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蛾类昆虫多样性调查及区系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闫振天 何忆 +4 位作者 付文博 张馨丹 邱洁 吴佳峰 陈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51,共8页
2018-2019年7-9月份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不同的生境,通过网捕、黑光灯、日光灯诱集等方法进行蛾类昆虫样本采集,并对其进行标本制作和形态学鉴定,然后通过Menhinick指数对蛾类种类昆虫丰富度进行分析,并对采集到的蛾类昆虫种... 2018-2019年7-9月份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不同的生境,通过网捕、黑光灯、日光灯诱集等方法进行蛾类昆虫样本采集,并对其进行标本制作和形态学鉴定,然后通过Menhinick指数对蛾类种类昆虫丰富度进行分析,并对采集到的蛾类昆虫种类组成和区系分布情况进行了总结.共鉴定蛾类昆虫标本370头,隶属于16科111属142种,其中福建省新纪录属10属和新纪录种12种,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纪录属11属和新纪录种28种.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尺蛾科在属级水平、种级水平、个体数上都占绝对优势,有23属27种67头,且丰富度指数最高,为3.30;鹿蛾科丰富度指数最低,为0.58.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区系成分以东洋区和古北区共有种为主(占65.49%);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蛾类昆虫有29种分布型,主要以“西南—华中—华南—青藏”型分布为主(占19.01%),其次是“西南—华中—华南—华北—青藏”型(占18.3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种类具有多样性,物种丰富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蛾类 多样性调查 区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7
2
作者 兰思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43,共8页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 ,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 :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随该区植被演替趋势...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 ,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 :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随该区植被演替趋势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而增加 ,群落间变幅较大 ;植物生长型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上均表现出灌木层 >乔木层的规律。毛竹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 ,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它 3种森林类型 ,但由于毛竹是无性繁殖 ,其在林分中占绝对优势 ,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它 3种森林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缺陷与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燕娜 石德金 +1 位作者 刘德荣 周闽军 《林业经济问题》 2001年第6期348-351,共4页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 ,制定了不少的政策或规章制度 ,但却很少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制定。本文根据这一思路 ,分析了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政策目标、政策缺陷 ,并阐述了这些政策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 ,制定了不少的政策或规章制度 ,但却很少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制定。本文根据这一思路 ,分析了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政策目标、政策缺陷 ,并阐述了这些政策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可持续发展 政策缺陷 影响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否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基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雅馨 刘霞 +1 位作者 张博 谢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5-178,共14页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成因,检验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否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为完善自然保护区社区政策、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成因,检验自然保护区建立是否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为完善自然保护区社区政策、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选取30个自然村(区内12个、区外18个)174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4和2015年开展3次问卷访谈和跟踪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呈现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和收入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自然保护区内外社区农户收入差异成因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利用工具变量(2SLS)模型进行解析。【结果】在3个时间节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农户收入均明显高于区外,自然保护区建立没有导致农户收入低,其受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影响,尤其是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发挥主要作用。【结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自然保护区建立不会必然导致农户收入低,反而有利于农户收入增长,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关系融恰。为提高农户收入并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协调发展,应在已有社区政策基础上,扩大政策影响面,增强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巩固和提升已取得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农户收入 社区政策 2SL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异 被引量:7
5
作者 汪荣 潘文斌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1-735,共5页
为探讨地形对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各地形因子和植被景观信息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和地形的总体特征,揭示了植被分布在地形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各植被类... 为探讨地形对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各地形因子和植被景观信息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和地形的总体特征,揭示了植被分布在地形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不均,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主要植被类型,占总面积的70.53%。在海拔的影响下,保护区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坡度和坡向对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影响程度不同,只对中山草甸、阔叶矮曲林和人工植被等3种植被类型有较显著影响。从各植被类型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异系数看,海拔因子对植被类型的分布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地形 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客源市场预测与定位 被引量:3
6
作者 卢玉平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在保护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前提下,讨论了其主要的客源市场,并根据其客源市场特点和旅游资源的特色,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了客源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客源市场进行预测。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市场预测 客源市场 旅游资源 市场特点 市场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分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林翰哲 华伟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6-882,共7页
【目的】掌握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以期促进养蜂业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协调发展,实现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增产、增收,并为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合理规划和制定放蜂区域。【... 【目的】掌握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以期促进养蜂业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协调发展,实现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增产、增收,并为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合理规划和制定放蜂区域。【方法】采用徒步调查方式和植物社会学收集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数据,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β多样性Cody指数等方法,分析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多样性和垂直分布格局。【结果】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蜜源植物61科149属338种,以辅助野生蜜源植物为主、主要野生蜜源植物为辅,蜜源植物花期春季多、秋冬季少,蜜粉价值中上;海拔1200 m以下野生蜜源植物科属及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与低海拔相比,1200~1500 m、1500~1800 m、1800~2100 m间的野生蜜源植物科属及分布数量具有显著差异;野生蜜源植物海拔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现单峰分布;聚类分析和β多样性Cody指数分析表明低海拔野生蜜源植物丰富,特别是600~900 m海拔段野生蜜源植物最丰富。【结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丰富,分布规律与其山体生态系统的山地海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蜜源植物资源 分布格局 海拔 物种多样性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初报 被引量:14
8
作者 陶立奎 程义杰 陈晓虹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0-872,共3页
2006年7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其中广布种3种,占10.7%,其余25种均为东洋界种类,比例高达89.3%。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区物种有9种,占32.2%;属华中华南区共同分布的... 2006年7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其中广布种3种,占10.7%,其余25种均为东洋界种类,比例高达89.3%。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区物种有9种,占32.2%;属华中华南区共同分布的有16种,占57.1%。该区以蛙科为优势科,其中又以臭蛙属和水蛙属为优势属。考察中发现了九龙棘蛙和武夷湍蛙两个江西省两栖动物新纪录,至此江西省两栖动物种类增至4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陈传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4-599,共6页
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保护区取得资源环境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对社区的影响,从补偿主体... 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保护区取得资源环境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对社区的影响,从补偿主体、客体、标准、方式和途径等方面探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部分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这种态度受被调查者的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大多数社区居民收入减少,而社区居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社区居民面临着资金不足、补偿措施不到位和缺乏致富技术等问题;确定了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意愿调查的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客体;依据发展权限制的损失(包括退耕还林的机会成本、野生动物破坏造成的损失)、社区居民受偿意愿和受益者的支付意愿,制定了生态补偿的标准,明确了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传明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5期142-146,共5页
在GIS软件支持下提取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周长等信息,运用相关的景观格局指数,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生态脆弱性等7项指标... 在GIS软件支持下提取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周长等信息,运用相关的景观格局指数,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生态脆弱性等7项指标对该自然保护区进行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竹林是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类型且破碎化程度低,植被的保护较完整;居民点、农田和人工植被景观的斑块数多,面积小,破碎化程度高,对景观类型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48475,景观总体的异质性较低,景观生态结构呈现出不合理性和简单化。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9195,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好,保护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格局 生态评价 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松林 吴淑玉 程林 《江西科学》 2009年第6期827-831,共5页
本研究区共记录爬行动物59种,占江西爬行动物的71.08%,隶属于2目11科41属。区系构成以东洋界物种为主,计51种,占86.44%;广布种8种,占13.56%。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18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17种。中国特有蛇类11种,有毒蛇14种。... 本研究区共记录爬行动物59种,占江西爬行动物的71.08%,隶属于2目11科41属。区系构成以东洋界物种为主,计51种,占86.44%;广布种8种,占13.56%。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18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17种。中国特有蛇类11种,有毒蛇14种。新增江西新纪录灰腹绿锦蛇、崇安斜鳞蛇2个种。提出对爬行动物的保护不但要注意生境的保护,还要对传统文化中对爬行动物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多样性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茉莉科植物资源利用前景 被引量:8
12
作者 芦建国 梁同江 李舒仪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182-185,250,共5页
通过对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茉莉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武夷山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药用、材用、树脂资源、油脂资源、蜜源、园林应用等方面探讨了武夷山野茉莉科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向和前景,以期对野生植物资... 通过对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茉莉科植物资源的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武夷山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药用、材用、树脂资源、油脂资源、蜜源、园林应用等方面探讨了武夷山野茉莉科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向和前景,以期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茉莉科 资源调查 利用前景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科植物资源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良桂 徐晨 《福建林业科技》 2010年第2期90-93,共4页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科植物的分布规律;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介绍了该区木兰科植物的开发价值及园林用途。
关键词 木兰科植物 分布规律 开发价值 园林用途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
《当代生态农业》 2004年第1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与文化价值共存
15
作者 李留营 《炎黄地理》 2020年第2期95-97,共3页
武夷山坐落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地区,归属于武夷山市,被国家评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风景与文化内涵被众多游者喜爱。本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景区设施以及文化内涵四方面对武夷山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给武夷山... 武夷山坐落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地区,归属于武夷山市,被国家评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风景与文化内涵被众多游者喜爱。本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景区设施以及文化内涵四方面对武夷山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给武夷山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推动景区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自然与文化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地理 良性发展 文化内涵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6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武夷山风景区,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小区域单位面积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1987年被接纳为...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武夷山风景区,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小区域单位面积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1987年被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99年底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福建 遗产 文化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武夷山风景区 单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评价——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侯雨峰 陈传明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的生计资本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熵值法,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案例区农户生计资本总值为2.249,其中人力资本值0.358、自然资本值0.441...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的生计资本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熵值法,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案例区农户生计资本总值为2.249,其中人力资本值0.358、自然资本值0.441、金融资本值0.404、物质资本值0.512、社会资本值0.534,反映出该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整体脆弱性和不同生计资本之间显著差异性.政府应该为农户拥有丰富而多样化生计资本创造条件,政府必须设计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农户可持续生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农户生计资本 评价 武夷山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盛 谢鹏 +1 位作者 金昌善 徐自坤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166-169,181,共5页
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多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森林防火技术模式,同时也分析了当前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之处,据此提出今后保护区防火工作的重点以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森林防火 管理模式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修订解读
19
作者 汪鹏 《福建林业》 2015年第6期4-5,共2页
一、修订的背景和意义1990年,福建省政府颁布实施《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经过20多年的发展,部分条款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在... 一、修订的背景和意义1990年,福建省政府颁布实施《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经过20多年的发展,部分条款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已显滞后,主要体现在:第一,不适应上位法要求。原《管理办法》是于1990年颁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管理 福建省 国家级 武夷山 修订 解读 保护管理工作 法律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估研究
20
作者 彭琳 陈烨 《园林》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亟需科学的土地冲突评估方法作为精准介入的技术支撑。构建由制度性冲突、保护利用冲突、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三类构成的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分类和评估框架,采用矩阵分析法、MaxEnt生境模拟法、土地多宜性分析法等方法,以位于重庆主城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运用。识别结果表明,从冲突规模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大,制度性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小;从冲突类型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与保护利用冲突的分布重叠度较高;从冲突强度来看,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冲突大部分位于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从空间规划和冲突治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的规划调控建议,为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的规划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 土地利用冲突 边缘区 土地多宜性分析法 MaxEnt生境模拟法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