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比生长速率时间曲线为基础的生物群体生长数学模型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健 林建群 +4 位作者 金燕 沈红 林慧彬 林建强 曲音波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6-838,共3页
构建了一个描述限制性环境条件下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数学模型。模型中比生长速率(μ)是时间(t)的函数。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多种生物或生物细胞群体生长的延迟期、指数期和稳定期。该模型参数少,模型参数生物学意义明确,计算简单。
关键词 数学模型 群体生长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减小比生长速率指数补料策略对酵母生产效率的改善 被引量:1
2
作者 季萌 缪冶炼 +3 位作者 陈介余 尤业兵 刘飞龙 许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39,共6页
酵母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养模式。根据酵母的生长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线性减小比生长速率指数补料(exponential-feeding based on linear reducing specific-growth-rate,LR-μ-EF)策略。首先,采用该策略进行抗冻酵... 酵母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养模式。根据酵母的生长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线性减小比生长速率指数补料(exponential-feeding based on linear reducing specific-growth-rate,LR-μ-EF)策略。首先,采用该策略进行抗冻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FY-1的3 L发酵罐培养试验,比较了培养过程中生物量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最终生物量、收率和生产速度为酵母生产效率的评价指标,讨论了补料速度和累计补料体积对酵母生产效率的影响。当恒定比生长速率指数补料(constant-μexponential-feeding,C-μ-EF)培养阶段的比生长速率(μ)为0.05 h-1、LR-μ-EF培养阶段的μ减小速度为0.000 8 h-2时,生物量的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在累计补料体积560 m L的条件下,最终生物量和酵母收率随着μ减小速度的增大而逐渐上升,当μ减小速度为0.000 8 h-2时分别达到77.5g/L和38.0%。这与μ减小速度为0(即C-μ-EF策略)时相比,分别增加了26.7%和27.5%。此外,酵母生产速度基本与μ减小速度无关,保持在0.8~0.9g/(L·h)范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了LR-μ-EF策略改善酵母生产效率的能力,为酵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分批培养 补料策略 比生长速率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体比生长速率的酒精发酵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英臣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8-51,共4页
对酒精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菌体生长速率定义(dCx d/t=μCx)和菌体比生长速率μ(μ=μ(t))出发,建立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酒精生成的数学模型,并对试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拟合良好,说明此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酒精... 对酒精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菌体生长速率定义(dCx d/t=μCx)和菌体比生长速率μ(μ=μ(t))出发,建立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酒精生成的数学模型,并对试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拟合良好,说明此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酒精发酵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体 比生长速率 酒精发酵 发酵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自身特征的铜绿微囊藻比生长速率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孔海南 王崇 +3 位作者 何圣兵 吴辰云 林燕 王欣泽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生物量累积是水华形成前的一个重要过程,因此研究藻类生长速率的变化对于水华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控制P浓度和光照条件获得了不同的铜绿微囊藻生长性质,研究了细胞自身特征与比生长速率的变化关系。初步建立了基于细胞P含量、细... 生物量累积是水华形成前的一个重要过程,因此研究藻类生长速率的变化对于水华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控制P浓度和光照条件获得了不同的铜绿微囊藻生长性质,研究了细胞自身特征与比生长速率的变化关系。初步建立了基于细胞P含量、细胞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细胞体积的比生长速率预测耦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生长速率 预测 细胞自身特征 铜绿微囊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诱导后比生长速率优化
5
作者 骆艳娥 范代娣 +3 位作者 米钰 马晓轩 迟雷 王小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优化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高温诱导后的比生长速率。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比生长速率下发酵液中菌体浓度、类人胶原蛋白浓度、细胞得率系数(YX/S)、产物得率系数(YP/S)的变化,确定诱导后的最佳比生长速率。结果当比生长速率为0.04~0.... 目的优化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高温诱导后的比生长速率。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比生长速率下发酵液中菌体浓度、类人胶原蛋白浓度、细胞得率系数(YX/S)、产物得率系数(YP/S)的变化,确定诱导后的最佳比生长速率。结果当比生长速率为0.04~0.05h-1,细胞浓度和类人胶原蛋白的浓度分别可达69.5g/L(DCW)和13.8g/L。结论诱导后的比生长速率对细胞生长、类人胶原蛋白的合成均产生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重组大肠杆菌 温度诱导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比生长速率μ的含义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岁楼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6-9,共4页
把微生物比生长速率μ定义为单位重量菌体的瞬时增量,生理含义明确,便于实际应用。
关键词 微生物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生长速率与培养基成份对rIL-2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吴军 冯尔玲 于公义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4年第3期142-142,共1页
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对提高单位体积培养物的产量,提高生产能力,减轻下游负担均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由PL-λCI<sub>857</sub>温度诱导控制系统控制的rIL 2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及在高密度时实现较高表达的方案进行了初步研... 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对提高单位体积培养物的产量,提高生产能力,减轻下游负担均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由PL-λCI<sub>857</sub>温度诱导控制系统控制的rIL 2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及在高密度时实现较高表达的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该菌的高密度生长时有乙酸积累,在升温诱导后乙酸积累加快,乙酸的存在对菌体生长和产物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菌 RIL-2 高密度培养 比生长速率 抑制作用 体蛋白 酵母抽提物 培养物 单位体积 菌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体比生长速率及不同培养基成分变化对解脂假丝酵母中RNA累积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忠 罗众球 +4 位作者 窦洁 王慧 邱蔚然 曹静 周长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5,共7页
为了研究解脂假丝酵母ATCC 20408菌株比生长速率和培养基中氨基酸成分对酵母RNA累积的影响。采用分批和连续培养的方法,解脂假丝酵母分别在发酵培养基、YPD培养基、糖蜜培养基以及不含玉米浆的成纤维细胞培养基(FM)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解脂假丝酵母ATCC 20408菌株比生长速率和培养基中氨基酸成分对酵母RNA累积的影响。采用分批和连续培养的方法,解脂假丝酵母分别在发酵培养基、YPD培养基、糖蜜培养基以及不含玉米浆的成纤维细胞培养基(FM)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在分批培养的不同生长期,菌体细胞内RNA累积量有明显区别;在对数生长期时,RNA含量达干重的11.8%(g-RNA/g-DCW);稳定期时,RNA含量仅为6.9%。连续培养时,酵母RNA比生长速率越大,酵母RNA积累量越高,当细胞比生长速率为0.5 h-1时,RNA含量可达15.6%,糖的转化率为42.8%。在不含玉米浆的FM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氨基酸组分进行有氧分批培养时,添加混合氨基酸或蛋白胨组分均可提高酵母细胞RNA的含量。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高比生长速率和混合氨基酸组分对解脂假丝酵母细胞RNA的积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比生长速率对酵母RNA的累积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解脂假丝酵母 连续发酵 氨基酸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和比生长速率协同调控Streptomyces albulus合成ε-聚赖氨酸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开方 潘龙 +2 位作者 刁文娇 陈旭升 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14,共7页
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Streptomyces albulus分泌产生的1种抗菌肽,主要用作生物食品防腐剂。为了进一步了解S.albulus积累ε-PL的影响因素,该文探究了恒化培养体系下不同pH值和菌体比生长速率对S.albulus M-Z18合成ε-PL... 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Streptomyces albulus分泌产生的1种抗菌肽,主要用作生物食品防腐剂。为了进一步了解S.albulus积累ε-PL的影响因素,该文探究了恒化培养体系下不同pH值和菌体比生长速率对S.albulus M-Z18合成ε-PL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pH降低(D=0.04 h-1),细胞得率(YX/S)逐渐减小,葡萄糖比消耗速率(qS)、ε-PL比合成速率(qP)和胞内ATP浓度逐渐增加。与此相一致,随着菌体比生长速率增加(pH 4.0),qS、qP和胞内ATP浓度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因此,低pH和高菌体比生长速率都有助于S.albulus M-Z18高效积累ε-PL。该研究一方面为S.albulus在低pH环境积累ε-PL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通过提高细胞比生长速率而增加ε-PL产量的发酵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低pH环境 比生长速率 胞内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氏酵母流加发酵过程的比生长速率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海涛 袁景淇 +1 位作者 邓建慧 贾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9-801,805,共4页
在已建立的毕氏酵母发酵过程结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甲醇流加阶段恒定比生长速率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甲醇进料策略可以将细胞比生长速率恒定地控制在设定值;在比生长速率均值相等的情况下,恒定比生长速率进料策略较之恒速... 在已建立的毕氏酵母发酵过程结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甲醇流加阶段恒定比生长速率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甲醇进料策略可以将细胞比生长速率恒定地控制在设定值;在比生长速率均值相等的情况下,恒定比生长速率进料策略较之恒速进料策略蛋白产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氏酵母 比生长速率 重组人血清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生长速率和氮源对毕赤酵母生产重组鲈鱼生长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春 周祥山 张元兴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22-1526,共5页
对毕赤酵母胞内表达重组鲈鱼生长激素(rljGH)的发酵罐上生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指数流加甲醇的策略并考察了不同比生长速率对rljGH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比生长速率的增加,平均比生产速率相应增加,但是胞内持续积累rljGH的时间减少... 对毕赤酵母胞内表达重组鲈鱼生长激素(rljGH)的发酵罐上生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指数流加甲醇的策略并考察了不同比生长速率对rljGH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比生长速率的增加,平均比生产速率相应增加,但是胞内持续积累rljGH的时间减少。最大比rljGH产量(0.58mg/gWCW)在比生长速率为0.029/h时获得。进一步考察了在诱导阶段添加硫酸铵、蛋白胨和酵母抽提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铵和蛋白胨对于rljGH生产没有显著影响;添加2.5g/L酵母抽提物有助于胞内rljGH的积累,并使胞内积累持续时间由17h增加到23h,提高了发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斯德毕赤酵母 胞内生产 指数流加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微生物比生长速率和指数生长期的讨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傅维洁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现代发酵工业的特点之一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自控的前提是描述发酵过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长模型的构建,微生物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长相关联。比生长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是能够确切地... 现代发酵工业的特点之一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自控的前提是描述发酵过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长模型的构建,微生物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长相关联。比生长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是能够确切地描述生长特性的一个参数,是生物工程学和生理学上的重要概念之一,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和应用却是相当混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教学 比生长速率 指数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生长速率对毕赤酵母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凯 葛菁华 王海 《山东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43-47,共5页
不同比生长速率控制条件下毕赤酵母代谢流流向不同,从而导致产酶量的不同。为了得到毕赤酵母发酵生产植酸酶的最适比生长速率,对毕赤酵母工程菌50 L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甲醇的流加速度,控制菌体比生... 不同比生长速率控制条件下毕赤酵母代谢流流向不同,从而导致产酶量的不同。为了得到毕赤酵母发酵生产植酸酶的最适比生长速率,对毕赤酵母工程菌50 L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甲醇的流加速度,控制菌体比生长速率为0. 02 h^(-1),发酵结束时,植酸酶酶活17 445 U/mL,比对照提高69. 7%,该比生长速率对发酵生产植酸酶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植酸酶 比生长速率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生长速率与细菌增代时间
14
作者 盛自华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05年第4期16-16,共1页
1比生长速率与td(增代时间)h 1.1 M=1/x dx/dt=1/x △x/△t 式中X为菌体量,t为时间[小时]h (1)比生长速率的计算 M=[排气CO2@t1/排气CO2@t2]÷(t2-t1)
关键词 比生长速率 时间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藻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及其用于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蔡佳骏 肖国洪 +3 位作者 张振波 曾慰庭 王梅芳 余祥勇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为探究盐度以及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以及牟氏角毛藻接种密度对水体中氮、磷元素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盐... 为探究盐度以及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以及牟氏角毛藻接种密度对水体中氮、磷元素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盐度和接种密度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速率、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盐度20的培育条件下,牟氏角毛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大,达到(0.117±0.001)/d,而盐度15与盐度20组的比生长速率相近,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盐度15的培育条件下,牟氏角毛藻的蛋白质和总脂质量分数均最高。当接种密度为0.694×10^(6)cells/mL时,牟氏角毛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大,达到了(0.210±0.001)/d,同时,对水体中NH_(4)^(+)-N、NO_(3)^(-)-N、PO_(4)^(3-)-P的去除率也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密度试验组(P<0.05),分别为(97.75±0.18)%、(76.64±0.35)%、(96.70±0.35)%。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大规模培育可以选择在盐度15~20、接种密度为0.694×10^(6)cells/mL的条件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盐度 接种密度 比生长速率 生化组成 养殖尾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澎溪河典型优势藻原位生长速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哲 谢丹 +3 位作者 郭劲松 龙曼 孙志禹 陈永柏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6-754,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两种原位培养装置(培养笼、培养桶)并采用这两种装置在澎溪河高阳平湖断面进行原位培养实验,旨在研究澎溪河典型优势藻的原位生长速率.研究期间主要生境特征为营养物丰足、光热条件优越、生境条件相对稳定,适宜于藻类生长,为... 本文提出了两种原位培养装置(培养笼、培养桶)并采用这两种装置在澎溪河高阳平湖断面进行原位培养实验,旨在研究澎溪河典型优势藻的原位生长速率.研究期间主要生境特征为营养物丰足、光热条件优越、生境条件相对稳定,适宜于藻类生长,为水华形成的敏感期;在此期间代表CR型生长策略的湖北小环藻和兼具C、R、S生长策略的卵形隐藻的原位生长速率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代表CS型生长策略的水华鱼腥藻和空球藻的原位生长速率则先增加后又有所下降,代表S型生长策略的铜绿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虽然前期都为负,但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测得培养笼和培养桶中各藻种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湖北小环藻0.31、0.21 d-1;铜绿微囊藻0.09、0.03 d-1;空球藻0.16、0.42 d-1;水华鱼腥藻0.30、0.26 d-1;卵形隐藻0.49、0.95 d-1.本研究中,不同生长策略藻种生长速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生长策略藻种的生长趋势.另外,就装置性能实验及原位培养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两种原位培养装置均能够满足对天然水域藻类原位生长速率的测试要求,但装置的构造对藻类实际生长过程仍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典型优势藻 比生长速率 原位培养 生长策略 高阳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下降速率的反馈补料策略高密度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NQ2508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晓岑 徐岩 +2 位作者 刘彦民 李晓军 穆晓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酸奶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的重要菌种,其高密度培养对于提高菌种在应用产品生产中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葡萄糖浓度和发酵pH是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关键因子,底物葡萄糖被转化为细胞菌体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探... 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酸奶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的重要菌种,其高密度培养对于提高菌种在应用产品生产中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葡萄糖浓度和发酵pH是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关键因子,底物葡萄糖被转化为细胞菌体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探究葡萄糖消耗速率与表征乳酸生成的发酵pH下降速率的关系,是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代谢流方向的重要方法。该实验通过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对葡萄糖消耗速率-pH降低速率相关模型研究,并基于底物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一条基于pH下降速率的保加利亚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反馈补料发酵策略。通过化学中和法控制发酵pH为6.0~5.0,基于pH下降速率进行反馈补料将葡萄糖质量浓度控制在8~2 g/L,发酵液的活菌数达到3.6×10^(9)CFU/mL,是批次分批培养的2.4倍。该策略的应用结果为提高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反馈补料策略 高密度培养 区间pH培养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氮和磷的吸收及其生长特性 被引量:42
18
作者 石岩峻 胡晗华 +2 位作者 马润宇 丛威 蔡昭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43-1146,共4页
参照塔玛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tamarense)赤潮爆发时的物理条件 ,以f/ 2加富的人工海水为培养基 ,设定了不同的氮、磷水平 ,研究了在室内批量培养条件下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无机氮、磷的吸收和无机氮、磷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生长的影... 参照塔玛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tamarense)赤潮爆发时的物理条件 ,以f/ 2加富的人工海水为培养基 ,设定了不同的氮、磷水平 ,研究了在室内批量培养条件下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无机氮、磷的吸收和无机氮、磷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氮浓度条件下 ,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比生长速率几乎没有差异 ,但低氮 (0 .0 882mmol·L-1)条件下 ,藻细胞的生物量最低 ;中氮 (0 .882mmol·L-1)条件下 ,藻细胞具有最大的生物量 ,分别比高氮 (2 .6 4 6mmol·L-1)和低氮下增加 4 4 .7%和 5 3.6 % .随着培养基中磷浓度的升高 ,藻细胞生物量也升高 ,在高磷 (0 .10 8mmol·L-1)条件下达到最大值 172 0 0cell·ml-1,但在中磷 (0 .0 36mmol·L-1)条件下藻细胞具有最大的比生长速率 .藻细胞对氮、磷的吸收速率与生长状态有密切关系 ,氮、磷限制条件下生长的藻细胞对氮、磷有快速的吸收 .研究显示 ,低的N/P比有利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分裂 ,对数生长后期适当补氮则有利于其生物量的积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比生长速率 塔玛亚历山大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菌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殖速率和硝化活性 被引量:68
19
作者 王歆鹏 陈坚 +2 位作者 华兆哲 伦世仪 乐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4-68,共5页
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变化对硝化菌群的增殖能力及其对硝化作用活性的影响,确定了硝化菌群的最佳生长条件.研究发现,温度(θ/℃)、pH、供氧状况、无机碳源浓度等对于硝化细菌菌群的增殖能力及硝化作用活性具有较重要的影响,而含... 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变化对硝化菌群的增殖能力及其对硝化作用活性的影响,确定了硝化菌群的最佳生长条件.研究发现,温度(θ/℃)、pH、供氧状况、无机碳源浓度等对于硝化细菌菌群的增殖能力及硝化作用活性具有较重要的影响,而含盐量高低几乎无影响.最适(θ、pH、[ρ(O2)]、[ρ(NaHCO3)]分别为30℃、pH8.5、3.5mgL-1、1gL-1,此时最大比生长速μm可达5.18d-1,最大比降解速υm可达48.43h-1.在含氧量较低时,氨氮浓度的升高使硝化菌群的μ值下降,υ值上升.考察有机碳对该菌群的影响发现,m(Corg)m-1(N)在0~0.5之间时,菌群有较大的比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作用 硝化菌群 比生长速率 比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营养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玉娟 曹宇 +2 位作者 王朝晖 韩博平 杨宇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2-486,共5页
模拟自然海水营养盐浓度状况,在N、P浓度分别为10-500μg L-1 N和0.74-74μg L-1 P时,研究N、P双因子限制(N、P浓度同时降低,N:P固定为15:1)及单因子限制(保持N或P为最高浓度,只降低一种营养盐浓度)对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 模拟自然海水营养盐浓度状况,在N、P浓度分别为10-500μg L-1 N和0.74-74μg L-1 P时,研究N、P双因子限制(N、P浓度同时降低,N:P固定为15:1)及单因子限制(保持N或P为最高浓度,只降低一种营养盐浓度)对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能较快进入对数生长期,但N、P双因子限制能明显影响其生长,在N、P浓度分别低于100μg L-1 N和15μg L-1 P时,细胞密度无明显增长;而N或P分别受限时,生长态势明显优于N、P同时受到限制的试验组,而且N、P单因子中度限制对生长影响较小。结果说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单因子营养元素限制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使其在常常出现单营养因子限制的自然水体中维持一定生长速率和细胞密度,并有助于滤食该藻的贝类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赤潮 N P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