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评估的高效多模态贡献度感知网络研究
1
作者 贾熹滨 于高远 +3 位作者 王珞 邓玉辉 杨大为 杨正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3-2066,共14页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或移植患者出现早期复发和长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HCC患者术前评估是否存在MVI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深度学习为MVI影像诊断...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或移植患者出现早期复发和长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HCC患者术前评估是否存在MVI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深度学习为MVI影像诊断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法,但受数据标注收集困难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多独立利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手段采集影像中的单模态序列,缺乏对各成像手段中多模态序列的综合应用.在小样本场景下,为有效利用多模态序列数据,提高诊断效能,本文提出一种高效多模态贡献度感知网络.该网络可以利用模态分组卷积和高效多模态自适应加权模块,在极少计算开销的引入下,学习CT或MRI的各模态影像信息在复杂多样的MVI表象下的诊断贡献.本文在三甲医院收集的临床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模型可以在少量有标注数据的支持下,取得优于多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模型的MVI诊断性能,为专业医师的诊断分析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侵犯评估 模态融合 高效多模态贡献度感知 模态分组卷积 高效多模态自适应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车体模态贡献量对振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贺小龙 张立民 +1 位作者 鲁连涛 邱飞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22,共7页
为找出高速列车车体主要模态对车辆振动的影响规律,引入BGCI向量法对车体模态贡献量进行计算。建立某高速列车刚柔耦合模型,采用随机子空间法对车辆工作模态参数进行识别,通过模态置信判据MAC对主要模态进行判定,计算在不同运行速度下... 为找出高速列车车体主要模态对车辆振动的影响规律,引入BGCI向量法对车体模态贡献量进行计算。建立某高速列车刚柔耦合模型,采用随机子空间法对车辆工作模态参数进行识别,通过模态置信判据MAC对主要模态进行判定,计算在不同运行速度下车体的模态贡献量。结果表明,车体刚体模态贡献量随列车运行速度增加逐渐减小,当列车运行速度低于120km/h时,车辆刚体模态贡献量大于弹性模态,速度高于120km/h时反之。当列车速度大于80km/h时,车体的菱形模态、垂向弯曲模态、扭转模态对车体振动贡献值逐渐增大(最大为0.035m/s2),弹性模态对振动贡献量明显增加。本文研究的模态贡献量与车辆振动关系可以为车辆振动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贡献 模态贡献 动力学模型 BGCI向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DS FRF某城际车工作状态下模态贡献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远亮 张立民 +1 位作者 孙维光 邱飞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5期65-69,共5页
为研究某城际车工作状态下模态贡献问题,首先用激振器对该城际车进行了静态台架实验,利用LMS.Test.Lab软件识别其模态参数。然后对该城际列车进行线路实验,测试其不同速度级下的加速度振动响应。根据ODS FRF概念,给出了城际车在ODS FRF... 为研究某城际车工作状态下模态贡献问题,首先用激振器对该城际车进行了静态台架实验,利用LMS.Test.Lab软件识别其模态参数。然后对该城际列车进行线路实验,测试其不同速度级下的加速度振动响应。根据ODS FRF概念,给出了城际车在ODS FRF包络曲线峰值处的工作变形。最后根据模态叠加原理,得出不同速度级下,该城际车不同频率下工作变形主要由车体沉浮、车体点头及车体1阶垂弯贡献的结论。同时结果显示,不同速度级下,同一频率下工作变形可能由不同固有模态贡献;不同速度级下,同一工作变形频率可能会发生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模态贡献 城际车 模态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模态贡献系数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坤全 潘湘文 沈钱斌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根据结构动力学及模态分析理论,推导结构模态贡献系数计算公式,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针对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结构特点,计算分析该复杂桥梁结构的模态贡献系数。研究结果可指导复杂桥梁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案的制定,并有效匹配复杂结... 根据结构动力学及模态分析理论,推导结构模态贡献系数计算公式,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针对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结构特点,计算分析该复杂桥梁结构的模态贡献系数。研究结果可指导复杂桥梁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案的制定,并有效匹配复杂结构试验分析与理论计算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模态分析 模态贡献系数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贡献率分析的某轻客白车身结构改进
5
作者 陈桂均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9年第6期9-11,32,共4页
针对某轻客的共振问题,通过整车频谱实验、白车身的有限元模态分析及模态实验,识别出其原因为车轮转动1阶激励频率与白车身固有频率接近而引起整车共振。应用模态贡献率方法,对车身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改善了整车NVH性能。
关键词 轻客白车身 振源识别 模态贡献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贡献度系数的大跨度桥梁抖振响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邹孔庆 黄文锋 +1 位作者 王美芹 周焕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7,共6页
文章基于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及模态分析理论,推导了大跨度桥梁模态贡献度系数和最优时间步长计算公式,并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针对普立特悬索桥的结构特点,计算分析其模态贡献度系数及相应的优化时间步长Δt,再将其引入普立特悬索桥在风... 文章基于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及模态分析理论,推导了大跨度桥梁模态贡献度系数和最优时间步长计算公式,并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针对普立特悬索桥的结构特点,计算分析其模态贡献度系数及相应的优化时间步长Δt,再将其引入普立特悬索桥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抖振时域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时间步长Δt=0.05计算得到的各方向抖振响应均沿平衡位置上下波动,顺风向比垂直向位移响应大4倍左右。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采用优化的时间步长使计算结果在精度和效率上得到很好的保证,为普立特悬索桥的抗风分析提供了依据,可供同类结构精细化的动力分析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贡献度系数 优化时间步长 大跨度桥梁 抖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贡献量法支撑结构振动控制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文 梁跃 +3 位作者 高爱军 李志敏 孙岩 白伊明 《鱼雷技术》 2015年第6期439-443,共5页
为了有效控制鱼雷发动机支撑结构的振动响应,研究了基于模态贡献量法的阻尼减振技术。首先阐明了模态贡献量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计算了20~1000Hz频段内发动机支撑结构各阶模态的贡献量,最后基于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提出了自由阻尼层... 为了有效控制鱼雷发动机支撑结构的振动响应,研究了基于模态贡献量法的阻尼减振技术。首先阐明了模态贡献量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计算了20~1000Hz频段内发动机支撑结构各阶模态的贡献量,最后基于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提出了自由阻尼层控制振动方案,对贡献量大的优势模态进行了阻尼控制。对比减振前后的结果可以发现,基于模态贡献量法的阻尼减振技术能够显著减小鱼雷发动机支撑结构的阻尼振动。该结果可为工程上的结构低振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发动机 模态贡献 支撑结构 模态分析 阻尼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态台架试验的车体模态贡献量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何理 张立民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4期96-99,共4页
基于模态叠加原理推导车体模态贡献量的计算方法,并计算某型地铁车体的模态贡献量。首先对车体进行静态台架模态试验,获得车体的响应数据并识别出车体的模态参数,然后计算出在不同激扰力频率下车体各阶模态对车体振动的贡献量。结果显示... 基于模态叠加原理推导车体模态贡献量的计算方法,并计算某型地铁车体的模态贡献量。首先对车体进行静态台架模态试验,获得车体的响应数据并识别出车体的模态参数,然后计算出在不同激扰力频率下车体各阶模态对车体振动的贡献量。结果显示,当激励频率接近车体侧滚和一阶菱形固有频率时,侧滚和一阶菱形的模态贡献量最多,与实际情况吻合。其次,在两点、同侧、同相简谐激励工况下,车体侧滚和一阶菱形模态始终占主导地位,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模态叠加原理 模态贡献 车体 模态试验 简谐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模态贡献的空间网格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
9
作者 张玉建 罗永峰 +1 位作者 郭小农 黄青隆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9-69,共11页
为避免模态跃迁现象、振型遴选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对损伤评估结果精度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多模态贡献的空间网格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首先,从模态推覆分析的思路出发并结合结构动力学理论推导,得到对应于单位地震力作用下考虑多阶... 为避免模态跃迁现象、振型遴选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对损伤评估结果精度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多模态贡献的空间网格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首先,从模态推覆分析的思路出发并结合结构动力学理论推导,得到对应于单位地震力作用下考虑多阶模态贡献的等效静力位移表达式。随后,根据原结构与震损结构等效静力位移的差异构造结构地震损伤程度的表征参数,即结构整体损伤参数。最后,根据结构整体损伤参数的数值大小与变化规律,评估结构震后损伤状态与性能退化程度。单层网壳结构算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构整体损伤参数在考虑多阶模态贡献的基础上,可较为准确地评估空间网格结构地震损伤状态,所得结果与结构特征响应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在严重损伤情况下也可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贡献 地震损伤评估 等效静力位移 整体损伤参数 单层网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贡献量分析方法的地铁车辆结构降噪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卜征 李莉 +1 位作者 刘存真 雷震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135,共5页
地铁列车的运行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车体板件振动,由此而引起的车体板件辐射噪声是地铁列车车内噪声的重要来源之一。应用模态贡献量分析方法,研究了车体板件的振动对车内场点声压级的影响特性,并通过修改局部板件等效厚度的方式改... 地铁列车的运行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车体板件振动,由此而引起的车体板件辐射噪声是地铁列车车内噪声的重要来源之一。应用模态贡献量分析方法,研究了车体板件的振动对车内场点声压级的影响特性,并通过修改局部板件等效厚度的方式改善车内声场。将地板等效厚度减少2 mm后,场点43 Hz、82 Hz频率处的线性声压级均降低了6 dB以上。通过模态贡献量分析找出对车内噪声贡献较大的模态,并结合其模态振型以及板件节点贡献量分析进行针对性结构优化,这种方法可以起到改善车内场点处声学响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辆 结构噪声 模态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贡献量在客车后排座椅振动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松奎 侯亮 吴长风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8年第4期28-30,33,共4页
针对某型客车后排座椅的振动问题,应用模态贡献量方法对频响函数进行分析,找到对结构振动贡献量大的模态。结构改进后,座椅的加速度均方根值显著减小,满足NVH性能要求。
关键词 客车 后排座椅振动 频响函数 模态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贡献的动车组车体弹性振动控制
12
作者 曹辉 梁宁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77,共6页
动车组车体结构轻量化设计会导致结构柔性增加,随着动车组运营里程的增加,轮轨磨耗的加剧,车体在运行过程会出现抖车、晃车等异常弹性振动现象,进而影响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因此,从模态贡献、模态设计和模态控制等角度出发分析产... 动车组车体结构轻量化设计会导致结构柔性增加,随着动车组运营里程的增加,轮轨磨耗的加剧,车体在运行过程会出现抖车、晃车等异常弹性振动现象,进而影响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因此,从模态贡献、模态设计和模态控制等角度出发分析产生该异常振动的原因。基于动车组车体模态修正和模态试验结果,建立车体有限元模型;根据车体工况,将车体模态处理为自由模态,提取结构模态参数;基于模态分析理论和模态贡献原理,分析车体结构弹性模态振型,并依据车体模态位移计算结构模态贡献因子;分析控制车体弹性振动的模态匹配方法与传递函数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对车体垂向振动贡献较大的模态依次为车体一阶垂弯、一阶菱形、二阶菱形、一阶扭转等模态,对横向振动贡献较大的模态依次为一阶横弯、一阶菱形、二阶菱形、一阶扭转模态。引起车体弹性振动的主要因素有轨道激扰、转向架蛇行、转向架模态、车下设备悬挂参数等。轮对、构架、车体等构件的刚性自振频率应满足隔振要求,车体一阶菱形弹性模态频率与构架刚性、弹性频率要有效隔离,可降低车体异常弹性振动;增大车体结构阻尼比可减小加速度传递函数幅值,提高乘坐舒适性,当车体结构阻尼比从0.015提高至0.150时,平稳性指标可改善13%,提高结构阻尼可显著降低车体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车体 模态分析 模态贡献 模态匹配 传递函数 高速列车 轨道不平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贡献的客车车身动刚度修正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朝军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7年第1期20-22,50,共4页
分析改善动刚度的意义,结合泛函分析、振动力学原理,解析模态振型影响车身动刚度值的机理。通过对某款客车的动刚度数值进行模态贡献分析,找到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改进结构,改善了客车的动刚度和隔振性能。
关键词 客车 模态贡献 动刚度 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贡献量的驾驶室振动噪声控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凯 马心坦 +1 位作者 徐维维 程科翔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年第8期12-15,共4页
为研究耦合结构模态振动对驾驶员耳旁噪声影响,建立拖拉机驾驶室声-固耦合模型,结合边界元和模态声学贡献量法,得到对驾驶员耳旁位置峰值频率噪声贡献最大模态阶次,针对相应振型对驾驶室改进处理。对分析结果中振型最大的驾驶室右门和... 为研究耦合结构模态振动对驾驶员耳旁噪声影响,建立拖拉机驾驶室声-固耦合模型,结合边界元和模态声学贡献量法,得到对驾驶员耳旁位置峰值频率噪声贡献最大模态阶次,针对相应振型对驾驶室改进处理。对分析结果中振型最大的驾驶室右门和前挡风玻璃进行加厚处理,对右挡板振动位置进行加强筋处理,有效降低驾驶员耳旁峰值噪声和总声压级,提高驾驶室噪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室 噪声控制 声固耦合 模态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贡献量诊断法提高副车架结构动刚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超 杨宁宁 《汽车零部件》 2016年第5期21-25,共5页
针对某型车底盘开发设计过程中副车架与摆臂前安装点动刚度偏低的问题,建立以副车架为主体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模态贡献量诊断方法研究了影响副车架动刚度的主要模态成分,并通过模态分析根据主要模态成分的应变能分布判断影响副车架动刚... 针对某型车底盘开发设计过程中副车架与摆臂前安装点动刚度偏低的问题,建立以副车架为主体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模态贡献量诊断方法研究了影响副车架动刚度的主要模态成分,并通过模态分析根据主要模态成分的应变能分布判断影响副车架动刚度的主要区域。通过优化这些区域的结构,最终实现了副车架动刚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目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车架 动刚度 模态贡献 应变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perView的动力包模态贡献量研究
16
作者 孙维光 谷理想 +2 位作者 郑伟 沈诚 张立民 《铁道车辆》 2023年第5期12-18,共7页
文章以内燃动车组动力包为研究对象,基于HyperMesh软件建立了动力包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态和频响分析。结合模态和频响分析结果,在HyperView软件的NVH模块中对测点振动位移和速度的模态贡献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动力包在不同转速工况... 文章以内燃动车组动力包为研究对象,基于HyperMesh软件建立了动力包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态和频响分析。结合模态和频响分析结果,在HyperView软件的NVH模块中对测点振动位移和速度的模态贡献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动力包在不同转速工况下框架动反力和柴油机振动烈度的模态贡献量。分析结果表明,转速变化对柴油机振动烈度的模态贡献量影响很小,各转速下第4阶的模态贡献量最大;对框架动反力的模态贡献量影响较大的模态是第9阶和第17阶。通过对模态贡献量进行分析,得到了影响动力包结构振动的主要模态,可为工程中的振动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动车组 动力包 振型 固有频率 模态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车体模态频率贡献度和改进方法研究
17
作者 周韶泽 张军 兆文忠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86-3297,共12页
针对高速列车车体低阶模态频率提升过程中,传统灵敏度分析方法存在的设计变量繁多和难以识别出优先改进部件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车体模态频率贡献度评估与结构改进方法。重点分析了铝合金车体板件厚度与模态频率的灵敏度关系,并在... 针对高速列车车体低阶模态频率提升过程中,传统灵敏度分析方法存在的设计变量繁多和难以识别出优先改进部件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车体模态频率贡献度评估与结构改进方法。重点分析了铝合金车体板件厚度与模态频率的灵敏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部件模态贡献度概念,推导和建立了描述部件模态频率灵敏度与贡献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动车组车体中各铝型材的贡献度进行计算,详细分析了车顶、侧墙、底架等六大部件对前3阶模态频率的影响。研究揭示,部件模态贡献度表示了局部部件对整体结构模态影响的大小,呈现了灵敏度无法显示的全局量化指标。车顶部件对车体前3阶模态的贡献度最大,侧墙和底架居中,底架边梁、端墙和牵枕缓最小。车顶与侧墙、侧墙与底架连接处的型材对低阶模态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增加内外板厚度并适度降低内部筋板厚度的策略,可提升1阶垂弯模态频率。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基于车体54个部件模态贡献度,成功甄别出车顶和连接处型材等优先优化部件并进行了改进,实现了1阶垂弯模态频率从9.5 Hz提升至10.2 Hz,同时将车体重量增加控制在43 kg以内,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为车体模态频率的优化提供了清晰的路径。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结构模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车体 模态频率 灵敏度 模态贡献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声学贡献量的减速箱降噪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晋鹏 常山 +2 位作者 刘更 吴立言 常乐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0-57,共8页
以单级人字齿轮减速器箱体为研究对象,采用FEM/BEM方法计算了箱体的辐射噪声,分析了箱体振型对辐射噪声的影响。通过计算各阶模态的模态参与因子以及模态声学贡献量,确定了对箱体输入侧、输出侧场点上的辐射噪声贡献最大的模态阶数。依... 以单级人字齿轮减速器箱体为研究对象,采用FEM/BEM方法计算了箱体的辐射噪声,分析了箱体振型对辐射噪声的影响。通过计算各阶模态的模态参与因子以及模态声学贡献量,确定了对箱体输入侧、输出侧场点上的辐射噪声贡献最大的模态阶数。依据模态声学贡献量分析结果,提出了肋板和阻振质量的合理布局方式。分析结果表明,箱体各面板的弯曲振型对辐射噪声的影响最明显;当声学贡献最大的模态确定后,在对应振型中各面板弯曲振型最明显的位置添加肋板或阻振质量,可明显降低面板同侧场点上的辐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振型 模态参与因子 模态声学贡献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模态声学贡献量与板面声学贡献量的减速箱降噪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晋鹏 常山 +2 位作者 刘更 吴立言 张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0-216,共7页
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肋板有效添加区域的方法。首先以单级人字齿轮减速器箱体为研究对象,采用FEM/BEM方法计算了箱体的辐射噪声。接着在分析了声传递向量和模态声学贡献量的基础上划分了板面并进行了板面声学贡献量分析,确定... 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肋板有效添加区域的方法。首先以单级人字齿轮减速器箱体为研究对象,采用FEM/BEM方法计算了箱体的辐射噪声。接着在分析了声传递向量和模态声学贡献量的基础上划分了板面并进行了板面声学贡献量分析,确定出了声学贡献量较大的区域。最后对箱体进行了结构改进确定出了肋板的有效添加区域。结果表明声传递向量和模态声学贡献量的分析结果可以为板面划分提供依据,使得板面划分更有针对性,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出声学贡献量较大的区域,为有效添加区域的确定提供基础,在有效添加区域上添加肋板可以明显降低对应场点上的辐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声传递向量 模态声学贡献 板面声学贡献 辐射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网壳结构风振响应的主要贡献模态识别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建胜 武岳 沈世钊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2-458,共7页
网壳结构具有频谱分布密集、振型复杂的动力特性,在对该类结构进行风振响应分析时,通常存在着一些对响应贡献较大的高阶振型,但由于其频率较高而容易被忽略。因此,研究网壳结构风振响应的主要贡献模态分布规律有利于提高结构风振响应计... 网壳结构具有频谱分布密集、振型复杂的动力特性,在对该类结构进行风振响应分析时,通常存在着一些对响应贡献较大的高阶振型,但由于其频率较高而容易被忽略。因此,研究网壳结构风振响应的主要贡献模态分布规律有利于提高结构风振响应计算的精度和效率。本文利用Ritz-POD法,分析了单层球面网壳和单层柱面网壳结构风振响应的主要贡献模态,着重考察了主要贡献模态的自身参振能力,及其与脉动风压空间分布模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给出了网壳结构风振响应的主要贡献模态识别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壳结构 风致振动 主要贡献模态 Ritz—PO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