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不同盐度条件潜水蒸发特性及其简化模型适用性评价
1
作者 茹秋瑾 杨军超 李晓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9-234,共6页
潜水蒸发机理可通过毛细水上升特性加以揭示,其中极限潜水蒸发强度(E max)是潜水蒸发计算问题中不可或缺的参数,可利用Gardner模型进行估算。利用Gardner模型估算E max时,导水率计算中的参数b常被忽略,虽然模型得以简化,但估算精度受到... 潜水蒸发机理可通过毛细水上升特性加以揭示,其中极限潜水蒸发强度(E max)是潜水蒸发计算问题中不可或缺的参数,可利用Gardner模型进行估算。利用Gardner模型估算E max时,导水率计算中的参数b常被忽略,虽然模型得以简化,但估算精度受到影响。因此,参数b如何影响E max估算精度仍有待明确。选取3种不同地区壤土在实验室开展毛细水上升和一维土柱蒸发试验,地下水供水水源为K/Na-Cl型盐溶液(浓度为1、5、30 g/L)并以蒸馏水作为对照组(CK),观测毛细水上升并计算E max,而后对Gardner模型中参数b的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CK相比,盐溶液供水条件下毛细水上升速率较大,进而增强了E max;对于地下水为1~30 g/L的KCl和NaCl溶液,毛细水上升速率和E max均表现为随浓度增加而减小。在采用Gardner模型进行E max估算时,忽略参数b和考虑参数b分别导致高估和低估,但考虑参数b的Gardner模型具有更高精度(相对误差介于1.16%~4.50%);忽略参数b对E max的影响随b值增加而逐渐减弱。提高E max估算精度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农田灌溉制度,同时将有利于揭示潜水蒸发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盐度 潜水蒸发 毛细水上升 Gardner模型 模型适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日参考作物腾发量模型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余婷 崔宁博 +1 位作者 张青雯 胡笑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0-717,共8页
为推荐适宜中国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ET 0)简化计算模型,应用9个代表性站点近50 a逐日气象资料,以FAO-56 Penman-Monteith(PM)模型计算的ET 0为标准值,选取5种基于综合法的Kimberly Penman(K-P),FAO 1979 Penman(PM 17),FAO 24 Penma... 为推荐适宜中国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ET 0)简化计算模型,应用9个代表性站点近50 a逐日气象资料,以FAO-56 Penman-Monteith(PM)模型计算的ET 0为标准值,选取5种基于综合法的Kimberly Penman(K-P),FAO 1979 Penman(PM 17),FAO 24 Penman(PM 24),FAO 1948 Penman(PM 48),FAO 79 Penman(PM 79)模型,3种基于温度法的Hargreaves-Samani(H-S),Mc Cloud(M-C),Hargreaves(Har)模型,5种基于辐射法的Priestley-Taylor-1(PT-1),Priestley-Taylor-2(PT-2),FAO-24 Radiation(FAO-Ra),Makkink(Mak),Irmark-Allen(I-A),Irmark(Irm)模型,对其在西北地区ET 0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14种模型在中国西北地区计算精度差异明显.全区模拟精度最高的PM 48(综合法),H-S(温度法),PT-1(辐射法)模型的平均R 2,MAE,RMSE和nRMSE分别为0.978,0.767 3 mm/d,0.842 3 mm/d和25.622%;0.735,0.920 0 mm/d,1.187 0 mm/d和36.556%;0.736,1.392 0 mm/d,1.826 0 mm/d和57.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腾发量 模型适用性评价 精度评价 中国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民融合中民用标准适用性分析方法探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殷小庆 张坤 +1 位作者 吕玉霞 严竞新 《中国标准化》 2018年第3期74-78,共5页
本文从标准化技术层面提出一种科学可行的民用标准在军事应用中的适用性评价方法,介绍了标准从条文分析、条文适用性评价到标准适用性评价的一套流程和评价模型,并以具体标准为例验证了流程和模型的科学性,可为民用标准在军事应用中的... 本文从标准化技术层面提出一种科学可行的民用标准在军事应用中的适用性评价方法,介绍了标准从条文分析、条文适用性评价到标准适用性评价的一套流程和评价模型,并以具体标准为例验证了流程和模型的科学性,可为民用标准在军事应用中的适用性分析以及军民标准融合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成果标准 适用性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择优的块体模型解算南北地震带中南段主要断层滑动速率 被引量:4
4
作者 闫伟 武艳强 +3 位作者 牛安福 李晓帆 张凌空 吉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90,共10页
利用1999~2007期GPS速度场数据,通过块体模型择优得到了南北地震带中南段主要块体边界带变形的适用模型,并给出了块体边界主要断层的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宝兴-汶川段张压速率较小,为0.5~1.8mm·a-1;汶川-茂县压性相... 利用1999~2007期GPS速度场数据,通过块体模型择优得到了南北地震带中南段主要块体边界带变形的适用模型,并给出了块体边界主要断层的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宝兴-汶川段张压速率较小,为0.5~1.8mm·a-1;汶川-茂县压性相对显著,速率达1.8~3.8mm·a-1;鲜水河断裂带张压及走滑速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特征,即炉霍以北张性滑动速率(8.1mm·a-1)比左旋走滑速率(4.8mm·a-1)大,炉霍-道孚段张压速率与走滑速率基本相同,道孚-康定段呈现出左旋走滑速率减小、张性速率增大的变化趋势,康定-石棉段表现出较明显的左旋走滑性质;小江断裂带走滑速率明显大于张压速率;红河断裂带空间分段性较为明显,北西段滑动量较小,但存在一定的张压分量(景东段速率4.7mm·a-1),南东段(个旧以西)以走滑为主(速率4.5m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模型 滑动速率 南北地震带 模型适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