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柱承重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模块间连接节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翟思源 曹轲 +3 位作者 李国强 王卫永 陈琛 刘青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共11页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拥有标准化和工业化程度高、建造速度快等突出优势,现已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模块间快速可靠的连接节点是充分发挥模块化建筑优势和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关键。以施工现场难以快速拼接、多模块间连接操作困难、...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拥有标准化和工业化程度高、建造速度快等突出优势,现已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模块间快速可靠的连接节点是充分发挥模块化建筑优势和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关键。以施工现场难以快速拼接、多模块间连接操作困难、模块连接与墙板存在冲突三个主要技术难题为导向,归纳国内外柱承重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模块间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探讨国内外已有研究中提出的多种模块间连接节点形式难以支撑模块化钢结构建筑应用与推广的原因。针对目前模块间连接节点存在的问题,分析模块间连接节点被广泛适用的重要特征,建议在进行模块间连接节点设计时充分考虑模块化建筑多场景的使用需求,指出模块间连接节点的发展趋势,为柱承重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间连接节点 快速连接 建筑使用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连接技术及鲁棒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陈金林 侯兆新 +3 位作者 龚超 刘兆祥 赵木子 付张鑫 《建筑钢结构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凭借标准化、集成化和工业化等优势,迅速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青睐。以模块间连接节点强度不足、相邻构件协同工作性能差和结构鲁棒性弱这3个问题为切入点,归纳了国内外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中采用的半刚接和刚接节点,从...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凭借标准化、集成化和工业化等优势,迅速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青睐。以模块间连接节点强度不足、相邻构件协同工作性能差和结构鲁棒性弱这3个问题为切入点,归纳了国内外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中采用的半刚接和刚接节点,从力学机理和施工安装两个维度论述了现有模块间连接节点的发展与不足,提出了“梁端-柱端混合式连接”的解决思路。针对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的模块间梁-梁、柱-柱协同工作,分析其与钢-混凝土组合梁和格构柱的异同,在考虑建筑装修及施工的基础上提出了非连续连接组合梁(柱)的解决思路,然后总结了模块化钢结构建筑鲁棒性的影响规律。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建议在模块间刚性连接节点、非连续连接组合构件及体系分析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 模块间连接节点 构件协同工作 鲁棒性 非连续连接组合梁(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柱-柱螺纹套筒连接抗剪试验 被引量:8
3
作者 常鸿飞 宋心怡 +3 位作者 文品涵 夏军武 夹硕勋 江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1490,共10页
为研究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上下模块间柱-柱螺纹套筒连接的抗剪性能,对4组螺纹套筒连接方钢管柱双剪试件进行研究,分析套筒壁厚、材性及套筒螺帽与柱连接类型等因素对连接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抗剪性能受螺纹套筒控制,其... 为研究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上下模块间柱-柱螺纹套筒连接的抗剪性能,对4组螺纹套筒连接方钢管柱双剪试件进行研究,分析套筒壁厚、材性及套筒螺帽与柱连接类型等因素对连接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抗剪性能受螺纹套筒控制,其受剪过程主要经历定位杆剪切、套筒屈服、套筒屈曲和套筒强化4个阶段;空心套筒发生由上半圆筒壁局部控制的冲剪破坏形态,套筒下半圆未发生破坏;套筒壁厚和强度是影响试件抗剪性能的关键因素,套筒螺帽与柱焊接或螺栓连接对试件抗剪性能的影响不大;套筒壁厚增加67%或屈服强度提高22%,可使其抗剪承载力分别提升40.7%和18.0%;筒壁冲剪模型可较安全地预测套筒抗剪承载力,且预测值与实测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钢结构 模块间连接 螺纹套筒 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装配式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研究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明亮 刘维 +2 位作者 陈善长 舒兴平 陈浩 《工程建设》 2023年第1期31-37,共7页
钢结构装配式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高度集成化的特点,已成为当下工程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调研分析,对模块间连接节点的构造形式(螺栓连接、焊接与栓焊混合连接、预应力连接及自锁式连接)与... 钢结构装配式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高度集成化的特点,已成为当下工程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调研分析,对模块间连接节点的构造形式(螺栓连接、焊接与栓焊混合连接、预应力连接及自锁式连接)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指出了目前模块间连接节点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此类建筑的相关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模块化建筑 钢结构 模块间连接 连接形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建筑研究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相敏 章一萍 +1 位作者 周练 唐丽娜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模块化建筑是一种高度集成的预制装配体系,具有建造周期短、品质易控、绿色环保、对劳动力依赖小等突出优势,符合中国人口密度大、住宅相对短缺,而制造业水平非常高的基本国情,是建筑工业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 模块化建筑是一种高度集成的预制装配体系,具有建造周期短、品质易控、绿色环保、对劳动力依赖小等突出优势,符合中国人口密度大、住宅相对短缺,而制造业水平非常高的基本国情,是建筑工业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然而,随着模块化建筑的持续推进,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系统梳理模块化建筑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模块化建筑在当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并结合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为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模块化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建筑 模块单元间连接节点 板式模块化住宅体系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模块间节点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红磊 陈琛 +2 位作者 李国强 侯兆新 刘亮俊 《钢结构》 2018年第12期1-5,27,共6页
基于国内外公开文献,梳理了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模块间盖板螺栓连接、铸钢节点连接、预应力连接、焊接连接和组合连接5种连接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5种连接方法在安全性、便利性、敏感性和经济性下的综合表现。最后在... 基于国内外公开文献,梳理了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模块间盖板螺栓连接、铸钢节点连接、预应力连接、焊接连接和组合连接5种连接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5种连接方法在安全性、便利性、敏感性和经济性下的综合表现。最后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模块间连接节点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柱支撑模块化建筑 模块间连接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钢框架模块间内套筒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及受力机理分析
7
作者 许晓潇 王燕 安琦 《钢结构(中英文)》 2024年第12期49-60,共12页
为研究模块化钢框架模块间内套筒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受力机理,基于内套筒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建立了与试验节点试件相同尺寸和荷载工况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改变节点构造参数,研究了内套筒长度、... 为研究模块化钢框架模块间内套筒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受力机理,基于内套筒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建立了与试验节点试件相同尺寸和荷载工况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改变节点构造参数,研究了内套筒长度、内套筒高度以及柱内隔板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推导了考虑轴向压力作用下内套筒与柱壁之间的接触力计算公式,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验证,验证了接触力理论计算公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内套筒连接节点的工作状态和极限承载力;内套筒连接节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且通过合理构造可改善节点受力状态,促使梁端塑性铰外移实现节点的延性破坏;增加内套筒厚度和内套筒长度对节点承载能力影响不明显;设置内隔板可显著提升节点承载能力及耗能能力;钢管柱弯曲变形与内套筒产生的接触力使柱截面在原有荷载状态下的应力有所增大并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设计中应考虑其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钢框架 模块间连接节点 内套筒 接触力
原文传递
CKD6E型电传动调车内燃机车车体设计
8
作者 栗韶毅 何国福 +3 位作者 邓茂光 黎焕先 李柯 彭自权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1,共3页
为缩短开发周期和提高车体的组装效率,采用模块化技术开发了CKD6E型电传动调车内燃机车车体。主要介绍了CKD6E型调车内燃机车车体的技术参数、车体各大部件的结构特点、车体模块之间连接结构、车架装配的组成。实际应用表明,车体模块的... 为缩短开发周期和提高车体的组装效率,采用模块化技术开发了CKD6E型电传动调车内燃机车车体。主要介绍了CKD6E型调车内燃机车车体的技术参数、车体各大部件的结构特点、车体模块之间连接结构、车架装配的组成。实际应用表明,车体模块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D6E型电传动调车内燃机车 车体结构 车体模块间连接结构 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 Spectrum Prediction in High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emporal-Spectral Residual Network 被引量:10
9
作者 Ling Yu Jin Chen +2 位作者 Yuming Zhang Huaji Zhou Jiachen Sun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8年第9期25-34,共10页
High frequency(HF) communication is widely spread due to some merits like easy deployment and wide communication coverage. Spectrum prediction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to facilitate the working frequency selection and... High frequency(HF) communication is widely spread due to some merits like easy deployment and wide communication coverage. Spectrum prediction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to facilitate the working frequency selection and enhance the function of automatic link establishment. Most of the existing spectrum prediction algorithms focus on predicting spectrum values in a slot-by-slot manner and therefore are lack of timeliness. Deep learning based spectrum prediction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by simultaneously predicting multi-slot ahead states of multiple spectrum points within a period of time. Specifically, we first employ supervised learning and construct samples depending on longterm and short-term HF spectrum data. Then, advanced residual units are introduced to build multiple residual network modules to respectively capture characteristics in these data with diverse time scales. Further,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fuses the outputs of residual network modules above for temporal-spectral prediction, which is combined with residual network modules to construct the deep temporal-spectral residual network. Experimen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approach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over the benchmark sche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 communication deep learning spectrum prediction temporal-spectral residu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