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金时期女真氏族制度新论 被引量:5
1
作者 韩世明 《东北亚论坛》 1994年第2期82-87,共6页
辽金时期女真是由隋唐时期黑水部发展而来。隋唐时期黑水部部内已经分化出许多氏族分支,组成相互通婚的血缘集团。女真社会发展到完颜始祖函普时期,仍保留了黑水部这种原生的氏族组织结构特点。献祖绥可以后,氏族组织之内的家庭公社... 辽金时期女真是由隋唐时期黑水部发展而来。隋唐时期黑水部部内已经分化出许多氏族分支,组成相互通婚的血缘集团。女真社会发展到完颜始祖函普时期,仍保留了黑水部这种原生的氏族组织结构特点。献祖绥可以后,氏族组织之内的家庭公社经济独立性增强,地缘因素增加,家庭公社不断游离出氏族组织之外,氏族组织向次生形态转化。金建国以后,以地缘组织猛安谋克来组织部众,彻底打破了氏族的血缘纽带,氏族成员之间的血缘联系在组织上被瓦解以后,在意识形态方面仍起着重大作用。本文除对辽金时期女真氏族制度的演变进行研究以外,还对与此相关的某些“部”的性质、地缘关系及血缘集团类型、婚姻制度及继嗣集团的衍化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公社 氏族组织 辽金时期 氏族制度 女真族 氏族集团 《金史》 世系群 女真社会 女真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氏族制度的解体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民 《中州学刊》 1986年第6期121-126,共6页
中国古代氏族制度的解体并不平衡;就其分布地区而言,又是多元性的,即是说在广袤的土地上,如东北、中原、山东半岛、长江流域等地所散布的氏族部落,其解体时间早晚不一,甚至相距很远。其中有的氏族部落由于有文献记载中的传闻资料,或有... 中国古代氏族制度的解体并不平衡;就其分布地区而言,又是多元性的,即是说在广袤的土地上,如东北、中原、山东半岛、长江流域等地所散布的氏族部落,其解体时间早晚不一,甚至相距很远。其中有的氏族部落由于有文献记载中的传闻资料,或有考古发掘资料,致使人们对它们的发展及解体状况有个大致了解,有的则迄今鲜为人知。因此,如何研究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有密切关系的古代氏族制度的解体,则成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研究这一课题时,以往有一种方法就是把此地的氏族的资料同彼地的并不同时又不同情况的一些氏族的资料相互缀合起来,这种方法不能说绝对不可用,但若仅仅使用这种方法,必然会导致“百衲衣”式的研究,甚至会出现牵强附会。为弥补这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部落 氏族制度 尧舜禹 四岳 部落联盟 《尧典》 军事民主制 翼城 中国古代 冀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度成因的辨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仓林忠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55-58,共4页
关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度成因的辨析仓林忠现在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群之所以首先过渡到母系氏族社会而不是父系氏族社会,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和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如历史学者孙秉莹、... 关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度成因的辨析仓林忠现在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群之所以首先过渡到母系氏族社会而不是父系氏族社会,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和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如历史学者孙秉莹、赵连泰、冯兴盛认为:“在血缘家族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社会 母系氏族制度 中国 历史研究 生产方式
全文增补中
私有制是推动母系氏族制度终结的基本原因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斌 《决策探索》 2007年第03A期87-89,共3页
母系氏族,是人类在地球上产生以后.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一种社会肚组织。它的建立,应当是人类社会的开端。尤其是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先是实行物质资料共同所有制,到后期又出现了消费资料私有制。本文试图在叙述母系氏... 母系氏族,是人类在地球上产生以后.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一种社会肚组织。它的建立,应当是人类社会的开端。尤其是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先是实行物质资料共同所有制,到后期又出现了消费资料私有制。本文试图在叙述母系氏族建立、发展和终结的过程中,揭示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内共产制的建立和消费资料私有制产生的基本原因,以及私有制的产生与母系氏族制度终结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氏族社会 氏族制度 私有制 原因 人类社会 消费资料 共同所有制 物质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拓跋鲜卑南迁及其氏族制度解体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启汉 《广东社会科学》 1985年第1期36-43,共8页
一、在大鲜卑山阶段拓跋鲜卑族最早的居地大鲜卑山,这个久议未决几乎无望证实的历史问题,自拓跋鲜卑“石室”的发现得到了证实.大鲜卑山是在今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东麓嘎仙洞一带的山地.相传当时还生活在森林里的拓跋鲜卑祖先,据“有大... 一、在大鲜卑山阶段拓跋鲜卑族最早的居地大鲜卑山,这个久议未决几乎无望证实的历史问题,自拓跋鲜卑“石室”的发现得到了证实.大鲜卑山是在今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东麓嘎仙洞一带的山地.相传当时还生活在森林里的拓跋鲜卑祖先,据“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以“射猎为业”,兼事“畜牧”,在“幽都之北,广漠之野”迁徙不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也没有文字,遇事则“刻木纪契而已”.(以上引文均见《魏书·序纪》卷1.以下引文同)传说所展示出来的完全是一幅原始社会的生活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氏族制度 部落联盟 拓跋部 《魏书》 酋长 匈奴故地 《魏书·序纪》 乌桓 拓跋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博嘎尔部落的私有制发展与氏族制度的衰落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兆麟 《西藏研究》 1983年第3期29-38,共10页
珞巴族是居住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富饶的珞渝地区勇敢的开拓者。据藏文名著《贤者喜宴》、《红史》等记载,早在松赞干布时,珞渝人民即已包括在吐蕃王朝的管辖之内。以后,珞巴族与藏族等兄弟民族交往日益发展。十八、九... 珞巴族是居住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富饶的珞渝地区勇敢的开拓者。据藏文名著《贤者喜宴》、《红史》等记载,早在松赞干布时,珞渝人民即已包括在吐蕃王朝的管辖之内。以后,珞巴族与藏族等兄弟民族交往日益发展。十八、九世纪西藏地方设在墨脱、则拉岗等地的行政机关,都设有专门的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嘎尔部落 父系氏族 私有制 氏族制度 发展 地方政府 交换 土地所有权 珞巴族 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司各特的《威弗莱》看苏格兰氏族制度的灭亡
7
作者 郑琦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1-52,共2页
司各特的《威弗莱》以一七四五年前后的英格兰和苏格兰为背景,再现了查理爱德华斯图亚特领导的叛乱和苏格兰氏族制度的灭亡。从经济、思想两方面论述了苏格兰氏族制度灭亡的原因。
关键词 《威弗莱》 苏格兰氏族制度 经济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前农业是产生父系氏族制度的社会经济条件——中原地区史前父系氏族社会研究之一 被引量:3
8
作者 叶万松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20-27,共8页
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前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主,渔猎、采集为辅的经济形态;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开始逐步地向夏商周的"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纯农业经济形态过渡。前仰韶文化时期已经... 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前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主,渔猎、采集为辅的经济形态;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开始逐步地向夏商周的"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纯农业经济形态过渡。前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的手工业,如制陶、制木、制石、制骨、织布、房屋建筑和酿酒等等,在仰韶文化时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玉器加工、金属加工、丝绸纺织和席草编织等新技术。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面积和密度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口快速增加的趋势,从而彻底改变了母系氏族社会全盛时代(繁荣阶段)"生产极不发达,因而广大地区内人口极度稀少"的社会状况。这一切表明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的农业经济,为父系氏族制度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史前农业 父系氏族制度 社会经济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仰韶文化时期是父系氏族制度的孕育期──中原地区史前父系氏族社会研究之二 被引量:3
9
作者 叶万松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中原地区在前仰韶文化时期,由于原始农业经济的出现以及迅猛发展,引起了氏族社会内部私有财产的产生、贫富分化以及等级差别的萌芽,发生了聚落大小的差异与聚落布局的变化,出现了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这些考古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孕育着从... 中原地区在前仰韶文化时期,由于原始农业经济的出现以及迅猛发展,引起了氏族社会内部私有财产的产生、贫富分化以及等级差别的萌芽,发生了聚落大小的差异与聚落布局的变化,出现了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这些考古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孕育着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但由于尚未发现父系氏族社会标志性考古遗迹──父亲与子女的合葬墓,前仰韶文化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前仰韶文化 父系氏族制度 孕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湾墓地与氏族制度研究
10
作者 尚民杰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82-87,119,共7页
柳湾墓地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它位于乐都县高庙镇柳湾村北湟水中游的第二台地上。它的考古发掘工作于1974年开始,至1980年结束,而后又经过小范围的清理,先后共发掘墓葬1730座。1984年出版的《青海柳湾》发表了1974年—197... 柳湾墓地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它位于乐都县高庙镇柳湾村北湟水中游的第二台地上。它的考古发掘工作于1974年开始,至1980年结束,而后又经过小范围的清理,先后共发掘墓葬1730座。1984年出版的《青海柳湾》发表了1974年—1978年发掘的1500座墓葬的资料,在这些墓葬中包括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墓葬257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组织 氏族制度 齐家文化 马厂类型 墓地 彩陶器 合葬墓 墓葬 成年男女 人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族原始氏族制度的史迹探索
11
作者 伍新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98-101,共4页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同其他民族一样,也曾有过自己的原始时代。笔者拟就所接触到的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的材料,对苗族的原始氏族制度发生、发展和解体的史迹,初步作些探索。一、母系氏族“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场合...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同其他民族一样,也曾有过自己的原始时代。笔者拟就所接触到的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的材料,对苗族的原始氏族制度发生、发展和解体的史迹,初步作些探索。一、母系氏族“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是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的”,即产生于族外群婚制。而“只要存在着群婚,那末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最初的氏族,都只能是母系氏族。苗族先民也并不例外,大约在九黎、蚩尤和三苗时代,即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已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母系氏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先民 氏族制度 母系氏族 鼓社 农村公社 史迹 父系氏族 姑娘 外群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氏族制度
12
作者 聂玉海 《殷都学刊》 1984年第4期22-26,共5页
仰韶文化早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的面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之相对立的因素。但这些与母系氏族相对立的因素尚处萌芽状态,还没有在母系氏族的堤防上打开缺口。所以,这时期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繁荣的母系氏族的一些特征... 仰韶文化早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的面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之相对立的因素。但这些与母系氏族相对立的因素尚处萌芽状态,还没有在母系氏族的堤防上打开缺口。所以,这时期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繁荣的母系氏族的一些特征,但出现的某些与之相对立的因素说明了母系氏族开始瓦解。 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氏族制度有了长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 仰韶文化 氏族制度 私有财富 成年男女 陶器 大河村 男子 合葬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仰韶文化早期的氏族制度
13
作者 聂玉海 《殷都学刊》 1984年第1期85-89,共5页
氏族制度是原始社会史研究的重点,这就是说氏族起源、发展、繁荣直到它的瓦解的研究,是原始社会史最中心的问题。而研究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新石器时代的资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新石器时代在氏族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仰韶文化又... 氏族制度是原始社会史研究的重点,这就是说氏族起源、发展、繁荣直到它的瓦解的研究,是原始社会史最中心的问题。而研究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新石器时代的资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新石器时代在氏族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仰韶文化又在新石器时代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它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中处于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探讨仰韶文化的氏族制度的发展,对复原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仰韶文化氏族制度的发展情况,一九六二年在学术界曾有过讨论,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仰韶文化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其理由是:1、仰韶时期的农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领域,当时已发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制度 仰韶文化早期 墓葬 大房子 随葬品 母系氏族 小房子 姜寨遗址 父系氏族社会 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鹿部”鄂温克人历史上的氏族制度与狩猎区域的划分
14
作者 董联声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8,22,共5页
"使鹿部"鄂温克人历史上一直存在的氏族制度。氏族由若干个"乌力楞"组成,以"乌力楞"为单位从事狩猎活动。"乌力楞"既是生产生活单位,也是共同消费的单位,是一种典型的家庭公社性质的社会组织... "使鹿部"鄂温克人历史上一直存在的氏族制度。氏族由若干个"乌力楞"组成,以"乌力楞"为单位从事狩猎活动。"乌力楞"既是生产生活单位,也是共同消费的单位,是一种典型的家庭公社性质的社会组织。氏族长不实行世袭制,而是选举产生,没有任何报酬。狩猎逐水而居,根据氏族划分狩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制度 狩猎区 “乌力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女真族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形成 被引量:4
15
作者 华山 王赓唐 《文史哲》 1956年第6期25-32,共8页
(一)女真族的在史演变女真族是通过斯族的一支,它在中国北方诸族中,历史最为悠久;它的远祖,要推到商周时代的“肃慎”。“女真”、“肃慎”,古音相通。这一族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两汉时,它会被称为“挹?”,在南北朝时称为“... (一)女真族的在史演变女真族是通过斯族的一支,它在中国北方诸族中,历史最为悠久;它的远祖,要推到商周时代的“肃慎”。“女真”、“肃慎”,古音相通。这一族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两汉时,它会被称为“挹?”,在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他们的活动地区,魏书卷一百勿吉傅说:“国有大水,阔三里馀,名连末水,……南有徙太山。”据近人研究,速末水(或粟末水)即今松花江,徙太山郎长白山。旧唐书卷一九九??傅说:“东至於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真族 氏族制度 部落 勿吉 氏族公社 中国北方 南北朝 函普 阿骨打 契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女真社会氏族制度的瓦解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小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5期43-53,共11页
本文探讨了明代女真氏族制瓦解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私有制与阶级形成方面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女真社会与毗邻先进社会间的差异构成其发展的基本前提,这种差异既表现为经济类型上渔猎与农耕的区别,又表现为社会形态上氏族制与封建... 本文探讨了明代女真氏族制瓦解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私有制与阶级形成方面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女真社会与毗邻先进社会间的差异构成其发展的基本前提,这种差异既表现为经济类型上渔猎与农耕的区别,又表现为社会形态上氏族制与封建制的并立。基于以上前提,作者还论述了导致女真氏族制瓦解阶段的几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真社会 女真人 建州女真 氏族制度 努尔哈赤 海西女真 朝鲜人 私有制 氏族部落 奴隶制
原文传递
略论达斡尔族的氏族制度 被引量:5
17
作者 满都尔图 《社会科学战线》 198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在原始社会,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氏族制度,是基本的社会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迁,由最初的母系氏族演变为父系氏族;由氏族发展出胞族、部落等组织。进入阶级社会后,在不少地区和民族中氏族组织依附于政权组织而残... 在原始社会,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氏族制度,是基本的社会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迁,由最初的母系氏族演变为父系氏族;由氏族发展出胞族、部落等组织。进入阶级社会后,在不少地区和民族中氏族组织依附于政权组织而残存很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斡尔族 氏族制度 氏族组织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 十七世纪 族谱 阶级社会 社会组织 大家庭
原文传递
对氏族制度、氏族公社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守茂和 袁靖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5-29,共5页
前言在探讨氏族制度或尚处于氏族制度之中的各个生活集团的状态,即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时,我们常常感到困惑。从原始部落社会和像古代希腊、罗马那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复杂的社会组织中,是难以简单明了地概括出其类型的特征和基准的。在... 前言在探讨氏族制度或尚处于氏族制度之中的各个生活集团的状态,即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时,我们常常感到困惑。从原始部落社会和像古代希腊、罗马那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复杂的社会组织中,是难以简单明了地概括出其类型的特征和基准的。在探讨这些问题时,人们往往反复引用《古代社会》、《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的有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制度 氏族公社 社会组织 古代社会 摩尔根 集团 世系 兄弟姐妹 私有制 普那路亚家庭
原文传递
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地位高于男性吗?
19
作者 吴科达 侯德彤 《天府新论》 2004年第1期82-84,共3页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各类历史教科书一直传播和普及着这样一个观念,即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在社会中处于支配性的位置。从氏族制度的形成及当时的具体环境作了番研究后则可看到,女性地位不可能高于男性,男女平等,我们的观...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各类历史教科书一直传播和普及着这样一个观念,即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在社会中处于支配性的位置。从氏族制度的形成及当时的具体环境作了番研究后则可看到,女性地位不可能高于男性,男女平等,我们的观念背离了摩尔根的正确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系氏族 女性地位 氏族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日耳曼人的农村公社制度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6-104,共9页
农村公社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桥梁,是由氏族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的必由之路。农村公社制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度阶段,长期存在于阶级社会之内,无论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曾在不同程度上保存农... 农村公社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桥梁,是由氏族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的必由之路。农村公社制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度阶段,长期存在于阶级社会之内,无论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曾在不同程度上保存农村公社制度或者是它的残余,只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才使农村公社制度走向瓦解。历史上一切国家和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公社 原始社会末期 农村公社 农业公社 长期存在 自由人 氏族制度 人类社会 阶级社会 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