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冷涡背景下次天气尺度系统对强对流环境场的影响
1
作者 李瑞萍 王秀明 +3 位作者 李树文 王扬 田晓婷 李梦军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76-87,共12页
在同一东北冷涡背景下,2016年6月12—13日山西境内连续2 d出现强对流天气,12日为分散性对流而13日为大范围强对流。基于多源资料通过对比探讨次天气尺度系统及其演变对风暴环境进而对风暴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两日风暴强度和风... 在同一东北冷涡背景下,2016年6月12—13日山西境内连续2 d出现强对流天气,12日为分散性对流而13日为大范围强对流。基于多源资料通过对比探讨次天气尺度系统及其演变对风暴环境进而对风暴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两日风暴强度和风暴结构差异显著。6月12日对流孤立分散且回波强度小于55 dBZ,而13日准线性风暴发展成尺度较大的弓形回波引发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回波强度达60 dBZ。(2)此次过程的关键影响系统为冷涡背景下的次天气尺度低涡。12日次天气尺度低压扰动开始出现,距离远而未影响山西;13日低压扰动东移发展为次天气尺度切断低涡,低涡相关的地面冷锋及850 hPa切变线触发山西上游对流。(3)12日低层水汽含量低,0~3 km垂直风切变弱,13日低涡前偏南水汽输送使低层显著增湿,叠加中层干冷空气形成不稳定层结,受低涡影响0~3 km风垂直切变增强至5.0×10-3s-1,冷锋触发的对流风暴在上述环境下强烈发展并产生阵风锋,阵风锋组织风暴形成飑线,冷池与0~3 km风切变相互作用使飑线维持。(4)13日有利于飑线发展的环境要素与东北冷涡西侧的次天气尺度切断低涡系统密切相关,次天气尺度低涡是飑线形成发展的关键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冷涡 次天气尺度系统 强对流 环境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外围环流中次天气尺度系统及其与天气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万齐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72-378,共7页
本文应用带通滤波的方法,分离出热带气旋外围环流中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发现热带气旋外围强降水与低层次天气尺度系统的辐合关系相当密切。文中还计算了两种尺度系统间的动能和涡度转换。得出:在650hPa以上基本上是天气尺度系... 本文应用带通滤波的方法,分离出热带气旋外围环流中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发现热带气旋外围强降水与低层次天气尺度系统的辐合关系相当密切。文中还计算了两种尺度系统间的动能和涡度转换。得出:在650hPa以上基本上是天气尺度系统向次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在650hPa以下基本上是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整层积分的结果是天气尺度系统向次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在900hPa和400hPa之间的涡度转换为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转换,即涡度转换的结果是使得次天气尺度系统气旋性减弱,天气尺度系统气旋性增强。900hPa以下和400hPa以上则相反。整层积分的结果是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提供正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天气尺度系统 涡度 环流场 诊断分析 辐合 云系 暴雨过程 格点资料 螺旋云带 中低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降水期间地区小图次天气尺度系统活动的研究
3
作者 井喜 《陕西气象》 1991年第5期19-22,共4页
[引言]随着地区大降水分片预报的开展,如何开发利用地区小图所能提供的天气信息,摸索地区小图次天气尺度系统的活动规律,则成为做好地区大降水分片预报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次天气尺度系统 西北气流 锋区 锋生 能量场 综合分析研究 日降水量 落区 天气信息 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09号麦莎台风次天气尺度系统的非对称性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永林 王智 杨引明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2008年第1期9-17,共9页
本文揭示了0509号麦莎台风的2个观测事实:①台风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结构特征,其次,天气尺度系统随台风北移而从西南象限逐渐旋转至东北象限,并与黑潮暖流密切关联;②次天气尺度系统的云顶亮核随台风北移而减小,与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相一... 本文揭示了0509号麦莎台风的2个观测事实:①台风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结构特征,其次,天气尺度系统随台风北移而从西南象限逐渐旋转至东北象限,并与黑潮暖流密切关联;②次天气尺度系统的云顶亮核随台风北移而减小,与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相一致。采用WRF模式得到的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台风南部、东部的暖湿气流呈气旋性旋转进入台风中心,为台风提供发展和维持所必需的热力条件;位于台风东侧的强涡度区和散度区围绕台风中心作气旋性移动,为台风的维持和发展提供所必需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非对称结构 次天气尺度系统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扰动变量在强对流天气分析和模式评估中的应用——以苏北里下河地区引发龙卷的扰动系统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钱维宏 梁卓轩 +4 位作者 金荣花 符娇兰 吴芳芳 邝珠江 杜钧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80,共15页
2016年6月23日14:00—15:00时,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发生了EF-4级有记录以来的强龙卷风过程,造成了当地30 km长,1.7 km宽的严重气象灾害。受局地环境影响,邻近地区在近50年中发生了大于10人次死亡事件的龙卷风11次,其中6次发生于1979年以... 2016年6月23日14:00—15:00时,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发生了EF-4级有记录以来的强龙卷风过程,造成了当地30 km长,1.7 km宽的严重气象灾害。受局地环境影响,邻近地区在近50年中发生了大于10人次死亡事件的龙卷风11次,其中6次发生于1979年以后。文章首先是:(1)把6次事件日的再分析变量场分解成瞬时气候和扰动两个部分,发现6次事件都与近地面层出现的负高度扰动轴线和扰动冷暖气团的对峙有关,龙卷发生在暖气团一侧;(2)用模式初始场分解的扰动变量和扰动物理量评估欧美模式对产生阜宁龙卷扰动系统的预报能力。后者的结果也发现,当日14时925 hPa高度扰动槽和850 hPa扰动风辐合线作为环境扰动系统,以及湿涡度扰动和湿散度扰动等环境扰动指标量能够突出地表达有利于龙卷风发生的环境条件。欧洲全球模式能够提前42 h稳定预报出后来扰动槽和环境扰动指标量的位置,美国全球模式也可以提前18 h预报出这样的扰动特征。这些扰动变量和扰动指标量能够快速地帮助预报员判断有可能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大致时空区域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 扰动变量 次天气尺度系统 模式预报能力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中部强浓雾和重度霾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6
作者 王苏瑶 石春娥 +2 位作者 吴照宪 李欣然 殷晗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6,共16页
为探究重度霾向强浓雾转化的关键气象因子,利用多要素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别对淮河流域中部地区连续40 a(1980~2019年)强浓雾高发时段(08:00,北京时间)247个强浓雾和96个重度霾个例近地层环流客观分型,分析各类环流... 为探究重度霾向强浓雾转化的关键气象因子,利用多要素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别对淮河流域中部地区连续40 a(1980~2019年)强浓雾高发时段(08:00,北京时间)247个强浓雾和96个重度霾个例近地层环流客观分型,分析各类环流形势特征及强浓雾形成机制,对比大尺度环流形势相似的重度霾和强浓雾地面和边界层气象条件的差异。结果表明:1)强浓雾时的近地层环流可分为5类,每一类形势场上,中国西北或东北都有一冷高压,淮河流域都有弱高压、锋面或倒槽等次天气尺度系统;雾区位于弱高压北部(33%)或内部(19%)、锋前(29%)、倒槽前(11%)或冷高压底部(7%),地面为西南风、南风或东风,平均风速≤1.6 m/s;925 hPa,研究区域位于暖脊内、低湿度区,平均风速2 m/s;相对湿度随高度迅速下降,有利于地面辐射降温,平均降温幅度≥3.0℃,形成深厚的近地层逆温,975 hPa与地面温差2~4°C。2)重度霾时近地面环流可分为3类,研究区域分别位于地面高压的前部(56%)、底部(19%)和后部(26%),但淮河流域无次天气尺度系统或系统较弱。3)相似背景条件下重度霾不能发展为强浓雾的原因有:水汽来源不足(地面偏北风,占比56%);地面降温幅度偏低(均值低于3.1°C),且风速偏大(≥2.2 m/s),占比44%。4)研究区域附近的次天气尺度系统是重度霾能否发展为强浓雾的关键原因,该系统决定了局地气象条件,如是否具备小风、显著降温和充足的水汽来源。还分析了各环流形势下强浓雾的月际变化和生消时间,前者与研究区域的季风气候有关,后者与不同环流形势下雾的形成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浓雾 重度霾 环流形势 客观分型 对比分析 次天气尺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尺度分离方法分析湖北省“98·7”暴雨
7
作者 熊秋芬 胡江林 《湖北气象》 1998年第4期4-6,共3页
首先用Barnes方法从探空资料中分析出次天气尺度系统,再分析暴雨过程中次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尺度云团与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关系比天气尺度系统更密切,由此揭示了次天气尺度系统对强降水落区和... 首先用Barnes方法从探空资料中分析出次天气尺度系统,再分析暴雨过程中次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云团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尺度云团与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关系比天气尺度系统更密切,由此揭示了次天气尺度系统对强降水落区和大暴雨预报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分离 次天气尺度系统 尺度云团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天气局强风暴计划——公元2000年
8
作者 Elbert W.Friday Jr. 殷显曦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11,共6页
一、前言天气几乎每天都会影响每个美国居民的生活。它影响人们穿衣的方式,甚至日常活动的安排。灾害性天气不仅对居民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影响国家的经济。美国每年记录到1,000个龙卷、5,000次洪水、10,000个强风暴,以及若干热带气旋,它... 一、前言天气几乎每天都会影响每个美国居民的生活。它影响人们穿衣的方式,甚至日常活动的安排。灾害性天气不仅对居民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影响国家的经济。美国每年记录到1,000个龙卷、5,000次洪水、10,000个强风暴,以及若干热带气旋,它们会使数百人丧生,会造成上百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显然,对于保障每个美国人免受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国家天气局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国家天气局(NWS),从它的前身军队信号局于1870年建立起,已经历了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一是科学的进展,二是由于技术的迅速改善。现在的组织机构已有25年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风暴 龙卷 美国居民 对地静止卫星 风暴路径 廓线仪 人工劳动 气象学家 组织机构 次天气尺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改进天气预报技术的一些想法
9
作者 张鸿材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1989年第4期27-29,共3页
枯树的杆和根在艺人精心构思和细致雕琢下,可以塑造出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其艺术水平并不取决于工具如何锋利、手段如何先进;而在于作品是否体现出诗情画意、形象是否栩栩如生。发展天气预报技术也一样:应着重加强天气分析,系统、深入... 枯树的杆和根在艺人精心构思和细致雕琢下,可以塑造出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其艺术水平并不取决于工具如何锋利、手段如何先进;而在于作品是否体现出诗情画意、形象是否栩栩如生。发展天气预报技术也一样:应着重加强天气分析,系统、深入地了解大气活动的实际情况,得出符合实际发展的规律,用以改进预报方法、达到能明显提高预报准确率的目的。1989年第九期《热带气象通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技术 预报方法 预报准确率 探测手段 西南低涡 预报工作 地面图 次天气尺度系统 气压系统 偏南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湿大气动力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式适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9-25,共7页
本文从理论上叙述与饱和湿空气有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并从湿绝热、湿能量、湿斜压和湿大气运动方程组等论述湿大气动力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 大气动力学 斜压 相当位温 湿绝热过程 低空急流 有效位能 次天气尺度系统 凝结潜热 饱和比湿 谢义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年秋季暴雨个例分析
11
作者 李建芳 吴宇华 《陕西气象》 1998年第4期1-4,共4页
关键词 秋季暴雨 个例分析 青藏高压 阿拉善盟 次天气尺度系统 低涡切变 切变线 前期环流形势 尺度环流 上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夏季大降水短期预报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帼英 徐羹慧 《沙漠与绿洲气象》 1994年第2期1-7,共7页
关键词 短期预报 天气尺度 数值预报产品 落区 天气过程 云系 暴雨预报 短时预报 次天气尺度系统 释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拟合客观分析方法中的滤波特性
13
作者 王双一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22-426,共5页
在一般区域上使用曲面拟合的方法进行客观分析时,所得的客观分析场具有良好的低通滤波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使用曲面拟合的客观分析方法,其滤波结果能够较好地体现出中尺度环流系统与实际天气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曲面拟合 客观分析 滤波结果 低通滤波 高通滤波 尺度系统 滤波特性 网格点 次天气尺度系统 插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象 第7卷 目录
14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尺度系统 南海低压 积云对流 次天气尺度系统 惯性重力波 张维恒 西太平洋副高 数值试验 梅雨锋 前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伯威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5
《暴雨灾害》 1993年第2期2-2,共1页
胡伯威,上海人,1935年7月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即到武汉中心气象台任预报员,1973年到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从事暴雨科学研究.1988年晋升研究员.历任中国气象学会首届动力气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数值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气象》... 胡伯威,上海人,1935年7月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即到武汉中心气象台任预报员,1973年到湖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从事暴雨科学研究.1988年晋升研究员.历任中国气象学会首届动力气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数值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气象》首届编委,《应用气象学报》编委,《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编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伯 大气科学研究 气象科学 数值预报 应用气象学 中国气象学会 动力气象学 天气尺度 次天气尺度系统 区域气象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地区大降水分片预报方法
16
作者 井喜 《陕西气象》 1990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文利用6小时一次东亚区域地面图资料,从造成一次大降水的地面影响系统的分布、演变、相互作用出发,间接地揭示了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尺度系统、次天气尺度系统的活动规律。
关键词 中小尺度系统 次天气尺度系统 地面图 河套地区 锋生 东亚区域 预报方法 系统演变 锋消 冷空气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大降水分片短期预报
17
作者 赵录祥 《陕西气象》 1991年第2期15-18,共4页
引言众所周知,大降水的时空分布常常是极不均匀的,表现出中小尺度特征.西安市(含郊县下同)仅百多公里的区域,大降水分布,全区性仅占24%,局部性占54%,亦表现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因此,仅有大降水过程预报,尚不能满足防汛,工农业生产等的... 引言众所周知,大降水的时空分布常常是极不均匀的,表现出中小尺度特征.西安市(含郊县下同)仅百多公里的区域,大降水分布,全区性仅占24%,局部性占54%,亦表现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因此,仅有大降水过程预报,尚不能满足防汛,工农业生产等的实际需求,应考虑大降水分片落区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预报 落区 尺度特征 尺度系统 全区性 辐合线 次天气尺度系统 尺度天气系统 锋区 预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