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网络文学到IP衍生:后期现代语境中民俗符号的表达转向 |
孙金燕
王世灿
|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福建畲族剪纸中的民俗符号 |
时硕
丁智才
|
《文化产业》
|
2024 |
0 |
|
3
|
潮汕抽纱的艺术特征及民俗符号研究 |
邱俞皓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24 |
0 |
|
4
|
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民俗符号论 |
乌丙安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2000 |
67
|
|
5
|
中国视觉艺术民俗符号演绎的探析 |
侯凤斌
马千里
|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6
|
陕北延川布堆文化意蕴及民俗符号分析 |
邱春婷
吴婕妤
|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
2023 |
3
|
|
7
|
从东乡平伙到东乡手抓的演进看东乡民俗符号的建构 |
曹进
魏晓芳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0 |
1
|
|
8
|
陕西凤翔泥塑艺术中的民俗符号 |
李林
詹秦川
|
《电影评介》
|
2009 |
1
|
|
9
|
传统民俗符号在网络新媒体境遇下的传承与发展 |
赵昕
贺优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10
|
试论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以“苍狼”的民俗符号学意义为例 |
刘明
|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1
|
客家民俗符号的性别隐义及成因探析 |
郭起华
曾晓林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7 |
2
|
|
12
|
民俗符号的意义建构与传播策略 |
万丽萍
罗兵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 |
2
|
|
13
|
“凤凰传奇”与少数民族民俗符号传播 |
王剑
|
《民间文化论坛》
|
2012 |
1
|
|
14
|
论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茶民俗符号的运用 |
李永轮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5
|
中日年糕的民俗符号意义 |
崔莉
梁青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6
|
传统的、现代的、未来的——作为符号资本的民族民俗符号 |
肖坤冰
|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0 |
|
17
|
活在民间的民俗符号——泥叫吹 |
纪华林
|
《传播力研究》
|
2018 |
0 |
|
18
|
《红高粱》电影中“红色”民俗符号解读 |
郭重孟
刘妍
林亦修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2
|
|
19
|
中国传统婚俗中吉祥图案的民俗符号性构建 |
杨敏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20
|
鄂西南地域性民俗符号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 |
罗雯
|
《设计艺术研究》
|
201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