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南京的会试与殿试
1
作者 孟义昭 《社会科学论坛》 2025年第2期90-100,共11页
有明一代,在南京举行的会试共计11科,殿试共计11科、12次。会试地点皆在礼部,殿试地点俱在奉天殿。洪武四年辛亥科是明代首科会试、殿试,奠定了明代会试、殿试制度的基础。建文二年,明代在南京举办了庚辰科会试、殿试,是为建文朝唯一一... 有明一代,在南京举行的会试共计11科,殿试共计11科、12次。会试地点皆在礼部,殿试地点俱在奉天殿。洪武四年辛亥科是明代首科会试、殿试,奠定了明代会试、殿试制度的基础。建文二年,明代在南京举办了庚辰科会试、殿试,是为建文朝唯一一科会试、殿试。永乐十年,明代在南京举办了最后一科会试、殿试,其后会试、殿试都改至北京举行。明代会试、殿试在南京举办的时期,是南京科举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南京 科举 会试 殿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殿试的内容、特点与作用
2
作者 边家珍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0-112,共3页
殿试制度正式确立于北宋开宝年间,此后成为定例。殿试作为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策题多涉及到治国、礼法、军事、君臣、教化等,尤其是当时皇帝关注的时政问题。皇帝设立殿试策问这种方式,其初衷是为了征询士人们对于朝政的意见... 殿试制度正式确立于北宋开宝年间,此后成为定例。殿试作为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策题多涉及到治国、礼法、军事、君臣、教化等,尤其是当时皇帝关注的时政问题。皇帝设立殿试策问这种方式,其初衷是为了征询士人们对于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选拔人才,在中国科举史上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士子对策问的回答不仅要有见识,而且还要有胆量,要能够直陈己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殿试 科举制度 策问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科举殿试之变革及其影响
3
作者 谭小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3-68,共6页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其肇始于隋,在唐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与完善。殿试作为科举的最高层级,在由唐至宋的朝代更迭及北宋中期儒学复兴思潮影响之下,也发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变革,既有制度层面新确立的皇帝亲自主考、扩大取士名...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其肇始于隋,在唐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与完善。殿试作为科举的最高层级,在由唐至宋的朝代更迭及北宋中期儒学复兴思潮影响之下,也发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变革,既有制度层面新确立的皇帝亲自主考、扩大取士名额、严防徇私舞弊等规定,也有内容层面新确立的省并考试科目、罢诗赋而重策论、废帖经而重义理等要求。作为唐宋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唐至宋科举殿试之变革对宋代及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统治基础、推动文官治理、引领科举风尚,以及由此造成的取士泛滥、冗官冗费等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殿试 变革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贵州进士石赞清殿试卷考述
4
作者 吴明林 谭小华 曹得才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52-59,共8页
石赞清是清末贵州名臣,为道光十八年(1838)科举进士,其殿试卷原件辗转海外,今完整保存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针对道光皇帝提出的风俗教化、积聚存储、指挥训练和选贤任能四项策问,石赞清在殿试策对中条分缕析,建言献策,体现... 石赞清是清末贵州名臣,为道光十八年(1838)科举进士,其殿试卷原件辗转海外,今完整保存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针对道光皇帝提出的风俗教化、积聚存储、指挥训练和选贤任能四项策问,石赞清在殿试策对中条分缕析,建言献策,体现其济世匡时的政治谋略。通过对石赞清科举殿试卷进行考察分析,挖掘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可以窥探清末时期的政治状况、经济政策、学术思想及教育水平,从而体现殿试卷珍贵的档案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石赞清 进士 科举殿试 历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學誠殿試策書後
5
作者 王應憲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4年第4期289-310,411,共23页
天津博物館藏章學誠乾隆戊戌科殿試卷原件,應爲宣 統元年清政府組織整理内閣庫擋時散出,後馬章授入藏。章氏殿 試策文以“推官禮微指”爲主旨統攝全篇,從教化、士習、栽籍、風 俗四個方面解題應答,闡述其對於地方吏治、民風士習、門户朋... 天津博物館藏章學誠乾隆戊戌科殿試卷原件,應爲宣 統元年清政府組織整理内閣庫擋時散出,後馬章授入藏。章氏殿 試策文以“推官禮微指”爲主旨統攝全篇,從教化、士習、栽籍、風 俗四個方面解題應答,闡述其對於地方吏治、民風士習、門户朋黨 以及編修《四庫全書》的見解,策文有助於深化理解章學誠“溯源 官禮”思想及其爲人論學“不欺”的真性情。而民初學者於毆試卷 末所題覲款和跋語,亦可見彼時滬上學人交遁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學誠 殿試卷 官禮 不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姚大宁、高鹗殿试卷笺释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彦梅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8年第7期83-90,共8页
南京图书馆藏有一百余种清代殿试卷,部分已经得到揭示和研究利用。论文试就其中有代表性的姚大宁与高鹗的两份试卷作笺释注解,以展现科举文献之形式与内容,以便今人考察其历史价值及对姚大宁、高鹗二人作深入研究。
关键词 殿试 殿试 姚大宁 高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神宗殿试进士的承启与转折
7
作者 杨安邦 韩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3,126,共5页
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改革主张,对科举尤其是殿试进士制度进行了多项改革。北宋大臣王安礼奉诏拟定的《元丰五年殿试进士策问》试题以及熙宁、元丰年间的科举取士情况,真实地反映出宋神宗殿试进士的改革情况,体现了王安石崇实尚用的教育思... 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改革主张,对科举尤其是殿试进士制度进行了多项改革。北宋大臣王安礼奉诏拟定的《元丰五年殿试进士策问》试题以及熙宁、元丰年间的科举取士情况,真实地反映出宋神宗殿试进士的改革情况,体现了王安石崇实尚用的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和考试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神宗 殿试进士 改革 《元丰五年殿试进士策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陸肯堂殿試原卷及相關問題考實
8
作者 周保明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59,396,397,共43页
康熙乙丑科狀元陸肯堂之殿試原卷,現藏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卷軸裝,品相精美,置長方木匣。陸氏人品學問深得皇帝賞識,其卷於清末内閣大庫修繕、書籍清理時輾轉落入七世孫陸潤庠手,經重新裝裱以長卷示人,每開折痕尚存,卷面紅直格,形制、... 康熙乙丑科狀元陸肯堂之殿試原卷,現藏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卷軸裝,品相精美,置長方木匣。陸氏人品學問深得皇帝賞識,其卷於清末内閣大庫修繕、書籍清理時輾轉落入七世孫陸潤庠手,經重新裝裱以長卷示人,每開折痕尚存,卷面紅直格,形制、字體等符合清初殿試考卷特徵,並能彌補其他檔案實録資料的缺失,内容則可校傳世《殿試策》録文之誤,是清初科舉制度研究和陸肯堂思想研究的重要史料。卷後另紙附陸潤庠及友朋、同僚、門生故吏等名流題識,觀瞻者大多位居顯要,跋語或言流傳因果,或賦詩以紀其事,或抒發時局感慨,字裏行間透露出清民交替之際遺老諸臣的複雜心境,體現出試卷本身之外的另一種珍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陸肯堂 殿試原卷 清代殿試 陸潤庠 題識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殿试赋的功用及其两个层面
9
作者 王彬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6-63,共8页
宋代殿试始于太祖开宝六年(973),此后成为常例。在宋代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殿试一直考赋,而且赋在殿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殿试赋的考察应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命题层面,对应的是殿试赋的题目;一是作答层面,对应的是殿试赋的作品... 宋代殿试始于太祖开宝六年(973),此后成为常例。在宋代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殿试一直考赋,而且赋在殿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殿试赋的考察应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命题层面,对应的是殿试赋的题目;一是作答层面,对应的是殿试赋的作品。宋代殿试赋总共有35个题目,现存的殿试赋作品计有7篇。仁宗天圣二年(1024)并没有殿试《德车结旌赋》,英宗治平四年(1067)也没有殿试《刚中正履帝位赋》。宋代殿试赋对辞赋研究、科举文学研究均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文学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科举考试 殿试 殿试 功用 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殿试不黜落”考 被引量:7
10
作者 龚延明 何平曼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宋代殿试不黜落之制始于仁宗嘉二年 ,但杂犯者仍遭黜落。至元三年 ,特别是元八年以后 ,殿试杂犯亦不黜落 ,只给予降等的处罚。此制一直沿用至南宋末而不废 ,并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清科举取士中的殿试不黜 ,当直接继承了宋制。
关键词 宋代 科举 殿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状元殿试卷及其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邓洪波 王胜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9-35,共7页
以上海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为文本,探讨状元殿试卷的价值,认为唐宋元明清历代政治、经济、学术、文学,尤其是科举制度皆可以从状元卷中得到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状元殿试卷,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 以上海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为文本,探讨状元殿试卷的价值,认为唐宋元明清历代政治、经济、学术、文学,尤其是科举制度皆可以从状元卷中得到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状元殿试卷,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部凝结着政治智慧与爱国爱民思想的历史教科书,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元 殿试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视野下的明代殿试策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文新 彭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5,共8页
明代的殿试策,所涉问题通常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政治情势密切相关,有时甚至直接影响朝廷决策。从现代社会管理的角度看,明代的殿试具有国家智库的功能;而在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视野下解读明代殿试策,也可对明代进士的知识结构获得更加全... 明代的殿试策,所涉问题通常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政治情势密切相关,有时甚至直接影响朝廷决策。从现代社会管理的角度看,明代的殿试具有国家智库的功能;而在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视野下解读明代殿试策,也可对明代进士的知识结构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他们不只是在人文素养方面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也为"经邦济世"储备了丰富的关于吏治、边海防、经济、民生等的学养和思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因而有能力在社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知识体系 明代 殿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武举未设殿试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小龙 郭培贵 《教育与考试》 2014年第1期44-47,共4页
明代自武举开科,就有人不断呼吁开设武殿试,但直到崇祯四年,这一建议才被部分采纳,由此产生了该年始开武举殿试的说法。然而,细考相关史料,可知直至明亡,明廷都没有在武会试之上举行过由皇帝主持的武殿试;只是自崇祯四年武会试开始由皇... 明代自武举开科,就有人不断呼吁开设武殿试,但直到崇祯四年,这一建议才被部分采纳,由此产生了该年始开武举殿试的说法。然而,细考相关史料,可知直至明亡,明廷都没有在武会试之上举行过由皇帝主持的武殿试;只是自崇祯四年武会试开始由皇帝钦定其中式者前二十位的名次并举行传胪、给赏等仪式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武举 殿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建文二年殿试举行时间与参试人数考辨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维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43,共8页
在明代科举考试史上,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建文二年的殿试变得扑朔迷离,疑案在悬。三月初一日举行殿试,作为一项制度于洪武十七年推出后,在洪武朝后期得到了较好执行。建文二年三月初一日因有日食,殿试推至次日举行。参加该科殿试的贡士,... 在明代科举考试史上,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建文二年的殿试变得扑朔迷离,疑案在悬。三月初一日举行殿试,作为一项制度于洪武十七年推出后,在洪武朝后期得到了较好执行。建文二年三月初一日因有日食,殿试推至次日举行。参加该科殿试的贡士,除本年二月会试中式的109名新科贡士外,还包括洪武三十年的告殿贡士郭秩,总数应为110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建文二年 殿试 举行时间 参试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帝之问:宋代殿试策问及其模式化焦虑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笑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178,共9页
对宋代殿试策问的研究,通常关注其所蕴含的史料价值或文体学意义,但这两种视角各有局限。在试策被确立为宋代殿试的唯一项目之后,殿试策问成为宋代皇帝和士人沟通的重要方式。策问中普遍反映出帝王的焦虑,问题由焦虑所引发。焦虑通常来... 对宋代殿试策问的研究,通常关注其所蕴含的史料价值或文体学意义,但这两种视角各有局限。在试策被确立为宋代殿试的唯一项目之后,殿试策问成为宋代皇帝和士人沟通的重要方式。策问中普遍反映出帝王的焦虑,问题由焦虑所引发。焦虑通常来源于与上古理想政治状态的反差,与汉唐明君、本朝先皇统治状况的比较,儒家经典文本的制约,以及天降灾异。其实这些焦虑和来源也出现于前代帝王及文人拟作的策问之中,是一种"模式化焦虑",是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享的一套政治话语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传统中国帝王们政治想象力的深刻局限。一旦面临非常的政治情势,殿试策问中仍然会显示出独特的政治印记,它们夹杂、隐匿于模式化焦虑和惯常的政治话语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皇帝之问 殿试 策问 模式化焦虑 政治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朝殿试策问考题研究——侧重与当时社会治理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佳贝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9-185,共7页
清代乾隆朝共进行了26次殿试。殿试形式为策问,策问考题涉及治国方针、官风吏治、民生、漕运、水利河工、儒学、士风士习、民风民俗,书籍修纂、边备军事、对外贸易等内容。乾隆朝殿试考题,既有考核人才的作用,也有借此寻求社会治理之方... 清代乾隆朝共进行了26次殿试。殿试形式为策问,策问考题涉及治国方针、官风吏治、民生、漕运、水利河工、儒学、士风士习、民风民俗,书籍修纂、边备军事、对外贸易等内容。乾隆朝殿试考题,既有考核人才的作用,也有借此寻求社会治理之方的功能。此外,因乾隆朝统治前、后期形势的不同,题目尽管围绕社会治理而言,但重点却有所区别,反映出了当时国家的社会控制能力减弱、乾隆帝对吏治败坏的忽视与无为等诸多问题。而乾隆帝通过殿试策上传递出的这些侧重与偏好,与当时的士习官风,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乾隆帝 殿试考题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洪武永乐时期殿试制策之背景因素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凡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143,共7页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明代的殿试始于洪武四年,初期多是由皇帝亲制策问,后来多由翰林院的翰林们拟题,然后送交皇帝裁定。明代洪武永乐两朝总共进行了16次科考,相应的就有16道殿试制策题目。这些制策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如何治理天下...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明代的殿试始于洪武四年,初期多是由皇帝亲制策问,后来多由翰林院的翰林们拟题,然后送交皇帝裁定。明代洪武永乐两朝总共进行了16次科考,相应的就有16道殿试制策题目。这些制策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如何治理天下国家而问,历史学在这些制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每一篇制策都要从时政的角度提出问题,鲜明地反映出时务策的特征。在殿试考试中能够脱颖而出,说明应试者确实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殿试制策 背景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殿试策问艺术简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灿贤 《管子学刊》 2003年第3期89-92,共4页
从考试学的角度看,古代殿试策问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这就是:坦诚相见,与对策者拉近距离;表扬激励,使对策者树立自信;贴近现实,使对策者有的放矢;明确要求,使对策者有章可循。
关键词 殿试 策问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元殿试对策艺术管窥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灿贤 《管子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94-96,共3页
状元殿试对策与其他文章的明显区别在于它是给皇帝进言的文章,因此就要讲究进言艺术。纵观历代状元殿试对策,其对策艺术主要有:谦虚的态度,表明自己学识浅陋;对皇帝天资聪颖、治国有方的赞颂;委婉迂回的劝谏,进退灵活、虚实有度、柔中... 状元殿试对策与其他文章的明显区别在于它是给皇帝进言的文章,因此就要讲究进言艺术。纵观历代状元殿试对策,其对策艺术主要有:谦虚的态度,表明自己学识浅陋;对皇帝天资聪颖、治国有方的赞颂;委婉迂回的劝谏,进退灵活、虚实有度、柔中带刚地达到进言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殿试 对策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科举考试中的“补殿试”、“未殿试”问题 被引量:6
20
作者 江庆柏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3期78-81,共4页
清朝科举考试中的补殿试,是指会试中式者未参加当年殿试,而参加以后科年的殿试;所谓未殿试,是指会试中式者不再参加以后科年的殿试。由于对这部分人的称呼不明确,著录标准也不统一,就使得文献在这类人员的著录问题上产生许多混乱。
关键词 科举考试 殿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