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艺术设计当中的“模仿说”
1
作者 熊雯倩 《画刊(美育)》 2024年第5期38-39,共2页
“模仿说”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理论概念,它强调了模仿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可以帮助艺术家提高技术水平、扩展视野、拓展创作思路。但要避免过分依赖模仿,让设计产生趋同和抄袭等现象,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模仿说”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理论概念,它强调了模仿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可以帮助艺术家提高技术水平、扩展视野、拓展创作思路。但要避免过分依赖模仿,让设计产生趋同和抄袭等现象,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和风格,从而创造出更加优秀和独特的设计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说 艺术设计 创新设计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布里希对柏拉图模仿说的诠释与批评 被引量:4
2
作者 牟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0,共8页
柏拉图的模仿说是西方艺术反思和美学建构的源头之一,对西方再现艺术影响深远。贡布里希从艺术史的角度重新诠释了柏拉图模仿说的立论意图,呈现了模仿说与希腊艺术革新的内在关联,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史家的敏锐眼光;而他对柏拉图模仿... 柏拉图的模仿说是西方艺术反思和美学建构的源头之一,对西方再现艺术影响深远。贡布里希从艺术史的角度重新诠释了柏拉图模仿说的立论意图,呈现了模仿说与希腊艺术革新的内在关联,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史家的敏锐眼光;而他对柏拉图模仿说的批评则向我们揭示了艺术与现实双向生成的关系,体现了他对哲学问题的高度敏感和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洞察。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相互辨认和生成不是因为它们彼此模仿,而是由于观者在图像与现实之间不断交互解读并最终产生了等效认同。正因如此,艺术才有可能提供新的角度让我们对世界进行重新分节,我们才能通过艺术获得视觉的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布里希 柏拉图 模仿说 等效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仿说视域下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岩 李书博 +2 位作者 陈杨 唐建 胡沈健 《城市建筑》 2020年第22期127-129,共3页
柏拉图的"模仿说"客观揭示了艺术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艺术家模仿事物创造艺术作品,表面上看能反映出事物的一切,而实际上它只取这件事物的一部分,即事物的表象。苏州博物馆作为一个代表城市文化形象的现代综合性博物馆... 柏拉图的"模仿说"客观揭示了艺术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艺术家模仿事物创造艺术作品,表面上看能反映出事物的一切,而实际上它只取这件事物的一部分,即事物的表象。苏州博物馆作为一个代表城市文化形象的现代综合性博物馆,其设计既需要有现代建筑的新技术,又需要体现苏州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送给家乡的"礼物",包含了他对家乡的很多情感和他对故乡、对自身的中国血统、对中国文化、对现代建筑手法的热爱。新馆的设计无论是对几何性变化的模仿、对自然山水画卷的模仿还是对自然景物的模仿都离不开贝聿铭对传统思想建筑的现代主义设计。当今,在全球火热的现代"国际风格"思潮下,建筑设计并不是一味模仿现代主义做出的千篇一律的建筑,更多的是要结合当地的人文情怀、传统文化,模仿当地的风俗特色,创造出符合地域文化的现代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说 地域文化 建筑设计 贝聿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劳动说与模仿说的有效性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元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3-79,142,共8页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的学科建设中,深入探索艺术起源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立足于艺术起源学的学术视野,通过对“劳动说”和“模仿说”的历史性回顾,对它们的有效性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文章指出:劳动说不是因果...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的学科建设中,深入探索艺术起源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立足于艺术起源学的学术视野,通过对“劳动说”和“模仿说”的历史性回顾,对它们的有效性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文章指出:劳动说不是因果论意义上的艺术起源学说,而是一种从“有目的性’的发生模式出发、其相应的本体论为“目的论”的艺术起源学说,“模仿”基本上不属于艺术起源的“决定因”之列,“模仿说”很难在严格意义上成为艺术起源学说,这两种说各自都还面临着一系列不易求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起源 劳动 模仿说 亚里士多德 有效性问题 艺术的起源 卢卡契 毕达哥拉斯学派 黑格尔 舞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绘画美学命题:“气韵论”与“模仿说” 被引量:2
5
作者 魏红珊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136,共11页
气韵论在谢赫的“六治”中被表述为“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的第一法则。“艺术即模仿”是流行于古希腊时代,甚至迄今为止仍是西方艺术的主导理论之一。中西绘画美学依托“气韵论”与“模仿说”等命题各自成立。在审美效果上,二者折... 气韵论在谢赫的“六治”中被表述为“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的第一法则。“艺术即模仿”是流行于古希腊时代,甚至迄今为止仍是西方艺术的主导理论之一。中西绘画美学依托“气韵论”与“模仿说”等命题各自成立。在审美效果上,二者折射出中西绘画在主客体关系上迥然有别的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绘画 气韵论 模仿说
原文传递
革新与复归:“模仿说”及其在西方文论中的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金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123-125,共3页
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一翼,“模仿说”在整个西方文论中具有源与流的双重性。对于“模仿说”的科学审视,不仅是对西方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科学认识“模仿”理论的发展规律,合理吸收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精华,扬弃发... 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一翼,“模仿说”在整个西方文论中具有源与流的双重性。对于“模仿说”的科学审视,不仅是对西方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科学认识“模仿”理论的发展规律,合理吸收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精华,扬弃发展中的不足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说 西方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仿说”与风格化——写生造型语言和审美观照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展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69,共2页
写生造型是直接体现"模仿说"的绘画方式。由于审美情感等意识的作用,形成了写生造型语言的风格化因素。写生的风格化语言既能体现艺术模仿说的绘画观念,又能达到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模仿说 风格化 写生造型 审美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模仿说”与“师造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东煜 《美术大观》 2008年第8期189-,共1页
  "模仿说"和"师造化"对于中西两个差异很大的艺术体系,都具有相对的现实主义意义.在理论上,两者都提倡向客观事物师法;实践中都重视客观的再现性.两者差异的比较,则应从模仿说再现的慨况说起.……
关键词 师造化 现实主义 模仿说 艺术对象 再现性 复现性 亚里士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剧受众心理和社会心理探析——以塔尔德逻辑模仿说为视域 被引量:2
9
作者 梁颐 《现代视听》 2018年第2期48-51,共4页
以塔尔德的逻辑模仿说为视域,人有信念和欲望两个心理量,二者在受众个体心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心理中则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IP剧能满足信念和欲望两个心理量,被受众接受,被模仿传播成为影视剧市场的热点,进而被社会心理察觉并整合... 以塔尔德的逻辑模仿说为视域,人有信念和欲望两个心理量,二者在受众个体心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心理中则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IP剧能满足信念和欲望两个心理量,被受众接受,被模仿传播成为影视剧市场的热点,进而被社会心理察觉并整合到社会规范当中。这种整合依据的是受众心理和社会心理统一的逻辑,社会心理的根源是人的心理,社会心理的逻辑要和人的心理逻辑相统一、和谐,以促进和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改编影视剧 塔尔德逻辑模仿说 受众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模仿说”的发展看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性
10
作者 张白桦 聂炜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64-69,共6页
在古希腊文艺观里,对艺术作品中的"真实性"的探讨贯彻的是"模仿说"文艺理论。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对文艺作品中"真实"的追问一直以来影响着文艺作品的创作。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一部... 在古希腊文艺观里,对艺术作品中的"真实性"的探讨贯彻的是"模仿说"文艺理论。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对文艺作品中"真实"的追问一直以来影响着文艺作品的创作。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其受到热捧的背后,正是人们对于文艺作品中"真实性"的拷问与追寻,其所映射出的"真实性",无论从理论侧面还是现实生活中,都给人以教化与警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说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真实性 《人民的名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衡派对模仿说和道德论的重新打造
11
作者 白春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1-179,共19页
学衡派持守古典主义文学观,注重传承文学中的传统因素。模仿说和道德论在中西文学理论中根基深厚、源远流长,成为学衡派论文学的两个重要命题。通过对模仿说和道德论的重新打造,学衡派阐发了独特的文学主张,其中的一些真知灼见还引起共... 学衡派持守古典主义文学观,注重传承文学中的传统因素。模仿说和道德论在中西文学理论中根基深厚、源远流长,成为学衡派论文学的两个重要命题。通过对模仿说和道德论的重新打造,学衡派阐发了独特的文学主张,其中的一些真知灼见还引起共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道德论 模仿说 文学观 古典主义 传统因素 文学理论 文学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拉图“模仿说”再认识
12
作者 王中栋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3-27,共5页
学界普遍认为柏拉图关于"理式"世界的"模仿说"是其唯心主义思想的直接显现,并且模糊了与"灵感说"之间相互区别的界线,从而影响了后世学者对其理论价值的准确理解。然而审视"模仿说",不难发现... 学界普遍认为柏拉图关于"理式"世界的"模仿说"是其唯心主义思想的直接显现,并且模糊了与"灵感说"之间相互区别的界线,从而影响了后世学者对其理论价值的准确理解。然而审视"模仿说",不难发现它否定不过是技巧性的创作,而不是艺术本身。它与"灵感说"一样都是在对"理式"思想下模仿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理论思想也为亚里士多德"模仿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西方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式 模仿说 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与影的嬗变——从中介的角度论模仿说
13
作者 张旭 《榆林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3-65,共3页
从中介这一新的角度阐述模仿说的基础之上,理解中介与模仿这两个概念,并且从主、客观的角度论述中介及其具体形式在模仿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即具体通过语言符号、人的主观认识、客观存在等这一认识过程对模仿说进行辨析,从而在新的角... 从中介这一新的角度阐述模仿说的基础之上,理解中介与模仿这两个概念,并且从主、客观的角度论述中介及其具体形式在模仿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即具体通过语言符号、人的主观认识、客观存在等这一认识过程对模仿说进行辨析,从而在新的角度对模仿说这一理论进行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 模仿 模仿说 文字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仿说视域中的戏仿动机
14
作者 龚芳敏 《长沙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36-40,共5页
模仿说是西方文艺理论中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学说。在模仿说视域中,戏仿的动机表现为源于习得创作技能的需要、隐含着向经典致敬的意图以及引发滑稽接受效果的追求。模仿说视域中对戏仿动机的阐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体... 模仿说是西方文艺理论中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学说。在模仿说视域中,戏仿的动机表现为源于习得创作技能的需要、隐含着向经典致敬的意图以及引发滑稽接受效果的追求。模仿说视域中对戏仿动机的阐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为对主体的压抑以及对主体理解的断裂。模仿说在戏仿的动机阶段对主体是认可的,但在戏仿的实施阶段对主体则进行了悬置和去除。这充分体现了模仿说面对主体的摇摆性和漂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说 理论主张 戏仿动机 主体性 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仿说还是表现论——西方文论视角下的《原诗》诗学内核
15
作者 欧婧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6-82,共7页
清朝学者叶燮的《原诗》是一部有理论体系、思想价值与时代特点的诗歌理论著作。在进入西方文论视域中研究者的接受视野的时候,针对其抽象的诗学理念,应当以古希腊"模仿说"还是以艾伯拉姆斯倡导的"表现论"为视角进... 清朝学者叶燮的《原诗》是一部有理论体系、思想价值与时代特点的诗歌理论著作。在进入西方文论视域中研究者的接受视野的时候,针对其抽象的诗学理念,应当以古希腊"模仿说"还是以艾伯拉姆斯倡导的"表现论"为视角进行解读,亦或是通过两者理论的融合,来把握叶燮诗学体系中视本体论与创作论并重的内核。如何通过"理、事、情"的英译来考察不同研究者对其含义的理解?通过研究上述问题,能够体现出在他者的文论视角中,中国古代文论在传播过程所携带的广阔的解读空间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对话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原诗》 表现论 模仿说 “理、事、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仿说与“诗言志”之分野及其对中西古代文学的影响
16
作者 成良臣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7期27-29,共3页
“诗言志”与模仿说是中西文论中两个重要的命题。本文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及其对中西古代不同体裁文学有深刻影响。
关键词 模仿说 诗言志 影响 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仿即再现吗?——对“模仿说”的一个阐说
17
作者 董晔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8,共3页
"模仿即再现"是前此学术界对"模仿说"的普遍认识,它表明人们总是习惯把古希腊的"模仿说"归结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又进而将亚氏的观点简化为再现、典型等原则,却忽略了它自身内蕴的表现倾... "模仿即再现"是前此学术界对"模仿说"的普遍认识,它表明人们总是习惯把古希腊的"模仿说"归结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又进而将亚氏的观点简化为再现、典型等原则,却忽略了它自身内蕴的表现倾向。而实际上,"模仿说"作为古希腊时代的核心美学观念,包含了人们对文艺问题的最初理解。从它在西方美学中的嬗变过程揭示其原本具有的两种倾向,将有助于还原西方早期人们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对当下文化/艺术理论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说 再现 表现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物感应论和模仿说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剑林 《云南学术探索》 1997年第4期58-60,共3页
心物感应论和模仿说的比较分析吴剑林心物感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心物感应,顾名思义,离不开“心”、“物”以及二者的联系。当然,在具体的阐述中,中国古代的文论家们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都是在物之象与心之... 心物感应论和模仿说的比较分析吴剑林心物感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心物感应,顾名思义,离不开“心”、“物”以及二者的联系。当然,在具体的阐述中,中国古代的文论家们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都是在物之象与心之动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国古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论 《乐记》 模仿说 比较分析 心物感应 现实生活 十九世纪 积极浪漫主义 中国传统文学 批判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柏拉图的模仿说看《霸王别姬》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庆梅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2-65,共4页
《霸王别姬》是香港著名才女作家李碧华的代表作,后更因陈凯歌导演改编成电影而享誉海内外。柏拉图认为坏的戏剧性的模仿会改变人的天性、扭曲人的心理,不当的模仿是对个人同一性的伤害、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分裂。在《霸王别姬》中,程蝶... 《霸王别姬》是香港著名才女作家李碧华的代表作,后更因陈凯歌导演改编成电影而享誉海内外。柏拉图认为坏的戏剧性的模仿会改变人的天性、扭曲人的心理,不当的模仿是对个人同一性的伤害、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分裂。在《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因持续模仿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物和性格,对现实和戏剧世界之间界限认识模糊,并由此形成第二天性。而另一主角段小楼模仿的是接近自身形象的角色,加上对现实身份的认定十分清楚,因此受持续模仿的影响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说 《霸王别姬》 第二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腊二元精神之下的模仿说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欣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16-18,共3页
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通过对宇宙自然的观察,认为艺术应该模仿宇宙的和谐比例,以及生成规律,因此希腊艺术表现出同样的理性精神。但在考察到宗教祭祀与艺术起源的关系时,我们发现了艺术对情感的模仿,是希腊艺术蕴含着强大生命力的来源... 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通过对宇宙自然的观察,认为艺术应该模仿宇宙的和谐比例,以及生成规律,因此希腊艺术表现出同样的理性精神。但在考察到宗教祭祀与艺术起源的关系时,我们发现了艺术对情感的模仿,是希腊艺术蕴含着强大生命力的来源。在理性与情感这二元精神和谐统一之下,使得以模仿姿态呈现出的希腊艺术成为古典艺术的典范;随着这二元精神和谐的破裂,模仿说虽然成为艺术的法则,但古典艺术已经不复希腊时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说 理性 感性 对立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