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雕塑曲面和岛的模具型腔粗加工刀具组合优化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玉 徐和国 +1 位作者 高崇辉 黄建中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模具型腔粗加工正在从传统的单刀策略向多刀组合策略转变,粗加工刀具组合优化可显著提高模具整体加工效率。现行的CAM编程软件刀具的选择主要基于编程者的经验,易于出错且很难做到最优化。研究提出了模具型腔粗加工中基于CAD实体模型自... 模具型腔粗加工正在从传统的单刀策略向多刀组合策略转变,粗加工刀具组合优化可显著提高模具整体加工效率。现行的CAM编程软件刀具的选择主要基于编程者的经验,易于出错且很难做到最优化。研究提出了模具型腔粗加工中基于CAD实体模型自动进行刀具选择和优化的系统化方法,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设计了相应的算法,包括截交轮廓的生成、内外环的判断以及搜索层的合并。所提方法和算法在UG二次开发环境下进行了编程实现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选择 模具型腔 雕塑曲面 优化 数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型腔数控加工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玉 高崇辉 徐和国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自动产生模具型腔加工的工艺计划及数控加工指令对提高模具型腔的加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模具型腔工艺规划中的刀具选择问题,提出了模具型腔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刀具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实现算法;重点研究了粗... 自动产生模具型腔加工的工艺计划及数控加工指令对提高模具型腔的加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模具型腔工艺规划中的刀具选择问题,提出了模具型腔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刀具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实现算法;重点研究了粗加工中刀具的组合优化问题,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系统的体系架构,基于所提方法在UG/OPENAPI环境下进行了初步编程实现;以一个包含岛及自由曲面的模具型腔零件的刀具选择为例,说明系统及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刀具选择 模具型腔 数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LIGA技术在制作细胞培养器微注塑模具型腔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马雅丽 刘文开 +1 位作者 刘冲 杜立群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8-1233,共6页
研究了细胞培养器微注塑模具型腔的制作方法。针对微注塑模具型腔的结构特点,采用UV-LIGA套刻技术,分别通过两次SU-8胶光刻和Ni的微细电铸制作了以合金钢为基底的微结构;然后利用掩膜腐蚀方法在铸层上腐蚀出微排气通道。对SU-8厚胶工艺... 研究了细胞培养器微注塑模具型腔的制作方法。针对微注塑模具型腔的结构特点,采用UV-LIGA套刻技术,分别通过两次SU-8胶光刻和Ni的微细电铸制作了以合金钢为基底的微结构;然后利用掩膜腐蚀方法在铸层上腐蚀出微排气通道。对SU-8厚胶工艺过程中的溶胀现象、匀胶不平整和去除困难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掩膜板图形四周增设封闭的宽度为20μm的隔离带来减少图形四周SU-8厚胶体积,改善了该处胶模的热溶胀变形,使铸层的尺寸误差由原来的35μm降低到10μm,300μm高的微柱体侧壁陡直。隔离带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铸层图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由于采用了刮胶的匀胶工艺和发烟硫酸去除SU-8胶的方法,消除了"边缘水珠效应",彻底去除了SU-8胶。采用提出的方法可获得铸层质量好,与基底结合强度高的微注塑模具型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器 UV-LIGA技术 SU-8胶 微注塑模具型腔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挤压模具型腔形状优化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宪萍 王雷刚 +2 位作者 黄瑶 安晓超 李士战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3-515,共3页
以磨损为目标建立优化数学模型,采用B样条函数插值描述模具型腔轮廓形状,基于有限元和修正的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结果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模具型腔控制点与目标函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计算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值,优化模具型腔.研究结果显示:... 以磨损为目标建立优化数学模型,采用B样条函数插值描述模具型腔轮廓形状,基于有限元和修正的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结果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模具型腔控制点与目标函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计算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值,优化模具型腔.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本方法得到的模具型腔形状,与锥形模相比,沿其表面最大磨损深度降低了63.9%,磨损深度分布均匀,说明此设计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模具型腔 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遗传算法在模具型腔形状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邹琳 夏巨谌 胡国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077-2080,共4页
针对挤压模具型腔形状的优化设计,提出了并行微观遗传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多种群的并行微观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利用BP神经网络的预测功能获得目标函数值,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表达挤压模具型腔形状。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的导师信号利... 针对挤压模具型腔形状的优化设计,提出了并行微观遗传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多种群的并行微观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利用BP神经网络的预测功能获得目标函数值,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表达挤压模具型腔形状。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的导师信号利用刚塑性有限元数值计算获得。以表面载荷沿凹模型腔轮廓表面均匀分布为目标,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对挤压模具型腔轮廓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MARC/AutoForge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微观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挤压模具 模具型腔形状 优化设计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技术的注塑模具型腔设计制造系统 被引量:6
6
作者 邵健 吕震 柯映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8-442,共5页
针对一般注塑模具型腔设计制造周期问题,构建了基于特征技术的注塑模具型腔设计制造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特征库的交互式特征识别方法识别产品中的特征,建立产品的特征模型.通过侧凹特征的判别确定模具的优化脱模方向,并确定模具的分型... 针对一般注塑模具型腔设计制造周期问题,构建了基于特征技术的注塑模具型腔设计制造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特征库的交互式特征识别方法识别产品中的特征,建立产品的特征模型.通过侧凹特征的判别确定模具的优化脱模方向,并确定模具的分型线和分型面.模具型腔可采用分型面分割模板的方法获取.同时提出了模具型腔特征提取算法来提取模具型腔中的特征,制订模具型腔的加工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缩短模具型腔设计制造周期,加快模具开发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型腔 特征识别 分型面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模具型腔的等磨损优化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宪萍 王雷刚 黄瑶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挤压模具寿命过低的情况,将有限元分析、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起来应用到挤压模具型腔优化设计中。采用B样条函数插值描述凹模型腔轮廓形状,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型腔表面节点的应力场、速度场和温度场,基于修正Archard... 针对目前国内挤压模具寿命过低的情况,将有限元分析、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起来应用到挤压模具型腔优化设计中。采用B样条函数插值描述凹模型腔轮廓形状,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型腔表面节点的应力场、速度场和温度场,基于修正Archard磨损模型计算型腔磨损深度,以此作为样本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模具型腔控制点与磨损深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再结合遗传算法以等磨损为目标,优化模具型腔轮廓形状。优化结果与序列二次规划法一致,可以降低模具磨损,提高模具寿命,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表明了这种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模具型腔 磨损深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研磨在模具型腔精加工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作义 赵玉刚 吴文权 《模具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模具型腔精加工方法———磁力研磨法 ,并对该方法在模具型腔精加工中的应用给予了充分的论证 ,同时对影响磁力研磨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磁力研磨 模具型腔 精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成形数值模拟中的模具型腔、网格生成及接触搜索的一致描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寇淑清 杨慎华 +1 位作者 黄良驹 傅沛福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4,共6页
以三次B样条曲面描述为基础 ,对体成形数值模拟中的复杂模具型腔、锻件三维网格自动划分、锻件与模具接触的状态进行了一体化研究。利用B样条曲面的直观性、局部性、通用性和造型灵活性 ,构造了复杂模具型腔及锻件边界 ,提出了三维网格... 以三次B样条曲面描述为基础 ,对体成形数值模拟中的复杂模具型腔、锻件三维网格自动划分、锻件与模具接触的状态进行了一体化研究。利用B样条曲面的直观性、局部性、通用性和造型灵活性 ,构造了复杂模具型腔及锻件边界 ,提出了三维网格样条生成法、改进的分块样条生成法及接触判断区域层次搜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B样条 曲面描述 网格生成 接触搜索 模具型腔 锻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多目标遗传算法及其在热挤压模具型腔形状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邹琳 夏巨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261-2265,共5页
将复合形法引入遗传算法来反映决策者对多目标问题中各目标函数的偏好信息,提出一种新的结合复合形法的混合多目标遗传算法。针对热挤压模具型腔轮廓形状优化问题,结合刚-粘塑性有限元模拟和神经网络技术,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来表达凹... 将复合形法引入遗传算法来反映决策者对多目标问题中各目标函数的偏好信息,提出一种新的结合复合形法的混合多目标遗传算法。针对热挤压模具型腔轮廓形状优化问题,结合刚-粘塑性有限元模拟和神经网络技术,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来表达凹模型腔轮廓形状,以表面载荷沿凹模型腔轮廓表面均匀分布和挤压力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对挤压模具型腔轮廓形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优的凹模形状。对几种不同模具凹模型腔采用MARC/AutoForge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复合形法的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是一种较好的模具型腔形状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其优化结果是有效的和显著的。研究结果说明,通过优化型腔形状来提高模具寿命的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多目标遗传算法 热挤压 模具型腔形状 神经网络 刚-粘塑性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型腔的电子束表面精整加工机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建军 许洪斌 +1 位作者 蒋鹏 陈元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0-41,共2页
针对模具复杂型腔常规抛光效率和质量低的特点,提出采用电子束精整加工的方法并论证其优点。详细阐述了电子束抛光的原理,包括电子束流的产生,电子束加工工艺流程以及控制关系,并提出电子束精整加工装置的结构方框图,从而从理论和方案... 针对模具复杂型腔常规抛光效率和质量低的特点,提出采用电子束精整加工的方法并论证其优点。详细阐述了电子束抛光的原理,包括电子束流的产生,电子束加工工艺流程以及控制关系,并提出电子束精整加工装置的结构方框图,从而从理论和方案上解决了电子束精整加工的基本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模具型腔 精整加工 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拉机覆盖件模具型腔RE/CAD/CAM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海英 吴明远 +3 位作者 石松民 马伟 李济顺 姚超峰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6-97,101,共3页
利用数字化测量设备获取拖拉机覆盖件点云数据,在CATIA环境下对这些点云数据进行拟合,构建一个完整的CAD模型,然后采用Pro/E软件设计覆盖件的模具,再在MasterCAM环境下生成其模具数控加工程序。
关键词 覆盖件 逆向工程 模具型腔 数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型腔复合光整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曹国辉 庞滔 赵万生 《电加工与模具》 2001年第5期32-35,共4页
针对目前模具光整加工中难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的实际问题 ,将电解加工、机械研磨及超声加工相复合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整加工技术———电化学超精密研磨技术。此技术对模具型腔高效镜面加工的试验表明 :选配适当工艺参数进行光... 针对目前模具光整加工中难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的实际问题 ,将电解加工、机械研磨及超声加工相复合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整加工技术———电化学超精密研磨技术。此技术对模具型腔高效镜面加工的试验表明 :选配适当工艺参数进行光整加工 ,可以获得表面粗糙度Ra0 .0 2 5 μm镜面 ,效率较普通研磨提高 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型腔 电解 研磨 光整加工 复合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型腔三维曲面的电火花套型加工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盛林 杨俊杰 向阳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85,共3页
简单介绍了电火花套型加工的基本规律,分析了采用复杂形状电极套型加工复杂型腔的特性和困难,着重阐述了采用简单形状电极套型加工三维曲面模具型腔的工艺方法,包括电极制作,加工路径选定,程序编写及加工轨迹的简单仿真。最后展示了用... 简单介绍了电火花套型加工的基本规律,分析了采用复杂形状电极套型加工复杂型腔的特性和困难,着重阐述了采用简单形状电极套型加工三维曲面模具型腔的工艺方法,包括电极制作,加工路径选定,程序编写及加工轨迹的简单仿真。最后展示了用这种工艺所加工的模具型腔和型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 套型加工 三维曲面 模具型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刀具序列的模具型腔高效加工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玉俊 王敏杰 +1 位作者 刘志涛 毛泽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91-1295,共5页
为了实现模具型腔的高效加工,提出了一种面向刀具序列的模具型腔高效加工策略。在该策略中,刀具选用圆弧角铣刀和球头刀。按照优先选用圆弧角铣刀和大直径刀具的原则,根据建立的最大可行刀具数字化加工几何模型,确定了刀具序列中每把刀... 为了实现模具型腔的高效加工,提出了一种面向刀具序列的模具型腔高效加工策略。在该策略中,刀具选用圆弧角铣刀和球头刀。按照优先选用圆弧角铣刀和大直径刀具的原则,根据建立的最大可行刀具数字化加工几何模型,确定了刀具序列中每把刀所对应的加工区域和实际加工中每把刀只切除所对应的加工区域。应用该策略可以避免加工特征的识别,同时克服了高速加工刀具刚性差的缺点。验证了加工策略,证明该加工策略对模具型腔的高效加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型腔 数控加工 加工策略 高速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场的涡轮叶片模具型腔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继锋 卜昆 张丹 《航空制造技术》 2006年第10期73-75,104,共4页
针对精铸涡轮叶片模具设计中存在的精度控制问题,采用反变形原理,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精铸位移场补偿算法,并在提出对型腔进行线收缩补偿的同时,也应进行弯扭变形的补偿。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算法具有收敛精度高、迭代次数... 针对精铸涡轮叶片模具设计中存在的精度控制问题,采用反变形原理,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精铸位移场补偿算法,并在提出对型腔进行线收缩补偿的同时,也应进行弯扭变形的补偿。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算法具有收敛精度高、迭代次数少、简单实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模具型腔 位移场 反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型腔电火花创成加工无干涉运动轨迹生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贠敏 于源 +1 位作者 爨莹 王小椿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4-76,2,共3页
针对电火花创成加工具有复杂自由曲面的模具型腔 ,提出利用简单圆柱形电极在五坐标联动电火花机床上加工自由曲面无干涉电极运动轨迹的生成算法 ,并对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电极损耗进行了补偿 。
关键词 电火花创成加工 自由曲面 干涉检验 模具型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E利用自动分型面技术创建模具型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士军 王肖烨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9-250,共2页
简要介绍了Pro/E自动分型面技术,详细介绍了自动分型面形成操作步骤,并成功利用分型面创建了模具型腔;对分型面作了简要分析,利用自动分型面技术可以快速而准确的创建分型面,提高了设计效率。
关键词 分型面 模具型腔 PRO/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强化技术在模具型腔的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邹济林 《模具工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47,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模具型腔面表面强化技术的方法、特点和达到的目的 ,同时还介绍了模具型腔面的工况以及表面强化的机理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表面强化 模具型腔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M与EDM的模具型腔加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则亮 刘永贵 韩忠冠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08,112,共4页
基于模具镶件加工典型案例,结合HSM铣削加工与EDM放电加工在模具型腔加工中的应用特点,阐述了应用HSM与EDM加工模具型腔工艺设计方法,剖析了工艺设计的关键技术。详尽阐述了模具镶件加工工艺过程,并应用于实际生产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针... 基于模具镶件加工典型案例,结合HSM铣削加工与EDM放电加工在模具型腔加工中的应用特点,阐述了应用HSM与EDM加工模具型腔工艺设计方法,剖析了工艺设计的关键技术。详尽阐述了模具镶件加工工艺过程,并应用于实际生产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针对模具型腔的结构特点,合理运用HSM铣削加工与EDM放电加工制订工艺方案,可以提高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铣削 电火花加工 模具型腔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