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侗语药用植物命名及其反映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交融 |
杨正瑛
戴红亮
|
《民族翻译》
|
2025 |
0 |
|
2
|
何以交融:青少年民族交融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培育路径探析 |
陈立鹏
薛璐璐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贵州打造民族交融互嵌典范的逻辑机理 |
黄菡薇
|
《当代贵州》
|
2025 |
0 |
|
4
|
和合一体:固原历史文化中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 |
张强
曹肖肖
|
《宁夏师范大学学报》
|
2025 |
0 |
|
5
|
赵国的北上战略促进民族交融与边疆开发 |
王绍东
董永静
|
《邯郸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民族交融视域下的清代广西经济发展探析 |
余群
赵丽萍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7
|
茶音肆漫 壮汉情浓——横州采茶戏在地音乐实践及其民族交融性探索 |
蒋燮
关慧如
|
《歌海》
|
2024 |
0 |
|
8
|
正统与交融——辽、宋、金正统史观的创立与元修三史中的民族交融 |
曹流
田野
|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1
|
|
9
|
共情与幼儿园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伦理敏感性和民族交融态度的序列中介效应 |
苏丽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0
|
论历史移民与民族交融互嵌——以三线建设为讨论中心 |
陈文元
|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
2024 |
1
|
|
11
|
上巳节与“三月三”节庆下的民族交融——基于《诗经》等文献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
李学思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4 |
1
|
|
12
|
三线建设下的民族交融与区域发展——以贵州六盘水地区为例 |
段晨
|
《民族艺林》
|
2024 |
1
|
|
13
|
多民族交融互嵌:河套地区农牧交错共生格局形成析论 |
魏霞
郝亚明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多民族交融叙事:早期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审美自觉与历史绵延(1930~1948) |
郑文杰
|
《学术探索》
CSSCI
|
2024 |
0 |
|
15
|
五代中原王朝统治集团的民族交融情况考 |
张海洋
黄艳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16
|
民族交融与符号共享:八坊十三巷艺术文化景观的创新实践 |
邵莉媛
|
《西部文艺研究》
|
2024 |
0 |
|
17
|
符号象征:民族交融中的太阳纹样 |
周蔓
|
《文教资料》
|
2024 |
0 |
|
18
|
基于大时空格局的高中历史教学再思考——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为例 |
刘震
|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
2024 |
0 |
|
19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盐区多民族交融的路径及功能——基于滇西云龙县的考察 |
李何春
王佳旭
|
《盐业史研究》
CSSCI
|
2024 |
1
|
|
20
|
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 |
胡鞍钢
胡联合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2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