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在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
1
作者 于鹏 张萌 +3 位作者 张文华 郭朋飞 杨涵旭 匡国芳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对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及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的影响,为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产科联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医科、营养科及心理科,制定促进早产儿母婴分离产...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对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及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的影响,为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产科联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医科、营养科及心理科,制定促进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泌乳和心理健康的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便利选取2023年1月—10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分娩的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月—5月的109名为对照组,2023年6月—10月的111名为实验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接受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量、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及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结果:两组产妇产后第1天、第2天泌乳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第3天及产后第14天泌乳量比较,实验组均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泌乳Ⅱ期正常启动,有助于维持充足的泌乳量,并降低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母婴分离 泌乳启动 泌乳量 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产后角色适应能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2
作者 杨长捷 王亚静 +3 位作者 张莉 安培培 冯淑菊 李颖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产后角色适应能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74例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产后角色适应能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74例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初始泌乳时间、7 d内泌乳量、母乳喂养及乳房肿胀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角色适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始泌乳时间更短,产后7 d内泌乳量充足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I、II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的产后护理中具有优势,能够更全面地满足产妇多方面需求,提高其角色适应能力,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 产后角色适应能力 母乳喂养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对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乳喂养及黄疸发生率的影响
3
作者 乔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乳喂养及黄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4年6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160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及其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袋鼠式护理组和常...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乳喂养及黄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4年6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160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及其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袋鼠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80对。比较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量、母乳日均摄入量、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BSES)。使用经皮黄疸测定仪测定早产儿胆红素值,评估其黄疸情况。 结果 袋鼠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在首次母乳喂养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日均母乳量、每日摄入母乳量、BSE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黄疸发生率、额部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方面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模式可显著缩短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提高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增加产妇日均母乳量和早产儿每日摄入母乳量,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同时对降低黄疸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早产儿 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感官干预对母婴分离期早产儿母亲泌乳的影响
4
作者 李玉娟 林梅 +5 位作者 黄芝蓉 许冬梅 梁崔 邓欣 凌玉丹 陈丽芬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多感官干预对母婴分离期早产儿母亲泌乳的影响,为促进母婴分离期早产儿母亲乳汁分泌提供参考。方法将88例早产儿母亲按照早产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 目的探讨多感官干预对母婴分离期早产儿母亲泌乳的影响,为促进母婴分离期早产儿母亲乳汁分泌提供参考。方法将88例早产儿母亲按照早产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视、听、嗅、触觉多感官干预。比较两组产后7 d内每日泌乳量、泌乳Ⅱ期启动时间、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42 d内母乳喂养情况。结果最终对照组39例、干预组41例完成研究。干预组产后2~7 d泌乳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产后72 h泌乳素水平、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视、听、嗅、触觉多感官干预可以增加早产儿母亲产后早期乳汁分泌,提升早产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母亲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多感官干预 泌乳Ⅱ期 泌乳量 母婴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证据总结
5
作者 王洁 杨青 +3 位作者 陈福英 幸超群 高娥 张明月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证据,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6S”金字塔证据模型,系统检索相关网站与数据库获取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由经过系...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证据,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6S”金字塔证据模型,系统检索相关网站与数据库获取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由经过系统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3篇临床决策、2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1篇专家意见、1篇证据总结、3篇随机对照试验。最终形成29条证据,包括培训教育、泌乳启动、泌乳维持、母乳采集、母乳储存与使用、随访教育6个类别。结论:该研究总结的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证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医护人员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产妇 母乳喂养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干预联合早期乳房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
6
作者 陆晓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探讨叙事干预联合早期乳房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86例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母婴分离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叙事干预联合早期乳房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 探讨叙事干预联合早期乳房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86例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母婴分离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叙事干预联合早期乳房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启动时间及乳房充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且产后1周泌乳充足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叙事干预联合早期乳房护理能够降低母婴分离产妇不良情绪,帮助其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提高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改善其泌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干预 早期乳房护理 母婴分离 产妇 心理状态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S理念下产后乳胀护理方案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及泌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芝灵 孙冬冬 +4 位作者 邵春梅 齐慧 蔡英晓 庞海燕 杨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420-2424,共5页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医学(ERAS)理念引导下的产后乳胀护理方案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泌乳及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且母婴分离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医学(ERAS)理念引导下的产后乳胀护理方案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泌乳及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且母婴分离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产后乳胀护理方案,观察组产妇采取ERAS理念引导下的产后乳胀护理方案,两组产妇均接受1周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1周后的泌乳时间、泌乳量、乳房肿胀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产妇干预前、干预3 d、干预1周后乳房的胀痛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干预1周后的心理状况评分[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EPD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乳房肿胀程度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时间为(30.22±5.81)h、明显早于对照组的(46.38±7.59)h,泌乳量、Ⅰ级乳房肿胀程度占比分别为(469.51±22.31)mL、50.00%,明显多(高)于对照组的(337.81±33.17)mL、3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和1周后,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分别为(3.04±0.99)分、(1.05±0.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1.02)分、(2.82±0.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产妇的STA-I、EPDS评分分别为(30.25±3.05)分、(3.76±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1±3.78)分、(6.89±1.83)分,SF-36评分为(88.51±4.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6±4.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乳房肿胀程度与STA-I和EPDS评分均呈正相关(r=0.160、0.234,P<0.05)。结论ERAS理念护理方案可改善母婴分离产妇的泌乳异常、胀痛,减轻焦虑抑郁,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医学理念 母婴分离 泌乳 心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对母婴分离诱导子代抑郁大鼠外周及中枢神经炎症的影响
8
作者 张玉荣 谭思琪 +3 位作者 王瑞忠 王莉 陈蕊 徐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67-1873,共7页
目的观察干酪乳杆菌对产后进行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诱导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探索益生菌改善抑郁样行为潜在的中枢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应激方法建立子代抑郁动物模型,并将SD子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干酪乳杆菌对产后进行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诱导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探索益生菌改善抑郁样行为潜在的中枢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应激方法建立子代抑郁动物模型,并将SD子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母婴分离组(MS组)、母婴分离+干酪乳杆菌组(MS+干酪乳杆菌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雌鼠在产后与子鼠不进行母婴分离干预;母婴分离组雌鼠在正常分娩后与子鼠每天分离3 h,连续分离14 d;MS+干酪乳杆菌组的子鼠在MS组基础上给予为期4周的干酪乳杆菌干预,每天按体质量灌胃8×10^(8) CFU/(kg·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SP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估各组子代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子代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IL-10的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子代大鼠海马组织中IDO1及5-H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母婴分离组子代大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虽然自发活动实验中穿格次数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说明母婴分离组子代大鼠产生了明显的抑郁样行为。而干酪乳杆菌显著改善了母婴分离应激引起的子代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明显提高了糖水偏好百分比(P<0.05),缩短了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与MS组相比,MS+干酪乳杆菌组子代大鼠海马和外周血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0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子代大鼠海马中IDO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5-HT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母婴分离诱导子代大鼠产生了抑郁样行为,干酪乳杆菌通过调节外周血和海马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海马中IDO1的表达、增加海马中5-HT的表达,可改善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血清 海马 炎性细胞因子 IDO1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房-家庭-门诊联动母乳喂养方案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娜娜 王金燕 +1 位作者 王兴洁 刘莉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病房-家庭-门诊联动母乳喂养方案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1日~2022年8月31日产科住院的116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病... 目的:探讨病房-家庭-门诊联动母乳喂养方案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1日~2022年8月31日产科住院的116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病房-家庭-门诊联动母乳喂养方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产后4、10 d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产后4、7 d乳房肿胀情况轻于对照组(P<0.01);产后7 d,干预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7 d,干预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SES-S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病房-家庭-门诊联动母乳喂养方案可提高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缩短泌乳Ⅱ期启动时间,降低产妇乳房肿胀情况发生率,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减轻产后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母婴分离 乳房肿胀 泌乳Ⅱ期启动时间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氢吗啡酮复合滴鼻在腺样体手术患儿术前母婴分离镇静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长松 李云祥 +2 位作者 李小静 孙灿林 姜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氢吗啡酮复合滴鼻在小儿腺样体手术术前母婴分离过程中的麻醉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择期行腺样体手术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氢吗啡酮复合滴鼻在小儿腺样体手术术前母婴分离过程中的麻醉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择期行腺样体手术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30μg/kg氢吗啡酮滴鼻术前镇静,对照组采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术前镇静。比较两组患儿滴鼻前(T0)、滴鼻后5 min(T1)、15 min(T2)、25 min(T3)各时间点镇静程度(RASS)评分,母婴分离时(T4)的镇静情绪评分,开放静脉时(T5)的睡眠障碍量表(ESS)评分及各时间点脉搏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的变化,全麻诱导期扣面罩接受程度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T1~T3时间点RASS评分、T5时间点ESS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镇静情绪评分、诱导期扣面罩接受程度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惊醒哭闹患儿例数和需辅助麻醉患儿例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T0~T5时间点HR、SpO_(2)水平变化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术前滴鼻,安全有效,利于腺样体手术患儿与父母安静分离,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氢吗啡酮 儿童 术前滴鼻镇静 母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导的MDT团队协作对母婴分离产妇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11
作者 曾见喜 王桂英 骆淑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团队协作对母婴分离产妇自我效能、新生儿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分娩的300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团队协作对母婴分离产妇自我效能、新生儿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分娩的300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褥期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MDT团队协作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效能[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母乳喂养及乳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BSES评分、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每日哺乳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乳房肿胀、乳汁淤积、乳头破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MDT团队协作能缓解母婴分离产妇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房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T团队协作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率 自我效能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影响
12
作者 王璐 李斌 王红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59-0164,共6页
探究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影响,观察其对产妇心理状态、泌乳量及健康行为、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NICU需母婴分离产妇(n=50)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 探究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影响,观察其对产妇心理状态、泌乳量及健康行为、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NICU需母婴分离产妇(n=50)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25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指标、泌乳情况、母乳喂养自我效能(BSES-SF)及主观幸福感(GWB)、健康行为、母乳喂养率。结果 SAS、SDS评分护理前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在泌乳始动时间方面,观察组更短,乳汁分泌量在不同时段观察组均更高,组间比较P<0.05;两组护理前BSES-SF评分、GW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产妇社会角色转变、母乳喂养与婴儿护理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母乳喂养率为88.00%VS6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CU母婴分离时给予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产妇负性情绪,增加泌乳量,提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产妇的主观幸福感,改善产妇健康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泌乳量 IMB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在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王新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12-0115,共4页
对母婴分离产妇施加无缝隙护理并分析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母婴分离产妇,筛选阶段为2021.09-2023.09,病例数据为94例,先征得产妇同意,再进行抽签分组,随机地分成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7例/无缝隙... 对母婴分离产妇施加无缝隙护理并分析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母婴分离产妇,筛选阶段为2021.09-2023.09,病例数据为94例,先征得产妇同意,再进行抽签分组,随机地分成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7例/无缝隙护理),持续关注母乳喂养及泌乳的情况,分析2组产妇在不良情绪、心理状态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于产后1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初次泌乳时间相对更短、产后24h泌乳量相对更多、胀痛评分相对更低,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2组的SAS、SDS评分于护理后差异显著且观察组较低(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后的BKQ评分更低、PSI-SF更低、BSES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母婴分离产妇在接受无缝隙护理后其母乳喂养率提高,母乳充足且初次母乳喂养时间更短,胀痛症状、焦虑及抑郁、压力程度均更低,自我效能感则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 母婴分离产妇 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分离产妇纯母乳喂养失败的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峰 刘婷 +2 位作者 韩清波 陈文娟 刘慧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4,共5页
目的 构建母婴分离产妇纯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赣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住院的母婴分离产妇及患儿共312对,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建模群(n=208)和验证群(n=104)。再将建模群按纯母... 目的 构建母婴分离产妇纯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赣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住院的母婴分离产妇及患儿共312对,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建模群(n=208)和验证群(n=104)。再将建模群按纯母乳喂养情况分为成功组(n=86)和失败组(n=122),探讨纯母乳喂养失败的危险因素,绘制并验证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 纯母乳喂养失败率为58.01%(181/312);母婴分离时间、产妇母乳喂养核心知识不了解、产妇乳头内陷、围产期并发症、产妇食欲下降、遵医嘱乳房刺激、患乳腺炎等均是纯母乳喂养失败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效能良好,可有效预测母婴分离产妇纯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因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纯母乳喂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移除乳汁管理在母婴分离产妇乳胀中的应用
15
作者 施橙英 梁海娥 +2 位作者 方喻 陆丽琨 施叶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9-23,共5页
目的 分析高效移除乳汁管理在母婴分离产妇乳胀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分娩且母婴分离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5、46例。对照组... 目的 分析高效移除乳汁管理在母婴分离产妇乳胀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分娩且母婴分离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5、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效移除乳汁管理。比较2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乳房肿胀发生率、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肿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2、3 d泌乳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1、2、3 d疼痛评分、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挤奶频率为(8.51±0.66)次,高于对照组的(7.33±0.5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效移除乳汁管理可减轻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房肿胀及疼痛程度,缩短其肿胀消失时间,调节PRL水平,提高挤奶频率及护理满意度,更有助于产妇产后各项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乳汁管理 产后乳胀 应用效果 催乳素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对早产母婴分离产妇的影响
16
作者 李秋玉 陈燕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7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对早产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和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的100例早产母婴分离产妇,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50例。对... 目的探讨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对早产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和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的100例早产母婴分离产妇,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挤奶,联合组同时联合电动吸奶器泵奶,均连续干预3d。比较2组产妇泌乳量、乳房肿胀度、乳房疼痛评分、自我效能及产妇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联合组的泌乳量大于对照组[(165.28±12.70)mL vs.(132.69±10.44)mL](P<0.05),联合组的乳房肿胀度轻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产妇乳房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1.02±0.17)分vs.(2.15±0.36)分](P<0.05)。联合组产妇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114.36±10.60)分vs.(95.70±8.27)分](P<0.05)。联合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00%vs.80.00%)(P<0.05)。结论手法挤奶联合电动吸奶器能明显提升早产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缓解产妇乳房胀痛,改善产妇自我效能,提高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早产 手法挤奶 电动吸奶器 泌乳量 乳房胀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330名产科护士对母婴分离产妇出院准备服务的知信行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周海燕 谭瑛 +4 位作者 王鑫 张立娜 冯晓慧 肖桂华 李珊 《全科护理》 2024年第6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了解产科护士对母婴分离产妇出院准备服务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医院进一步开展出院准备服务培训计划及延续性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8月成都市5所三级妇产专科医院的产科护... 目的:了解产科护士对母婴分离产妇出院准备服务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医院进一步开展出院准备服务培训计划及延续性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8月成都市5所三级妇产专科医院的产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产科护士出院准备服务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进行线上调查,共发放问卷335份,回收有效问卷330份,有效回收率98.51%。结果:330名产科护士出院准备服务知信行问卷中知识、态度、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45.84±10.40)分、(21.50±3.51)分、(30.42±5.5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称是产科护士对母婴分离产妇出院准备服务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产科工作年限、出院随访经历是产科护士对母婴分离产妇出院准备服务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接受过出院准备服务培训是产科护士对母婴分离产妇出院准备服务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产科护士对母婴分离产妇出院准备的知信行处于中等水平。产科护士出院准备服务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出院准备服务的态度较积极,但出院准备服务行为不到位。可根据产科护士年龄、职称、有无出院随访/出院准备服务经历等,对其开展关于母婴分离产妇出院准备服务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护士 母婴分离 产妇 知信行 现况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防治母婴分离诱导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金玲 李玲玉 +2 位作者 廖小雨 罗雯(综述) 孙鸿燕(审校)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66-269,共4页
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是一种暴露于早期生命的应激情况,长期、反复的应激会导致神经、行为上的变化,影响宿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母婴分离不仅仅会造成大鼠成年后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一系列异... 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是一种暴露于早期生命的应激情况,长期、反复的应激会导致神经、行为上的变化,影响宿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母婴分离不仅仅会造成大鼠成年后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一系列异常行为,还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内脏高敏感等情况,危害身体健康。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益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同的研究采用不同的菌种,其疗效也是不同的,且其在防治疾病方面也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对母婴分离诱导相关疾病症状的缓解作用以及机制,以期为益生菌防治母婴分离诱导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益生菌 过敏性疾病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护理对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陈文静 王贤英 +1 位作者 刘丽萍 李海鸿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6期105-108,共4页
分析叙事护理对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0月分娩后新生儿即刻转科的7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叙事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 分析叙事护理对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0月分娩后新生儿即刻转科的7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叙事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情况、不同阶段血清泌乳素水平及乳汁分泌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显示,研究组首次挤奶时间、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挤奶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24 h、48 h、72 h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产后24 h、48 h、72 h乳汁分泌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对母婴分离住院产妇实施叙事护理,可有效保持产妇正常泌乳状态,增加乳汁分泌量,同时可消除产妇产后负面情绪,具有良好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母婴分离 住院产妇 正常泌乳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分离应激导致青少年期大鼠抑郁并改变海马兴奋性突触传递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红巧 邱然 +4 位作者 王芳 林楚臻 莫景筌 陈业俊 杨林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明确母婴分离(MS)应激及GABAA受体α6亚单位(Gabra6)抑制剂对海马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方法将新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组,MS乳鼠与母鼠定期分离,建立母婴分离大鼠模型;新环境进食抑制、强迫游泳以及糖水... 目的明确母婴分离(MS)应激及GABAA受体α6亚单位(Gabra6)抑制剂对海马AMP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方法将新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组,MS乳鼠与母鼠定期分离,建立母婴分离大鼠模型;新环境进食抑制、强迫游泳以及糖水偏爱实验检测青少年期大鼠抑郁行为;全细胞脑片膜片钳方法检测对照及大鼠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结果青少年期MS大鼠在新环境中进食潜伏期(P<0.01)以及强迫游泳漂浮不动时间均延长(P<0.01),Gabra6拮抗剂呋塞米可显著增强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中记录到的eEPSC(P<0.001),呋塞米对慢性MS应激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细胞eEPSC的增强作用较弱(P<0.05)。结论MS应激可作用于海马Gabra6,改变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并导致大鼠抑郁,在此基础上研究作用于GABA受体的药物有望成为抑郁症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海马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GABAA受体α6亚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