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报刊英语中模糊词的“合理模糊”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健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文结合英语报刊实例和报刊英语文体特点,试析了模糊词语在英语新闻报道与写作中的妙用。文章认为,时见报端的模糊词用于交代新闻背景或概括新闻情节时,具有诸多得在独厚的作用。虽说是模糊词,它们在英语新闻中却模糊得科学合理。
关键词 报刊英语 模糊词 新闻报道 新闻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叠音模糊词成因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箕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大量使用叠音模糊词是《诗经》语言的显著特点,这一奇特的语言现象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考察《诗经》叠音模糊词的成因,认为叠音模糊词的产生是满足民歌音节的要求和表达... 大量使用叠音模糊词是《诗经》语言的显著特点,这一奇特的语言现象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考察《诗经》叠音模糊词的成因,认为叠音模糊词的产生是满足民歌音节的要求和表达绘声的需要,同时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内在的发展规律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叠音模糊词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交际中模糊词现象成因新探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清贵 苏燕青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2年第3期72-75,共4页
模糊语言理论自诞生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其中 ,用模糊理论来分析日常交际中的模糊词现象就是个例子。但似乎应该考虑到日常交际中模糊词现象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它既受客观条件制约 ,又受到主观... 模糊语言理论自诞生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其中 ,用模糊理论来分析日常交际中的模糊词现象就是个例子。但似乎应该考虑到日常交际中模糊词现象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它既受客观条件制约 ,又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分析清楚交际双方使用模糊词时的心理过程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词 关联论 有意模糊 无意模糊 潜意识模糊 语言交际 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用角度看模糊词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朝霞 《龙岩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1-94,共4页
模糊词时见报端,在新闻报道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模糊词符合新闻报道特性,具有促使报道更生动活泼、增加报道可信度、避免负面传播效果、合乎读者认知习惯、体现礼貌尊重等语用功能。大量报刊实例证明,模糊词不仅合理地存在于新闻英语... 模糊词时见报端,在新闻报道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模糊词符合新闻报道特性,具有促使报道更生动活泼、增加报道可信度、避免负面传播效果、合乎读者认知习惯、体现礼貌尊重等语用功能。大量报刊实例证明,模糊词不仅合理地存在于新闻英语中,而且还能与精确词一道有效地增强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达到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词 新闻英语 新闻报道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模糊词在新闻报道中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张洁 黄婧 杨莉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新闻报道是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准确性、客观性决定了模糊词的大量存在,而模糊词有助于表达不精确的概念。分析英汉模糊词在新闻报道中的异同点及其作用,可以加深人们对模糊词的认识,使之更好地运用于新闻报道中。
关键词 模糊词 新闻报道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语言中的模糊词对比初探
6
作者 徐琼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6期127-129,共3页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了解语言的模糊性对于语言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从时间、数字、感官、质量数量这些方面对英汉语言中不同类型的模糊语言现象进行对比,以期对英语课堂中的词汇教学及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 语言的模糊 模糊词 体验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广告的模糊词分析
7
作者 童珊 《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1期32-33,共2页
广告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词。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对英语广告中所使用的模糊词加以分析,并从语言的属性,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广告本身的要求入手,说明了英语广告中模糊词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 英语广告 模糊词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英语广告中模糊词语的分析
8
作者 李梦凡 《商情》 2010年第1期63-63,共1页
本文运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通过对英语广告中所使用的模糊词加以分析,并从英语语言的属性,人类的思维方式及广告本身的要求入手,阐述了英语广告中模糊词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 英语广告 模糊词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词另有概括性
9
作者 李敏 《石家庄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44-45,共2页
模糊词除具有一般词的概括性以外,还具有独特的概括性。一是对“说不清”的概括,一是对“说不尽”的概括。前者指对边界不清、亦此亦彼状态的概括,是一种犹疑不决的、审慎的概括;后者是对同一论域的没有极点的概括,它由已知推未知。
关键词 模糊词 概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英语中的模糊词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红勤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156-158,共3页
阐述了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和模糊词的种类;分析了模糊词存在的原因:类属不清楚的事物具有模糊性,人类具有模糊思维,模糊是语言的一大特性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新闻英语中模糊词运用的原因及作用。
关键词 模糊词 新闻英语 类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词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爱弟 周敏 《池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4期80-82,共3页
模糊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而作为自然语言变体之一的新闻语言也必然具有模糊性。通过对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词存在的根源、应用及其功能的分析,说明模糊词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合理、恰当地使用模糊词会大大增加英... 模糊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而作为自然语言变体之一的新闻语言也必然具有模糊性。通过对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词存在的根源、应用及其功能的分析,说明模糊词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合理、恰当地使用模糊词会大大增加英语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词 英语新闻 根源 应用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主义观照下对《青青河畔草》英译本中模糊词翻译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蹊 许嘉琦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59-360,377,共3页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相较于传统的翻译理论,解构主义更注重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联系,提倡充分展示两者之间的差别,强调意义是一种语境事件,主张将翻译视为一种"有调节的转换",鼓励译者发挥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相较于传统的翻译理论,解构主义更注重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联系,提倡充分展示两者之间的差别,强调意义是一种语境事件,主张将翻译视为一种"有调节的转换",鼓励译者发挥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本文拟从解构主义观点出发,对美国著名汉学家Burton Watson和美国大诗人Ezra Pound所翻译的《青青河畔草》中各自对模糊词的处理手法分别进行分析,并以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差异性等观点为理论基础试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模糊词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中国古典诗歌 模糊词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词”与“模糊限制词”在诗歌语言中的例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静 《洛阳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80-82,共3页
古典诗歌中模糊词与模糊限制词的运用十分丰富, 正是借助于模糊词与模糊限制词, 古典诗歌才可能准确地传递出诗人的情感, 并赋予读者以极大的想像空间。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模糊词 模糊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阿凡提故事大全》中的模糊词 被引量:1
14
作者 满钟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4-35,50,共3页
生活中模糊语义现象甚为普遍,本文以深受人们喜爱的维吾尔族传奇人物阿凡提为对象,通过对《阿凡提故事大全》中模糊词的分析,力图阐述模糊词在语义表达上所起到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并探讨模糊词存在的必然性。
关键词 模糊词 语义模糊 边界 阿凡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志大兵相声中模糊词隐喻的认知研究
15
作者 黎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93-95,共3页
本文试图以长沙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声"奇志大兵相声"为来源,对模糊理论和隐喻理论进行探讨,目的在于试图使相声中的语言能够参与到模糊和隐喻理论的认知研究当中,使人们更好地把握模糊词汇以及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隐喻。
关键词 长沙方言 模糊 隐喻 模糊词隐喻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词的游移性与语用功能研究
16
作者 聂书雪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第10期39-39,共1页
本文从词类着手,探讨了“外延界限不确切、具有一定的游移性”等特点在主要词类中的体现,探究了这些特点与模糊词产生原因及语用功能的关系。
关键词 模糊词 外延 游移性 产生原因 语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语言学视角下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研究
17
作者 周丽颖 许秋雯 《现代语文》 2024年第5期66-70,共5页
从模糊语言学视角出发,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模糊性质以及程度副词在结构中的主要作用进行探讨。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可以发现,“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不仅仅是修饰性质形容词或名词的语法元素,还扮演着模糊限制词的... 从模糊语言学视角出发,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模糊性质以及程度副词在结构中的主要作用进行探讨。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可以发现,“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不仅仅是修饰性质形容词或名词的语法元素,还扮演着模糊限制词的角色,增强了名词的模糊性,使其内涵或外延表现出不确定性。同时,基于数据库检索,采用定量数据和使用频率的研究方法,分析“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很”和“非常”是最为常用的两个程度副词,其次是“太”和“十分”,其他的程度副词使用较少,表示程度较轻的副词则几乎没有用例;专有名词、抽象名词、处所名词占比较大,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的占比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名”结构 模糊语言 模糊词 模糊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词的模糊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先珍 王玲玲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7-39,共3页
量词的模糊性郭先珍,王玲玲1.1"模糊语言"这一理论,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扎德(C.A.Zadeh)教授于1965年提出来的。伍铁平教授于1979年和1980年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和《模糊语言再探》两文,第一次将... 量词的模糊性郭先珍,王玲玲1.1"模糊语言"这一理论,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扎德(C.A.Zadeh)教授于1965年提出来的。伍铁平教授于1979年和1980年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和《模糊语言再探》两文,第一次将模糊语言理论介绍到我国,并运用到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的模糊 个体量 模糊语言理论 语义指向 量度形容 模糊词 抽象事物 朦胧模糊 《现代汉语典》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词义的模糊性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颖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4-29,共6页
模糊语言学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 ,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本文基于查德的模糊集合论 ,提出模糊词义的定义 ,即词的标志范围界限不明确 ,并从主客体与语言符号三方互动、词义的本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言语交际的需要几方面进一步分析词义... 模糊语言学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 ,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本文基于查德的模糊集合论 ,提出模糊词义的定义 ,即词的标志范围界限不明确 ,并从主客体与语言符号三方互动、词义的本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言语交际的需要几方面进一步分析词义模糊性的产生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学 模糊词 言语交际 语言符号 模糊 界限 互动 主客体 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字号”一个熟识的“模糊词”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家方 《北京商业》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老字号”是个经常挂在嘴边的“老词儿”。大约是太熟悉,若是问起“什么是老字号”,回答总有瞬间“时差”。人们总会在心里紧急琢磨起来,似乎这是一个需要郑重回答的问题,不能造次。但是,要给出较为规范的答案,一时间还真会让人... “老字号”是个经常挂在嘴边的“老词儿”。大约是太熟悉,若是问起“什么是老字号”,回答总有瞬间“时差”。人们总会在心里紧急琢磨起来,似乎这是一个需要郑重回答的问题,不能造次。但是,要给出较为规范的答案,一时间还真会让人找不着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字号” 模糊词 餐饮业 品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