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作者 何康 耿杰峰 刘志军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医院44例老年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医院44例老年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治疗,6个月后评估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因子水平和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UPDRSⅠ、Ⅱ、Ⅲ部分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SCOPA-AUT评分均下降,BBS评分均增加,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BDNF水平均增加,S-100β、NSE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构音障碍或语言含糊1例,谵妄1例,经相应的康复后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可以改善高龄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效果好,安全性高,可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 高龄 帕金森病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及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
2
作者 刘辉 宋雷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及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组(射频热凝组)、神经阻滞组两组,各44例。统计分析两组疼... 目的 探讨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及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组(射频热凝组)、神经阻滞组两组,各44例。统计分析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腰椎活动度、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射频热凝组患者的静止、运动、邵氏、横突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QLQ-A30评分、腰椎活动度均高于神经阻滞组(P<0.05)。射频热凝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热凝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神经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固定术后腰骶部疼痛患者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的效果较神经阻滞好,更能将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后腰骶部疼痛 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毁损术 腰椎活动度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妄想性障碍1例
3
作者 姜志锋 段蕾梅 +2 位作者 黄鑫 任永英 许建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3-64,共2页
妄想性障碍临床相对少见。在妄想症状的影响下,病人常不认为自己有病,因此治疗依从性较差,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报道1例18年病史的34岁男性妄想性障碍,曾多次就诊于外院精神科,曾口服帕罗西汀、富马酸喹硫平、氯硝西泮等药物,均以... 妄想性障碍临床相对少见。在妄想症状的影响下,病人常不认为自己有病,因此治疗依从性较差,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报道1例18年病史的34岁男性妄想性障碍,曾多次就诊于外院精神科,曾口服帕罗西汀、富马酸喹硫平、氯硝西泮等药物,均以“病人认为药物不对症、有副作用”等原因不能坚持服药,症状持续无缓解,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致中学辍学,长期由家人照看。就诊我院后,经取得病人家属充分知情同意,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病人妄想、强迫症状完全消失,焦虑情绪及睡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妄想性障碍 立体定向技 内囊前肢毁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与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月平 王学廉 +2 位作者 李江 候远征 高国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分期双侧丘脑和(或)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比较。方法:2001年至2005年在该科接受双侧STN-DBS患者29例为DBS组,分期双侧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患者59例为毁损组,采用统一...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分期双侧丘脑和(或)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比较。方法:2001年至2005年在该科接受双侧STN-DBS患者29例为DBS组,分期双侧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患者59例为毁损组,采用统一的PD评定量表(UPDRS),在“关”状态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双侧DBS及第2次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计算其差值及改善率,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评价。结果:DBS组患者ADL差值为15.93±3.98,改善率为(57.9±9.5)%,运动功能差值为29.45±5.17,改善率为(62.8±9.0)%,并发症1例。毁损组患者ADL差值为12.17±4.050,改善率为(53.8±1.2)%,运动功能差值为22.80±5.59,改善率为(59.8±1.0)%,长期及短暂并发症14例。两者术后1个月ADL及运动的UPD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O.01),两者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比较(P=0.01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均较好,但STN-DBS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毁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龚建国 金爱国 曹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 (PD)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术式的选择与疗效关系。方法 对 2 13例PD进行了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171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2 1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8例 ;同期...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 (PD)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术式的选择与疗效关系。方法 对 2 13例PD进行了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171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2 1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8例 ;同期双侧PVP 5例 ;分期双侧PVP8例。结果 术后UPDRS评分发现上述各种术式在“关”状态下和“开”状态下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改善率分别为 5 0 .8%~ 6 0 .8%和 2 8.7%~ 36 .6 % ,其中以多靶点毁损术为佳。同期双侧PVP发生明显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1例。结论 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术式 ,同期双侧PVP术后易产生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林病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选择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下丛毁损术改良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贾和平 金瑞林 李英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上腹下丛毁损术改良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T引导下经蛛网膜下腔及L5~S1椎间盘以无水酒精毁损上腹下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1个月、3个月对患者行VAS、血浆... 目的:探讨上腹下丛毁损术改良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T引导下经蛛网膜下腔及L5~S1椎间盘以无水酒精毁损上腹下丛.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1个月、3个月对患者行VAS、血浆β内啡肽变化的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β内啡肽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上腹下丛毁损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慢性盆腔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腹下丛毁损术改良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 慢性盆腔痛 Β内啡肽 上腹下丛 治疗前 毁损术 改良法 临床研究 L5~S1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及苍白球联合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景辉 毕莉莉 +1 位作者 马文彪 曲延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655-3656,共2页
目的探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丘脑及苍白球联合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对15例PD患者行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PVP)及丘脑腹中间核(V im)毁损术。结果患者术前、术后评估均... 目的探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丘脑及苍白球联合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对15例PD患者行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PVP)及丘脑腹中间核(V im)毁损术。结果患者术前、术后评估均采用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52.8%;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38.9%。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15例平均随访8.3个月,其中显效9例(60.0%),改善5例(33.3%),无效1例(6.7%)。结论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PD疗效显著。根据患者症状联合选择苍白球及丘脑靶点,可明显改善患者震颤、僵硬、活动迟缓症状,较单靶点手术对症状的控制疗效更佳,无永久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记录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毁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姜志锋 段蕾梅 +1 位作者 刘辉 王黎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内囊前肢单靶点毁损术治疗的1例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报道1例29岁男性,早产儿,自幼出现精神发... 目的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内囊前肢单靶点毁损术治疗的1例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报道1例29岁男性,早产儿,自幼出现精神发育迟滞,间断有躁动、喊叫等行为障碍,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1.5年前,药物治疗效果转差,症状加重。充分评估后,行脑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单靶点毁损术。术后行为障碍症状消失,情绪稳定,继续服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术后3~6个月,症状无复发,停用药物。术后42个月随访,手术效果维持良好。结论对于精神发育迟滞伴严重行为障碍,如果药物控制效果差,可考虑内囊前肢单靶点毁损术治疗。由于毁损术具有不可逆性,并且涉及伦理等问题,因此,合理选择手术病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尤为重要,建议与精神科医师、伦理学家等密切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内囊前肢毁损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核团毁损术疗效与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晓平 胡小吾 +4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金爱国 辛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总结帕金森病的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和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疗效。方法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300例。对近期进行的100例患者在手术靶点选择、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并... 目的 进一步总结帕金森病的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和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疗效。方法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300例。对近期进行的100例患者在手术靶点选择、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与早期进行的100例手术患者比较。结果 近期进行的100例患者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根据患者症状选择合适的毁损术能提高手术疗效;对靶点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和座标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可减少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适当减少微电极记录针道数,降低毁损温度,能减轻电极与脑组织粘连,减少脑出血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毁损术 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白球毁损术和丘脑毁损术对帕金森病病人发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燕 刘爱华 +4 位作者 张宇清 庄平 张丽娟 王晓民 李勇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病人在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前后的发音状况。方法12位PD病人在手术前后分别发持续元音/a:/、/i:/、/u:/,记录发音,提取发音参数基频(F0)及第1、2、3、4共振峰(F1、F2、F3、F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病人在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前后的发音状况。方法12位PD病人在手术前后分别发持续元音/a:/、/i:/、/u:/,记录发音,提取发音参数基频(F0)及第1、2、3、4共振峰(F1、F2、F3、F4)。结果男性病人行Vim毁损术后,元音/i:/的第1共振峰升高,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侧PVP和Vim毁损术对PD病人近期发音无明显影响,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发音障碍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毁损术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6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张鑫 侯炯 刘建民 王文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97-798,共2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在强迫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潘荣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216-0219,共4页
分析强迫症住院患者予以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损毁术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荔浦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强迫症病例,接诊时间为2021年2月-2023年4月,掣签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40例,两组均予以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对照... 分析强迫症住院患者予以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损毁术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荔浦市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强迫症病例,接诊时间为2021年2月-2023年4月,掣签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40例,两组均予以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对照组为传统护理,研究组予以一病一优+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模式,护理时间为半个月,分析两组的护理指标。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自知力评分、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差别不大(P>0.05);护理后,研究组对比对照组,其自知力评分、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更具优势(P<0.05);研究组对比对照组的病患对各方面护理的满意程度更优(P<0.05)。结论 强迫症住院患者予以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围术期一病一优+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可促使其强迫症状、不良心理状态有效消除,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知力 HAMA HAMD 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一病一优护理模式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外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疗效
13
作者 胡静君 张国斌 +2 位作者 赵浪平 朱述浪 陈国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4年第3期55-57,共3页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与术中电生理刺激结合确定丘脑腹外侧核 (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 (VPLP)在治疗帕金森氏病 (PD)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8例PD患者先进行立体定向CT扫描 ,将扫描资料在专用的计算机中确定解剖学...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脑内靶点定位与术中电生理刺激结合确定丘脑腹外侧核 (VL)、苍白球腹后外侧部 (VPLP)在治疗帕金森氏病 (PD)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8例PD患者先进行立体定向CT扫描 ,将扫描资料在专用的计算机中确定解剖学靶点后 ,再于术中进行电生理刺激的方法验证和纠偏 ,根据调整后的结果进行射频毁损。结果 :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率达 93% ,电生理纠偏率为 7%。结论 :立体定向CT扫描计算机定位准确性很高 ,但术中电生理刺激验证和纠偏仍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病 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 苍白球腹后外侧部毁损术 计算机辅助脑立体定向 电生理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7例体会
14
作者 钱佳栋 刘凤强 +4 位作者 江国华 卢奕 万默各 芮奕峰 方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8期111-112,共2页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6例患者采用单侧毁损术,1例患者采用分期双侧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平均随访21个月。结果6例单侧手术及分期双侧第1次手术成功,而分期双侧第2次手术症状改善不明显。所有病例无术后并...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6例患者采用单侧毁损术,1例患者采用分期双侧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平均随访21个月。结果6例单侧手术及分期双侧第1次手术成功,而分期双侧第2次手术症状改善不明显。所有病例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疗效持续存在。结果立体定向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经济有效的方法。单侧毁损术近期疗效明显,而分期双侧手术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毁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加扣带回联合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疼痛效果观察
15
作者 沈旭辉 刘会 王天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56-57,共2页
目的研究颅内核团联合毁损术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顽固性疼痛5例,包括鼻咽癌3例,丘脑出血1例,脊髓损伤1例,局麻下联合毁损疼痛对侧中脑传导束和双侧扣带回前部,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评分方... 目的研究颅内核团联合毁损术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顽固性疼痛5例,包括鼻咽癌3例,丘脑出血1例,脊髓损伤1例,局麻下联合毁损疼痛对侧中脑传导束和双侧扣带回前部,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评分方法,对每例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状况进行评分,通过小样本自身配对t检验将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MPQ评分与术前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每例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停止使用止痛药物。随访术后6个月疼痛没有反复,VAS评分、MPQ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脑加扣带回联合毁损术能有效消除顽固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毁损术 中脑毁损术 顽固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枕加扣带回联合毁损术治疗癌性疼痛
16
作者 沈旭辉 刘会 王天成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14-14,16,共2页
目的研究丘脑枕加扣带回联合毁损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癌性疼痛10例,包括肺癌5例,乳腺癌2例,骨癌2例,腮腺肿瘤1例,局麻下联合毁损疼痛对侧丘脑枕和双侧扣带回前部,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分别在... 目的研究丘脑枕加扣带回联合毁损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癌性疼痛10例,包括肺癌5例,乳腺癌2例,骨癌2例,腮腺肿瘤1例,局麻下联合毁损疼痛对侧丘脑枕和双侧扣带回前部,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使用止痛药物的种类和最大剂量,将术后不同时间的VAS、MPQ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小样本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不需使用止痛药物。术后6个月止痛效果稳定,VAS评分、MPQ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丘脑枕加扣带回联合毁损术能有效消除癌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毁损术 丘脑枕毁损术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定位、微电极引导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17
作者 刘跃亭 李守缄 +2 位作者 陈来照 仝海波 孙之洞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11期25-26,共2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药物治疗初期可缓解症状,但大多数病人数年后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美国和瑞... 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药物治疗初期可缓解症状,但大多数病人数年后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美国和瑞典的神经外科专家开始应用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其疗效明显优于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和异体胎中脑内移植术.随着立体定向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以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不断完善.核磁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定位 微电极引导 苍白球腹后部核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治疗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鑫 邵钰阳 +7 位作者 聂盼 付锴 熊文平 张修民 柳雯 张继波 陈劲草 张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904-906,91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苍白球或丘脑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而行DBS治疗的33例帕金森病的临床资料。DBS后6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功能(...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苍白球或丘脑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而行DBS治疗的33例帕金森病的临床资料。DBS后6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功能(UPDRSⅢ)评分和生活能力(UPDRSⅡ)评分、H-Y分期、简明精神量表评分(MMSE)以及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评估疗效以及用药情况;记录刺激频率、脉宽、电压、阻抗,并计算刺激能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8.25年,未出现言语障碍、眼球活动障碍、偏瘫、颅内出血或梗死、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病例,无硬件故障;5例因电池耗竭行脉冲发生器置换术。DBS后6个月,UPDRSⅢ评分、UPDRSⅡ评分、H-Y分期、LED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MMSE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肢体震颤评分改善率明显增高(P<0.05),但僵硬评分改善率、运动迟缓评分改善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刺激电压和刺激能量明显降低(P<0.05),但刺激频率、脉宽和阻抗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D病人神经核团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DBS是安全、有效的,毁损侧DBS后电刺激所需能量及电压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毁损术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底核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孙伯民 李殿友 +6 位作者 朗黎琴 潘力 孙成彦 李永超 张海音 赵永波 沈建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3,W002,共4页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8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 心理 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强迫症病人 ,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术中用电阻抗及高频电刺激验证靶点 ,80℃ / 6 0s射...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8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 心理 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强迫症病人 ,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术中用电阻抗及高频电刺激验证靶点 ,80℃ / 6 0s射频破坏。术前术后由精神科医师进行Yale 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评定及FDG PET检查。结果  2 8例手术病人中 16例 (16 / 2 8)强迫症状完全消失 ,8例 (8/ 2 8)显著改善 ,4例 (4 / 2 8)无明显变化。并发症 :1例术中出现脑内血肿并破入脑室 ,经脑室引流及保守治疗后恢复 ;12例术后有轻度认知障碍及短暂记忆障碍 ,3~ 10d后恢复 ;2例术后有人格改变 ,表现情感淡漠 ,兴趣缺乏、懒散。在精神科量表检查中 ,焦虑、强迫及抑郁症状表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结论 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定位精确、安全、显效迅速 ,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有明显疗效 ,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治疗手段 ,除改善强迫症状外 ,它也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强迫症 内囊前肢毁损术 磁共振导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忠海 褚进 +2 位作者 刘谟震 李振宙 侯树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慢性腰痛病人76例,所有病人均经对照性诊断阻滞确诊为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根据病人选择及知情同... 目的:观察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慢性腰痛病人76例,所有病人均经对照性诊断阻滞确诊为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根据病人选择及知情同意,42例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射频组),34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病人评价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病人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ion Index, PSI),并行腰椎动力位X线检查,观察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的变化情况。所有病人接受6~30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后4周、12周及末次随访时,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和腰椎整体ROM与治疗后2周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2周后各时间点,射频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整体ROM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5),与治疗后2周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脊神经后内侧支 毁损术 经皮 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