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32.92升的老年患者成功切除胸部肿瘤1例报告
1
作者 黄华萍 李羲 韩忠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8期1111-1111,共1页
关键词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胸部肿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老年患者 肺占位性病变 痰中带血 右侧胸痛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业彪 邱泳波 +6 位作者 陈淑珍 许伟珍 林育超 陈森 李祖设 杨扬 倪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53-57,共5页
背景肺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用手段,而有效预测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并进行适当的术前管理对降低NSCLC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 背景肺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用手段,而有效预测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并进行适当的术前管理对降低NSCLC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与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及胸外科行肺切除术(包括开胸手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NSCLC患者154例,根据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心肺并发症,n=117)和研究组(发生心肺并发症,n=3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肺功能指标;绘制ROC曲线以确定年龄、FEV1%pred、MVV%pred、DLCO%pred预测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最佳截断值,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本研究中154例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24.0%。(2)研究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FEV1%pred、MVV%pred、DLCO%pre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手术方式、临床分期及血脂异常、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显示,年龄、FEV1%pred、MVV%pred、DLCO%pred预测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95%CI(0.686,0.801)]、0.689[95%CI(0.576,0.735)]、0.695[95%CI(0.631,0.754)]、0.643[95%CI(0.609,0.73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9岁、84%、74%、7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9岁[OR=2.160,95%CI(1.016,4.593)]、高血压[OR=2.261,95%CI(1.063,4.810)]、COPD[OR=2.088,95%CI(1.133,3.848)]、FEV1%pred<84%[OR=2.206,95%CI(1.085,4.848)]、MVV%pred<74%[OR=2.201,95%CI(1.274,3.803)]、DLCO%pred<70%[OR=1.735,95%CI(1.138,2.644)]是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FEV1%pred<84%、MVV%pred<74%、DLCO%pred<70%是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心肺并发症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32.92L的老年患者成功切除胸部肿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华萍 李羲 韩忠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1期65-65,67,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原文传递
肺功能临床使用注意事项及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卫玲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865-866,共2页
关键词 肺功能测定仪 临床使用 注意事项 最大呼气流速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脉冲震荡 质量控制 安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肿物伴20年尘肺患者麻醉1例
5
作者 梁治 戚翔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2-422,共1页
患者,男,53岁,70k,因咽部不适伴间断疼痛3年于2010年5月23日入院,术前诊断喉肿物,拟全麻下行喉肿物切除术。患者患尘肺20年,无麻醉及手术史。术前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TV5、V6低平。胸片提示两肺门增大,两肺多发结节影、团块... 患者,男,53岁,70k,因咽部不适伴间断疼痛3年于2010年5月23日入院,术前诊断喉肿物,拟全麻下行喉肿物切除术。患者患尘肺20年,无麻醉及手术史。术前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TV5、V6低平。胸片提示两肺门增大,两肺多发结节影、团块影,考虑尘肺。肺功能显示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轻度弥散功能障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中重度下降。纤维喉镜检查示:口咽黏膜慢性充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患者 喉肿物 麻醉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弥散功能障碍 纤维喉镜检查 术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急的常见病因分析
6
作者 颜秀芬 杨春梅 +1 位作者 朱军 颜秀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8期201-201,共1页
关键词 气急 常见病因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循环系统疾病 主观感觉 肺功能减退 呼吸困难 呼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蔡鹏程 王冬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与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单县中心医院...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与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单县中心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双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31例)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7 d FVC、FEV_(1)、MVV及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7 d两组患者FVC、FEV_(1)、MVV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7 d研究组患者FVC、FEV_(1)、MV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26%(均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孔胸腔镜手术与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可有效切除癌变组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但相比之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等方面效果更佳,同时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镜 用力肺活量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蒙是升 龙妍帆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9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对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于20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对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500例)分为对照组(250例,抗结核治疗^(+)雾化吸入治疗)与联合组(2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均治疗2个月,随访至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率,治疗后1、3、6个月痰菌转阴率和肺空洞闭合率,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FEV_(1)、FVC、MVV,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率及治疗后6个月肺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与治疗后1个月比,均呈升高趋势,且治疗1、3、6个月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FEV_(1)、FVC、MVV水平、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均显著升高,外周血CD8^(+)百分比均显著降低,联合组患者的FEV_(1)、FVC、MVV水平,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外周血CD8^(+)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可提高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痰菌转阴率与空洞闭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支气管结核 纤维支气管镜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用力肺活量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黄止咳胶囊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一旻 纪明锁 +1 位作者 宋士更 花荣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8期2381-2385,共5页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注...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充分稀释,而后慢速静脉输注,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苏黄止咳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和CAT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7.50%、9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气短、咳嗽、咳痰、肺部哮鸣音等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残气容积(RV)与肺总量(TLC)比值(RV/TLC)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pred、MVV%pred均高于对照组,而RV/TLC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8-羟基脱氧鸟苷(8-OHdG)、C反应蛋白(CRP)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8-OhdG、CRP和CAT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保护肺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黄止咳胶囊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肿瘤坏死因子-α 8-羟基脱氧鸟苷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补中益气汤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范良伟 朱红波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863-1866,共4页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噻托溴铵,观察组予以补中益...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噻托溴铵,观察组予以补中益气汤配合疗法。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有较大程度提高,提高水平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 O2和Sa O2提升明显,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Pa CO2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GRQ和BOR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降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量,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用力肺活量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呼气峰流速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