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尿肾动态显像20分钟残留率对肾盂成形术时机选择的临床预测价值
1
作者 纪学理 苟金玉 +3 位作者 陈素芸 傅宏亮 邹仁健 王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906,共8页
目的·探究利尿肾动态显像中20分钟残留率(20-minute residual rate,R_(20))等参数对于先天性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肾盂成形术手术时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 目的·探究利尿肾动态显像中20分钟残留率(20-minute residual rate,R_(20))等参数对于先天性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肾盂成形术手术时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到2023年8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医学科初次就诊的110例先天性单侧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利尿肾动态显像结果。随访患儿初次行利尿肾动态显像后的影像检查结果和肾积水进展情况。以患儿是否因肾积水进展行肾盂成形术为结局事件,将患儿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比较2组患儿年龄、性别、肾积水侧别,以及基线利尿肾动态显像参数包括肾血流灌注率(blood perfusion rate,BPR)、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_(max))、半排时间(time to half,T_(1/2))及R_(2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参数对肾积水进展的影响。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利尿肾动态显像参数对患儿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的预测价值。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行2次利尿肾动态显像患儿的检查参数。结果·在随访过程中有60例患儿因肾积水进展行肾盂成形术,50例患儿肾积水未进展。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儿基线状态DRF、T_(max)、T_(1/2)和R_(2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_(20)是肾盂成形术的独立预测因素(OR=4.730,95%CI 1.009~1.178,P=0.030)。R_(20)预测肾盂成形术的灵敏度为88.3%,特异度为56%,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95%CI 0.667~0.850,P=0.000),临界值为90.08%。38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进行了第二次利尿肾动态显像,DRF较前下降,2次DR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9,P=0.010),尤其是R_(20)≥90.08%的患儿(Z=-2.166,P=0.030)。非手术组患儿R_(20)较基线明显下降(Z=-2.062,P=0.039),而手术组患者R_(20)较基线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_(20)对于先天性单侧UPJO患儿肾盂成形术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R_(20)≥90.08%的患儿,应尽早行肾盂成形术,以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尿肾动态显像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先天性肾积水 肾盂成形术 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内窥镜与离体观察牙石残留率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刘洋 李铮 +4 位作者 季瑾 杨雷 杜鹃 王岷峰 刘怡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 通过牙周内窥镜观察无保留价值的牙周炎患牙经龈下刮治后残留牙石部位及牙石量,比较镜下根面牙石残留率与离体牙根面牙石的残留率的差异。方法 纳入23例患者33颗牙周炎患牙132个牙根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牙周... 目的 通过牙周内窥镜观察无保留价值的牙周炎患牙经龈下刮治后残留牙石部位及牙石量,比较镜下根面牙石残留率与离体牙根面牙石的残留率的差异。方法 纳入23例患者33颗牙周炎患牙132个牙根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牙周内窥镜下采集牙周袋内牙石残留情况、计算牙石残留率,与拔除患牙后根面牙石残留率对比研究,分析内窥镜对牙周袋内根面观察的准确性。结果 前牙和下颌磨牙两者观察的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前磨牙和上颌磨牙的对比发现,内窥镜观察的牙石残留率要低于体外直视情况,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前牙组各个牙根面牙石残留率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在前磨牙组的远中根面、上颌磨牙的颊侧和远中根面、下颌磨牙的远中根面两者的观察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牙周内窥镜可以直视看到龈下牙根表面,在其辅助下可以更彻底地清除龈下牙石,在前牙区牙周内窥镜的观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牙周内窥镜 牙石残留率 离体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案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腔镜保乳术患者残腔边缘肿瘤残留率客观缓解率及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崔仪 向辉 +2 位作者 柯贤锋 李强 雷珍珍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881-1886,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应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15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50例采取腔镜保乳术治疗,B组53例采取腔镜保乳术+射频消融术治疗,C组52例采取腔...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应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15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50例采取腔镜保乳术治疗,B组53例采取腔镜保乳术+射频消融术治疗,C组52例采取腔镜保乳术+放疗治疗,对比三组残腔边缘肿瘤残留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以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A组、B组、C组残腔边缘肿瘤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vs5.66%vs7.55%,P>0.05);与A组相比,B组客观缓解率更高(83.02%vs56.00%,P<0.0167),A组、B组与C组的客观缓解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6.00%vs83.02%vs65.38%,P<0.05);A组、B组、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vs11.32%vs17.31%,P>0.05);术后3个月,三组FACT-B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与A组、C组比较,B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随访2年,与A组相较,C组局部复发率更低(1.92%vs16.00%,P<0.0167),B组与C组的局部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3.21%vs1.92%,P>0.05),B组与A组的局部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3.21%vs16.00%,P>0.05);A组、B组、C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00%vs86.79%vs86.54%,P>0.05)。结论:腔镜保乳术联合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更好,腔镜保乳术联合放疗的复发率更低,两者同单纯腔镜保乳术,具有相似的残腔边缘肿瘤残留率、并发症以及2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腔镜保乳术 射频消融术 放疗 肿瘤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及杉木人工林凋落物C和N残留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婷 包和林 +3 位作者 吴承祯 林勇明 洪伟 李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9,共9页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Na2SO4为硫源、46%CO(NH2)2为氮源模拟氮-硫沉降,分析了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的动态变化,并采用Olson指数模型对C和N分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在1年内随处理时间延长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的C和N残留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且N较难释放,总体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的动态过程;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及不同处理时间凋落物中C和N残留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凋落物中C和N分解的Olson指数模型的相关性总体上达到极显著或显著(P<0.05)水平;邓恩桉和杉木凋落物中C和N的平均分解系数分别为0.877和0.208、0.704和0.600,平均周转期分别为3.148和15.877 a,4.090和4.947 a,显示凋落物中C释放速率大于N,杉木凋落物的C周转期大于邓恩桉但其N周转期则小于后者。在Na2SO4164 kg·hm-2·a-1的水平下,氮沉降对邓恩桉凋落物的C和N释放及杉木凋落物的N释放有促进作用,但对杉木凋落物的C释放有抑制作用;在46%CO(NH2)2150或256 kg·hm-2·a-1的水平下,硫沉降也具有同样的作用。随分解时间的延长,邓恩桉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但总体减小的趋势,而杉木凋落物的C/N值呈波动趋势;但在不同氮-硫沉降水平下凋落物的C/N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且邓恩桉凋落物C/N值的变化幅度总体上大于杉木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 邓恩桉 杉木 凋落物分解 模拟氮一硫沉降 C和N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琥珀胆碱在小鼠体内残留率与毒性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卓睿 孙广仁 高志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5-448,共4页
针对氯化琥珀胆碱在动物体内的残留率与毒性问题,以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进行残留率试验,改良寇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固定剂量连续染毒法进行蓄积毒性试验,并系统研究氯化琥珀胆碱对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琥珀胆碱在... 针对氯化琥珀胆碱在动物体内的残留率与毒性问题,以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进行残留率试验,改良寇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固定剂量连续染毒法进行蓄积毒性试验,并系统研究氯化琥珀胆碱对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琥珀胆碱在小鼠体内的残留率为39.95%,小鼠经口灌胃的LD_(50)为78.66 mg·kg^(-1),蓄积系数(K)为0.67,小于1,说明氯化琥珀胆碱对小鼠有中等毒性,其蓄积毒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琥珀胆碱 核磁共振波谱法 残留率 急性毒性 蓄积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旋切残留率与微创效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镛 杨国凯 +4 位作者 万嘉 李国剑 马振桓 陆平 杨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23-25,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术中下肢曲张静脉的最佳旋切残留率及其对术后微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460例(460条下肢),随机均分为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旋切残留率60%组(A组)、50%组(B组)、40%组(C组)、30%组(D组),每组... 目的探讨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术中下肢曲张静脉的最佳旋切残留率及其对术后微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460例(460条下肢),随机均分为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旋切残留率60%组(A组)、50%组(B组)、40%组(C组)、30%组(D组),每组均为115例患者(115条下肢)。于术中计算四组皮下创面率,并于术后5天、20天、120天及360天时分别观察四组患者的下肢皮肤瘀血率、皮肤坏死率、疼痛率、麻木率、皮肤感染率、皮肤色素减退率及浅静脉曲张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术后5天:皮肤瘀血率、疼痛率、麻木率及皮肤坏死率A组和B组显著低于C组和D组(P<0.05),皮肤感染率四组均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天:皮肤色素减退率A组均较其余各组低(P<0.05);术后120天:疼痛率、麻木率A、B两组均较C、D两组稍低(P<0.05);术后360天:A组6例出现浅静脉曲张复发,其余各组均未发生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术中旋切残留率为50%时可较好达到治疗目的和微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 残留率 微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中腺体残留率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宇鸿 张卓军 +2 位作者 何日荣 李真儒 莫兴环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5-46,共2页
鉴于目前国内外手术治疗甲亢术中腺体残留量各家报告相差悬殊。通过连续无选择对原发性甲亢132例行残留率测定研究,依患者病情轻重、腺体大小及年龄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残留车:Ⅰ、Ⅱ、Ⅲ度分别为13.49%、11.87%、10.63%。全组... 鉴于目前国内外手术治疗甲亢术中腺体残留量各家报告相差悬殊。通过连续无选择对原发性甲亢132例行残留率测定研究,依患者病情轻重、腺体大小及年龄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残留车:Ⅰ、Ⅱ、Ⅲ度分别为13.49%、11.87%、10.63%。全组病例治愈率100%,无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甲状腺机能亢进 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在潮土中的腐解残留率测定方法改进与变化规律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志伟 杨首乐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27,共3页
在河南省潮土上进行有机物料的腐解残留率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潮土区用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物料腐解残留率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建议用该法替代砂滤管———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相关研究。用锦纶袋法测定... 在河南省潮土上进行有机物料的腐解残留率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潮土区用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物料腐解残留率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建议用该法替代砂滤管———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相关研究。用锦纶袋法测定小麦秸秆在潮土中的腐殖化系数为1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腐解残留率 砂滤管——重铬酸钾容量法 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法 腐殖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注射液引产对中晚期妊娠患者阴道流血、月经复潮时间及宫内妊娠物残留率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杰 尤子善 蒋立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8期956-958,960,共4页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注射液引产对中晚期妊娠患者阴道流血、月经复潮时间及宫内妊娠物残留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妊娠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注射液引产对中晚期妊娠患者阴道流血、月经复潮时间及宫内妊娠物残留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妊娠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25例。A组患者采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药引产,B组患者采用缩宫素注射液引产。观察两组患者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效果、分娩情况与产后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给药后6、12 h,两组患者宫颈Bishop评分较给药前明显升高,且A组患者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引产总有效率为89.60%(112/125),明显高于B组的79.20%(9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用药至临产时间及总产程明显短于B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宫内妊娠物残留率明显低于B组,月经复潮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褥感染率、宫颈裂伤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B组,而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缩宫素注射液相比,采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药引产可缩短中晚期妊娠患者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在提高引产成功率的同时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引产 中晚期妊娠 阴道流血时间 月经复潮时间 宫内妊娠物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土中小麦秸秆腐解残留率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首乐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1-63,共3页
在河南省潮土上进行有机物料的腐解残留率2种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潮土区用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物料腐解残留率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建议用该法替代砂滤管—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相关研究。用锦纶袋法测定小麦秸秆... 在河南省潮土上进行有机物料的腐解残留率2种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潮土区用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物料腐解残留率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建议用该法替代砂滤管—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相关研究。用锦纶袋法测定小麦秸秆在潮土中的腐殖化系数为1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小麦秸秆 腐解残留率 砂滤管—重铬酸钾容量法 锦纶袋—重铬酸钾容量 腐殖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奶包装对食后残留率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华 苟体忠 +1 位作者 黄进 肖可蒙 《凯里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3-46,共4页
在市售酸奶品种及其包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品种及包装的酸奶制品食后残留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了解不同包装酸奶制品的食后残留情况,为相关企业改进包装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包装酸奶制品的食后残留率差异较大,其中屋顶盒包装... 在市售酸奶品种及其包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品种及包装的酸奶制品食后残留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了解不同包装酸奶制品的食后残留情况,为相关企业改进包装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包装酸奶制品的食后残留率差异较大,其中屋顶盒包装和利乐纸包装偏高,塑料联杯包装较高,瓶装和袋装残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包装 残留率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32)P硫片灼烧后^(32)P的残留率
12
作者 柯伟卿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7-79,共3页
利用硫片的^(32)S(n,p)^(32)P核反应测量快中子通量是常用的简便方法。照射后的硫片通常要灼烧,以除去硫本身和副核反应产生的其他核素,^(32)P绝大部分留在残渣中。所以,用硫片测量快中子通量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灼烧后^(32)P残... 利用硫片的^(32)S(n,p)^(32)P核反应测量快中子通量是常用的简便方法。照射后的硫片通常要灼烧,以除去硫本身和副核反应产生的其他核素,^(32)P绝大部分留在残渣中。所以,用硫片测量快中子通量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灼烧后^(32)P残留率的准确性。Rein-hardt和Davis将硫片灼烧后残渣的^(32)P比放射性计数除以由外推到硫片重量为零时的^(32)P比放射性计数,得到灼烧后^(32)P残留率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32残留率 核反应 快中子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牙对龈下刮治后根面牙石残留率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铮 季瑾 +2 位作者 刘洋 杜鹃 刘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利用牙周内窥镜的可视化,分析牙周炎患牙的不同严重程度对龈下刮治后牙石残留率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患者400颗牙周炎患牙的829个牙根面作为试验对象,按牙周炎严重程度分为PD=4~6 mm组(n=462)和PD>6 mm组(n=367),进行龈下刮治... 目的:利用牙周内窥镜的可视化,分析牙周炎患牙的不同严重程度对龈下刮治后牙石残留率的影响。方法:纳入50例患者400颗牙周炎患牙的829个牙根面作为试验对象,按牙周炎严重程度分为PD=4~6 mm组(n=462)和PD>6 mm组(n=367),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牙周内窥镜下采集牙周袋内牙石残留情况、计算牙石残留率。分析牙周炎患牙的不同严重程度对龈下刮治后牙石残留率的影响。结果:术后前牙、前磨牙、磨牙PD=4~6 mm组相同牙位牙石残留率小于>6 mm组(P<0.01)。同组内不同牙位比较,PD=4~6 mm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PD>6 mm组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探诊深度患牙相同位点牙石残留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磨牙根分叉内牙石检出率:PD=4-6mm组低于PD>6 mm组。结论:牙周炎严重的患牙行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牙石残留率高于牙周炎较轻的患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牙石残留率 牙周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石残留率对牙周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铮 季瑾 +2 位作者 刘洋 杜鹃 刘怡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270-274,共5页
目的利用牙周内窥镜的可视化辅助,观察传统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牙石残留情况,分析不同的牙石残留率对牙周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1位牙周炎患者的不同探诊深度患牙根面作为试验对象。洁治后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牙周内窥镜下检... 目的利用牙周内窥镜的可视化辅助,观察传统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牙石残留情况,分析不同的牙石残留率对牙周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1位牙周炎患者的不同探诊深度患牙根面作为试验对象。洁治后进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牙周内窥镜下检查牙周袋内残留牙石,采集、分析图像,计算牙石残留率。以龈下刮治前为基线,记录基线及3个月复诊时牙周临床指标,分析牙石残留率与牙周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龈下刮治后牙石残留率≤4. 60%时,90%牙面3个月后PD≤3mm;牙石残留率在4. 60%~12. 37%之间时,90%牙面3个月后PD=4~6mm;牙石残留率> 12. 37%时,90%牙面3个月后PD> 6mm。龈下刮治后牙石残留率与3个月复查时牙周探诊深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牙石残留率影响牙周病的预后,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配合患者良好的菌斑控制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刮治 根面平整术 牙石残留率 牙周探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菊酯在皮肤上的残留率与时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大鹏 钱万红 +3 位作者 姜志宽 张应阔 顾健 孙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 :观察氯菊酯在人皮肤上的残留率。方法 :气相色谱法。结果 :氯菊酯在人皮肤上的残留率因涂布部位不同而异 ;加入阻滞吸收剂可减少该药的衰减。结论 :该药在皮肤上的残留率与时间 (h)的对数值呈一定的负相关性 。
关键词 人皮肤 氯菊酯 残留率 气相色谱法 驱避剂 蚊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调质制粒的采样过程对植酸酶活性残留率测定的影响
16
作者 吴宇轩 赵峰 +5 位作者 苏艳芳 张虎 李浙烽 张倩云 赵威 贺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366-437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考察蒸汽调质制粒过程中不同采样时间区域间样品中植酸酶活性的变异对残留率测定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待蒸汽调质制粒稳定后在调质前、调质后、制粒后、冷却后4个位点每2 min采集1 min样品。每个采样位点采集30个... 本试验旨在考察蒸汽调质制粒过程中不同采样时间区域间样品中植酸酶活性的变异对残留率测定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待蒸汽调质制粒稳定后在调质前、调质后、制粒后、冷却后4个位点每2 min采集1 min样品。每个采样位点采集30个样品。以20 min内10个样品为1个采样时间区域,共计21个时间区域(如0~18 min、2~20 min)。测定调质制粒过程中各位点样品的植酸酶活性,计算各采样时间区域内植酸酶活性的残留率,比较代表性采样区间内植酸酶活性平均值与10个样品合并后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调质温度达75℃稳定后的0~58 min采样区间,沿着调质—制粒—冷却工艺过程,饲粮中植酸酶活性依次从39.8、28.3、20.1 U/g降低到14.7 U/g,调质后和冷却后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波动较大(变异系数≥21.9%)。在0~18 min、20~38 min和40~58 min 3个无重叠样品组间,调质后0~18 min植酸酶的平均活性显著低于20~38 min的样品平均值(P<0.05)。调质—制粒—冷却后0~18 min和20~38 min植酸酶的平均活性均显著高于40~58 min的样品平均值(P<0.05)。在采样区间的12~30 min、14~32 min、16~34 min和18~36 min饲粮中植酸酶活性平均值、植酸酶活性的残留率均与全程平均值最为接近。在采样区间的14~32 min、16~34 min和18~36 min中,每个区域每个采样位点10个饲粮样品植酸酶活性的平均值与该区域10个样品合并后实测值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相对偏差都在8%以内。综上所述,在调质制粒稳定后的12~18 min开始采样,每2 min采集1 min样品,共采集10个样品的植酸酶活性平均值可以代表全程取样样品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质制粒 采样 植酸酶 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切开取石术后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 胆结石的效果分析与结石残留率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晓龙 王涛 冯学军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918-919,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切开取石术后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及对结石残留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95例,按照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8,术后不采取特殊辅助治疗)和试验组(n=47,术后联合肝胆结... 目的探讨胆囊切开取石术后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及对结石残留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95例,按照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8,术后不采取特殊辅助治疗)和试验组(n=47,术后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 d、30 d的TBIL、ALT水平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术后30 d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 d,两组的TBIL、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两组的TBIL、AL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试验组的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行胆囊切开取石术后再联合肝胆结石片治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降低结石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囊切开取石术 肝胆结石片 结石残留率 肝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结石微创手术后结合肝胆结石片治疗胆结石的效果观察及结石残留率影响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静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7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究将胆结石微创手术后结合肝胆结石片应用于治疗胆结石患者中的效果,评价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期间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后,抽取72例可进行实验患者纳入本研究。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 目的探究将胆结石微创手术后结合肝胆结石片应用于治疗胆结石患者中的效果,评价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期间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后,抽取72例可进行实验患者纳入本研究。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胆结石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不进行任何辅助手术直接完成手术,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术后胆结石片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清石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0 d总胆红素以及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数值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而实验组患者的清石率为34(94.44%)例,较对照组25(69.44%)例明显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胆结石微创手术后,对患者加用肝胆结石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临床上具有优秀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微创手术 肝胆结石片 胆结石 结石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残留率和复发率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莉君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4期640-641,共2页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残留率和复发率。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组(LEEP组,n=40)和冷刀锥切术治疗组(CKC组,n=40)两组,对两组...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残留率和复发率。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组(LEEP组,n=40)和冷刀锥切术治疗组(CKC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治愈、残留、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E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CKC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CKC组(P<0.05),治愈率95.0%(38/40)显著高于CKC组70.0%(28/40)(P<0.05),残留率、复发率2.5%(1/40)、2.5%(1/40)均显著低于CKC组12.5%(5/40)、17.5%(7/40)(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1/40)显著低于CKC组15.0%(6/40)(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残留率和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病变 残留率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乳制品中农药残留率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巩军 齐懿鸣 李琴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第10期146-146,共1页
本文通过在生乳中加入20种农药标准溶液(混标或单标溶液)后均质,模拟生产条件制备各种乳制品,经气质或液质法检测农残,根据检测结果计算20种农残经加工处理后的残留率。
关键词 农残 乳制品 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