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汉语新词构造看汉民族思维方式 |
赵喜桃
朱小琴
|
《唐都学刊》
|
2006 |
1
|
|
2
|
论贵州边远地区民族思维方式的局限及其变革 |
索晓霞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2
|
|
3
|
浅析称谓语“同志”与社会政治环境、民族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
代瑛
|
《南方论刊》
|
2007 |
3
|
|
4
|
语义、表现法与民族思维方式差异——英语抽象名词汉译的三个理据 |
胡晓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0 |
|
5
|
论邓小平对民族思维方式转型的独特贡献 |
彭海堂
|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学报》
|
2010 |
0 |
|
6
|
试论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在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
孙威尔
|
《外语研究》
|
1987 |
5
|
|
7
|
论汉语言与汉民族思维方式 |
王平文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
1995 |
1
|
|
8
|
活水源头立说真─—读《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 |
陈会林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0 |
|
9
|
紧扣时代主题,独标易学新风──评《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 |
吴爱仙
|
《周易研究》
|
1995 |
0 |
|
10
|
英汉互译要注意英汉民族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
潘尚河
|
《河池师专学报》
|
1996 |
0 |
|
11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培养 |
禹胜男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17 |
0 |
|
12
|
毛泽东哲学与民族思维方式的现代变革 |
何显明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
1992 |
0 |
|
13
|
浅议汉民族文化思维方式与汉语 |
王丽玲
|
《长春大学学报》
|
2006 |
0 |
|
14
|
《周易》孕育众多成语 暗藏民族思维方式密码 |
杜佳
|
《意林文汇》
|
2016 |
0 |
|
15
|
《周易》孕育众多成语 暗藏民族思维方式密码 |
杜佳
|
《意林文汇》
|
2016 |
0 |
|
16
|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原因之管见 |
刘自美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7
|
语文教育应契合汉语文化思维方式 |
胡海舟
|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2011 |
3
|
|
18
|
社会转型时期思维方式变革琐谈 |
许鲁州
沈应东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4 |
2
|
|
19
|
思维方式的变革与体育运动的发展 |
张争鸣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20
|
论实践思维方式在中国的确立 |
张立慧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