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水苗族百鸟衣的社会功能与民俗意蕴
1
作者 蒋杰双 黄桂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百鸟衣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表现着苗族民众爱护自然万物的心理,是苗族民众文化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作为载体,百鸟衣有着记录民族历史、传承民族工艺的社会功能,是苗族民众群体归属的直接表达。百鸟衣...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百鸟衣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表现着苗族民众爱护自然万物的心理,是苗族民众文化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作为载体,百鸟衣有着记录民族历史、传承民族工艺的社会功能,是苗族民众群体归属的直接表达。百鸟衣服饰文化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孕育而出,在当代语境下,苗族民众同样需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树立热爱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水苗族自治县 百鸟衣 社会功能 民俗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民俗意蕴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玲玲 段友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4-90,共7页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其家乡湘西以及湘西的民俗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和支撑点,作者从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中,提炼出饱含深刻寓意的意象母题,将民俗文化摄入作品并使之具体化,艺术化,形象化,从而使他的湘...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其家乡湘西以及湘西的民俗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和支撑点,作者从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中,提炼出饱含深刻寓意的意象母题,将民俗文化摄入作品并使之具体化,艺术化,形象化,从而使他的湘西乡土小说具有了丰厚的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民俗意蕴 吊脚楼 划龙船 端午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璧钟馗画意象图式的民俗意蕴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红专 《宿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4-86,123,共4页
灵璧钟馗画的嚆矢源自吴道子所创设的"钟馗样",历经民风习俗和文人文化的共同滋养,逐渐确立了独特的意象图式,在我国钟馗画领域独树一帜。灵璧钟馗画的手绘技艺和加盖"璧县印"最具地方特色,透视出灵璧钟馗画在民俗... 灵璧钟馗画的嚆矢源自吴道子所创设的"钟馗样",历经民风习俗和文人文化的共同滋养,逐渐确立了独特的意象图式,在我国钟馗画领域独树一帜。灵璧钟馗画的手绘技艺和加盖"璧县印"最具地方特色,透视出灵璧钟馗画在民俗文化结构下特定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理念,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间绘画的本质特征,具有符号性表征意义及明显的地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璧钟馗画 意象图式 民俗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泥塑意象图式的民俗意蕴及其渊源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年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7-91,共5页
灿烂的吴地民间文化———苏南泥塑艺术 ,其反映在苏式古建筑殿庭垂脊上的各式泥塑意象图式 ,可谓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而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向具丰富多采的民俗意蕴。从姑苏名园———狮子林古建殿庭垂脊泥塑图案民俗意蕴的剖析中不... 灿烂的吴地民间文化———苏南泥塑艺术 ,其反映在苏式古建筑殿庭垂脊上的各式泥塑意象图式 ,可谓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而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向具丰富多采的民俗意蕴。从姑苏名园———狮子林古建殿庭垂脊泥塑图案民俗意蕴的剖析中不难发现 ,其“祈福求吉”的意象模式在众多的泥塑作品中贯串始终 ,成为最原始直观又自然稳定的文化特征之一。这无疑与历经二千五百年漫漫长夜 ,一直处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低生产力、低水平的社会生产、生活中 ,而又热切祈盼风调雨顺、富足安康的广大吴地民众的心俗观念和文化意蕴相符 ,这也正是历千年而不衰的苏南泥塑艺术得以世代绵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泥塑艺术 吴地民间文化 民俗意蕴 文化渊源 意象图式 古建筑 泥塑图案 垂背 垂背兽 狮子林宅第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沙地灶头画的艺术特征及民俗意蕴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夏贤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9-71,共3页
沙地灶头画是江苏南通启海地区农家灶头上独有的民间文化风景,它将民间壁画艺术与启海沙地百姓的生活、风俗、信仰结合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江海地方特色,其色彩简洁、清新秀丽的风格,有别于江浙地区其他地方的灶花,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2... 沙地灶头画是江苏南通启海地区农家灶头上独有的民间文化风景,它将民间壁画艺术与启海沙地百姓的生活、风俗、信仰结合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江海地方特色,其色彩简洁、清新秀丽的风格,有别于江浙地区其他地方的灶花,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2015年11月,南通沙地灶头画被列入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有必要对沙地灶头画的艺术特征作深入研究,并进一步阐释其积淀深厚的江海民俗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灶头画 艺术特征 民俗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建筑装饰及其民俗意蕴——以乐清市黄檀硐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静 《价值工程》 201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乡土建筑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广大农村,千百年来因受民间美术与民俗民风的长时熏陶展示出其独特、鲜活的艺术魅力。文章以乐清市黄檀硐历史文化名村为例,分析了乡土建筑中的装饰中常见的木雕、石雕、砖雕、瓦当和彩画的装饰手法,及其创作... 乡土建筑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广大农村,千百年来因受民间美术与民俗民风的长时熏陶展示出其独特、鲜活的艺术魅力。文章以乐清市黄檀硐历史文化名村为例,分析了乡土建筑中的装饰中常见的木雕、石雕、砖雕、瓦当和彩画的装饰手法,及其创作题材所蕴含的民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装饰 民俗意蕴 雕刻 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老人星崇拜下的寿星图像传播及其民俗意蕴
7
作者 程波涛 孙丽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2-18,共7页
南极老人星(即寿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长寿之神。受早期宗教信仰与先人天体崇拜的影响,中国人对于南极老人星的崇拜历史悠久,且一直被延续了下来,从早期的国家寿星祭典礼仪到民间的寿星崇拜,南极老人星崇拜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承载... 南极老人星(即寿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长寿之神。受早期宗教信仰与先人天体崇拜的影响,中国人对于南极老人星的崇拜历史悠久,且一直被延续了下来,从早期的国家寿星祭典礼仪到民间的寿星崇拜,南极老人星崇拜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承载了越来越多世俗文化的内涵,并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集中体现了国人的生命意识、民俗心理及长寿观念,长期以来也不断地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流布与传播。南极老人星崇拜的发展演变,直接促进了南极老人星的人格化和形象化以及各种《寿星图》、器物装饰和工艺品的诞生。寿星老人图像的生成逻辑由"能指"与"所指"共同构成,表面的"能指"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背后的"所指"以有形的图式传达了国人敬老、崇老、孝老的传统与人生礼俗的文化意蕴,也承载着国人多重的福寿愿望。这些生命期许与社会伦理观,长期发挥着积极的社会文化功能,直接推动并加速了寿星崇拜的发展及其图像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老人星 寿星崇拜 长寿观念 图像传播 民俗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渠县“三汇彩亭会”的民俗意蕴
8
作者 杨小晋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彩亭会是四川省渠县三汇地区的一项国家级非遗民俗活动,在全国50余种同类民俗活动中以高、巧、彩闻名。作为一种民俗文本,它与台阁、扎社火、行傩、行像、寻橦之间有亲疏不同的承继关系。在其庙会场域结构中存在着两种主要力量,民间信... 彩亭会是四川省渠县三汇地区的一项国家级非遗民俗活动,在全国50余种同类民俗活动中以高、巧、彩闻名。作为一种民俗文本,它与台阁、扎社火、行傩、行像、寻橦之间有亲疏不同的承继关系。在其庙会场域结构中存在着两种主要力量,民间信仰以及商会、行帮、礼社组织,它们共同制约着传统彩亭会的规模与持续状态。作为一种习俗仪式,三汇彩亭会涉及主政管理者、演员、工匠艺人、参观者等角色的文化心理,其表演仪式也具有平衡天人、人人关系的隐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汇彩亭会 民俗意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干小说中的宗教色彩和民俗意蕴
9
作者 高亚斌 《长江论坛》 2010年第1期73-77,共5页
东干族小说作品里,有着极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民俗意蕴,构成了东干小说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和话语特征,是建构人物形象和结构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直接指向东干民族的性格特征与精神世界。为东干文学研究开启了一扇重要的窗口,展示了东干... 东干族小说作品里,有着极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民俗意蕴,构成了东干小说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和话语特征,是建构人物形象和结构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直接指向东干民族的性格特征与精神世界。为东干文学研究开启了一扇重要的窗口,展示了东干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干小说 宗教色彩 民俗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剪纸的民俗意蕴及时代价值
10
作者 魏晓慧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21期62-64,共3页
民间的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山西剪纸以其丰富的作品内容、多样化的作品风格、精美的剪纸工艺获得诸多关注,特别是太原、广灵地区的剪纸均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山西剪纸在华夏... 民间的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山西剪纸以其丰富的作品内容、多样化的作品风格、精美的剪纸工艺获得诸多关注,特别是太原、广灵地区的剪纸均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山西剪纸在华夏文明的熏陶与世代剪纸手艺的传承之下,具备深刻的文化思想底蕴以及独具特色的民俗意蕴。对此,本文将从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史入手,对其历史背景以及山西剪纸在民间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探讨与梳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山西剪纸艺术中所蕴含的民俗意蕴与时代价值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期将来在各方努力下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剪纸 民俗意蕴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肩舆到滑竿——兼谈川西轿夫报路号子的民俗意蕴(下)
11
作者 江玉祥 《文史杂志》 2021年第1期60-67,共8页
二、川西轿夫的报路号子所谓轿夫报路号子,因为两人抬轿子,前面抬的人看见应注意的地方,报告给后面抬的人(后面抬的人因视线被挡住,看不见前面的路),后面抬的人答应一声,说知道了,故一唱一答就成了韵语。这类号子是根据轿夫长年累月的... 二、川西轿夫的报路号子所谓轿夫报路号子,因为两人抬轿子,前面抬的人看见应注意的地方,报告给后面抬的人(后面抬的人因视线被挡住,看不见前面的路),后面抬的人答应一声,说知道了,故一唱一答就成了韵语。这类号子是根据轿夫长年累月的抬轿经验生成的,表现出轿夫在劳作中达成的默契。本文收集的川西轿夫报路号子主要出自以下三种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意蕴 韵语 号子 川西 轿夫 看不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肩舆到滑竿——兼谈川西轿夫报路号子的民俗意蕴(上)
12
作者 江玉祥 《文史杂志》 2020年第6期28-34,共7页
一、从肩舆到滑竿的演变历史轿子,由辇、舆发展而来,又称为“舆轿”“肩舆”。先秦时称为“桥”“檋”(jū),最初在山路崎岖之地用,为南方文化的产物。先秦时代的代步工具为车,《世本》曰:“奚仲作车”。传说奚仲是夏朝时期的工匠,中国... 一、从肩舆到滑竿的演变历史轿子,由辇、舆发展而来,又称为“舆轿”“肩舆”。先秦时称为“桥”“檋”(jū),最初在山路崎岖之地用,为南方文化的产物。先秦时代的代步工具为车,《世本》曰:“奚仲作车”。传说奚仲是夏朝时期的工匠,中国远古时期的伟大的发明家。据说他发明了车,被后世奉为车神。夏代有无车,缺乏考古学的证明。商代已有车,称之曰“辂”,《论语·卫灵公》:“乘殷之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竿 《世本》 代步工具 民俗意蕴 考古学 夏朝 山路崎岖 演变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人物绰号的民俗意蕴分析
13
作者 鲁云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8期241-242,共2页
对人物绰号寓意的研究,历来是《水浒传》研究的重点。绰号作为人物正式名称的一种补充,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心理的体现,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浒传》人物皆有绰号,绰号的产生与宋元时期民间风习... 对人物绰号寓意的研究,历来是《水浒传》研究的重点。绰号作为人物正式名称的一种补充,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心理的体现,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浒传》人物皆有绰号,绰号的产生与宋元时期民间风习密切相关。或借助神话传说,或依托百姓惧怕之物,或来源于民间的习俗风情,或昭示着职事生产状况,准确生动地塑造着人物形象,揭示着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民间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人物绰号 民俗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榆年画的民俗意蕴
14
作者 陈京 《丝路视野》 2020年第13期31-31,共1页
通榆年画在吉林西部发展由来已久,周边地区节日风俗和生活习俗为其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意蕴。与其他地区的民间绘画艺术相比,独具特色。
关键词 通榆年画 民俗意蕴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版年画《春牛图》的民俗意蕴
15
作者 郭子漪 《天工》 2023年第28期73-75,共3页
传统《春牛图》既是农耕社会用来宣传立春礼仪的图像,也是中国民间绘画中普遍存在的图像与题材。通过对《春牛图》的考察发现,除了其体现的悠久的迎春礼仪外,在下移民间的过程中还反映了发财、吉祥、传教等其他民俗功用及意蕴,符合当时... 传统《春牛图》既是农耕社会用来宣传立春礼仪的图像,也是中国民间绘画中普遍存在的图像与题材。通过对《春牛图》的考察发现,除了其体现的悠久的迎春礼仪外,在下移民间的过程中还反映了发财、吉祥、传教等其他民俗功用及意蕴,符合当时大众的审美趣味与理想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牛图》 迎春礼仪 民俗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蕴——土家族民间遗存舞蹈形象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彭曲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6,共6页
民俗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文化,是识别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今比较流传的土家族舞蹈的钩稽,对土家族舞蹈的民俗意蕴加以探讨,以见土家族民俗与土家族舞蹈之间的相互影响、吸收。
关键词 土家族舞蹈 民俗意蕴 民间遗存 文化传统 宗教信仰 祭祀行为
原文传递
圆梦吉祥婴戏纹——明清瓷绘婴戏纹民俗意蕴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树景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婴戏纹是一种以孩童玩耍嬉戏时的生动形象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吉祥纹样,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民间百姓朴实价值理想与审美观念的情感表达符号。婴戏纹最初以民俗观念中的祈子求福为基本内涵,随着社会发展... 婴戏纹是一种以孩童玩耍嬉戏时的生动形象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吉祥纹样,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民间百姓朴实价值理想与审美观念的情感表达符号。婴戏纹最初以民俗观念中的祈子求福为基本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世俗心态与审美理念的变迁,其吉祥内蕴不断丰富扩展并促使自身形式结构逐渐完善。明清时期的瓷绘婴戏纹,在原初的祈子含义之外以相对成熟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们对生命及生活追求的几乎所有吉祥祈愿,且由于受到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其本身蕴含着深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瓷器 吉祥纹样 婴戏纹 民俗意蕴
原文传递
西北古廊桥装饰艺术特征与民俗文化意蕴——以甘肃康县平洛古廊桥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永权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3年第3期6-9,共4页
平洛古廊桥造型古朴大方、雕梁画栋精美,体现了民俗文化艺术的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研究它对本地域的民俗、美学等均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本文力求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示其装饰艺术特... 平洛古廊桥造型古朴大方、雕梁画栋精美,体现了民俗文化艺术的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研究它对本地域的民俗、美学等均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本文力求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示其装饰艺术特征与民俗文化内涵,旨在为研究这一地域文化艺术的学者和专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洛古廊桥 装饰艺术特征 民俗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洮州民间踢毽子游艺的民俗学意蕴
19
作者 詹虎 《丝绸之路》 2011年第16期56-58,共3页
洮州民俗事象中的踢毽子游艺,既保留了我国传统踢毽子游艺技巧型竞技和技艺型竞技的特点,又结合洮州藏、蒙、回、土家、汉等多民族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在传统的踢法之上积极创新,从毽子的制作,踢毽子的程序,比赛的类型、规则... 洮州民俗事象中的踢毽子游艺,既保留了我国传统踢毽子游艺技巧型竞技和技艺型竞技的特点,又结合洮州藏、蒙、回、土家、汉等多民族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在传统的踢法之上积极创新,从毽子的制作,踢毽子的程序,比赛的类型、规则等方面均具有独创性和鲜明的地域性,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多元化民俗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州 踢毽子 民俗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鲁王》史诗民俗事象及文化意蕴
20
作者 吴正彪 《创意设计源》 2017年第3期69-74,共6页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是一部以"亚鲁王"这个人物为中心建构起来的多文本、篇幅长短不一的民间韵律体口头历史叙事长诗。这部史诗的内容浩瀚,民俗形态丰富多样,其中从史诗唱诵的民俗语境里透视出来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学术...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是一部以"亚鲁王"这个人物为中心建构起来的多文本、篇幅长短不一的民间韵律体口头历史叙事长诗。这部史诗的内容浩瀚,民俗形态丰富多样,其中从史诗唱诵的民俗语境里透视出来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史诗的宇宙观、《鸡经》与鸡骨卦、苗族忌食动物心脏习俗在史诗中的呈现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同时还就文物民俗学与史诗文化的关系做了一些简要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鲁王》史诗 民俗事象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