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毒力分型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熊萍香 杨德平 林智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404-340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探讨Hp毒力分型在FGID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8例、健康体检者86例、消化性溃疡80例,均采用13C呼气试验进...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探讨Hp毒力分型在FGID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8例、健康体检者86例、消化性溃疡80例,均采用13C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Hp阳性患者进一步行尿素酶(Ure)A、UreB、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抗体定性检测并分型。结果Hp感染情况:功能性消化不良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显著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01);肠易激综合征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01)。Hp毒力分型情况:功能性消化不良组Hp毒力分型与健康体检组、消化性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易激综合征组Hp毒力分型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消化性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GIDs与Hp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Hp毒力分型可以帮助临床评估FGIDs患者感染Hp后的风险,指导临床对Hp阳性的患者进行选择性治疗,以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提高成本/效益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幽门螺杆菌 感染状况 毒力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藏猪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分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刚 索朗斯珠 强巴央宗 《甘肃畜牧兽医》 2017年第6期75-78,共4页
为研究西藏地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毒力分型情况,为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对西藏6个不同地、市200株藏猪源大肠杆菌进行了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22对毒力基因中,只检出STp以及... 为研究西藏地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毒力分型情况,为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对西藏6个不同地、市200株藏猪源大肠杆菌进行了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22对毒力基因中,只检出STp以及CS8基因,检出率为8%。对检测到的16株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进行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株内同源性达到99.9%左右,与Genbank中所录其他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5%~100%。按照系统发育进化分型的方法,对16株大肠杆菌的检测结果显示有3株属于D群,其余均属于A群,P27、P28和P32有可能是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上述结果说明藏猪源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基因确实存在,应引起重视,提示西藏地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需要加强监测ETEC引起的腹泻,建立流行毒株预警机制,并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肠产性大肠杆菌 毒力分型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毒力蛋白分型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鹏飞 戴光荣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2期92-96,共5页
幽门螺杆菌(HP)是Warren和Marahall从胃窦部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的革兰阴性杆菌。近几年的研究显示HP的分型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些疾病的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在内镜下评估胃粘膜萎缩及病变,越来越... 幽门螺杆菌(HP)是Warren和Marahall从胃窦部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的革兰阴性杆菌。近几年的研究显示HP的分型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些疾病的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在内镜下评估胃粘膜萎缩及病变,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HP毒力蛋白分型与胃肠道疾病以及胃肠道外的疾病的精准治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毒力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高毒力荚膜血清分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雅婷 赵改婵 +4 位作者 专行 朱明 戴莹 史静 李国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2期2750-2754,共5页
目的 探讨湖北省肺炎克雷伯菌(KP)高毒力荚膜血清分型及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湖北省2019-2020年58家医院临床分离的疑似KP菌株,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初筛,全自动生化鉴定仪复核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 目的 探讨湖北省肺炎克雷伯菌(KP)高毒力荚膜血清分型及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湖北省2019-2020年58家医院临床分离的疑似KP菌株,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初筛,全自动生化鉴定仪复核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进行高毒力荚膜血清分型,PCR扩增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 收集的326株疑似菌株均为KP,标本来源于体液(血液、胸腔积液、脑脊液、腹水)及其他部位的KP对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KP检出率高达19.02%(62/326)。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KPC检出率为10.74%(35/326),NDM为1.23%(4/326),其中2株同时携带KPC和NDM基因。高毒力荚膜血清分型以K2型为主,检出率为11.04%(36/326),其他检出率依次为K57型的5.21%(17/326)、K54型的1.84%(6/326),未检出K1型。有7株高毒力荚膜型KP同时携带KPC耐药基因。结论 湖北省KP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并出现了携带KPC耐药基因的高毒力KP,在临床诊疗中必须加强对耐碳青霉烯类KP的监测,结合细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 荚膜血清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某三甲医院非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瑞雪 王海如 +1 位作者 李浩 杨志宁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397-1403,共7页
目的了解太原市某三甲医院非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感染特点、耐药性、高毒力荚膜多糖血清分型及序列分型。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非呼吸道标本分离肺炎克雷伯菌(KP)171株,以检测到毒力基因i... 目的了解太原市某三甲医院非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感染特点、耐药性、高毒力荚膜多糖血清分型及序列分型。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非呼吸道标本分离肺炎克雷伯菌(KP)171株,以检测到毒力基因iucA及_(p)rmpA/_(p)rmpA2为依据,将菌株分为阳性组(hvKP组)和阴性组(经典KP,cKP组)。卡方检验分析感染部位、感染类型、耐药菌株以及6种高毒力荚膜多糖血清型(K1、K2、K5、K20、K54和K57)在两组中的分布特征,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hvKP感染高危因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hvKP进行分子分型。结果hvKP在肝脓肿、脓毒血症、其他部位脓肿及腹部感染中存在优势分布(均P<0.05),cKP在尿路感染中存在优势分布(P<0.05);社区获得性感染是该医院非呼吸道标本分离hvKP的主要感染类型(P<0.001);血清白蛋白(ALB)<28.6 g/L是hvKP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2.832,95%CI 1.207~6.646,P=0.017)。非呼吸道感染hv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保持在3.08%~18.46%之间,除阿米卡星外,均显著低于cKP组(均P<0.05)。高毒力荚膜多糖血清型K1、K2占hvKP总数的52.31%和21.54%,与hvKP高度相关(均P<0.001);K5、K20、K54、K57检出率较低(1.54%~4.62%),未发现与hvKP存在相关性(均P>0.05)。MLST将hvKP分成18种不同的序列类型(sequence type,ST),其中ST23占50.77%,其次为ST65和ST86,均占7.70%。ST23型hvKP与K1血清型密切相关(P<0.001)。非ST23型hvKP则与K2血清型密切相关(P<0.001),主要对应ST65(35.71%)和ST86(28.57%)型。暂未发现ST23型hvKP获得碳青霉烯耐药表型。结论该医院非呼吸道标本分离的hvKP主要与多个部位脓肿(包括肝脓肿)、脓毒血症及腹部感染相关,但很少侵犯泌尿系统,并且以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患者血清ALB水平低下,更容易发生hvKP的感染。目前该医院非呼吸道感染的hvKP耐药程度较低,K1、K2高毒力荚膜多糖血清型高度流行,ST23型是其主要序列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特征 耐药性 荚膜多糖血清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源和猫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6
作者 李贝贝 沈馨予 +5 位作者 靳琪瑶 王子仪 丁志刚 陈昌胜 胡沁楠 王彦红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6,共6页
为了探究犬源和猫源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收集犬和猫粪便并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毒素分型、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耐药性测定。分离出的13株产气荚膜梭菌中有2株猫源、11株犬源菌株。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3株菌plc基因均为阳性... 为了探究犬源和猫源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收集犬和猫粪便并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毒素分型、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耐药性测定。分离出的13株产气荚膜梭菌中有2株猫源、11株犬源菌株。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3株菌plc基因均为阳性,etc、iap、netB基因均为阴性,其中4株菌cpb基因为阳性,1株菌株cpe基因为阳性,毒素型为A型8株,C型4株,F型1株。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3种毒素型菌株均可导致小鼠出现血尿、肠壁变薄和肠内积液等病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新霉素和多黏菌素B等药物耐药,对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等药物敏感。综上,犬和猫携带A或者C型产气荚膜梭菌,另外犬携带F型产气荚膜梭菌,这3种毒素型可能对犬和猫的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毒力分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栾杭琪 张梦寒 +3 位作者 朱莉勤 汤全英 杨旭晗 邹文燕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948-953,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3年分离鉴定的46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基因分型及耐药趋势。【方法】以苏州市近5年检出的DEC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毒力基因分型。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 【目的】了解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3年分离鉴定的461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基因分型及耐药趋势。【方法】以苏州市近5年检出的DEC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毒力基因分型。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数据,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为标准,获得相应敏感(S)、中介(I)和耐药(R)的结果。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不同毒力基因型的DEC耐药差异。【结果】2019—2023年苏州市检出DEC共461株,其中占比最高者为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为45.77%(211/461),其次分别是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占32.32%(149/461)]、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占20.39%(94/461)],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与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个别散发。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是氨苄西林(61.61%),其次分别为头孢唑啉(49.89%)、萘啶酸(44.47%)。DEC 3种主要毒力基因型(ETEC、EPEC及EAEC)对氨苄西林(AMP)、氨苄西林/舒巴坦(AMS)、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头孢西丁(CFX)、庆大霉素(GEN)、链霉素(STR)、四环素(TET)、萘啶酸(NAL)、氯霉素(CHL)、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SXT)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C的多重耐药(MDR)率为59.87%(276/461),各基因型的MDR率由高至低分别EIEC(75.00%)、EAEC(71.28%)、EHEC(66.66%)、EPEC(61.74%)及ETEC(52.86%)。【结论】苏州市近几年DEC流行的基因分型以ETEC、EPEC及EAEC为主,菌株耐药及MDR形势依然严峻,应引起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关注,进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基因分型 耐药率 多重耐药
原文传递
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检测专家共识(2022年) 被引量:7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12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健康体检与管理》杂志编委会 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 郭清 曾强 周丽雅 刘玉萍 杜奕奇 宋震亚 陈刚 张志勉 范竹萍 朱惠云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第4期329-335,349,共8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常规体检中包含Hp检测项目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指南共识推荐的Hp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中,血清学Hp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Hp感染史和特定情况下的现症感染,与尿素呼气试验结合可进一...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常规体检中包含Hp检测项目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指南共识推荐的Hp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中,血清学Hp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Hp感染史和特定情况下的现症感染,与尿素呼气试验结合可进一步提高现症感染诊断准确率,并可通过检测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和空泡毒素A(VacA)抗体判断Hp毒力,为精准根除Hp提供临床依据。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关于Hp血清学检测应用及检测结果解读缺乏统一规范,本共识旨在指导标准化的Hp血清学检测流程,推进血清学检测在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从而助力Hp感染的精准防控和早期胃癌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人群 幽门螺杆菌 血清抗体检测 毒力分型 CAGA VA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性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及毒力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雪涛 沈小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87-1490,1494,共5页
目的:通过肠道门诊标本检出的聚集性大肠埃希菌,研究其相关致病因子的毒力基因。方法:使用生物膜形成试验筛检聚集性大肠埃希菌,获得菌株后,进行转译激活因子基因,CVD432质粒基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Ⅰ型鞭毛基因、Ⅱ型鞭毛基因、Ⅲ型鞭... 目的:通过肠道门诊标本检出的聚集性大肠埃希菌,研究其相关致病因子的毒力基因。方法:使用生物膜形成试验筛检聚集性大肠埃希菌,获得菌株后,进行转译激活因子基因,CVD432质粒基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Ⅰ型鞭毛基因、Ⅱ型鞭毛基因、Ⅲ型鞭毛基因、Ⅳ菌毛基因,质粒编码毒素基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耐热性肠毒素基因等各种基因检测,研究不同基因的分布和生物膜实验的相关性。结果:可以通过生物膜形成试验筛检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并根据毒力基因分型。结论:生物膜形成实验作为利用生物学特性筛检聚集性大肠埃希菌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聚集性大肠埃希菌的生物膜的形成与其各类毒力基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生物膜形成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