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非罪犯病变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杨红 刘成 +3 位作者 刘森 邵琪琪 夭元昊 付真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4,共6页
背景 残余胆固醇(RC)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NCCLs)进展也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R... 背景 残余胆固醇(RC)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NCCLs)进展也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残余胆固醇与进展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RC对发生MACE的NCCLs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及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22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48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入组患者在出院1、3、6和12个月接受预定随访。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探究RC与NCCLs中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斑块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探究RC对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48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NCCLs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发生MACE组(n=38)和未发生MACE组(n=450)。通过OCT识别NCCLs的斑块特征,共分析了749个NCCLs斑块,304个NCCLs斑块最小管腔面积(MLA)<3.5 mm^(2)。随访期间38例(7.8%)患者共发生了41例次NCCLs斑块引起的MACE事件,18例(3.7%)患者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15例(3.1%)发生了不确定因素的死亡。发生MACE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TCFA、MLA<3.5 mm^(2)比例高于未发生MACE组(P<0.05)。105例患者检查出TCFA,其中22例发生MACE(发生MACE的TCFA组),83例未发生MACE(未发生MACE的TCFA组)。发生MACE的TCFA组糖尿病比例与RC高于未发生MACE的TCFA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示,RC与最薄纤维帽厚度、MLA呈负相关(r_(s)=-0.665、-0.771,P<0.05),与最大脂质弧度、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_(s)=0.806、0.48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3.410,95%CI=1.165~9.988,P=0.025)、高RC水平(OR=5.879,95%CI=1.436~24.073,P=0.014)是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绘制RC预测NCCLs中TCFA发生MACE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695(95%CI=0.571~0.819,P=0.005),最佳截断值为0.606 mmol/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8、0.518。结论 RC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患者中NCCLs易损斑块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对NCCLs中TCFA发生MACE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 残余胆固醇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残余胆固醇水平与出院后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
2
作者 任占云 顾诗渊 +4 位作者 吴恺迪 张湘楠 韩宁莉 牟佳龄 沈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入院时的残余胆固醇(RC)水平与出院后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35~80岁的IS患者202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出院后死亡终点数据。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回归,分析患者入院时RC水平与死亡结局发生风险的剂量-...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入院时的残余胆固醇(RC)水平与出院后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35~80岁的IS患者202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出院后死亡终点数据。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回归,分析患者入院时RC水平与死亡结局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利用Cox回归计算风险比(HR)与95%CI,分析IS患者入院时RC水平与出院后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根据RCS模型,RC水平与IS死亡和其他原因死亡具有非线性关联(P<0.001)。以RC水平的中位数为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水平RC组(RC<0.72 mmol/L)和高水平RC组(RC≥0.72 mmol/L)。与高水平RC组相比,低水平RC组年龄、男性比率显著升高,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及TG/HDL-C、TG/HDL-C、LDL-C/HDL-C、糖尿病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未调整协变量时,与低水平RC组相比,高水平RC组呈现出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HR=0.765,95%CI:0.619~0.946,P=0.013)和较低的IS死亡风险(HR=0.638,95%CI:0.435~0.936,P=0.022);调整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后,高水平组仍然呈现出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HR=0.760,95%CI:0.614~0.941,P=0.012)和较低的IS死亡风险(HR=0.653,95%CI:0.444~0.961,P=0.031)。男性(HR=0.753,95%CI:0.572~0.990,P=0.042)、年龄≥65岁(HR=0.755,95%CI:0.594~0.959,P=0.021)、非吸烟(HR=0.746,95%CI:0.590~0.943,P=0.014)、非饮酒(HR=0.735,95%CI:0.588~0.919,P=0.007)、合并高血压病(HR=0.738,95%CI:0.580~0.940,P=0.014)、不合并糖尿病(HR=0.724,95%CI:0.561~0.934,P=0.013)患者中,高水平RC(≥0.72 mmol/L)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5岁(HR=0.598,95%CI:0.391~0.916,P=0.018)、非吸烟(HR=0.628,95%CI:0.408~0.967,P=0.035)、非饮酒(HR=0.656,95%CI:0.439~0.979,P=0.039)、不合并高血压病(HR=0.321,95%CI:0.108~0.957,P=0.041)、不合并糖尿病(HR=0.607,95%CI:0.389~0.947,P=0.028)患者中,RC≥0.72 mmol/L与IS死亡风险降低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多因素后,在男性、年龄≥65岁、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RC≥0.72 mmol/L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均无显著关联关系(均P>0.05);在年龄≥65岁、非吸烟、非饮酒、不合并高血压病、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中,RC≥0.72 mmol/L与IS死亡风险增加均无显著关联关系(均P>0.05)。与高水平RC组相比,低水平RC组IS患者预后全因死亡、IS死亡、其他原因死亡的发生率更低,生存率更高。结论IS患者入院时RC<0.72 mmol/L会增加患者出院后远期的全因死亡和IS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水平 残余胆固醇 死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妊娠中期孕妇抑郁和妊娠压力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陈鸿旭 王登兰 +4 位作者 陈媛媛 沈娟娟 宋春 王帆 孔田甜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47-1353,共7页
背景目前关于残余胆固醇(RC)与孕妇抑郁及妊娠压力关系的研究有限。目的探索RC等因素与妊娠中期孕妇抑郁和妊娠压力的关系,为临床识别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4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规律产检的妊娠早... 背景目前关于残余胆固醇(RC)与孕妇抑郁及妊娠压力关系的研究有限。目的探索RC等因素与妊娠中期孕妇抑郁和妊娠压力的关系,为临床识别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4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规律产检的妊娠早期(孕6~13^(+6)周)孕妇为研究对象。采取纵向研究设计,收集孕妇的基线数据和血脂指标,随访至妊娠中期,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妊娠压力量表(PPS)对孕妇的抑郁和压力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孕妇抑郁和妊娠压力的预测模型。为进一步确定对结局影响最大的因子,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再次构建模型,并使用SHAP工具对RF模型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本研究随访403例妊娠早期至妊娠中期孕妇,获得有效问卷323份,失访率为19.9%。清洗错误基线数据后,最终纳入279例孕妇。结果显示,孕妇抑郁发生率为38.7%(108/279),妊娠压力发生率为20.8%(58/279)。有抑郁和妊娠压力的孕妇,其RC水平高于无抑郁及无妊娠压力的孕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妊娠方式(OR=0.441,95%CI=0.251~0.775)、吃早餐频率(OR=5.086,95%CI=2.105~12.270)和RC(OR=2.759,95%CI=1.157~6.580)是妊娠中期孕妇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妊娠后是否午休(OR=0.513,95%CI=0.276~0.953)、RC(OR=3.747,95%CI=1.519~9.246)是妊娠中期孕妇妊娠压力的影响因素(P<0.05)。SHAP图显示,RC是影响妊娠中期孕妇抑郁和妊娠压力的最重要因素。结论高水平的RC可能是妊娠中期孕妇发生抑郁和压力事件的危险因素。未来需通过大型队列研究或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并阐明其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期 抑郁 妊娠压力 残余胆固醇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梁艳胜 韩海涛 +2 位作者 王佳 冯民 程艳丽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索残余胆固醇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共20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为早发组和晚发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彩超、冠脉造... 目的探索残余胆固醇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共20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为早发组和晚发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结果等,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残余胆固醇、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早发ACS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早发ACS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残余胆固醇、红细胞分布宽度及两者联合对早发ACS的诊断价值。结果残余胆固醇与早发ACS呈正相关(r=-0.209,P=0.002),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早发ACS呈负相关(r=-0.206,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残余胆固醇(OR=3.180,95%CI 1.302~7.764,P=0.011)、红细胞分布宽度(OR=0.880,95%CI 0.778~0.996,P=0.043)均为早发ACS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残余胆固醇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早发A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 0.861~0.940,灵敏度87.4%,特异度75.5%。结论残余胆固醇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早发ACS密切相关,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残余胆固醇 红细胞分布宽度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治疗残余胆固醇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5
作者 刘嘉昕 王语乾 李公信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1期59-63,共5页
残余胆固醇(RC)主要由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中的胆固醇组成。研究表明,RC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等药物能不同程度地降低RC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伴随着越来越多的... 残余胆固醇(RC)主要由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中的胆固醇组成。研究表明,RC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等药物能不同程度地降低RC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获益证据,RC未来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治疗靶点。现综述RC的形成、代谢及其主要危害,重点探讨多种药物在降低RC水平方面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糖尿病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丁花瑞 张小龙 武金娥 《海南医学》 2025年第1期148-152,共5页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既往的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血脂代谢紊乱被认为是其中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多数血脂管理指南都建议...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既往的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血脂代谢紊乱被认为是其中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多数血脂管理指南都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首要干预靶点。然而,即使经过他汀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仍然面临显著的残余心血管风险。近年来,有关残余胆固醇的研究为解释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见解。因此,阐明残余胆固醇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残余风险和预后,并为患者制定更优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在2型糖尿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鑫鑫 宋守君 张凌云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20-24,共5页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也是导致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脂质代谢异常,高脂血症是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的主...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也是导致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脂质代谢异常,高脂血症是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的主要关注目标。然而在临床上观察到即使将TG和LDL-C水平控制在推荐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仍然面临着胆固醇代谢带来的相关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着非常规血脂指标——残余胆固醇(RC)被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C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密切相关。现就目前RC在2型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残余胆固醇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吲哚布芬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及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血流与残余胆固醇的影响
8
作者 熊青青 陈海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吲哚布芬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吲哚布芬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行PCI术的12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TIMI血流、RC及不良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分级、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布芬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治疗行PCI术后的ACS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心功能,降低TIMI血流分级、RC水平以及不良预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吲哚布芬 参松养心胶囊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 残余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姚璐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812-817,共6页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负担之一,是威胁全球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造成全球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众多研究表明,残余胆固醇(RC)是独立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负担之一,是威胁全球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也是造成全球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众多研究表明,残余胆固醇(RC)是独立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将系统探讨残余胆固醇致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为未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urdens in the global public health field,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threatening global life safety, and a major cause of global disease deaths.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esidual cholesterol (RC)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eparating from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This article will systematically explor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residual cholesterol induc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oviding guidance for self-management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与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祯 税星 +2 位作者 吴震 陈泽锋 陈璘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6-456,共11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对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住院并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对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住院并行CCTA显示存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50%~70%)的2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临界病变血管304条。对以上纳入的冠脉临界病变血管行FFRct检查。FFRct以0.8为界,分为缺血组(FFRct≤0.8,N=108例)与非缺血组(FFRct>0.8,N=11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FFRct≤0.8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C/HDL-C对FFRct≤0.8的预测价值;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RC/HDL-C与FFRct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缺血组中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比例显著增高(P<0.001)。与非缺血组相比,缺血组患者RC、RC/HDL-C比值、Non-HDL-C、APOB、HbA1c、FPG水平显著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C/HDL-C比值、RC、Non-HDL-C、TC、TG、LDL-C、HDL-C、LP(a)、HbA1c、FPG均与FFRct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RC、RC/HDL-C比值、Non-HDL-C、TG、LP(a)、HbA1c、FPG均与FFRct≤0.8均呈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C/HDL-C比值是FFRct≤0.80的预测因子(OR=4.682,95%CI 1.197~18.316,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界病变患者RC/HDL-C比值水平与FFRct≤0.8独立相关,RC/HDL-C比值可能成为评估冠状功能性缺血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临界病变 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 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残余胆固醇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赟 翁嘉懿 +2 位作者 徐亮 陈燕春 殷云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残余胆固醇(R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宜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39例...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残余胆固醇(R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宜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39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入院次日空腹检测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根据住院期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ISR组,58例)和非支架内再狭窄组(non-ISR组,181例)。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C与IS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RC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R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总胆固醇(TC)、RC、支架个数、支架总长度及糖尿病、吸烟、多支病变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RC四分位间距,根据四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4组(Q1~Q4),4组患者(Q1~Q4)ISR的发病率分别为20.0%、14.8%、22.0%和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RC与ISR呈正相关(r=0.179;P<0.05)。ROC分析结果表明,R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95%CI 0.572~0.697;P<0.05)。通过计算约登指数,得出RC的最佳截断值为0.47 mmol/L,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1.72%与75.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1,95%CI 1.005~1.078;P<0.05)、吸烟(OR=5.797,95%CI 1.617~20.774;P<0.05)、多支病变(OR=3.937,95%CI 1.258~12.326;P<0.05)、支架总长度(OR=1.034,95%CI 1.001~1.070;P<0.05)及RC>0.47 mmol/L(OR=3.416,95%CI 1.535~7.602;P<0.05)是ISR的危险因素。结论在LDL-C达标的PCI术后的CHD患者中,RC与ISR呈正相关,且RC是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残余胆固醇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残余胆固醇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联分析
12
作者 张丽华 闫肃 +2 位作者 秦迁 陈静锋 丁素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分析残余胆固醇(RC)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3年6月体检的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者7152人,依据RC分为低、高RC组,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 目的:分析残余胆固醇(RC)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3年6月体检的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者7152人,依据RC分为低、高RC组,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RC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RC、糖化血红蛋白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HR(95%CI)分别为1.041(1.037~1.046)、1.153(1.042~1.276)、1.123(1.023~1.233)、1.088(1.024~1.156);RC水平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有关(P=0.033),随RC增高,患病风险呈先逐渐增高再平稳趋势。结论:RC升高可增加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骨折及骨代谢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徐文 邹明 池继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4-1580,共7页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 fracture,OPF)风险及骨代谢平衡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就诊的60岁以上女性住院患者共2447例,分为无骨折组(A组,1170例)和骨折组(B...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 fracture,OPF)风险及骨代谢平衡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就诊的60岁以上女性住院患者共2447例,分为无骨折组(A组,1170例)和骨折组(B组,1277例)。检测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Ca)、磷(P)、镁(Mg)、尿素(Urea)、肌酐(Cr)、胱抑素C(Cys-C)、尿酸(UA)、肾小球滤过率(eGFR)、骨形成T值(FT)、骨吸收T值(RT)、骨转换率(TR)及骨重建平衡(BL)。结果(1)骨折组ALB、Ca、P、HDLc、25-OH-VitD、UA、eGFR、BL含量较无骨折组降低,年龄、Glu、TG、Tch、β-CTX、RT、RC较无骨折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LDLc、Mg、tPINP、Urea、Cre、Cys-C、FT、TR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RC、BL、UA、ALB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因素,OR分别为1.07(95%CI:1.05~1.08)、3.21(95%CI:2.43~4.25)、0.84(95%CI:0.80~0.89)、0.996(95%CI:0.995~0.997)、0.96(95%CI:0.94~0.98),P<0.05;(3)RC含量越高,OPF风险越高,最高层RC每增加一单位,OPF风险增加3.14倍,校正OR为3.14(95%CI:2.38~4.14)。BL与OPF风险呈U型关系,P<0.01,BL截点为-0.43与2.33;(4)RC与BL呈倒U型关系,P<0.01,RC的截点为1.07 mmol/L。结论RC、BL是老年女性OPF的危险因素。BL与OPF风险呈U型相关,与RC呈倒U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重建平衡 残余胆固醇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症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探讨
14
作者 张青青 石秋艳 +5 位作者 王翠兰 孙原 李冬梅 张春阳 李弘 许位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4期2397-2401,共5页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8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8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通过Friedewald方程计算RC值,通过二元lo...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8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8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通过Friedewald方程计算RC值,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RC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绘制ROC曲线评估RC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的效能。同时分析了不同RC水平及RC与LDL-C的不一致性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RC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39,95%CI 2.225~15.32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C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692,特异度为74%,灵敏度为58.7%。RC与LDL-C的不一致性分析显示,与RC与LDL-C一致组相比,不一致高RC水平组的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升高2.140倍,而不一致低RC水平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LDL-C≤3.4 mmol/L且RC≤0.62 mmol/L组比较,当LDL-C>3.4 mmol/L且RC≤0.62 mmol/L时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增加并不显著,而LDL-C≤3.4 mmol/L且RC>0.62 mmol/L时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升高3.210倍。分析不同R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发现,RC Q4(≥0.92 mmol/L)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是RC Q1(≤0.51 mmol/L)的4.334倍。结论RC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作用独立于LDL-C的作用,RC水平越高,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残余胆固醇 残余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一致性 动脉粥样硬化 残余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孝亮 徐静 +2 位作者 李樊丹 杨浩 吕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732-736,752,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主要目标。然而将LDL-C控制到推荐浓度,仍存在显著的残余心血管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主要目标。然而将LDL-C控制到推荐浓度,仍存在显著的残余心血管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残余胆固醇(RC)的水平与残余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RC在ASCVD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重点介绍目前研究发现的RC作用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包括激活炎症、参与氧化应激、促进易损斑块形成、加速血栓形成和引起胰岛素抵抗等。此外,还讨论了未来可能用于控制RC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残余胆固醇 作用机制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联性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星雨 杜慧杰 +6 位作者 莫佳丽 徐明欢 刘祖婷 杨学智 张慧琴 易应萍 况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227-3231,3272,共6页
背景血清残余胆固醇(RC)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然而R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尚少有研究探讨RC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目的通过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RC水平,探讨RC水平与脑卒中复发的相... 背景血清残余胆固醇(RC)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然而R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尚少有研究探讨RC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目的通过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RC水平,探讨RC水平与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市第二医院和南昌市第三医院住院且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院后48 h内的相关临床信息,并对其随访12个月,明确脑卒中复发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及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R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C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1023例患者,其中107例(10.46%)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RC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09,95%CI=1.150~6.382,P<0.05)。R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存在非线性的正性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ear=0.0193)。RC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7(95%CI=0.631~0.743),最佳截断值为0.58 mmol/L。RC联合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与单独ESRS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62,P<0.05)。结论高RC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残余胆固醇 复发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残余胆固醇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翠 杨莉婷 +2 位作者 唐陶 徐浩 刘茂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残余胆固醇(RC)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胸闷胸痛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90例和非冠心病组40例... 目的探讨血清残余胆固醇(RC)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胸闷胸痛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90例和非冠心病组40例(CON组),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又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7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12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RC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RC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C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ACS组、SAP组和CON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L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S组和SAP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明显高于CON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CON组,且ACS组患者的TC、L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和SAP组患者的RC水平分别为(0.98±0.37)mmol/L、(0.86±0.23)mmol/L,明显高于CON组的(0.68±0.16)mmol/L,且ACS组的R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RC、LDL-C、ApoA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RC预测冠心病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20%和87.50%。结论R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冠心病病情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新鑫 董彬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3期36-39,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的患者也可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残余胆固醇可能是主要残余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残余胆固醇的定义、定量方法、代谢、致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的患者也可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残余胆固醇可能是主要残余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残余胆固醇的定义、定量方法、代谢、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机制、证据、治疗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与血清残余胆固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法 申晓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817-1819,共3页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下调LDL-C水平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随着研究的深入,残余胆固醇(RC)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且其预测能力强于LDL-C。综述近年来冠心病与RC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 脂质代谢 残余胆固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紫晨 付真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4474-4478,共5页
血脂异常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罪魁祸首,近几十年来,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靶点的降脂疗法的益处已研究明确,然而,即使降脂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降至推荐浓度,以及高血压等其他风险因素得到很好控制后,发生ASCVD的风险仍然存在... 血脂异常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罪魁祸首,近几十年来,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靶点的降脂疗法的益处已研究明确,然而,即使降脂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降至推荐浓度,以及高血压等其他风险因素得到很好控制后,发生ASCVD的风险仍然存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残余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残余风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预测作用。现将关于残余胆固醇的最新研究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心血管疾病 治疗 血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