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2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模式协同的计算机类专业思政教学体系研究
1
作者 万莹 《数字通信世界》 2025年第3期183-185,共3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内涵。针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现状,实施多元模式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当前课程... 在新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内涵。针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现状,实施多元模式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当前课程思政融合发展趋势,构建多元模式的计算机类专业思政教学体系,实施课程内容融合模式、实践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赋能和文化育人模式多种模式协同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技术赋能、跨学科融合以及评价机制改革等多维度策略,将课程思政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多个环节,推动计算机类专业思政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类专业 课程思政 多元模式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2
作者 李红岩 郎许锋 周作建 《文教资料》 2024年第6期193-196,共4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中医药院校开设的“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课程所具备的内容新、实践要求高、中医药与现代技术交叉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适用于本门课程的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中医药院校开设的“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课程所具备的内容新、实践要求高、中医药与现代技术交叉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适用于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基于该理念,本文通过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思考并设计了知识讲授、案例驱动和创新应用相结合的教学设计,以及多元评价和分级拓展的考核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课程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七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
3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5,共1页
第七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The 7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omputer Vision,PRCV 2024)将于2024年10月18—20日在乌鲁木齐举办。PRCV2024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第七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The 7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omputer Vision,PRCV 2024)将于2024年10月18—20日在乌鲁木齐举办。PRCV2024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 计算机视觉 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
4
作者 曾锋 曾镜源 彭文静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1-106,共6页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重传授轻实战,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实战项目的训练.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案例.将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项目需求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小项目,嵌入到整个学期...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重传授轻实战,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实战项目的训练.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案例.将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项目需求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小项目,嵌入到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作为学习任务,规定时间内完成,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当前行业的实战项目实践中,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技术提出方案,完成项目.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行业活力,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学为所用,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地合作 协同育人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协同背景下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5
作者 杨和青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3期005-008,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综合素养培育。在现代化教育中,校企协同是一种学校与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综合素养培育。在现代化教育中,校企协同是一种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促进教育质量和产业发展的双赢模式。通过对该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基于此,研究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需求,结合校企协同的合作模式,对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了全面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协同 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践课程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分课堂与课团赛在课程思政中的协同研究——以“计算机导论”为例
6
作者 安娟华 冀松 +1 位作者 于聪 卢秀丽 《中国新通信》 2025年第4期107-109,共3页
本文探索了对分课堂与课程、团队、竞赛(课团赛)在计算机导论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协同应用。通过设计符合计算机专业特色的分课堂模式,结合项目开发和竞赛展示,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实验涉及160名学生,为期一学期。结果表明,该模... 本文探索了对分课堂与课程、团队、竞赛(课团赛)在计算机导论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协同应用。通过设计符合计算机专业特色的分课堂模式,结合项目开发和竞赛展示,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实验涉及160名学生,为期一学期。结果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度、创新能力和工程伦理意识。学生在团队协作、科技伦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均有明显进步。研究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强化了专业教育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课团赛 计算机导论 课程思政 协同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研究生“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7
作者 黄华娟 韦修喜 《教师》 2024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模式。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对计算机类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高校应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特殊需求,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产学研办学特色,培育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模式。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对计算机类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高校应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特殊需求,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产学研办学特色,培育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解析计算机类专业对“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特殊需求,并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研究生“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新工科创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新形势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计算机类专业 研究生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塘水体生态因子的计算机模式识别法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赖子尼 吴淑勤 +6 位作者 石存斌 余煜棉 董奋强 钟邓文 劳启宁 吴柳平 卫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应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研究鳜塘水体中溶氧量与九项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 ,不同塘或不同时期其生态因子差异较大。在高维空间中 ,高、低溶氧量两类样品点聚集在不同的区域 ,周界清晰、分类十分成功 ,表明池塘水体溶氧量与水... 应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研究鳜塘水体中溶氧量与九项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 ,不同塘或不同时期其生态因子差异较大。在高维空间中 ,高、低溶氧量两类样品点聚集在不同的区域 ,周界清晰、分类十分成功 ,表明池塘水体溶氧量与水中多项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规律性。用模式识别优化技术求得维持稳定的高溶氧状态的 9项生态指标值 ,优化生态因子的溶氧预报值大于 8.4mg/L。水体溶氧量与其它九项因子成多元的二次函数关系 ,其模型复相关系数R =0 .97。对测量点溶氧量的回代准确率为 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式识别 池塘生态系统 水体溶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桂珍 龚声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09-413,共5页
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回顾和综述了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技术在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农产品分级... 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回顾和综述了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技术在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农产品分级与加工、植物生长监测、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监测与防治、农产品自动化收获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为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计算机视觉 模式识别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纹档案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传义 马凌云 陈执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54,共2页
本文从利用的视角 ,简要叙述了指纹图像的计算机采集和存档及指纹档案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的处理方法 。
关键词 计算机模式识别 指纹档案识别 应用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化橘红的化学模式识别-计算机辨识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苏薇薇 林海丹 +1 位作者 方铁铮 吴忠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54-561,共8页
对40个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化橘红样品HPLC数量化特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典型判别函数和Fisher判别函数,为化橘红的分类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化橘红 化学模式识别 系统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指纹图谱解析 计算机辨识 药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式识别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判断与常规临床判断的比较 被引量:15
12
作者 邓兆智 何羿婷 余煜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727-729,共3页
根据16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头发14种元素的检测结果,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法中的动态聚类法在多维空间进行分类可得出五种类型,再用其识别法中的马氏距离法将其降到一维平面进行回判,然后将回判的结果与常规临床证候诊断所得出... 根据16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头发14种元素的检测结果,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法中的动态聚类法在多维空间进行分类可得出五种类型,再用其识别法中的马氏距离法将其降到一维平面进行回判,然后将回判的结果与常规临床证候诊断所得出的肝肾两虚、寒热错杂、气阴两虚、湿热阻络及痰湿阻络证型的分类结果用观察一致性进行检测,其结果K(kappa)=0.77,>0.6。表明两种方法一致性相当可靠,并得出计算机模式识别法对中医证候的判断的敏感度为96.67%,特异度为95.15%。提示该法有可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计算机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血清微量元素谱的计算机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家驹 陈劲松 +5 位作者 胡利东 梁明 栾晓军 刘冬生 司建华 钟广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77-1379,1383,共4页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血清微量元素谱的变化及其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对照组60例,甲亢组67例,测定血清微量元素(Mg、Ca、Cr、Mn、Fe、Cu、Zn、Sr、Mo和Ba)以及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比较两组间各微量元素的差异;并将甲亢患者各...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血清微量元素谱的变化及其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对照组60例,甲亢组67例,测定血清微量元素(Mg、Ca、Cr、Mn、Fe、Cu、Zn、Sr、Mo和Ba)以及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比较两组间各微量元素的差异;并将甲亢患者各微量元素与FT3、FT4分别作相关分析;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中的马氏距离判别法,作多因素分类判别,筛选特征参量。结果甲亢组血清Zn、Mg和Cr水平降低,Cu、Fe、Ca和Mn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Sr、Mo和Ba水平无显著变化;且血清Zn、Mg与FT3、FT4水平呈负相关,血清Cu与FT3、FT4水平呈正相关;甲亢患者微量元素谱的特征参量为:Zn、Fe、Cu、Ca和Mn。结论甲亢患者存在血清微量元素谱的变化,微量元素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相互关联,微量元素在甲亢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微量元素 计算机模式识别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在套管缺陷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海燕 张群会 张义宽 《新技术新工艺》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1,共3页
从计算机视觉的角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套管缺陷的检测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实现过程 ,该方法检测套管缺陷准确率高、可靠性好、速度快、可实现地下套管的自动检测。
关键词 套管缺陷 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特征提取 石油 计算机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缺陷的计算机模式识别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忠诚 李鹤歧 陶维道 《无损检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焊接缺陷 模式识别 计算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式识别在古白瓷研究中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镭 胡华 +1 位作者 陈念贻 李文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1-44,共4页
本文利用前人对历代白瓷分析的数据,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进行处理,找到了各类白瓷窑胎和釉的“目标区域”。并利用逆映照法与一些样本点相近的逆映照点,根据逆映照点的工艺参数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得到与古白瓷较一致的效果。这为仿制过程... 本文利用前人对历代白瓷分析的数据,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进行处理,找到了各类白瓷窑胎和釉的“目标区域”。并利用逆映照法与一些样本点相近的逆映照点,根据逆映照点的工艺参数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得到与古白瓷较一致的效果。这为仿制过程选择工艺参数,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白瓷 计算机 古白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式识别在颜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乐美 杨桂琴 +3 位作者 郭从容 王雪松 崔建中 张万东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44-347,共4页
以群青颜料为例进行微胶囊化表面改性实验 ,并利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 ,对颜料粒子表面形貌加以识别 .结果表明 ,形成的囊膜形貌不同 ,改性效果不同 .对此种极不规则的表面形貌 ,只有应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 ,才能进一步实现对其量化表... 以群青颜料为例进行微胶囊化表面改性实验 ,并利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 ,对颜料粒子表面形貌加以识别 .结果表明 ,形成的囊膜形貌不同 ,改性效果不同 .对此种极不规则的表面形貌 ,只有应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 ,才能进一步实现对其量化表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青颜料 表面改性 模式识别 计算机 应用 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香茅属生药RAPD分析及计算机模式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荣 赵晶 吴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44-445,共2页
目的 :对国产香茅属生药进行RAPD分析 ,并进行模式识别。方法 :采用RAPD法对中国香茅属 12种生药 2 0份标本进行分析、并以其RAPD为基础进行了计算机模式识别。结果 :2 0个标本从X主成份 (X =5 .5 )被分为两大群 ,该主成份占总变异的 5 ... 目的 :对国产香茅属生药进行RAPD分析 ,并进行模式识别。方法 :采用RAPD法对中国香茅属 12种生药 2 0份标本进行分析、并以其RAPD为基础进行了计算机模式识别。结果 :2 0个标本从X主成份 (X =5 .5 )被分为两大群 ,该主成份占总变异的 5 1.0 %,而Y主成份 (占变异的32 .5 0 %)和X主成份共占变异的 83.5 %。结论 :以DNA为分类鉴定标准并采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是客观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分析 香茅属 模式识别 中药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子计算机及模式识别方法普查胃癌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奎雄 陶志 +1 位作者 丘新尧 印莅申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死因中占首位,其世界调整死亡率为23.86/10万。胃癌的生存率低,上海市(1972~1979年)5年生存率女性为10%,男性为12%。瑞金医院统计1958~1980年的手术病人1881例,5年生存率为17.86%,10年生存率为11.67%。生存率... 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死因中占首位,其世界调整死亡率为23.86/10万。胃癌的生存率低,上海市(1972~1979年)5年生存率女性为10%,男性为12%。瑞金医院统计1958~1980年的手术病人1881例,5年生存率为17.86%,10年生存率为11.67%。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胃癌的比例太低,瑞金医院胃癌手术病人中早期胃癌仅占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 模式识别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目标倾角不变光学模式识别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守平 卞松龄 +1 位作者 陶纯堪 李爱民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6期1-7,共7页
研究了在传统的光学相关系统中,用一组滤波器实现三维目标倾角不变模式识别的方法,以及滤波器组的设计原理,获得了滤波器组的参数,完成了光学相关的计算机模拟。
关键词 目标识别 模式识别 计算机模拟 光学相关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