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4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
1
作者 蒋华蕾 张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13-016,共4页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 纳入病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22年3月至2024年9月选取,数据统计为169例。均予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 纳入病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22年3月至2024年9月选取,数据统计为169例。均予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进行诊断,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做比较,评估诊断效果。结果 对比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阳性检出率较高,16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共572枚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转移154枚,转移组纵隔淋巴结转移指标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可以及时发现转移情况,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病情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2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思泽 黄琪 +4 位作者 武晓捷 王少楠 管一晖 谢芳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本综述总结了PET在CNS药物研发中的定量分析手段,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受体占有率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与数学公式。同时,本综述也总结了PET在CNS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后续CNS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 新药研发 药代动力学 受体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杨志 柴华 +5 位作者 仇冰清 韦琳琳 罗煜 杨彩娟 李宁 肖国有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UV max与病灶大小及Ki-67水平的关系,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病理参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不同病理亚型、不同转移特征乳腺癌患者SUV max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病灶SUV max与病灶大小、Ki-67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ER、PR阴性者的SUV max高于阳性者,HER2阴性及不确定者的SUV max低于HER2阳性者(均P<0.05)。4种病理亚型乳腺癌患者的SUV 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uminal A型的SUV max低于非Luminal A型(均P<0.05)。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SUV max分别高于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者(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SUV max增高与乳腺癌侵袭性病理亚型及转移有关,可为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临床病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次口服造影剂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中的应用及护理
10
作者 苏少弟 冯彦林 +3 位作者 温广华 袁白虹 刘德军 刘艳 《实用医技杂志》 2010年第1期85-86,共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日前先进的结合了脏器功能及形态学的核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在肿瘤的诊断、治疗随访、心肌活性评估等方面有蓿重要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的闪素。其中,胃肠...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日前先进的结合了脏器功能及形态学的核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在肿瘤的诊断、治疗随访、心肌活性评估等方面有蓿重要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的闪素。其中,胃肠空腔脏器的充盈度直接影响胃肠道病变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口服造影剂 扫描检查 护理 分次 影像检查方法 胃肠空腔脏器 胃肠道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配合
11
作者 陈瑟燕 曾淑华 陈孟青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1期106-107,共2页
正电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是目前最尖端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是当今临床用于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神经精神疾病的最佳手段,尤其对早期肿瘤、肿瘤的分期、复发和疗效的判定... 正电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是目前最尖端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是当今临床用于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神经精神疾病的最佳手段,尤其对早期肿瘤、肿瘤的分期、复发和疗效的判定具有技术优势[1].我院自2013年3月至7月用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氟去氧葡萄糖(fluorodexyglucose,18F-FDG)行PET/CT检查30例糖尿病患者,检查前做好准备工作,顺利完成检查,得到理想图像质量.现将糖尿病患者检查时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计算机体层成像 扫描检查 护理配合 糖尿病 患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放射性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12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图像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超 刘玲玲 +1 位作者 曹宏 彭德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基于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ET/CT)图像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并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 目的基于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ET/CT)图像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并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恶性组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其他组。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选择肺部病灶感兴趣区(ROI)、采集频度、峰度、对比性、粗糙度等13项18F-FDG PET/CT图像纹理参数,比较各组患者纹理参数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的纹理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一、多影响组学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病理检查确诊良性肺部疾病101例,肺炎占48.5%;确诊肺癌98例,肺鳞癌占59.2%。本实验共提取13项纹理参数,恶性组角二阶矩(ASM)、频度、峰度、对比性、粗糙度明显低于良性组,均值、标准差、偏度、熵、相关性、对比度、复杂度、强度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SM、峰度、均值、粗糙度、复杂度为恶性肺部疾病发生影响因素(P<0.05)。3组肺癌患者ASM、峰度、均值、粗糙度、复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SM、峰度、均值、粗糙度、复杂度为指标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分析发现,纹理参数预测模型、医师诊断联合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AUC为0.891。结论18F-FDG PET/CT图像纹理参数在判断肺部疾病良恶性、肺癌病理类型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肖巍巍 李静雯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7期2154-2159,共6页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在临床实践中,超声是甲状腺癌筛查的首选方式,但诊断灵敏度有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在临床实践中,超声是甲状腺癌筛查的首选方式,但诊断灵敏度有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超声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可实现多角度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图像特征和分子特征,极大提高了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化了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超声 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状腺核素显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胡玉敬 边艳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大血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启洁 顾冰洁 +5 位作者 王小琴 陈兴国 苏定雷 袁海 杨磊磊 沈敏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256-4258,4263,共4页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诊的3例经^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明确诊断的大血管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DNP脑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建军 郭喆 +5 位作者 汤洪川 张锦明 王鲁宁 王振福 孙彬彬 田嘉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4432-4435,共4页
背景:目前,一些神经影像学检测方法如MRI、功能磁共振、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均有帮助,但并不特异。18F-FDDNP是β淀粉样蛋白的特殊标记物,故应用18F-FDDNPPET有可能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目的:探... 背景:目前,一些神经影像学检测方法如MRI、功能磁共振、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均有帮助,但并不特异。18F-FDDNP是β淀粉样蛋白的特殊标记物,故应用18F-FDDNPPET有可能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目的:探讨18F-FDDNPPET脑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价值,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诊断的可靠临床影像学指标。设计:对照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内科和核医学科。对象:受试者来自2004-05/2005-03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患者,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①阿尔茨海默病组:7例,年龄(74.88±12.03)岁,诊断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协会标准和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本(DSM-IV)标准,颅脑CT或MRI显示颞叶钩回间距≥30mm。②血管性痴呆组:6例,年龄(73.83±4.75)岁,诊断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及DSM-IV标准,颞叶钩回间距均<30mm。③对照组:6例,年龄(71.17±3.71)岁,无脑白质疏松,智能检查均正常。方法:所有受试者行PET显像。PET扫描仪型号为SIEMENSECATEXACTHR,示踪剂选用18F-FDDNP(放射化学纯度>95%,放射性活度测量误差<10%)。受试者分别在药物注射后5,25和45min采集图像,重建后得到脑水平位、冠状位各断层图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受试者18F-FDDNPPET脑成像特点。结果:①对照组:脑未见明显萎缩征象,给药45min左右时皮质及皮质下核团放射性均已基本清除,脑结构分辨不清。②血管性痴呆组:可见脑萎缩,脑室系统有不同程度扩大。3个时段放射性清除情况与对照组较为近似。③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萎缩明显,脑室系统扩大。3个时段放射性清除情况与其他2组图像有明显的不同,皮质及海马部位放射性清除较慢,至药物注射45min时仍可清晰区分脑灰质与白质部分,皮质及海马部位可见较多放射性滞留。结论:18F-FDDNPPET脑显像能够鉴别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一个有效的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18)F-FDDNP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肺结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其生 路希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21-625,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核活动性做出客观评价。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病变的18F-FDG摄取的系列变化可对治疗是否成功做出预测。但由于其价格昂贵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尚不具备临床广泛应用的条件;不过基于其技术优势,有望在结核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病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肺结核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多 吕平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09-411,共3页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中处于亚临床状态的患者。陈旧性结核病灶无^(18)F-FDG摄取的患者复发风险低。^(18)F-FDG PET-CT能早期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降低表明治疗效果好,无^(18)F-FDG摄取可能提示治疗达到了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18)F-FDG PET-CT有望作为抗结核新药疗效评价及确定治疗时间截点的检查方法。本文中,笔者即对^(18)F-FDG PET-CT识别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以及评价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与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结核 诊断 鉴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