流吹袭的生理生态响应,2013年春季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研究了8级大风风沙流(风速18m·s-1,风沙流强度173g·cm-1·min-1)吹袭10、20和30min下樟子松幼苗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1)随着风吹时间的增加,樟子松的株高生长量减少、茎粗生长加快,落叶数量增加,其中30min处理与CK相比的株高生长量下降52.63%,茎粗生长量增加233.30%,落叶指数增加466.70%。(2)风沙流吹袭没有改变樟子松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但日光合峰值下降,日最大蒸腾速率增加;与CK相比,30min处理的日最大光合速率下降22.69%,日最大蒸腾速率增加11.89%。(3)随风吹时间增加,其叶片温度、叶片相对含水量、日均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下降,30min处理较CK依次下降0.60%、4.37%、28.57%和31.58%,且日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增加,30min处理较CK依次增加6.25%、6.67%和12.60%。研究表明,在持续风沙流胁迫下,樟子松幼苗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蒸腾耗水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樟子松幼苗生长速率降低主要源于光合面积减少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而其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因幼苗叶片叶温和叶片含水量下降所致,蒸腾速率的增加主要源于气孔导度的增加;为了适应风沙流持续吹袭的胁迫,樟子松幼苗采取了降低株高生长速率,加快茎粗生长速率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幼苗 生长特性 强风沙流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氮肥对沙地樟子松幼苗生物量分配与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邓斌 曾德慧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12-1317,共6页
设计5个氮肥(NH4NO3)添加水平(g·m^-2):0(CK)、10.0(N1)、20.0(N2)、40.0(N3)和50.0(N4),研究了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与生理学指标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添加氮肥促进了幼苗的高生长、相对生长速率、单株总生... 设计5个氮肥(NH4NO3)添加水平(g·m^-2):0(CK)、10.0(N1)、20.0(N2)、40.0(N3)和50.0(N4),研究了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与生理学指标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添加氮肥促进了幼苗的高生长、相对生长速率、单株总生物量的增加,对叶片相对含水量没有影响;N4水平促进了叶片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单叶重、株高、地径、叶重比、叶绿素(a+b)、叶绿素a以及叶绿索b含量等均在N3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在1个生长季的观测中,添加氮肥主要促进了樟子松幼苗在5~7月份的生长,其中N3水平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添加 樟子松幼苗 生物量分配 叶片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玉龙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年第18期278-278,共1页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由于樟子松种子较小,幼苗年生长量小且病害严重,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较难培育的树种。通过多年大量的实践和积累,摸索出一套操作性很强的樟子松幼苗培育技术供大家参考和应用。
关键词 樟子松幼苗 培育技术 植树造林 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文光 《林业科技情报》 2020年第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产生的影响情况。方法:将300株长势一致,且无病虫害的樟子松苗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各60柱,即未施氮组(对照组)、10mmol/L氮素组(N1)、20mmol/L氮素组(N2)、30mmol/L氮素组(N3)、...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产生的影响情况。方法:将300株长势一致,且无病虫害的樟子松苗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各60柱,即未施氮组(对照组)、10mmol/L氮素组(N1)、20mmol/L氮素组(N2)、30mmol/L氮素组(N3)、60mmol/L氮素组(N4)。1年后,比较上述5组樟子松幼苗生长情况与生理特性。结果:(1)1年后,N2组株高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及N1组、N3组、N4组(P均<0.05),N3组径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N1组、N2组及N4组(P均<0.05);N1组、N3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随着氮肥施加量逐渐增大,1年后各组樟子松幼苗根部生物量逐渐增大(P均<0.05),N1组茎部生物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N2组、N3组及N4组(P均<0.05),N1组、N2组、N3组叶部生物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及N4组(P均<0.05)。结论:在合适的施加氮素浓度下,可提高樟子松幼苗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樟子松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幼苗 氮素 生长状况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容器规格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崇霞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5期89-92,共4页
选取山丹县十里铺林场育苗场樟子松容器苗作为观察对象,设置3种容器规格,分别为6.0 cm×10.0 cm、10.0 cm×10.0 cm、12.0 cm×15.0 cm,对比不同容器规格樟子松幼苗生长状况以及生理特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幼苗生长状... 选取山丹县十里铺林场育苗场樟子松容器苗作为观察对象,设置3种容器规格,分别为6.0 cm×10.0 cm、10.0 cm×10.0 cm、12.0 cm×15.0 cm,对比不同容器规格樟子松幼苗生长状况以及生理特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幼苗生长状况:在樟子松幼苗新梢直径生长量、苗高、侧根数量、主根长度、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比较上,12.0 cm×12.0 cm容器>10.0 cm×10.0 cm容器>6.0 cm×10.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地径、折干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生理特性指标:在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比较上,6.0 cm×10.0 cm容器和10.0 cm×10.0 cm容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12.0 cm×15.0 cm容器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余2个容器规格(P<0.05)。从中可见:随着樟子松育苗容器规格的增大,幼苗植株生长量呈增长趋势,且12.0 cm×15.0 cm容器对幼苗生理特性指标的调节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规格 樟子松 樟子松幼苗生长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净风频繁吹袭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幼苗光合蒸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哈林 李瑾 +3 位作者 周瑞莲 云建英 冯静 苏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31-1437,共7页
为了解不同强度净风频繁吹袭对樟子松幼苗光合蒸腾特性的影响,2013年春季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研究了0(对照)、6、9、12、15、18 m/s等6个风速处理(分别相当于0、4、5、6、7、8级风)4次吹袭下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 为了解不同强度净风频繁吹袭对樟子松幼苗光合蒸腾特性的影响,2013年春季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研究了0(对照)、6、9、12、15、18 m/s等6个风速处理(分别相当于0、4、5、6、7、8级风)4次吹袭下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净风频繁吹袭没有改变樟子松幼苗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但可使其光合蒸腾的"午休"时间加长、"休眠"程度加深;随着风吹强度的增加,其日均光合能力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其中18 m/s处理较对照分别下降27.6%和22.3%;随着风吹强度增加,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均先下降后回升,除18 m/s处理胞间CO_2浓度显著高于CK外,其他处理均显著低于CK;随着风吹强度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均先增加后下降,其中除18 m/s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6 m/s处理的光能利用效率高于CK外,其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CK,光能利用效率均低于CK;日均光合蒸腾速率的下降主要源于气孔导度的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的变化均受制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幼苗 频繁风吹 光合特征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钙对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香君 张广岐 +6 位作者 李慧 孙悦 霍研 黄盛岚 张淞著 刘丽颖 周永斌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5-1103,共9页
为探讨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存在的最适钙浓度,本研究测定分析了不同外源钙浓度下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分利用效率等相关指标变化。本次试验的试验材料为三年实生沙地樟子松幼苗,设有6个钙浓度梯度,每个梯度... 为探讨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存在的最适钙浓度,本研究测定分析了不同外源钙浓度下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分利用效率等相关指标变化。本次试验的试验材料为三年实生沙地樟子松幼苗,设有6个钙浓度梯度,每个梯度设置6个重复处理,进行土培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幼苗叶片中植物钙含量随着钙浓度升高而增加,其叶片植物钙含量比未进行施钙处理的沙地樟子松幼苗大幅提升;施钙可以促进沙地樟子松幼苗的生长,最适钙浓度范围为50~100 mg kg^(-1),当浓度超过其最适值后,随着钙浓度的增加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量与生物量均出现下降趋势;施钙可以促进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色素的合成,使植株的光合参数提高,并促进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钙浓度在50~100 mg kg^(-1)之间时,影响效果最为显著;施钙影响沙地樟子松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在钙浓度达到400 mg kg^(-1)时,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小于0.8,产生胁迫现象;添加钙处理后沙地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当钙浓度达400 mg kg^(-1)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值。综上可知,沙地樟子松幼苗最适钙浓度保持在50~100 mg kg^(-1)之间,过高或过低的钙浓度都会抑制沙地樟子松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幼苗 外源钙 生物量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三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雨 郭米山 +4 位作者 高广磊 曹红雨 丁国栋 梁海军 赵珮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典型的外生菌根依赖型树种,外生菌根真菌在其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l)、点柄乳牛肝菌(S.granulatus,Sg)和口蘑属真菌(Tricholoma sp.,Ts)3种重... 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典型的外生菌根依赖型树种,外生菌根真菌在其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揭示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l)、点柄乳牛肝菌(S.granulatus,Sg)和口蘑属真菌(Tricholoma sp.,Ts)3种重要外生菌根真菌对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以3种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的沙地樟子松幼苗为研究对象,未侵染为对照组,开展室内盆栽实验测量幼苗植株和根系生长量。研究结果表明:1)Sl处理组单株生物量、基径、根尖总数、总根长、总根表面面积、根系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Ts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2)Sg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同属Sl相似,但植株和根系生长量低于Sl处理组,且无显著差异(P>0.05);Sg处理组单株生物量、根尖总数、总根表面面积、总根长均显著高于CK处理组(P<0.05)。3)Ts处理组幼苗株高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垂直根长最长,但与其他实验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外生菌根真菌侵染沙地樟子松幼苗后,有利于促进幼苗植株和根系生长,但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外生菌根真菌生态功能和沙地樟子松菌根化造林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沙地樟子松幼苗 植株生长 根系生长
原文传递
海拉尔西山天然樟子松林幼苗生长势观察
11
作者 贺喜叶乐吐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年第5期60-61,81,共3页
海拉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樟子松天然林分布地,其天然幼苗有着自然更新的良好环境。经实地调查得知:天然沙地樟子松幼苗小片状分布林中,在边缘母树下,断断续续,零散地生长着,幼苗大部分生长在沙坑的阴面。樟子松幼苗在4月末芽萌动,5... 海拉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樟子松天然林分布地,其天然幼苗有着自然更新的良好环境。经实地调查得知:天然沙地樟子松幼苗小片状分布林中,在边缘母树下,断断续续,零散地生长着,幼苗大部分生长在沙坑的阴面。樟子松幼苗在4月末芽萌动,5月下旬嫩芽迅速生长,到6月中旬新生枝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同时,地径也快速生长,持续到9月。幼苗树龄越大,生长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西山 国家森林公园 樟子松天然幼苗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丽新 李艳斌 马晓艳 《新农业》 2023年第24期61-61,共1页
1樟子松育苗技术1.1选地整地选取土壤疏松、肥力较好、排水性好、pH值7~8的碱性砂壤土,最好选取前茬为松苗的苗圃,将地表较大的石块和草根等杂物清除,施入基肥,深翻20~25厘米,制作长8米、宽1米、高15厘米的苗床,苗床边缘倾斜约45°... 1樟子松育苗技术1.1选地整地选取土壤疏松、肥力较好、排水性好、pH值7~8的碱性砂壤土,最好选取前茬为松苗的苗圃,将地表较大的石块和草根等杂物清除,施入基肥,深翻20~25厘米,制作长8米、宽1米、高15厘米的苗床,苗床边缘倾斜约45°,最适播种方法为条播,播幅在8厘米左右,行距控制在20厘米左右,走道宽度30~50厘米。播种前一周喷施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消毒后再进行播种,可有效防止樟子松幼苗发生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方法 土壤疏松 播种方法 硫酸亚铁溶液 松苗 选地整地 排水性 樟子松幼苗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peat and weathered coal on the growth of Pinus sylvestrisvar. mongolica seedlings on aeolian sandy soil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伏生 陈广生 +1 位作者 曾德慧 梁超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1-254,共4页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Ganqika Sandy Land Ecological Station in Ke抏rqinzuoyihouqi County, Inner Mongolia, in a growing season from April 28 to October 28, 2001. Peat and weathered coal were added to the ...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Ganqika Sandy Land Ecological Station in Ke抏rqinzuoyihouqi County, Inner Mongolia, in a growing season from April 28 to October 28, 2001. Peat and weathered coal were added to the aeolian sandy soil in different ratios. Two-year-old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seedlings and plastic pot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peat and weathered coal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eolian sandy soil, and thu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2) the effect of peat on seedling growth, including height, base diameter, root length and biomass, presented an order of 8%>10%>5%>2%>0 in terms of peat contents, and the effect of weathered coal on seedling growth presented an order of 5%>8%>10%>2%>0 in terms of weathered coal contents for height and basal diameter, 5%>8%>2% >10%>0 for root length, and 5%>2%>8% >10%>0 for biomass; 3) the effects of peat we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at of weathered coal. Meanwhile, 8% peat was the best treatment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seed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T Weathered coal Aeolian sandy soil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SEEDLINGS GROW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